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齐鲁】吃酒席(征稿·散文)

精品 【齐鲁】吃酒席(征稿·散文)


作者:满山红叶 探花,20822.9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383发表时间:2022-11-09 22:45:50

俗话说,“鱼找鱼虾找虾,绿豆对王八。”吃席也一样,在农村。你一帮,我一簇。不是大包干,和稀泥。泾渭分明,这就难为我了,一开始嫁到刘家,新媳妇不好意思去吃席。扭扭捏捏的,不是不想去,也馋。是人都馋,除非你是木头。我不能新媳妇一乍鲜,三天打破小尿罐,不好听也不好看,传母亲耳朵里,还不被母亲骂?婆婆门里一趟,门外一趟。催我洗脸梳头,收拾一下就去。咋个不去吃?九十年代初,乡下坐酒席,邻居们随礼也涨价了,经济复苏,大伙日子也好快了,原先是五元,十元。这是街坊邻居的礼金,若实在亲戚最少五十,多则一百到五百。就是十元钱,也不是小数目。到菜市场能割二斤精瘦肉,要一斤排骨呢。婆婆说:“可不吃这亏,媳妇们进了村子,慢慢就入乡随俗了。不缺鼻子不缺眼,去吧。”
   我被婆婆磨老半天,没法子,梳洗一番,涂了胭脂水粉,打扮得香喷喷的。婆婆拉着我的手,不松开。邻居二婶婆,三婶婆,他们的孩子,八个人一桌。人不够,执事的不给上菜。新媳妇吃东西腼腆,吃嘴巴底的。婆婆伸着筷子帮我夹菜,婆婆不夹我不吃。眼睁睁看着,二婶婆从兜里掏出塑料袋,折菜。二婶婆这边折菜,我拿眼一扫,天哪,其他桌子的人也如此。负责扯袋子的,观望的,放哨的,瞄着帮忙头来没来,村里大事小情的都请李大嘴帮忙吆喝,我们管他叫“帮忙头”,李大嘴,嘴大吃四方。帮忙头干得风生水起,从桌椅碗筷,到柴米油盐酱醋茶,帮忙头事无巨细,安排得当。没几个不服他的,即便是村中有名的刺头二强,也老老实实,俯首称臣。不服不行,汤汤水水的,婆婆妈妈的,他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化干戈为玉帛。一碗水端不平的次数极少,另外,李大嘴好抱打不平,爱管闲事。东家媳妇闹离婚,西院王寡妇的羊被谁打瘸了一条腿。王家两兄弟为一垄地打得头破血流,只要李大嘴到场,烟消云散,握手言和。能说会道是一门学问,有人说,李大嘴是用了什么手段,不然,碗大的事,在他那就针鼻那么小?!有人和李大嘴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是不是给什么好处了?”李大嘴狡黠地一笑,说:“回家问你妈。”
   李大嘴用有没有锦囊妙计,我们不清楚,刺头二强做了他的小跟班,倒是真的。德胜村红白事儿一出,李大嘴在的地方,就有刺头二强。李大嘴杵在酒席现场的高处,那么一站,很霸气很有磁场。眼睛朝二强一瞥,二强心领神会。收人情账,排桌,撒菜,滴水不漏。中间东家会来事,须给李大嘴一盒好烟,所谓的好烟,可不是十元八元的烟,要是二十元以上的,黄鹤楼。李大嘴就好抽黄鹤楼,他说,这烟草有淡淡的清香,不辣嗓子。哪家不懂事的,在正席那天撒菜时,不递上一盒黄鹤楼。李大嘴不动声色,就让二强出马,二强挑事,埋怨东家菜预备的不足,或者挑拨端盘子的伙计,冲东家要烟要赏。不给的话,他们不是打了几个碗,就是碎了几个盘子。弄得喜庆的日子,也不喜庆。时间长了,村里人码着规律,孝敬李大嘴一盒黄鹤楼,也不能缺了二强。阎王小鬼全他妈难缠,不过,李大嘴没坏了良心,逢白事情,东家失去亲人之痛,李大嘴给答对的很顺利,烟酒糖茶,白布,孝衣,孝帽,他都叫二强骑摩托车去镇里供销社批发,能省就省,黄鹤楼可以不递,埋了死人,散了酒席,这帮忙的辛苦钱,一毛不能少。
   李大嘴要是来脾气,管你叔叔大爷弟媳妇大姑娘的,一视同仁,猛怼你,怼得你在众目睽睽之下,下不来台。
   就说三婶婆白楞折菜的二婶婆一眼又一眼,二婶婆我行我素,这个拿回家给猫吃,那个拿回家给下狗仔的母狗吃。三婶婆一看好菜被二婶婆折没了,索性站起身,拦路截下菜盘,倒进事先准备好的盆里。哪个也不是省油的灯,婆婆老实巴交,也抢不上食。末了,折点婶婆们不要的凉菜打包。整场酒席,李大嘴和二强不见踪影,有嘴快的说是,李大嘴盘腿坐在东家炕上,接受别人敬酒呢。我倒是想着,李大嘴出来杀杀这折菜的坏风气,折菜也不要紧,菜没上完,人没吃好,就动手抢,这叫什么事儿?
