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传奇小说 >> 【齐鲁】通东轶事(征稿·小说)

编辑推荐 【齐鲁】通东轶事(征稿·小说)


作者:谒藏 白丁,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24发表时间:2022-10-31 11:16:53
摘要:通过爷爷的讲述,记录江苏南通通东地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可歌可泣的抗日轶事。

“通东,即古通州东乡,旧南通县东部,现指南通市金沙镇以东使用通东方言的区域,横跨南通通州区、海门区及启东市,其中大市镇有二甲镇、四甲镇、余东镇、包场镇及吕四港镇。”
   我的老家其实是在四甲坝,我至今都不明白四甲镇为什么要叫“四甲坝”。太爷爷为了做染坊生意决定举家搬迁到离四甲坝不远的二甲镇,据说在当时的通东地区,二甲镇是最具商业优势的,而且和四甲坝相邻。不过爷爷说他当时非常不想去,只是谁也不敢违拗太爷爷的决定,毕竟太爷爷在整个家族里是说一不二的。
   爷爷说自从搬到二甲镇后,家里的染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做的最多的是青面布,还有蓝印花布。但是当时时局很乱,甚至时不时会有土匪出没,而此时的日本鬼子已经侵占了余西,对二甲镇是虎视眈眈。太爷爷就召集几个儿子商量,是不是买点地,这样土匪抢也抢不走,也不怕战乱,租出去年底还可以收点租。爷爷一听就大力反对,因为以前在四甲坝老家的时候家里就有过地,后来搬迁才卖掉的,那时候几个爷叔都会千方百计地推脱收租的差事,而这个差事每次都落在爷爷身上,爷爷最终不是因为租户太可怜就是因为租户太彪悍,每次都很难收齐,于是少不得挨太爷爷骂。现在太爷爷听爷爷反对,就怒道:“莫不是你想偷懒,不愿意去收租?!”
   爷爷一听太爷爷这话,暗自一凜,忙解释道:“父亲,我们初到二甲,立足未稳,如此大张旗鼓收购田地,必为各方势力觊觎,现在时局正乱,成为众矢之的的话反而不妥。”
   太爷爷听了便沉思不语,反复斟酌,最终还是少买了几亩地,也因为不想太过张扬,所以也没有租出去,只是以备不时之需。这一决定在当时并无大关紧,只是在多年以后的“文革”中,因为不是“大地主”,所以使我们家避免成为“敌我矛盾”的“四类分子”。
   那时候国民党保安团驻扎在二甲镇,每天不断地修建工事,随时准备抵御日寇的进攻。而尽管有保安团驻防,时不时仍会有土匪出没,乘乱打家劫舍,得手后立即逃之夭夭,国民党保安团根本拿他们没有办法。而我党在当地的地方武装游击队因为实力薄弱,以比较偏僻的五福桥附近地区为根据地,利用运盐河芦苇荡的掩护经常在夜间出没,从事一系列抗日革命活动。五福桥架于运盐河上,位于二甲镇最北边,芦苇荡是当地的一大特色,端午节的时候,老百姓纷纷去采摘芦苇叶做粽子,也有采了芦苇叶到二甲镇集市上去卖的。芦苇等到入了秋可以齐根砍下去卖,因为这可以做成各种器具,最多的是做成芦席,我们当地人叫“篱子”,用长凳和长杆架成晾晒的晒台很是实用。运盐河两岸边都是茂密的芦苇,靠镇上的区域因为接近码头所以比较稀少,但越是往北越是茂密。
   爷爷和我讲日本鬼子的“小钢炮”打得很准,也打得远,从余西一直能打到二甲镇镇中心,而且每每必然命中国军保安团的工事。爷爷所说的“小钢炮”其实就是迫击炮,日本鬼子可能一时也摸不清保安团的虚实,也只是放放冷炮,并不敢贸然大举进攻二甲镇。而国民党的保安团却缩在镇内,连枪都不敢放,碍于上峰的命令却也不敢弃镇而逃,只是不断地修筑工事。民国时候的保安团,是地方政府和豪绅富商一起联合组织的地方武装,并不属于正规的作战单位,所以武器装备很是一般,战斗力也是很差,而且指挥长官只是为了升官发财,根本无心拼命,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样的保安团当然很难有所建树。当时的南通地区,因为易攻难守的地理特点,即便在南通城里也只有这些保安团驻守,所以更别说偏于一隅的二甲镇了。而驻守二甲镇的这些保安团,能做的也只是不断加筑工事,这就好比黔驴技穷中的驴,而驻扎在余西的日本鬼子终于看清保安团“技止此耳”,按耐不住侵略的野心,开始向二甲地区进攻。
   爷爷用低沉的声音和我讲,当时二甲镇街上已经混乱一片,保安团的一队士兵,驻扎在二甲镇镇中桥头,架起机枪,口中喊着:“上头有令,封锁桥头,为防止小日本趁乱进攻,所有人等一律不得过桥。”桥的另一头顿时开始有了哭喊声,里面有很多刚放学的学生,不一会一个教书先生模样的中年人和保安团头目打了半天招呼,免不了塞了些许银钱,这才放这些百姓匆匆过桥。而当听到前面人说日本人已经攻过来时,这帮保安团顿时四下逃窜,更有甚者,到百姓家里趁乱打劫,他们提着枪,一头闯进百姓家中,嘴里说道:“放漂亮点!”
