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家园】江夏黄姓源流初探(随笔)

编辑推荐 【家园】江夏黄姓源流初探(随笔)


作者:野山梅 童生,51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53发表时间:2022-11-16 11:21:16

古老中原大地的山、土都是黄色的,西北高原叫黄土高原,横亘北部中间的那条圣河也是黄色的,甚至中国人的皮肤全身上下也都是浅浅的黄色。于是在我国古老的先民中有一支氏族,就在这一片黄色世界中得到某种感悟,觉得黄色便是一切尊贵的象征,自己与这黄色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的必然联系。于是他们以黄色给自己氏族命名,称自己是黄人。
   远古洪荒时代,中原东部地区,生活着许多以鸟为图腾的原始人群,典籍上称为“东夷。”其中有九支氏族最为强盛,史书上称为“九夷”,“九夷”中其中一支氏族叫“黄夷”。它就是如今排列当代第八大姓的“黄”姓之祖源。
   远古时代,姓氏一分为二。姓是大部落的氏族集团的徽示,氏是一个姓所分出的小氏族支派的标志。到秦汉时,姓氏才开始合二而一。今日的黄姓,按古代的严格意义来说,只是氏,不是姓。黄姓是从嬴姓中分离出来的。嬴姓的首领是东夷集团的大首领少昊。因此黄姓以少昊为遥远的始祖。
   少昊是中国野蛮时代中期的一位极富有传奇色彩的神话人物。他的名字在国典籍中五花八门,除写作“少皓”“少皋”外,还有“朱宣”“白帝”“西皇”“金天氏”“穷桑氏”等。《左传》中说少昊名叫挚。《帝王世纪》中说:“少昊帝名挚,字青阳,姬姓也。”《说文解字》中说:“嬴,少昊氏之姓也。”“嬴”字在甲骨文中正像鸟的形象,那鸟正是黄姓氏族的图腾---黄莺的形象。
   少昊的最大功绩是“测量天象”“制定历法”“行二十八宿”,以星宿定部落区域,以星定人。少昊会创作乐曲,史称他“作乐曰《九渊》”。一直当了一百年部落首领才去世。
   少昊去世后,戎夏黄帝集团的颛顼取代了少昊部落的首领权。这时东夷黄鸟氏族开始向中原内地迁徙,同时也从崇拜“鸟”到崇拜气势磅礴的黄河,把黄河当族神。这时的氏族首领昧则成为颛顼族的水官。昧的儿子台骀治理好了汾、兆两河的涝灾,人民安居。颛顼把他封为“汾水之神”。于是台骀便在这里扎根立足,建立了“沈、姒、蓐、黄”四个小帮国,其中黄国最为杰出,存在于周、商时期,后来被晋吞并。
   嬴姓的黄国被灭以后,黄国人再度自强生存起来。他们干脆正式以国为姓,表示忠孝于祖国,成为黄氏宗族中的一支主要族源。
   陆终是中国上古传说中火神祝融的儿子,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于是黄姓就与陆终有了神秘的联系。黄帝是上古华夏部落的大首领,生了一个最得意的儿子昌意,就是楚国大诗人屈原歌颂的高阳颛顼。颛顼被人尊为“北方之神,”典故中称颛顼为“黑帝”“水神”。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族神,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黄”就是指黄帝。
   陆终之黄是颛顼族与少昊族融合的产物。《世本》中有《帝系》篇,记载有“黄姓祖先陆终,从鬼方部落娶来妻子,怀孕三年,从左右胁下各生出三子,共六子”的故事。
