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时光】“那年那事”之压面条(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时光】“那年那事”之压面条(征文·散文)


作者:足行两行泪 举人,3102.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86发表时间:2022-11-08 15:41:06


   那年头,自己种的麦子磨出的白面就是香。不知是不是深深的土层里施的全是农家肥,是它起的作用呢,还是在它成长的季节里,融进了劳动者汗水的味道,抑或是它太稀罕了吧,一年也吃不到几次……反正一句话说不清楚,也没有事实能力证。
   我们用它的美味,开发出了“很多”产品,像一年吃一次的酥肉、一年吃一次的包子、面条倒是在一年中大约能吃上几次,就是每次得掺和着其他东西吃下,不然没那么多。除此之外,好像那麦子磨出的白面就几无用处了。
   前两者,太过“珍贵”了。要用它来做“好口味”的产品,是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一则离不开菜油,自己种的菜籽榨的油,数量很有限,要动一次“炸”,那该是何等壮观的场面啊!只有苦心等到过年了,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二则像蒸包子这种过于隆重的吃法,也只有到端午节那天等全家人齐聚之时,平时的指望才有可能落到实处。倒是用白面做成的面条,有时一盼望就有了——在一年中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回,这方面我还有很深的印象。
   农村人,有的是劳力。即便累得不行了,只要一听大人说吃面条了,也会忙不迭地去擀出来。在那个周围三山五岳,都还有买不起压面机的年代,手工面现擀现吃,倒也省事。
   我擀面的技术那完全是给逼出来的。一是由于想吃,天天吃那种不需要动筷子的稀饭,出门肚子就饿了,再说也吃厌烦了的;二是我是长子,没有靠头,只有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回想我第一次擀面条可能不到十岁吧,个子矮了就搭个地板凳垫高,有时用力不合适,板凳还要翻翘,从板凳上摔下来是常有的事儿。
   父亲去了外地工作,很少在家,我便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汉。母亲只交代了简单的动作要领,就去忙她这个大人该干的事儿了。像她说的面不能和干了,也不能和稀了,就很难掌握,得由我融会贯通自己摸索。面要是和干了,案板上擀面杖就很难把它擀开,即使你用了“牛大的劲”、把汗水全逼出来了,那坨面还是一抻一缩地拧成一团,根本没有要铺开的样子;面要是和稀了,那倒好擀,可接下来就麻烦了。稀的面耷拉在案板上,灰面撒了一次又一次,面越擀越多——这可就要超标了,母亲会说已经超吃了,那下次再吃面条的时间,可就要因此拉长了。
   我的技术倒是在年复一年中给练出来了。但擀面到底是个力气活儿,每次都要让我出一身汗,有次我便给奶奶说,要是既有面条吃,又不用自己去擀就好了。
   奶奶望着我,苦笑一声说,哪有那么好的事哟!我也是从年轻时就擀面过来的,现在老了,擀不动了。没有听过可以用什么东西代替的。除非去扯面,那还更累呢!
   扯面,我见识过的,但我不会。比我大七八岁的表哥,早就没书读了,从他父亲那儿传承来了一门手艺——扯面,就是人们常说的挂面。他与姑父来家里帮我们扯过一次面。一次要和三四十斤面粉,里面要加上一定比例的食盐。加水的面团要反复揉搓——说是非要把“汗”给和出来,面才有筋骨。他们父子俩整晚都在揉搓。那几十斤的面还算争气,第二天早上,“扯”出来的面在太阳出山前就挂到杆子上去晾晒了。后来切成把,面的筋骨还算行,留在家里的是些面头子,我们每次饭煮稀了才加一点在酸菜稀饭里。母亲说那扯面的盐巴加重了。还一个劲儿地叹息,哎,好不容易才扯回面,这面还没扯好。实在可惜,逗亲戚们说嘛!
