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东篱】“一巴掌”的思考(随笔)

编辑推荐 【东篱】“一巴掌”的思考(随笔)


作者:吴孟友 秀才,1192.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37发表时间:2022-10-30 12:22:17


   一个初一小男孩,在民警的脸上就是一巴掌,我就在场,看得真真切切,我一时懵了,一个初一学生怎么也敢打民警呢?这要是传闻,我怎么也不会相信的。但这事的的确确发生在2011年暑假前的一个晚上。
   按照惯例,初三学生临近毕业,有些混乱。三年的恩恩怨怨随时爆发,在小店赊账过多,老板逼着要,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因此,学校成立护校队,开始夜值班,并与派出所联系,齐抓共管,维持稳定。
   暑假的前一天晚上是我值班。12点左右,我把校内男女生寝室的所有学生安顿好后,就和二位民警一道到学校周边以及街道上巡视、巡视。走在街上,一民警发现有三个人在一个小店门口鬼鬼祟祟就冲过去,三个黑影拔腿就跑,我们跟在后面追,追到老街巷道左拐右拐就不见了。民警不甘心,沿途仔细地搜索,果然发现一新做的民房里有个人影在晃动,民警迅速上去抓住他,原来是一个小男孩。
   民警问小男孩住在哪里?他说就住在这里,这小男孩显然在撒谎,民房还没有粉刷,不要说床铺没有,就连门窗都还没有安上。民警再三追问,他才说住在马路边的一间出租屋里。
   我们跟着小男孩一道,来到他的出租屋。出租屋实际就是一个农户小厨房,又矮又小,里面乱糟糟的。
   民警开始向小男孩了解一些情况,下面是民警和小男孩的对话:
   警:“初几的学生?”平和地问。
   生:“初一,怎么啦?”大声回答。
   警:“你一个人住还是和其他同学合住?”还是平和地问。
   生:“我妈妈带。”横着眼大声回答。
   警:“那你妈呢?”
   生:“回家了。”
   警:“一点多了,不睡觉在外转悠什么?”声音比开始稍大些。
   生:“天热,我不能到外面走走吗?”冲着民警直嚷。
   警:“一点多了,热吗?小店关门了,跑小店门口干嘛?”民警追问。
   生:“我乐意,犯法吗?”眼睛瞪得如铜铃,无视老师在旁。
   最近几天,附近几家店主报案小店失窃,可能都与这些学生有关,民警心里想。
   民警心平气和了解情况,小男孩反而火气很大,民警见小男孩的态度恶劣,推了一下他的肩膀,这一推不得了,小男孩立马朝民警的脸上就是一巴掌,并指着民警说:“你敢再动老子!”
   我站在一旁,被小男孩的行为惊懵了,一个初一的学生敢打骂民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过去大人总用民警来吓唬孩子,现在怎么这么屁大的小孩竟敢打骂民警呢,我忍不住责问小男孩:“你深更半夜不睡觉,在街上晃荡,民警心平气和地了解情况,你怎么还敢打民警骂民警呢?”小男孩指着我的鼻子说:“你还帮外人说话,下学期我不在你学校读了!”声音竭斯底里。
   第二天一早,我把昨晚发生的事情向小男孩班主任说了一下,班主任告诉我,小男孩属单亲家庭,父母离婚了,父亲在外打工几年不回家,母亲虽租房带孩子,成天泡在麻将桌上,小男孩,上课睡觉,下课打闹,不做作业,不交考卷,与授课教师顶撞,真的无法管束。     
   放假离校的那一天,小男孩的妈妈找到我,说她的儿子要告民警,要我作证民警打了她的儿子,我听后很生气,因为班主任已经把详细情况告诉了母亲,作为母亲怎么这样惯自己的儿子呢。我当时没好气地说:“让他告吧,你儿子已经学会了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但那“一巴掌”还是时时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既为这个小男孩感到悲哀,更为这个社会感到担忧。因为这个小男孩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现在,有许多孩子生下来就丢给爷爷奶奶,父母常年都在外面打工,留守儿童从小就没人管没人教。父母就一味着给钱,要什么给什么,行为的不检点,道德的严重缺失,使他们越来越胆大妄为,所以自改革开放以来,少年的犯罪率一路攀升。
  
