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朱元璋(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朱元璋(散文) ——朱元璋


作者: 布衣,12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38发表时间:2022-11-08 16:18:43

元朝末年,天下暴乱。处于蒙古人统治的中原百姓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加之旱灾蝗灾连年不断,统治者只知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这使得百姓在民不聊生的情况下,纷纷铤而走险,农民起义的狂潮此起彼伏,大元王朝岌岌可危。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一个叫朱元璋的人横空出世,几十年后这个叫朱元璋的人一统天下,并建立了大明王朝。相信朱元璋这个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详,下面我就来聊聊朱元璋的事迹,聊聊他传奇的一生。
   公元1328年10月21日,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凤阳的一个贫苦的农民之家,由于在家族子弟中排行第八又名朱重八。由于生于贫穷之家,朱元璋从小吃不饱穿不暖。在他长至六岁那年,为了生计他只得为他家乡一户地主家放牛。由于家境贫寒,小朱元璋到了本该上私塾的年龄,却因为交不起学费,失去了学习文化知识的机会。只能每天和牛羊打交道,好在朱元璋每天在放牛之余,利用空闲时间每天去街上听说书人讲书。说书先生名叫吴文清,是一个屡试不第的文人。为了生计只能在家乡摆摊说书,以此赚取微薄的利润。对于这个每天晚上来偷听说书不付钱的小孩朱元璋,他很是喜欢。虽然他每次都白听不付钱。但每次听完书之后,小朱元璋总是找到他,发表自己的听后感言。他的听后感言总有不凡见解,令吴文清打心眼里喜欢和佩服。吴文清讲书的内容有《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贞观政要》……等史学著作。每当讲完古代将军用兵作战,使用克敌制胜的谋略时。小朱元璋总是找到吴文清,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用兵之道,小朱元璋有自己的一套看法。这既是天性使然,亦是他的兴趣所在。例如《史记》中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白起、廉颇、李牧、王剪,朱元璋对他们的长处短处有自己的评论见解,白起用兵特点攻有余而守不足,锋芒太甚。廉颇的用兵特点比较中庸稳妥,每次打仗首要任务是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他的特点和白起正好相反,适合打防御战,而不适合攻城略地。李牧则不仅有帅才,而且颇有经济头脑。但其人没有政才,最后才被小人所害。而王剪是四人中最完美的一个,不仅善于统兵打仗,而且攻守兼备。该攻时攻,该守时守。不仅有帅才,而且有政才。懂得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但是其人有君子之心。对小人疏于防范,最后才遭小人暗算,死于非命。当小朱元璋向吴文清阐述自己对四大名将的这些看法时,吴文清非常震惊。想不到朱元璋小小年纪竟有超越成人的非凡见解,这些见解是连他也想不到的。
   等到朱元璋长至十五岁时,家中父母亲人相继饿死。朱元璋含着悲痛将死去的亲人一一埋葬,最后走投无路的他只能到皇觉寺出家当和尚。这样一日三餐才有了着落,不至于被饿死。但是和尚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在寺庙里朱元璋每天都得干杂活,稍有懈怠。便会招致老和尚的责罚,不久之后由于当地闹饥荒,皇觉寺里没了施舍,方丈只好将寺里的和尚遣走化缘。而此时年仅十七岁的朱元璋不得不托着钵盂,四处化缘。而这时天下已经大乱,朱元璋四处游历,一路上所见的是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遍地开花,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心智已经成熟。心知造反是个死,不造反也是个死。不如揭竿而起,干他个一场,成功了说不定还有个活路。于是朱元璋在心底下定了决心之后,就投奔了壕州的起义军首领郭子兴。投奔郭子兴之后,由于其勇谋兼备,很快就得郭子兴到了重用。在一次同元军的作战中,壕州被重兵围困,情况万分危急。郭子兴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众人都主张派一队士兵杀出重围,求援各路起义军出兵解围。而此时朱元璋的想法与众不同,他主张在深更半夜元军休息的当口,派一队士兵带着引火等物悄悄出城。摸到元军的屯粮之所,纵火焚之。元军的粮草一旦被烧,则必然军心涣散,壕州之围则不攻自解。听了朱元璋的谋划,郭子兴力排众议,决定采用朱元璋的计策。在烧了元军的粮草之后,一切果然如朱元璋所料,元军退走,壕州城转危为安。
   经过此次战役之后,郭子兴愈加器重朱元璋,不仅对他委以重任,还将自己的养女马秀英嫁给他。马秀英即是后来的马皇后,其女温良贤淑,素有贤德。嫁给朱元璋之后,她就成了朱元璋的贤内助。在朱元璋打天下的岁月里,马秀英当家主政稳定后方。免除了朱元璋的后顾之忧,这是后话且按下不表。
