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南京纪游系列

精品 南京纪游系列


作者:我爱刘洋 进士,6112.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14发表时间:2010-03-14 10:47:16

阅江楼小记
  
   是那一片苍茫击到了我。地下垒起了厚厚的积雪,雪下掩映着在时间里斑驳着几百年的明时砖瓦。那砖瓦没有什么分别,时间金碧辉煌地在上面镀上了一层可称沧桑的东西。
   这就是我眼中阅江楼的第一印象,它究竟坐落在南京的哪个城区,建于历史的哪个时期,我想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在那场大雪覆盖了整个南京城的农历庚寅年正月初一的下午,我随着西祠散人大哥静静地经过它的身旁。放眼望去,它的腹地掩映在白雪茫茫中,极尽曲折纵深;路边一条斜径横挑旁倚,错落过的红梅兀自向空中伸展着它的虬筋。然后在某一个瞬间,我看到了一座在雪里苍凉望着远路的布衣牵马像。
   我承认起先我不是很在意,我甚至仅仅只以为这是明时某个布衣文人附庸文雅的雕像。以至我怯怯踩着地下的积雪及雪下的砖瓦,问身边的散人大哥,他说这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像。我甚至忘记问了这座像始建及来历,但显然我已没有时间去斟酌这一些。那人在雪中衣褐怀珠牵马,双眼望着前方飘雪的凝重忽然深深地进入了我的视野。那个下午我甚至有种这样的念头,即使明日的飘雪再大,但有这样一个下午,面对这位牵马的布衣人,刹那恍惚过,即便南京的景点再也没有时间看过,但有这场雪,这座像,这些时间,我想我应该心满意足了。
   雪依旧在空中随意地飘着,穿着厚厚的衣服,我丝毫未觉得冷。由一条小径,我们便向这座阅江楼的纵深走去。沿途经过长长的一条岭。因为时间的关系,与那座楼有关的一些建筑印象已停留在时间的深处,我想我能回忆起的一定是一些必然在记忆里持续下去的印痕。尤其那场雪它一直在飘着。长长的岭,亭桥,地上的雪,空中的雪,走动的身影。
   那天人其实不很多,两个孩子走着走着,便忽然喧哗了起来,儿子在南方长大,从没有见过那么大的雪,在短暂的拘束后,便恢复了顽劣的本性,他不断地捡起路上的雪块向雪地、大人身上扔去;他与陪他游玩的大哥的女儿一直活泼泼地舒展着孩童的天性,把这个雪里下午的时光渲染地无比热烈。爱人与云羞姐走在后面,我听不出她们在窃窃私语什么。因为大哥走路的步伐很快,所以一会我便跟着他往前头去了。
   阅江楼的主体建筑呈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脑海掠过的第一个问号是长江在哪里。大哥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我们游完了楼里的那些金碧辉煌的瓷壁画,里面雕塑着明朝的十六位皇帝像及郑和下西洋时期旧事,大哥之后带我到旁边的小亭,介绍了太祖皇帝与陈友谅在狮子山上争夺天下的旧事。在白雪皑皑的飘雪天,如果就着一壶残酒,温历史那些悲壮的瞬间,何尝不是人生一大快事?那天下午,雪有了,亭有了,人有了,就是少了一些酒而已!
   冰天雪地,沿着楼台俯瞰,我看到了长江,由于是冬天的缘故,它万马奔腾的气势被束拢在一个来年春天蓬勃待发的起点。远处玄武湖像一面巨大的镜子镶嵌在南京城的城厢。登斯楼也,满目苍茫。也许是一种巧合吧,在之后的某个下午,大哥剥着手里的或许是花生米吧,他朗诵起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故事从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说起。这两座楼在时间的一前一后,因为一个人的缘故,便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历史总是有相似的,后来我搜索了百度,上面这样写着:“南京阅江楼与武汉黄鹤楼、岳阳岳阳楼、南昌滕王阁合称江南四大名楼。朱元璋称帝后,下诏建造阅江楼。阅江楼整体成“L”型,主翼面北,次翼面西,两翼均可观赏长江风光。主楼在两翼的犄角处,外四内三,共计七层,总高度为51米,总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
   冬天的长江,冬天的阅江楼,因一场激情四射的雪,我悄悄来到它的身边。仿佛这场雪便催化了这场难忘的邂逅。孩子们围着楼前的雪地疯跑,周围有三三俩俩的行人,我们在楼前留下了合影,这场雪还没停,我的心却异样地暖着。阅江楼,在公元二○○年正月初一的下午,我进入你的腹地,这是我在南京游览的第一站。
  