   其实,可惜也罢,不可惜也罢,那扯好的挂面都捆成了把,全作为礼物送出去了。
   那晚,父母要我站在旁边看,说我要是把这门手艺学好了,将来初中毕业也可以去帮人家扯面挣钱,或者自己扯了面,拿到镇上去卖,也能靠这生活下去。
   我虽站在那里,不过并没用心。将来还远呢,要吃这碗饭,太辛苦了。再说我看到表哥与他父亲扯面时流的汗水,比我擀一次面流的汗水还多。
   我觉得自己吃不了这碗饭。
  
   二
   离我们家三四公里远,要翻山越岭才能到达的一处人家,最早安了一台压面机,这在我们那十里八乡可是件稀罕事。
   知道这一消息时,最高兴的是我,它让我直接受益。而最先得知这一消息的是母亲,她却装作什么也不知道。等我去告诉她这事时,她也表现出很冷漠的样子。
   我一开始并不晓得其中的缘由,总觉得她也应该与我一道高兴才是,吃惯了手擀面,换个新鲜的吃法,难道不好吗?再说那手擀面宽一刀窄一刀的切下来没个规矩,哪像呆头呆脑的机器切得那么均匀?
   我想背着面去压,以便试试那口感,母亲就是不做声。有次在大家的共同要求下,她终于同意给我们做一顿面条吃。但当最小的妹妹央求说,妈妈,我们想吃一顿机器压的面,都不知道那是什么口味呢!母亲依然把要擀的面亲自舀出来——她是怕不晓得好歹的我把面擀多了而浪费掉,仍示意我去擀手工面。
   她每次都这样,既同意给我们做面条吃,又担心我们吃不完,好像根本就不用担心我们够不够吃。真要是吃不完,茄子丝瓜酸菜之类的配菜可就要剩了,当这面条不够时,加上它们、再加上汤汤水水,怎能不够呢!
   见最宠爱的小妹的话,母亲都拿它当了耳旁风,我也就不好再说什么,只好硬着头皮去擀面了。有面条吃,已经很不错了,再来个挑肥拣瘦的,怕下次连手工面都还吃不到呢。
   春节终于要来了,那天风和日丽,母亲像中了彩票样的,一大早就给我说,吃了饭,我们去压面,给你们春节走人户办个情……
   我早就知道了这“办个情”是怎么一回事。像杀了年猪,要在猪身上划几个“刀菜”,那次表哥和他爹给我们扯的挂面,这都是为了“办个情”。春节走人户时手上没礼品,怎好意思去呢?
   这可让我的心里有了暗喜。早就听说有压面的机器,就是无缘一睹它的芳容。我背上前几天奶奶用石磨磨出来的面粉,要不是有这精神鼓励,母亲也不至于在后面连空手都追不上我。
   慢点,莫要摔滚了……母亲在后面气喘吁吁地说。喊你慢点哈!
   等我小跑似的走到山前那处住瓦房的人家前,是那条猛然窜出来的大黑狗惊得我腿肚子打颤,借此机会我才真真正正地感到了背上的沉重。我垫了垫背,站在那儿歇气了。
   母亲从后面追上来,她手疾眼快就从旁边拾起一根干树梢吆喝狗,那狗也识趣地在主人的勒令下悻悻然离开了。
   母亲有点儿幸灾乐祸地笑说,我说嘛,喊你慢点,差点还被狗咬了!
   当背篼脱离后背时,我背上有被汗水浸湿了一圈的痕迹。
  
   三
   “储存”在这儿的人少说点也有十多二十个,是我们所没有想到的。母亲看到同样是等得焦急的人群,悄声说不知要等多久,早知这样,我们就来早点。
   谁知道呢?我心里也为可能接下来漫长的等待暗暗发急,她不住地悄悄叹息,与对她自己的埋怨,更加重了我这种发急的成分。
   但我还是装作无所谓的样子,静静地观看着在我们前面忙着的人们,以及他们操作机器时,机器所显示出来的一连串反应。“唿啦、唿啦”,机器又像对工作久了发出的咆哮,又像是在叹息。
   那蹬出八字脚、围绕着压面机的轮子搅动的人,让我觉得有些好笑,他们各具神态,样子有些夸奖,个个都还表现出一脸的愁容,看着看着我的微笑就从心底里消失了。他们现在的这个样子,不是我随后该有的样子吗?男的脱去了上衣,露出里面的吊带背心——尽管天气已进入了寒冬,外面有气无力的阳光轻描淡写地在罩着,但他们的额头与后背上,还是有不少细密的汗珠子在往外渗出;女人们虽然不便脱去上衣,却解开了胸前的纽扣,憋得通红的脸蛋儿犹如鸡关子的颜色。
   在旁协助的主人,在人力搅动机器发出的轰响声中,突然问在侧的母亲,你们带报纸和棕榈叶子来了没有?