   却说朱元璋投奔郭子兴时间一长,由于其在军中的威望越来越高,郭子兴难免对朱元璋有所忌惮。为了打消郭子兴的顾虑,朱元璋决定自立门户。在征得郭子兴同意之后,朱元璋只带五十骑前往南京发展势力。南京远离元都北京,又富庶繁华,是个发展势力的好地方。朱元璋到了南京之后,迅速召集流民五万人,在经过训练之后,率领他们将南京城攻下。攻下南京城之后,朱元璋颁布军法,禁止将士烧杀抢掠,违令者斩。于是三军整肃,对百姓秋毫无犯。于是南京城中百姓纷纷众口传唱,称朱元璋大军为仁义之师。由此朱元璋大军深得民心,这时朱元璋趁热打铁,颁布求贤令,招募士兵。一时间庶民士子纷纷来投。文有刘伯温,胡惟庸、蓝玉等,武有徐达,常遇春,李善长等。文人刘伯温初到朱元璋军中时,即向朱元璋提出战略规划: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字真言立即被朱元璋采纳。朱元璋在南京势力扩大之后,接着势力不断向周边渗透,先后攻下了,苏州,杭州,扬州等江南诸地。军队的人数也由当初的几十人增至现在的一百万人。而此时的局势已经明朗,实力强的对手只有北面的陈友谅,以及西面的张士诚,和日暮西山的元朝。在朱元璋召开的军事会议上,众将一致主张先灭张士诚,再消灭陈友谅,然后再灭元朝。这个建议原因很简单,张士诚实力最弱,理应消灭他,由小及大然后再消灭实力强大的陈友谅。而且此计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打败张士诚后。可以将投降的将士为己所用,这样更增加了攻打陈友谅大军的实力。而此时只有文官刘伯温持反对意见,他认为应先攻打陈友谅大军,原因是三方势力中只有陈友谅大军离得最近。因为离得近,正可以展开远交近攻的手段。结好张士诚,攻打陈友谅。张士诚是个胸无大志小富即安的人,必定会坐山观虎斗,安于现状。但是,如若先攻打张士诚,张士诚则必定向陈友谅求救。陈友谅一旦出兵救援,则朱元璋大军必定陷入腹背受敌的险境。而且如果陈友谅大军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直攻朱元璋的南京大本营。则朱元璋大军必定疲于奔命,陷入险境。所以综上所述,刘伯温力主先攻打陈友谅,他的建议,得到朱元璋的赏识,会后朱元璋采纳了他的计策。经过鄱阳湖大战之后,陈友谅大军被朱元璋大军一举击溃。陈友谅兵败自杀,手下将士纷纷投降。朱元璋得胜而归。
   在将三方势力中最强大的陈友谅势力消灭之后,接下来的收降顺风顺水。朱元璋大军不费吹灰之力便打败了张士诚军队,消灭张士诚后朱元璋一鼓作气将最后的对手元朝推翻,建立了大明王朝。完成了他当初立下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志向。
   回顾朱元璋的一生,从一个贫穷的放牛娃到一代开国皇帝。他的一生都在经历血与火的洗礼,贫穷与磨难没有毁灭他,反而成就了他传奇的一生。就像孔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他的一生正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共 281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简明扼要描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传奇一生。朱元璋自幼家境贫寒,靠为地主家放牛勉强生活,他上不起学,但他喜欢听说书人谈古论今,并且对古人有着独特见解。十五岁时,朱元璋的家人相继饿死,他只好出家当和尚,在走投无路之际,投靠了壕州起义军首领郭子兴,由于勇谋兼备,受到了郭子兴的重用,并且把自己的养女嫁给了他。随着朱元璋在军中的威望越来越高,郭子兴对其开始有所忌惮,朱元璋就决定带兵出去自立门户,因为他治军严明,善于用人,在南京的势力越来越大,在刘伯温的建议下,又成功打败了陈友谅,收复了张士诚,推翻了元朝,建立了大明王朝,实现了其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志向。散文主题明确,叙述生动,层次清楚,语言简洁,让读者对朱元璋这个开国皇帝有了清晰的认识。倾情推荐,好文共赏!【编辑:淇水碧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2-11-08 16:23:13
  这是一篇很不错的人物传记,以简明扼要的文笔描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传奇一生。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2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2-11-08 16:25:54
  朱元璋的一生都在经历血与火的洗礼,贫穷和磨难没有毁灭他,反而成就了他传奇的一生。这应该是所有成功人士的相同经历吧。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3 楼        文友:天马行空        2022-11-10 14:22:39
  文字流畅。拜读学习。分享美文。
幼小时对诗歌很崇敬,现在多无缘,但愿能找回儿时梦想.
4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22-11-14 07:30:34
  目不识丁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无论是才智、谋略、胸襟都有过人之处。欣赏老师的精彩散文,感谢老师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朱元璋的传奇一生。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