   讲到这里,爷爷有点忿忿然,不知不觉提高了嗓门:“他们所说的‘漂亮’并不是叫你打扮整齐漂亮啊,是要你把值钱的财物拿出来。”
   很快二甲镇就沦陷了,所有的百姓都关上大门不敢出来,所有的女人都剪了短发穿上了男装。镇东织品店家的女儿,始终没有舍得把那根又粗又长的辫子剪掉,只好一直躲在撤走楼梯的阁楼上。
   五福桥游击队的队长姓王,据说当王队长听到二甲沦陷的消息后暴跳如雷,为日本人的侵略行为,也为保安团的不战而逃。
   这天凌晨,日本人的一个小队在靠近五福桥的地域巡逻,其中一个日本兵因为拉稀落了单,被王队长带人一刀结果了性命,然后割了他的生殖器塞进他嘴里。五福桥附近有众多芦苇荡,日本人也不敢太深入搜索,于是自然也不敢派巡逻队了,只是不断让巡逻汽艇在五福河畔游荡。而游击队白天深藏在芦苇荡内,晚上出来活动,日本人一个疏忽,居然被游击队搞掉了一只巡逻艇。那个晚上,本来有两艘巡逻艇在五福桥河面的,但是一艘回去了,另一艘鬼事神差地停在那里,艇上的几个日本兵在船舱里喝酒,被几个游击队员趁着夜色从水下摸过来,从油纸袋里掏出手榴弹,艇上的几个鬼子一下子就报了销。然而这实属侥幸,王队长一直很想再搞个大一点的动静,然而实力不允许,人少、枪少,根本无法进行大规模的行动。
   “其实他们这样杀几个日本人,根本无法动小鬼子的根本。”爷爷喃喃地和我说道,“而且,他们物资匮乏,白天隐匿,晚上行动,根本看不到出头的希望,就凭借着一股信念和毅力坚持着,这很不容易的,一般人早就放弃了。”
   “直到有一天,孙老虎来了,大家都很兴奋。”爷爷讲到这里,眼睛里也放着光。
   爷爷忽然笑着问我:“你猜,孙老虎是什么样的人物?”
   我看着爷爷,脑子里想象着,随后说道:“孙老虎一定是个大英雄呗!”
   爷爷和蔼地笑道,“不错,他当然是英雄,他也是四甲坝人,来二甲镇之前,在四甲坝就是远近闻名了,所以当王队长他们知道孙老虎要来,能不兴奋吗?大家都看到了希望。不过我想让你猜猜孙老虎长啥样?”
   “嗯……他一定像鲁智深!”那段时间,父亲一直给我讲水浒传的故事,倒拔垂杨柳的鲁智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不由得脱口而出。
   “哈哈哈哈!”爷爷大笑道,“开始我也这样认为,后来才知道大名鼎鼎的孙老虎原来是个文质彬彬的白面年轻人。”
   这个答案就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但又想到演义中的赵子龙也是白面的年轻人,却有万夫不当之勇,心里也就释然了。只听爷爷继续讲道:“孙老虎听说二甲镇虽然沦陷了,但王队长他们一直坚持着抗日活动,而且还打了一只巡逻艇,立马就和王队长联络上了,而且孙老虎和王队长碰头后,带了一份大礼过来。”
   “什么大礼?是枪支弹药吗?”我瞪圆了眼睛问爷爷。
   “一个连的队伍!当然也有枪支弹药啊!”