   陆终的六个儿子都很发达,形成六个氏族集团。其中长子樊,是雕璜琢玉的巧匠。夏朝时封在昆吾(山西),形成昆吾氏,势力颇大。据众多的黄氏谱书记载:“陆终公乃以黄为氏,受郡于江夏。”(《禾坪黄氏大成宗谱》)“昆吾长南陆公‘食采江夏,赐姓为黄,地称湖广鄂州。’”(《江夏源流分派谱引》)还有四川武理黄氏江西老谱也记载有:“陆终之后黄隐居湖北麻城县,为黄氏一世始祖。”
   颛顼的孙女修,用口接下一燕子掉下的卵即怀孕,生下一男孩取名为大业。大业娶少典氏族之女华为妻,生子名叫繇----即历史上著名的传说人物皋陶。皋陶是管理刑法、监狱的大官,能洞察人情,明白决狱,还制定五刑之法,受舜赏识,后来帮助夏禹当上中原华夏部落大首领,被禹指定为接班人,但可惜不幸早逝,葬在安徽六安县内。
   皋陶生六个儿子,长子大费,又叫伯益,伯益是后来黄、赵、江、秦等姓的共同始祖。《湖南黄氏世谱》开首便说:“大费生民始。”即认伯益为当今黄姓的主要正宗血缘始祖。伯益是发明家,发明以封占卜岁时吉凶的方法,又最早发明打井取水。
   古黄国沉浮盛衰的历史足迹
   黄姓以国为姓,这个“国”指的是“潢川黄国。”据史载:上古黄国有三个,即:汾水之黄,汉东西黄,潢川之黄。但前两个的历史都淹灭无闻,无嗣不昌,独有潢川黄国之后,子孙繁荣,人口数千万众。故今日中华黄姓都自称是这个黄国的后裔。
   那么黄国为谁所建。其中又可以寻找出那些盛衰的历史陈迹呢?
   黄国为谁所建立?史家众说纷纭,各谱记载不一,归纳起来有三大类十二种不同的说法。三大类:即:伯益之族所建;陆终之族所建;伯益陆终合建。鉴于篇幅。且不一一叙述,主要谈一下笔者倾向的观点:
   在各中黄姓族谱中,广泛流行一种混合型建国说,即融合进两种而成。认为古黄国的创建者是黄帝---颛顼----陆经族系与与少昊----伯益族系共同的子孙。但关于这两个族的组合关系,又有许多不同的说法。笔者认为,从一个普通姓氏到成为一个国号,其中必定有不同寻常的经历,非一个小团体而能成功,必须是好几代、几十代人的艰辛努力,是包括共同创建、共同支持、共同配合的结果。因此这种混合的和谐为同一目标----为自己的姓氏而努力的说法是比较符合历史客观的。四川武隆中咀乡黄龙光抄本的《黄氏族谱》便有这样的谱系诗:“系出轩辕姓公孙,章世相传及高辛,姬姓封为陆终氏,历承六代又改嬴。祖功宗德垂泽远,三十九代封黄城。振文公族绵瓜瓞,子孙食邑为黄姓。从今注定黄氏谱,万世不忘系出嬴。”其建国始祖族系是:黄帝---颛顼----陆终---伯益---嬴。司马迁在《史记》中肯定黄国为嬴姓国,为伯益后裔所建。这一点可信不疑,其于纠葛可待进一步研究。
   黄国自公元前21世纪夏代初年受封建国,历夏、商、周三个王朝,顽强的生存了1400余年,到公元前7世纪中期才告终结。
   虽然黄国立国久远,但在历史上黄国只不过是一个势力不大的弹丸小邦,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到夏芬时期,黄国被夏征服,伯益被夏启杀害。黄国人参加成汤领导的灭夏队伍,其中有杰出的黄尹(伊尹)、阿衡、黄示等人。黄尹七十余岁出山,连任四朝宰相,是商代初年的政治主宰,近乎于先王,属于黄姓中的神奇人物。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取代商朝,也承认黄国存在。后期南方楚蛮日益强大,向四周扩张势力,面临吞并之际,黄国与各诸侯国联盟,始终不向楚国屈服,坚决抵抗侵略,使楚国多次受挫。公元656年,黄国与齐、鲁、宋、卫等盟国一起攻打亲楚的陈国,遭到楚人的大举报复,由于黄国指挥错误的判断敌情,过高的看重自己,结果轻敌失误,遭到灭顶之灾。