   探访灵谷寺
  
   “灵谷胜境”四个流金溢彩大字映入我眼帘的时候,雪正“劈劈啪啪”拍打着“灵谷寺”山门前的空地,间或那几株枝桠朝向天空的落叶松一阵抖动,几只粉嫩的松鼠正在树干间跳跃来去,雪块也随之落地,同行的两个小孩仰起了头,手指向半空,叫着:看,松鼠!
   那是农历庚寅年大年初二的下午,我一家人与江湖兄随云羞姐驱车来到位于紫金山山麓的“灵谷寺”。灵谷寺原址在钟山南麓独龙阜上,始建于南朝梁代,内葬名僧宝志和尚遗骨,造有志公塔,唐代更名宝公禅院,南唐改称开善道场,北宋称太平兴国寺,明初改名蒋山寺。
   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为建明孝陵把蒋山寺及志公塔迁到今址。“灵谷寺”名由朱元璋亲自拟定。该寺规模宏大,后毁于兵火,仅存无梁殿。今天的灵谷寺是清同治六年曾国藩所修“龙王庙”。1928年,国民政府于灵谷寺址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今更名灵谷公园,是个集寺、墓、公园为一体的风景区,通常人们仍称这一带为灵谷寺。
   踏入山门的一瞬,我的心灵异常宁静。那些雪以及带来的凛冽寒意,给这个下午闲游的时光增添了一抹空灵的颜色。禅到深处意更幽,我实不知我跨过了几道门槛,一次次的飘雪,檐翘轻容的一片雪白,地上僧人的脚步正轻轻跨过白昼的寂静。就是这样,我的足迹每向佛殿游移,心的柔软也慢慢滋生,浑不知身在异乡人是客了。
   我想真正在这里陷入宁静的,也许就在其间的无梁殿前吧。或者我也说不出更具体的地点,诸如行色匆匆,来到一个温暖的所在,浑然一体,回环相扣的建筑使我迷失了探究具体方位的世俗味。是的,就在那里,回环形的布局,檐翘飞瓦,盘龙虬错,仿佛几生几世的寂静,就是容纳那禅香缭绕,空谷梵音。趁云羞姐烧香,爱人与小孩进殿拜佛的时候,我独自在那里吸了一只烟,有几名僧众正从大殿穿过空地,往耳门去了。
   那时寂静。非笔墨形容。大殿佛像,殿前空地,环绕建筑,向佛膜拜的信众,在此刻一场雪若有若无飘飞的意境衬托下,忽然愈发显得茫茫人海,滚滚红尘,唯此地可寄身,此处可安然。江湖兄在殿前接过云羞姐递给他的一本星云大师所著的《金刚经》,他后来递给了我,我看了看封面,金黄色的封面显得肃穆寂然。忽然想起读过的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又想起那一天,在散人大哥家中听他讲述经文中的“一切有为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仿佛明了,又恍惚所有读过的经文全部消散在这一片茫茫雪空中,而身似一片浮尘,茫然不知所归,归于何处。
   爱人与小孩从耳门出来的时候,云羞姐也敬好了佛。江湖兄脚步仍是这般轻而缓然有节奏。他一直以一种洞彻世事的眼神安静地看着这一切。佛是无处不在的,人的天涯却在心里。我忽然望着手中燃灭的烟头不知所措,便往外跑去。找了半天,面对着空荡干净的地面就是不敢把烟头扔下去,后来我也忘记了这根烟头是怎么处理的了。忘了其实最好,或如空了,水也就活了。
   两个小孩还在嘻闹,在大雪天走了二三个小时的路,却未见他们有倦怠之意。换成我在老家,步行是很懒的,可在这雪天游览金陵胜景,却不知动力而绵延生成。
   回程的时候,我们经过一家礼佛品商店,便想停下脚步,往里面看看。因为那里正传来空幽宁谧的佛教音乐,我依稀辩出是大悲咒,爱人像孩子般的留恋逡巡不走,而我只想多呆一会,在这音乐里陷入空了的沉思,顺便看着两个小孩子正聚精会神盯着店旁大玻璃鱼缸里游来游去的金鱼,不时发出童稚般的笑声。
   我看到了江湖兄,他从某处在我眼前出现,我说抽烟,他说不会。他的眼里有难于形容的深情,我想这就是佛性的光芒吧。正像在网络神交已久,在之前的南京大街上,他站在车站前,我下了车,他慢慢走来,江湖你好。我说。我想所有的开始,没有比这更默契的开场白了吧。而南京的灵谷寺在这样的默契中走入我的心里,同样也始料不及。
  