   虽然当时我不知道一个连的人马具体有多少数字,但是看着爷爷夸张的表情,暗自忖度那必定有好多好多人啊。想到这里我不由得跟着兴奋起来。
   爷爷讲得眉飞色舞:“而且啊,大家都知道日本人占领二甲后,分了一部分兵力去金沙了,所以孙老虎和王队长商量,准备搞一个大动作。因为当时正逢我党诞辰20周年纪念日,他们准备用这一战来纪念和庆祝党的生日!”
   “但是日本人在二甲修了好多碉堡,强攻的话肯定会有大的损失,于是孙老虎和王队长就制订了引蛇出洞的策略,先由王队长带人在五福桥段断了鬼子的电话线,日本人肯定会从二甲镇据点派人检查维修,并一定会派大股鬼子兵沿途维护,这样我们的大部队可以乘机伏击!同时派两队精干的小股部队,穿插到二甲镇,去炸日本人的弹药物资仓库,一队佯攻吸引鬼子,另一队向仓库投掷爆炸物。这主要是牵制镇上鬼子为主,即便完成不了任务也没关系,这就使得鬼子首尾不相顾。并且因为断了电话线,鬼子无法联系金沙的鬼子来支援。”
   “当天晚上,王队长就带着几个人摸黑去破坏日本人的电话线。他们白天早就看准了容易动手的地点,所以一切都很顺利,他们想象着鬼子气急败坏的样子,一个个偷笑着。”
   “第二天日本人水陆并进,两艘巡逻艇在运盐河上徐徐挺进,岸上一队日本兵一边察看电话线的状况,一边警戒着四周,茂密的芦苇荡,在微风中沙沙作响,像是隐蔽着无数神兵天将。”
   “日本人对这片芦苇荡也颇为忌惮,时不时往茂密处放两枪,而枪声随即淹没在他们巡逻艇突突的柴油机声响里了。”
   “孙老虎显然是一个作战经验非常丰富的指挥员,他极具耐心的等着鬼子进入他们的包围圈。”
   “那另外去炸鬼子弹药库的那些人怎么样了?”我忍不住插口问道。
   爷爷慈爱地看了我一眼,似乎在嗔怪我的急性子打断了他的讲述。
   可我仍然不依不饶地急问:“是不是把日本鬼子的弹药库给炸了?”
   爷爷无奈地哈哈笑了一下,然后叹了口气说道:“炸日本人的仓库哪有这么容易啊,小日本凶残成性,但也始终谨慎得很。鬼子虽然派了大部分部队去检修电话线,弹药物资仓库这个重要据点仍然是防守得死死的。”
   我心里一沉,有些黯然。接着听爷爷讲道:“仓库位于镇中心的一个四合院内,院墙不高,但是加筑了铁丝网,院子四周都有日本人的工事,并且有一队巡逻队在附近游动。这次炸仓库的任务虽然进行了精心的部署,但是日本人这样的防备基本上是无懈可击,所以此次行动主要还是以牵制镇上的日本人为主。”
   “佯攻的这组人直接扔了几个土炸弹,工事里的日本人并没有出来,只是放枪,随后日本人的巡逻队立马赶过来了,佯攻的同志们按照预先确定的撤退路线开始撤退。工事里的日本人一直没有出动,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四周。另一组同志见没有机会,就只是向院内扔了几个炸弹,匆匆撤离。事后大家才得知,有几枚炸弹被铁丝网拦在院墙外,而扔进院内的炸弹并没有对仓库造成影响,仅仅炸坏了几块玻璃。”
   听到这里我惋惜地叹了口气,却并没有插话,安静地等爷爷往下讲。
   爷爷平静地往下讲道:“这次攻击日本人弹药物资仓库的行动虽然失败了,但是有力地牵制了镇里日军,如果镇里的日军听到五福桥那边的枪声,过来支援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啊。”
   我听了吃了一惊,忍不住问爷爷:“难道五福桥的伏击战也不顺利吗?”