   二
   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不幸,乃国家不幸。这些年,国家也开始关注此事,要求各地要成立留守儿童之家。让这些没有父母管教的孩子,有家有“父母”,让他们在一个健康优良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国家这种愿望是好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把留守儿童的工作踢到学校,踢给老师,这留守儿童之家也就形同虚设了。试想,老师一周的工作那么重,周末,留守儿童都回到各自的家庭,儿童之家家长是谁?老师怎么去管。周六、周日,这些孩子就成了一群放荡不羁的野马,满世界撒野,弄得鸡飞狗跳,爷爷奶奶,巴不得有课外辅导班,送给老师管理,心里踏实。
   管理留守儿童任务应该是由家庭、学校、村组(社区)、政府、各级社团齐抓共管,才能管好,才能解决实际问题。可现在,上面领导下来检查留守儿童工作,单纯地到学校来,看看管理资料,过过场子,学校无奈做做表面文章来应付检查,这样一来,留守儿童问题始终是问题,始终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包袱。
   开学初,学校各班级留守儿童摸底,留守儿童占到50%到60%,每班单亲家庭的有七八个,离婚家庭的有六七个。这些学生大多成了问题学生。
   一直以来,留守儿童演变为越来越多的问题学生,留守儿童问题始终困扰着学校、家庭、社会。
  
   三
   最近几年来,国家对留守儿童工作似乎越来越重视,教育主管部门认真落实国家一系列政策,学校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如:结对帮扶,每一个留守儿童或问题学生都安排专人帮扶。每学期安排心里辅导老师为学生上心理辅导课。学校设置亲情电话,让学生随时与在外打工的父母进行亲情交流。对困难学生,不仅减免住宿费、学杂费,还给予一定经济补助。对违纪违规学生,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各级政府也成立了“关心下一代”专门机构。这些组配合学校,做了大量工作。所以,问题学生趋于稳定,校园欺凌越来越少了,偷窃爬拿现象也明显好转。
   我想,小男孩打向民警的那一巴掌,应该不会再出现了。
  