   拜谒中山陵
  
   中山陵依南京东郊紫金山南麓而筑,坐北朝南,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
   来得仓促,是庚寅年初二的中午。有雪。在我出神望着车窗外凛冽寒风中一株株五指伸展,状若手心朝向天空的不知名树的时候,车子已经沿着紫金山麓游行。我们在陵墓口下了车,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刻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
   虽是早春,但南京城粉装素裹,白雪盈然,格外美丽。慕名于新年期间拜谒中山陵的海内外游客还是不计其数。进入中山陵主体,我的第一感觉是一直在拾阶而上。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这是一次美妙的登阶朝圣的旅程。
   沿途石阶积雪被整齐地扫砌在一侧。间或有飘雪落下,覆盖了这一片庄严肃穆。小孩冲在前头,儿子总是突然拔足向前拾阶奔跑十几米,然后站在我们视线可及处等我们。而在这样的风雪处,沿着这样漫长的花岗岩石阶而上,对我而言,仿佛不啻于时间倒流。恍若置身于国共逐鹿天下的峥嵘年月。坐北朝南的中山陵面对着苍茫钟山的云海林涛,如一双巨大的手掌翻云覆雨,而使时光绵延成历史那幕定格、无法转身的结局。中山先生英灵有知,或许会在陵墓的某一处空间,于此中山寒雪欲来,构思着两岸图腾再起,悬而未决的台湾孤岛融入炎黄发力的壮丽前程。
   走得有些累了,我们站在祭台前的平台上合了个影,背景是醒目的祭堂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眼前是种山巍巍而对峙。云羞姐说,可惜散人大哥没来,否则会给我们讲述许多关于国共纷争的史事。她随口说出的一句诗:钟山风雨起苍茫,那是毛主席的诗歌,也是得胜者的胜利呐喊。如果时间换成在几十年前,当在世的蒋中正先生得知他一生最大的对手,在他崇敬的已故总理孙中山陵墓前吟出这句诗时,心头会是怎样的百感交集?
   站在中山陵前的平台上,远方似乎已是云腾烟雨了,苍莽的钟山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似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多少的仁人志士于此呐喊,在旧中国最危难的百年耻辱中,他们的身影已经融入钟山的云海,或许会伴随着附近明孝陵的夕阳残照,勾勒出中华民族一幅幅雄壮的历史壮剧。求索而前进的步伐却永远不会停止,这是历史对中国诠释的定义。
   祭堂有些暗,怕小孩走失,我嘱托爱人游玩不要走得太远。她有些怕冷,我却没有冷的感觉。我们瞻仰了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走马观花地观看了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书。此时尚不是发古之幽思的时候,匆匆得来,匆匆地进入历史,在时光隧道惟有“过客”一词方能解释我们在世间所有的不经意。
   绕过坐像,我们沿着圆形墓室中央的长形墓穴虔诚地走了一圈,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下面安葬着他的遗体。人生所有的功过是非,在漫长的时空洗刷下,最终能拥有的也仅是这方土地了。好在眼前的钟山风雨会随着岁月一直走进无尽的未来。墓室里有些暗,没有听到人们的窃窃私语声,这样的安静才能寄托出人们对于这位一生为倡导“天下为公”治国思想伟人的崇敬。
   我们走出墓室的时候,天空还是一片晴朗,雪仍是将下未下的凝聚。我走在江湖兄的身边,仿佛有很多话要跟他说,又仿佛所有的交流都在心念一转中,彼此的微笑似洞彻了心灵深处的隐密。两个小孩依旧走在前面,下坡的台阶,使他们的速度加快。我一直担心他们摔倒,但忽然觉得他们的步伐有说不出的利索。在雪中。
   那个中午,我们在景区一人喝了一杯姜茶,手捧着热热的杯身,啜饮着微辛且甜的姜汁,看着沿途的树,以及树下宁静的湖岸,恍若看到人们湿漉漉地从历史的河流鱼贯而出,一杯姜茶涵盖了所有的意犹未尽。
   而中山陵已慢慢得在风雨的笼罩中,长久地留在我们的身后。

共 461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阅江楼印象,灵谷寺探访,中山陵拜谒。历史烟云,沧桑变迁。文字极富厚重感。意象与心灵的交融,历史与现实的交汇,思绪的自由舞蹈,智性的率意表达,圆融完满地实现了统一,提供给读者一份沉甸甸的文化和历史的阅读感受。【编辑:夏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0030142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夏冰        2010-03-14 10:47:57
  阅江楼印象,灵谷寺探访,中山陵拜谒。历史烟云,沧桑变迁。文字极富厚重感。意象与心灵的交融,历史与现实的交汇,思绪的自由舞蹈,智性的率意表达,圆融完满地实现了统一,提供给读者一份沉甸甸的文化和历史的阅读感受。久不见刘兄,问候!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2 楼        文友:木子生火        2010-03-19 09:37:45
  很欣赏作者的文章。语言感人,意境耐人寻味,美丽,受益匪浅。握手作者:问好永安!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乘胜前进!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