   爷爷继续讲道:“其实一开始形势还是可以的,战斗打响是以孙老虎枪声为号的,孙老虎亲自提了一支步枪,一枪解决了日本人巡逻艇上的一个机枪手,然后四下里枪声一片,所有的战士像是突然从天而降,纷纷向日本人射击,而日本人则被打趴下来一片。”
   “好啊!”我不禁抚掌而笑。
   爷爷却沉声说道:“要是换作伏击国民党反动派,这一阵枪下来,一定死得七七八八,剩下来胆儿大的一定开始逃窜了,更多的肯定是举手投降。可这伙小日本,只是被撂倒一小部分,大多数又爬起来举枪开始反击,而且日本人巡逻艇上好几挺机枪响了起来了,压的战士们抬不起头来。”
   “首轮攻击战果不大,这倒不是我们五福桥的队伍军事素质差,枪法不好,实在是日本鬼子训练有素,枪声一响,他们善于最大限度地找到有利位置隐蔽,所以并没有被大量地击杀。加上日本人武器装备优良,不要说比我们五福桥的队伍装备好,即使国民党正规军的装备也比不上他们。就这样,本来看上去毫无悬念的一场歼灭战,竟打得旗鼓相当,也由此可见日本对我们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蓄谋已久,准备的是相当充分。”
   听到这里,我开始为五福桥的战士们担心起来,两手用力攥住衣角,眼睛紧紧盯着爷爷,一颗心提到嗓子眼,生怕他讲出不好的情节来。
   “说时迟,那时快,孙老虎见势不对,连抡了几个手榴弹远远地投向日本人的巡逻艇,随后抓起身边战士的机枪向日军扫射。战士们们见状纷纷效仿,都拿出手榴弹向巡逻艇投掷,日本人的巡逻艇立刻被炸得千创白孔,一片狼藉。一时间大家士气大增,战机顿时向我方倾斜。少了巡逻艇上的火力,日军的反击顿时显得被动起来,日本人一边开枪一边开始往后退,眼见就要全歼了这伙日寇。”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方的主要火力机枪因为保养条件差,磨损的机枪零件也得不到更换,经过长时间的射击,竟然在这个关键时刻卡壳了。没有了机枪的火力压制,日本人的反击开始犀利起来,巡逻艇上的几挺机枪也重新向我方倾泻着子弹。”

共 634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进攻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由此日本帝国主义拉开了对中国侵略战争的序幕。由于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的政策,东北大好河山拱手相让,导致1937年7月7日,日本人在北平附近挑起“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历经十四年艰苦卓绝的鏖战,终于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无条件投降。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了,战争的硝烟已经飘远,但每一个正直的中国人都没有忘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我们带来的巨大伤害,我们从来没有忘记过在抗日战争中无数中华儿女血染山河。本文作者谒藏的这篇《通州轶事》,通过爷爷的口述,让我们看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殊死搏斗。作者虽然取裁于通州的一个小镇,可以说是在整个抗日战争大环境下描述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几次战斗,但仍然让我们看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武装的英勇无畏,看到了国民党当局的腐败和懦弱,更看到了中日军事实力的对比。可以说整篇小说没有一句夸大其词,这正是这篇小说的可取之处。作者语言质朴流畅,画面感极强,感谢赐稿,推荐赏读。【编辑:含笑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含笑花        2022-10-31 11:18:40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感谢作者的辛苦创作。
位卑言轻布衣身,我以我笔写我心。
回复1 楼        文友:谒藏        2022-11-03 23:31:09
  小时候最喜欢听大人讲以前的事,比听故事还感兴趣。谢谢老师!
2 楼        文友:成敏        2022-10-31 15:06:45
  非常不错的一篇小说,内容新颖,构思巧妙,笔法独特,值得推荐欣赏,感谢赐稿,遥握冬安!
回复2 楼        文友:谒藏        2022-11-03 23:26:29
  谢谢鼓励
3 楼        文友:秦雨阳        2022-11-01 10:20:57
  通东小镇一段抗日故事,事例充实感人。爷爷叙述虽是一段旧事,更是一段光荣的通东大事记,也是家族中永远不能磨灭的历史。叙述清晰流畅,结构严谨,思想性艺术性俱佳。弘扬光荣历史,热烈支持点赞。
一支笔曝光昨日泥香,几篇文絮叨无我烟雨
回复3 楼        文友:谒藏        2022-11-03 23:25:42
  这段文字,很多有真实的成分,有爷爷讲的,有小学时候老师讲的,也查了一些相关史料。一些未记入史册的战斗,就像《亮剑》里所说的的,规模虽小但同样悲壮。
4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2-11-02 09:10:58
  不忘历史,小说很厚重!欣赏佳作!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回复4 楼        文友:谒藏        2022-11-03 23:18:49
  谢谢鼓励!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