   一来二去,我瞅出门道,同样随礼,花钱,凭什么我们没吃好,你就折菜?又凭什么不折菜?再吃酒席前,我也揣几个塑料袋。筷子勾不到的菜,我起来勾。二婶婆不是喜欢折菜?我眼疾手快,见她端盘子,扯袋子,我夺过去,一人一半,我折菜不找借口,不诬陷猫狗,我说,我吃。婆婆不敢抢,婆婆说:“给李大嘴逮着了,被他训一顿,不值当。”我说:“要不,你看着他和二强,他俩过来,你就吱声,立马结束战斗。他俩不过来,咱该抢就抢,绝不手软。手一软,汤都不会给我们剩。”婆婆叽叽笑,说:“好,我看着。”
   结果你猜怎么着,有一回,村里菊三歪结婚,娶了个二婚女人带着个七岁的丫头,所幸的是还能给菊三歪生孩子,乡下人打死一个信念,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多少辈儿人是这么过来的。菊三歪瘦驴拉硬屎,杀了一头三百斤大黑猪,请李大嘴,二强到场,喇叭响两天,热闹啊!撒菜那阵儿,菊三歪毕恭毕敬,双手递给李大嘴一条黄鹤楼,那可是快二百块了!跟婆婆吃过很多家酒席,就没碰到谁给大嘴整条黄鹤楼的,大嘴自然喜形于色,卖力得给菊三歪吆喝,八人一桌,少一个人不撒菜!二强的两耳朵夹着两根黄鹤楼,挨桌子查人数,少人就两桌拼凑。有的桌实在凑不够八个人,李大嘴就厉声呵斥,赶紧找人!谁今中午七个人一桌,六个人一桌,别怪我跟他急眼!酒席现场,气氛十分紧张,摆置好后,都十二点了,才撒菜。饿了,场地鸦雀无声,只有嘴巴吧唧声,咕嘟咕嘟喝汽酒声,菜过五味,嘈杂声起,放屁的,打饱嗝的训孩子的,折菜的,推杯换盏的。二婶婆蠢蠢欲动,她捏出几个塑料袋,对二叔公说:“老二,你帮我一下!”二叔没动弹,说:“等大家吃完,再折。”二婶没听,伸手将吃了三分之一的红烧肉,倒进塑料袋里。三婶婆火了,“红烧肉,谁不爱吃?好像就你花钱了,不带这么干的!”三婶婆气呼呼的站起身,扯起塑料袋,也折起菜来,三婶婆折菜,还不忘喊我和婆婆也折,孤立二婶婆二叔公,正折得欢实,冷丁见李大嘴,黑红着脸铁塔似的戳在桌子前,吼道:“你们这是干什么?顶大个老娘们,老爷们,八百年没吃酒席啊?人家办酒席你们吃饭,不办酒席你们不吃饭吗?都给我放下,听着啊,下次再有没吃完饭,就折菜的,我撵他出去!”我低着头,恨不得把脑袋埋在裤裆里,为了一口吃的,丢人丢到家了,幸亏我和婆婆没来得及抢。那天,搞得乡亲们不欢而散。
   这股歪风邪气,还别说,李大嘴一闹腾,真好使,再次酒席,老娘们规矩许多,吃到最后,互相商量着折菜打包,二婶婆二叔公,谁也不愿和他两口子一桌吃席。老天也会安排,赶巧村里有一家五口,三个儿女瘸一条腿瞎一只眼,女儿十二了抽羊角风,李大嘴让这两家坐一桌,少一个人也不计较。这下全世界都安静了,折菜的,也文明起来。没有抢得六亲不认的事情发生了。
   抢是一个境界,但抢不能违背人的意愿,该有的游戏规则得遵守。现在想来抢也体现了当时的民生民情,烟火十足。
   从乡村搬到城市,好多年没吃乡下酒席了。即便吃,断然没有二婶婆在世时,那个抢的镜头了,那个李大嘴,前年从查出肺癌晚期,到去世,只有半年时间,感叹人生无常,李大嘴死那天刚过六十岁生日。从此,人间少了一个李大嘴,山上多了一座坟。
   再操办酒席,有了家政一条龙服务,不用请帮忙头,也不用请撒菜的人,家政就包揽了所有酒席事宜,你只管拿钱就成。也回去参加过几场酒席,断没有了当年的酒宴气息,也许,在某些时候,抢也是一场席的灵魂。
   吃过城里的酒席,在某高中档酒店,八人一桌。大鱼大肉,山珍海味,人与人之间,客气礼让。临走,没打包的。我着急也没用,人家不折菜不打包,我怎好出头?巴巴地看着满桌没吃多少的美食,落下了,心里会难受好几天。
   还有两次被邀去作协聚会,文朋诗友,举杯畅饮。大闸蟹,绒山羊汤,猪瘦肉,猪血肠蘸蒜泥,彼此谦让,筷子不敢伸太远,怕被说没素养。有哲人说过,吃饭看人品。这一点像被挨了一巴掌似的,就刻骨铭心记住了。好歹咱也是写字的人,进了作协,高低不能给自己作协身份丢脸。哪里还有抢的成分?散席时,桌子上剩三分之一的菜,我是欲言又止,想和主事的说一声,打包回家。都默不作声,我也就偃旗息鼓了。穷日子过惯了,见不得浪费。去吃酒席,不打包,总感到缺点什么。且像舶来品,味同嚼蜡,越来越爱独处。不参与什么酒席,想吃什么,买来自己做,独饮一杯,就着清风明月,一口酒,一口菜,一段思绪。
   乡村酒席是一种特色的民间饮食文化,祖祖辈辈生活在东北大地上的人,深有感触。尽管,新时代新思想,提倡婚事从简,杜绝大操大办。对七零后,八零后上几代人来说,吃酒席,不分大小酒席,也不论几桌人。吃的就是一个境界,一种气氛,民以食为天,在吃的理念上,哪个也不含糊。吃酒席,吃的是亲情,友情,乡情,更多的是浓浓的,沉甸甸的乡愁。
  