   这一问,把我们都问懵住了。在我们都还来不及回答的当儿,刚从手摇柄上换下来歇息、还打着精背的那个男人便说道,你们是压干面吗?等会儿要拿来捆面条用。
   我们这才反应了过来。母亲用一声叹息回答,你说家里那么多的报纸和棕榈叶子,怎么就搞忘了拿呢?我也觉得有些遗憾。
   这些东西都是自己带,你们没带,那等会儿用我的。此时,机器正吐出已经压好了的面“丝”,她忙着把面“丝”在手上切短,有顺序地放在那家压面人背来的背篼里,回头对我们说道。
   母亲没再说什么。我猜想她的心里一定在翻江倒海——她考虑的应该是又要因此多付出些钱了吧!
   不怕得,第一次都会忘记。我们上次来压干面条时,也忘记了带这带那,还不是在她这里拿的。旁边一个也是来压面的中年女人善解人意地说道。
   好在排我们前面的人,没一个是压干面条的,他们只进行了和面、拉成卷筒、切成丝的工序后就回家了。像我们这种压干面条的,就没那么的简单了。
   整个搅机器的全过程,母亲事先已有交代,全由我完成,她生病没力气。作为小小男子汉,我也自始至终兑现了给母亲以点头表示的承诺。一开始,这机器的转盘还能飞速运转,机器“唿啦、唿啦”的叫声也还算均匀,可越往后,尤其到了快收尾的时候,我不但展露出了前面那个男人赤裸的上身,而且还有其他女人红扑扑的脸蛋。汗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个劲儿地从我额头、脖子等多处往下掉。当停下来的时候,整个人像散了架似的站立不稳。
   站在冬日无精打采的阳光的照射下,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从那院坝四周、合围到我身体上来的风是那样舒坦惬意。当然,同样感受到舒坦惬意的,还有挂在杆子上起舞的、等待晾干的面条。是它们让我汗水横流的,说不定此时的它们正偷着乐呢!
   在旁的母亲逗我说,看你还想来压面不,看擀面还是压面哪个轻松嘛!
   母亲的“得意”没维持多久,接下来她就又有了比我更强烈的“反应”。在付钱的时候,我从她的脸色上,直接感受到了她胸口的疼痛。
   往回走的路上,我背上的重量更沉了。走出多远母亲才说,压面划不来。我们今天来的时候,报纸也没带、棕榈叶子也没带。他们连这也收了钱的。收得还不少,好几角呢!连压面的钱,一共出了好几块哈!
  
   四
   到了正儿八经过年的前一天,母亲特意“大方”了一回。据我记忆,这可能是她最大方的一次了。
   她撮出面来,要我再去压面时,我有些不情愿了。想起那第一次去压干面条就把我压伤了,便不想再到那出力的地方去。
   过年吃的面,你也擀不了那么多。再说不准备着,哪个过年也不休息一下,还要擀面嘛!给你三块钱,压面剩下的钱,归你,算作你的跑路钱。
   好说歹说,我还是背上面粉出发了。那天,空中飘着狗毛雨,弄得整个天空灰濛濛的不说,连地上也给弄湿透了。我有“孔”的胶鞋走在山路上,不但灌进了不少的泥浆,而且早已磨平了的鞋底,在长了青苔的路上一走一遛,几次踉跄差点把背篼里的面粉倒了出来。好在那有惊无险的举动,只把我的冷汗给逼出来了。
   那更是一次终生难忘的拥挤。没想到我所认识的山前山后的人们,都赶在与我同时间一起去排队了。我是早上匆匆吃完早点就去的,天黑才摸回了家。只说忙着早点干完正事,把午饭都给忘记了,也没感觉到肚子饿。
   两次压面的经历,想起来就摇头。那不平凡的人生体验中,包含了排队等待、包含了挥汗如雨的劳动……有时,即便馋得再想吃面条了,我也不会产生像第一次知道有压面机的存在,而盼着去压面那样的想法了。其实,我也在压面的经历中,才真正领悟到了母亲并不怎么愿意去压面的真谛——哪有自己擀面不出钱的好呢?