共 231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随笔是一个一线教育工作者对留守、单亲、离异、孩子的深度思考。没想到留守,单亲,离异家庭的孩子已经占到五到六成,真的没有想到会是这么大的比例。家庭温暖的缺失,让孩子缺少温暖,缺少管教,一些孩子成了一群放荡不羁的野马,满世界撒野,弄得鸡飞狗跳。甚至如文章小男孩那样上课睡觉,下课捣蛋,夜间偷摸,民警老师管教还敢顶嘴,敢对民警大打出手。家长作为更是让人大跌眼镜。社会也做了一些努力,由家庭、学校、村组(社区)、政府、各级社团齐抓共管,怎奈很多都流于形式,收效不大。近几年各级政府又成立了“关心下一代”专门机构,一对一帮扶,心理辅导,减免费用,问题学生和霸凌现象逐年减少,但不可松懈。十几年过去了,那个小男孩也已长大成人了,但愿在社会上吃一些苦头后,知道悔改。文章从一个现实问题少年入手,揭开了一个深刻的社会现象,祖国的鲜花有一些已经被社会毒虫侵蚀,只有整个社会和园丁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好祖国的未来!像辛勤耕耘的园丁致敬,像所有关爱孩子成长的个人和组织致敬!读罢让编者掩卷深思,希望能为孩子们做点什么。感谢吴老师此稿东篱,推荐阅读,问候作者秋琪!【东篱编辑:天方夜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2-10-30 12:35:17
  说实话,看完文章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们的百花园中绝不只是世外桃源,满园芬芳,鲜花盛开。也有欺诈,霸凌,拉帮结派,放荡不羁......只有教育亲历者最能体会。近些年听闻很多老师不敢管学生,怕惹祸上身,还听闻不考试,不排名,抓快乐教育,不敢苟同。吴老师是教育工作者,对孩子有深深忧虑,作此文章,值得整个社会思考!祝老师文丰笔健!
回复1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0-30 16:25:08
  天方老师,谢谢你为拙文精心编按。编按点评精准到位,精美的编按为拙文添色。社会在发展,家长抛家离子到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缺少家庭的关爱。引发许多社会问题。作为老师,关爱留守儿童是责任所在。好在这两年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在齐抓共管,留守儿童所产生的问题,有所解决。问好天方老师!
2 楼        文友:枫桦        2022-10-30 14:00:38
  这样的孩子真的无语了,家庭教育的丧失是字关键的问题,把这样的孩子推向学校,推向社会,自然会引发不小的错乱。我们国家这样家庭环境的孩子太多了,该怎么办?何去何从,让人揪心啊!
回复2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0-30 16:26:02
  谢谢枫桦老师点评,问好老师!
3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10-30 14:36:48
  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监管,通常表现出粗鲁的行为,就如文中的少年竟然出手打民警,让人震惊!留守儿童所引起的社会问题确实非常严重,好在政府对这个问题越来越重视,教育主管部门采取结对帮扶策略,确实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让人产生些许欣慰。吴老师身为一名教师,有一颗正直善良的心,对留守儿童有一种忧患的意识,令人赞叹!拜读老师佳作,大赞!问好吴老师,遥祝快乐!
回复3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0-30 16:27:01
  谢谢如菊老师的精彩点评,问好老师!
4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10-30 14:53:58
  这个母亲差劲!这样护犊子,是孩子的悲哀,是家庭的悲哀,乃至社会的悲哀!这个孩子,迟早会让这个母亲老泪纵横的!文章写得好,起了警示意义!遥握问好老师,谨祝秋好,精彩纷呈!
回复4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0-30 16:27:57
  谢谢李老师的关注点评,问好老师!
5 楼        文友:郑德友        2022-10-30 15:19:57
  怎样把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抓好?作者提出来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这肯定不是个别的,通过打民警的小男孩儿,这一典型事件,折射出了普遍的社会现象,也反映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吴老师,一份强烈的责任感,拜读好文章,祝老师顺心如意!
回复5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0-30 16:29:10
  谢谢郑老师的点评和鼓励,问好老师!
6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2-10-30 16:24:44
  这一巴掌打醒的不是民警,不是学校,而应该是社会。留守儿童这个问题,在农村比较普遍,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不良影响。吴老师选取的角度,看似突然,但发人深思,好在现在留守儿童问题国家重视了,逐渐就会有所缓解。老师的文,角度新颖,立论坚决,言简意赅。好文,拜读,祝笔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6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0-30 16:30:16
  谢谢韩老师精彩点评,问好老师!
7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10-30 16:54:26
  文章中所说的问题真不是个例,看完文章,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孩子到底应该怎样管教,特别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家长、老师该如何引导孩子走正道,做对社会有益的人,这篇文章给了人太多的思考,好文章,点赞学习!
回复7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0-31 21:19:48
  感谢红花老师的点评,问好老师!
8 楼        文友:岚亮        2022-10-30 16:59:02
  看了一巴掌,心里是打翻五味瓶的滋味,百感交集。教育是一个浩大繁杂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全社会的密切配合。那位家长让人不可理喻,她这样做,就不怕儿子也给她来上一巴掌?
回复8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0-31 21:20:56
  感谢岚亮老师的鼓励,问好老师,敬茶!
9 楼        文友:白玄        2022-10-30 18:42:40
  留守儿童问题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大问题,确实难以彻底解决,方方面面需要形成合力方能解决,可实际情况是这股合力往往有限。家庭、学校、社会也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文章观点鲜明,论据充足,分析透彻,有说服力。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回复9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0-31 21:22:01
  感谢白玄老师的精彩点评,问好老师,敬茶!
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0-30 19:28:23
  这的确是一个系统性的社会问题。表现出来的是一巴掌的桀骜不驯,骨子里存在着严重 的对立反叛情绪,这对于站在成长的孩子而言,不是生长剂,而是埋下了雷管,说爆炸就爆炸。作者对这个现状做了思考,觉得我们对待留守儿童的方法还是捉襟见肘,不堪重负。但这是社会必须面对必须马上解决的问题,作者忧心忡忡。我们也绷起了紧张的弦儿。作为教师,看这个问题,格外深刻,因为教师面对孩子,性格各异,怎样教育,怎样化解他们内心的不良情绪,着实是难点。但愿全社会都关注,培养好下一代。怀才抱器拜读。
怀才抱器
回复10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0-31 21:24:09
  感谢怀才老师精彩点评。问好老师!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