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绿野】《“国”字》(杂文随笔)

编辑推荐 【绿野】《“国”字》(杂文随笔)


作者:洛雪 进士,6919.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31发表时间:2022-11-14 19:51:50


  
  
  
   “国”字,古体为“或”、“域”字,繁体为“國”字。
   1、“或”。始见于商代时表示为疆域,地域——初文是“或”:一个戈(代表武力)、一个口(原来是一个城,一个猎场,一个围墙的象形字)、一个一横(这一横不是一的意思,而是土地的表示)。
   2“域”。在封建社会开始分封诸侯,指地为國这个意思后,國的意思写作“域”,包括了城外的所属地,强调了土地的权力所属的意思,。
   3、“國”。后又泛指國家。“國”字的外边大“口”,是指“疆域”或“城墙”的意思。“口字框内是“一、口、戈”,转向了“一人武力权力统领下的领域”的意思。
   4、“囯”。历史上,后汉时便出现过了现在简化的“国”字。这个“囯”,“囗”里是个“王”字,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以后,"太平天国"用的便是这个“囯”字。
   5、“圀”。魏晋六朝时代,在镜铭刻文里又出现了“囗”里加八方的“圀”,表示“权力八方”的意思。
   6、“囻”也是这个历史时期,也出现了“囗”里加“民”的“囻”字。有“国以民为本”之意。反映了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并且与“囯”字形成强烈的对比。中华民国时,孙中山先生曾把“囯”字写成“囻”字。
   7、“国”。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年代中期对汉字简化时,起了争议。部分人说:“囯”字虽容易书写,但新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用“囻”字符合现状,何况也曾使用于民国时期。另部分人说:“囻”字生僻,没有广泛使用。后来又有少人提出用大“囗”字代表“国”字,被大多数人认为“无王无民何称其为国”而反对,还极易与小“口”(嘴)混淆,最终也没有被采用。当时任汉字简化审定委员会副主任的是郭沫若,(郭沫若是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文教委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主席),他提议,把“囗”框里加个“王”的“囯”字,里面再加一个点,成为把“囗”框里加个“玉”字的“国”字,既便于书写,又有"祖国美好如玉"的意思,于是全体通过。有资料显示,在宋元时代的唱本词中也出现过今天的把“囗”框里加个“玉”字的“国”字。这就是“国”字形成的大概历史吧。
  
  
  
  

共 9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短小精悍,逻辑清晰,中心明确,把“国”字解释的入木三分,古往今来,文章从商代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不同时代的“国”字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具有很强的家国情怀!感谢赐稿绿野,问好老师,祝福佳作不断,期待更多精彩!【编辑:鹦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鹦鹉        2022-11-14 20:48:01
  拜读佳作欣赏,问好老师!感谢赐稿支持!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