   所幸,现在面条建成了生产线,已经遍布到了我们那山区的各个乡镇。说它遍布到了千家万户,也一点不过分。
   但不知怎么搞的,我上次再回老家的时候,居然又有很多人返璞归真地想吃手工面了。这嘴啊,没有点“技巧”,还真不好糊弄呢!

共 45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这篇散文的感觉,仿若回到了很多年前的时光,如今回忆起来,依然有着如水的温润。当往事被梳理,被凝望,被写入文字,便如同重新赋予了意义。那年那月里,才不到十岁的作者便体验了踩着板凳擀面的经历,出于对食物的渴望,在父亲外出工作的日子里,便担负起为家人擀面的力气活。想着若有一样物件,能代替自己能把面条擀出来,让家人吃上那该多好。那时候,压面机是一件稀罕物,邻村一户人家安装了压面机的消息,如春风一般吹进了作者小小的心房,吃一顿由压面机压出来的面条成了作者心心念念的一件事。而凡事只要亲身经历过了,才能有更多更全面的发现,压面机压出来的面条远远不及手擀的有嚼劲,这是作者在少年时两次背着面粉,一路上翻山越岭,经历了各种劳累后悟出的,同时还悟出了母亲不愿意去压面的真谛。以少年新奇的目光,对生活投以真挚的敬仰,对万物投以探寻的目光,是这篇散文的闪光之处。散文充溢着对生活饱满的情感,如此,才能令笔下的每一个字符都闪耀着生命的光泽。作者的这篇散文语言淡而有味,简朴的情怀,素描的情境,重现那年那月的生活形态,佳作,倾情推荐!【编辑:纷飞的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108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2-11-08 15:49:56
  话说,我总是和不好面,对于面食,其实还是挺喜欢的。除了做鸡蛋饼,别的都不会。
   足行兄的这篇散文写得富有生活情味。
   感谢兄支持流年社团征文,顺祝安好。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1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2-11-11 07:45:49
  我的文章,雪妹已经编按很多篇了,很是感谢!冬日来了,多注重身体的保养。祝天天开心!
2 楼        文友:清鸟        2022-11-08 18:38:18
  白面,对老一辈人说,那是讲不完的往事,因这白面,全家人齐努力,为的就是吃上白面馍馍,这代表着过上好日子。作者小小年级便承担起家庭的重担,擀面条这样细致的活也一步步摸索成功,这在我的认知中,是个意外。我结婚后好几年才学会做面食,包括手擀面条,与文中场景相呼应。这篇文章在于激起读者的情感,感受生活的艰辛与不易。祝贺足行老师又出新作。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回复2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2-11-11 07:48:00
  谢谢老师对那个苦情岁月精到的理解。
3 楼        文友:清鸟        2022-11-08 18:40:21
  读了足行老师太多过往,也渐渐熟悉了老师的为人,如老朋友一样住在了心间,期待继续读足行老师未知的故事。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4 楼        文友:别有洞天        2022-11-08 21:53:00
  阅读作者的作品,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从〈价“廉”的猪肉〉〈穿开裆裤的童年〉〈演“戏”的年代〉〈粗活儿:筑土砖〉到本篇〈“那年那事”之压面条〉,我都在作者的文中,品尝作者追忆往事,绽放心得和置办稀有的情怀,使我开心快乐。
   人人都有许多远去的脚印,却没有做到像作者一样的剪影,抬起头来确认,成为可贵的阅历。有些人也许偶尔回忆过某重点的页面,却没有像作者这样用文字抒发,沉淀出文化的元素。
   面条,这味普通的食品,在当时食品短缺的年代,作者力行操作,留下难忘的故事。在今天作者的大笔操纵下,面条是那时的一名食品“英雄”,被时代圈点。
   在文章结尾的感叹中,又把面条原始本真的味道安定着陆,使手擀面条老当益壮,美味洋洋。
回复4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2-11-11 07:49:54
  老师对文章的高评与对我个人的鼓励,令我没齿难忘。谢谢!
