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江南散文】由孙武将不胜其忿之事说起等二篇

编辑推荐 【江南散文】由孙武将不胜其忿之事说起等二篇


作者:我爱刘洋 进士,6112.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84发表时间:2010-03-14 12:31:16

由孙武子将不胜其忿之事说起
  
   将不胜其忿,而后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此句出若道家兵书,似非道家行径所为,疑为纵横家等所补充,境况太惨烈。疑孙武子博采众家了。
   将不胜其忿,而后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联系西汉田横八百壮士事;联系建国后中共南沙兵戈起,毛大胆决策,借道台湾海峡,兵力长驱,蒋一路护送放行,心实感蒋之为人,心有戚戚焉。
   将不胜其忿,而后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此实指我军已胜券在握,拢成灭敌国之态势,奈何敌军最后坚守之士,皆忠贞勇烈之士,必以降之。我兵力之分围合拢,临敌已成以石击卵之态。然。千金易得,壮士难求,逼吾出此下策,我军于城下自杀士三分之一态势,动摇你兵心,揣摩我诚意,看汝降是不降;若吾出此惨烈下策,汝军还是心坚如铁,正气浩然。则此城实不可得,此国运血脉尚存。撤之。
   将不胜其忿,而后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斯言也,联系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旧事,虽基于史实不甚明了,其间敌我错综复杂人际不甚明了,其实已不能明了,焉知之后的长征不是蒋一路护送到底,成其壮举。中共军史似乎有多不明了,待历史说来。姑且博之一笑,孙子兵经实心物一元之说也。
  
   楚汉相争之略说
  
   楚汉相争,刘汉建立,项楚失败,历史就其此消彼长之势,是非成败之因,早有多如牛毛的论述。
   如果在我看来,这场战争是刘汉弱局坚决贯彻道家“无争之退”战略三昧的必须结果。就如平常我们所看到的潮水,在极度的退却中,到顶点,必然面临一个千钧之击的反击。面对强于自己数倍的楚军,刘邦集团,或者有意,无意,从整个战略布局上采取了以“退”为主的策略。在节节败退中,助长项羽骄横日盛与轻敌之心。而刘邦自身的退而不溃,他的退总踩到一个下次东山再起的反击点,通过试探,从容布局。同时借用张、萧、韩的能量,用各种手段使项羽的弱点逐步暴露,通略了全局态势。
   然后,从全局的高度,俯瞰战场,与两大集团之外的势力,形成联络。建立暗藏的潜伏的呼应关系,局争,不到关键时刻,含而不露。
   在退却的过程,刘邦根据当时的战局分布,深有知地、知人、知势之明,退的过程对全局有了充分领略,所占的点对以后时局发展都是起关键作用的命脉。而且通过退却,使自己的势力处于一种压抑之极,而急需释放的态势,并且他的集团帮他完成这种态势的整合。
   然后在最后的机会,逼使项羽决战,退却中暗布的,项羽不屑于争取的势力,也在关键时刻活了起来。因此取胜。总而言之,个人觉得项羽当时的处势是一路阳到顶,必然要面临一个阴生的转折,刘邦却相反。他抓住了这一此消必长的千载难逢之机,完成西汉王朝的建立。

共 11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个将领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愤怒,去带领自己的士兵,那么战争的结局往往是适得其反的。能从兵法角度去分析历史上的战事,精辟入理让人佩服,作者把兵法与历史事件一一例举,让我们看到了“将不胜其忿之”的作用。问好作者,好久不见,你的古文功底更是可见一斑,谢谢您对江南的支持。--无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鬼无影        2010-03-14 12:31:53
  一个将领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愤怒,去带领自己的士兵,那么战争的结局往往是适得其反的。能从兵法角度去分析历史上的战事,精辟入理让人佩服,作者把兵法与历史时间一一例举,让我们看到了“将不胜其忿之”的作用。问好作者,好久不见,你的古文功底更是可见一斑,谢谢您对江南的支持。
2 楼        文友:鬼无影        2010-03-14 12:32:11
  问好作者,谢谢您对江南的支持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