共 34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一类散文属于非常接地气的。文中的我出现的位置不是置身事外,而是把当时的情景表现出来,极大加强了散文的真实性和代入感。红叶老师的作品大多贴近于农村,贴近于百姓生活,从生活中提炼内在思想。作品的语言朴实,代入感极强,人物鲜明生动,对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作者透过不同角度,看到最本质的一面,对吃席一事,阐明了自己的看法。让读者在朗读中产生反思和共鸣。佳作共赏!【编辑:檀文炼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110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檀文炼冰        2022-11-09 23:02:16
  贴近生活的好文章,对吃席的认识精准拿捏,突出了每个时间段的心理状态。佳作共赏。
回复1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2-11-10 07:26:44
  小冰很辛苦,编辑了很长时间。敬茶????
2 楼        文友:檀文炼冰        2022-11-09 23:04:34
  作者语言娴熟,紧抓中心,善于通过自己擅长的地方性特点,写出精彩作品。
3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2-11-09 23:37:13
  这篇文,老师让我们“吃”出了层次感!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回复3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2-11-10 07:27:04
  吃席也有层次感,的确。
4 楼        文友:双宿双飞        2022-11-09 23:48:53
  生活在山东大地上的人也是一样的,被文章逗笑了。
我的田园,我的爱人!
回复4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2-11-10 07:27:28
  猛抢,我抢不过人家。嘿嘿。
5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2-11-10 01:32:21
  时代变化,吃席的味有时也变了,我还是喜欢手脚放开的感觉,吃得爽,吃得快乐,走时打个包,不带遗憾。不喜欢收起手,不带走一片饭菜!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回复5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2-11-10 07:27:47
  现在参加酒席,变味了。
回复5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2-11-10 07:56:51
  就是喜欢那种感觉,自由自在吃吃喝喝,那种气氛不复存在了。
6 楼        文友:叶华君        2022-11-10 06:02:29
  嬉笑怒骂皆文章,从吃里看出芸芸众生的烟火味道人情世故和百态人生。给红叶姐的佳作点赞。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6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2-11-10 07:28:01
  小君早。
7 楼        文友:成敏        2022-11-10 06:06:28
  农村坐席的那种场面是非常热闹的,但是现在大部分都是在酒店了,真的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红叶姐写的李大嘴的形象,我是知道的,原来我们村也有过!写的太真实了,接地气!
回复7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2-11-10 07:28:38
  李大嘴没了,酒席那股子憨劲也没了。
8 楼        文友:余茵        2022-11-15 21:24:17
  11月6号,我参加了一次庄河农村婚礼,在有苞米栅子的地里放席,也还是有人没等吃完就打包。几十年了,就想坐一回农村的席,尝试一次,果不其然,挺有意思。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