5 楼        文友:风逝        2022-11-09 04:44:18
  小小男子汉,实在太能干。既会擀面条,又不惜淌汗。背面七八里,汗水满头滴。清晨去排队,天黑方始离。苦难的岁月,终已成往昔。而今忆当年,心中情翩跹。多不凡阅历,得人生真谛。吾诌打油诗,赠与您笑看。愿君之未来,快乐又康健。美文时时出,佳章天天鲜。安放我流年,供吾辈观羡。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5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2-11-11 07:53:30
  风逝老师太幽默了,也是最有才华的。评论居然写上了诗,而且写得很不错。佩服佩服!
6 楼        文友:明月千里        2022-11-09 09:25:18
  很佩服文中的作者,小小年纪便开始擀面条,为家里分忧,还做得象模象样。那艰苦的年月虽已过去,但在作者心里记忆深刻。只要吃面条,就会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我们这里是不用擀面条,面粉主要用于做馒头,并且做馒头也是从河南传过来的,手工擀面几乎没有。有些事纸上得终觉浅,作者亲力亲为了,便有发言权。虽说现在不缺食物,但手工面还是很能吸引人的。我们这里早餐店为数不多的兰州拉面馆,生意火爆,每天排队买的人不少,跟作者说的那样手工面味道更好。
回复6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2-11-11 07:56:02
  明月千里老师,早上好!不是我小时候有多“厉害”,而是出于无奈,生存的需要嘛!
7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22-11-09 11:02:56
  读作者的文勾起好多少时的回忆。想起当年擀面时抱着粗长的擀面杖面对一大张厚薄不均的面皮的无奈,想起抱着面粉去有压面机的人家压面时奋力摇手摇柄累得胳膊酸胀的痛苦,也想起那次临近年关晚上去压面因人多整整等了一夜的经历。许多快要忘掉的美好在这一瞬全部回来了。能勾起人情感共鸣读之让人回味无穷的文字,当是写文的最高境界。拜读佳作,问好作者,祝安。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回复7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2-11-11 07:58:06
  凡是出生在那个年代的人,都有着相同的经历,压面是我们共同的话题,感谢老师互动。
8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22-11-09 11:18:05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此言不假。看到作者小小年纪就擀面条,还背着面粉去压面条,有点心酸。好在那样的年代过去了,现在的孩子不用再受那样的苦,何况对于一个强者来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所有的经历都是写作的素材。文章一如既往地朴实真诚,极易引起共情。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回复8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2-11-11 08:00:21
  老师说的对,苦难是财富。没有我那时之苦,哪有我今天的文章出稿呢!谢谢老师止抜啊!
9 楼        文友:梅子青        2022-11-09 11:30:34
  作者的文总是充满生活气息,从文章里就能读出读者对生活的无限热爱,那些发生于童年往事都记得十分真切,点点滴滴都像是就在眼前。若干年前向往“压面”,如今则喜食手工面,这其实也是一种回归。经历之后比较过,才知道耗费心力和时间的东西最好,才值得珍惜。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回复9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2-11-11 08:03:26
  老师,早安!从面条的角度看也算是一种门口归。机器面固然好,还是抵御不了手擀面的味道,说明生活真的发生变化了。
10 楼        文友:泽子        2022-11-09 14:22:54
  作者用面条作引线,牵出自己童年一段难忘的旧时光,艰苦的岁月,面条就是家常的美食。作者从向往拥有压面机制作面条,从手擀面条的劳累中解放出来,到回归原始手擀面条,追求面条口感味道的思想转变。充分展现了从贫穷到富有过程中人们物质生活追求的改变。现代生活中,大街小巷各种风味面条随处可见,面条已然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常便饭。问好作者!写作快乐!
回复10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2-11-11 08:05:45
  人们是在不断的追求中,适应着生活的变化了,回归自然有时也是一种本能的。在此谢谢老师的置评。
共 20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