   国破家亡之后,黄姓族人开始背井离乡的大流亡。有的到中原各诸侯国避难,大部分的黄国遗民则被迫向楚国腹地内迁,定居于湖北黄刚、黄洲、黄陂、黄安、黄梅、黄石等地方,自立于谋求发展。
   战国晚期,否极泰来。以黄歇为代表的黄氏族在沉沦了数百年之后首次崛起。黄歇驰骋政坛数十年,挂将相印,封侯春申君,左右朝政,威慑天下,赫赫如日中天,为汉代黄姓的勃兴打下良好的基础。黄歇后人在武汉、云梦一带迅速发展,扩大到江南、湖湘地区,形成著名的江夏黄氏族。黄歇是春秋时期黄国国君黄企生的第七代孙,是战国时期黄姓中兴的杰出代表。多种黄姓族谱上都记载有黄歇的一首遗诗,极言他当时的富贵荣显。诗曰:“少年初拜太长秋,半醉垂鞭见王侯。马上把鹦三市闹,庙中携剑五云游。玉宵金结迎归院,锦绣红装拥上楼。昨日庭中亲灵宅,碧溪流水对门头。”
   江夏黄姓富有传奇的崛起与分支
   黄姓国亡,子孙不甘沉沦,阵痛之后,至西汉晚期,又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的面前。以淮阳黄霸家族的崛起为标志,黄姓开始走上复兴之路,至东汉江夏黄氏臻于极盛,见于《史记》《汉书》文献的显赫人物就达一十八人,展示出这个优秀家族的强大生命力。
   西汉的黄极忠是刘邦的大忠臣,在剿灭异姓王英布(九江王)中,黄极忠立下大功,封为“严侯”。
   淮阳黄霸,字次公,是汉代社会循吏的典范。黄霸系春申君黄歇长子的孙子,其父黄广做过汉初的兵马大元帅。黄霸通晓法律,少有大志,为乡里豪杰。汉宣帝五凤三年(公元前55年)黄霸代丙吉为丞相,擅长治人,改封建成侯。
   东汉时,汝南慎阳黄氏以大才子黄宪而扬名于世。黄宪字叔度,号征君,14岁便名澡朝野,可惜仅48岁去世。但后裔不乏有能人,形成有名的汝南慎阳黄氏族。
   在黄姓历史的长河中,地位最尊,影响最大,族姓最繁的宗族,要首推汉魏时期的江夏黄氏族。这支黄姓宗族世居江夏安陆(湖北云梦东南),代为冠族。从孝廉黄况的入世到子黄香,都才倾天下。汉章帝对群臣说:“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也。”令群臣无不侧目。时人称誉为“江夏黄香,天下无双。”至今海内外的千万黄姓子孙,还无不追宗江夏,认江夏为黄姓的郡望与发源地。
   黄香,字文强,以大孝行天下。《三字经》中有“香九龄,能温席”的名句。讲的就是黄香孝于父母的故事。汉章帝御书“江夏黄香,忠孝两全,天下无双”赐于黄氏家族。族谱记载:黄香有郑、陆、李、胡四位夫人,生子八人,后裔备极繁昌。长子黄琼,字世英。据班固《后汉书》记载:琼历任尚书令、司空、太仆、司徒。汉恒帝永兴元年(公元155年)任太尉要职,封为钪乡侯,食邑千户。至此,江夏黄氏族更加荣耀。黄琼有陈、颜、李三位夫人,共生14个儿子。孙子黄琬,自幼聪明过人,七岁闻名京城,后为汉朝立下大功,封为关内侯。董卓入洛阳后,任黄琬为司徒。黄琬52岁时被董卓部将李摧谋害,但后裔繁昌不绝。
   南阳黄氏的显赫代表是黄忠,字汉升,三国时蜀国五虎将之一,年近八十还上阵对敌。汉魏之际的南阳黄氏是江夏黄氏宗族的主要分支。南阳黄氏的始祖是黄琼的长子黄守亮。陈寿《三国志》记载:“黄守亮,字子廉,任南阳太守,家室迁居子孙定居落籍于此。”黄守亮妻张氏,生二子黄剜、黄瓒。黄瓒生子:智倾、智良。黄智倾生了两个优秀儿子,次子名黄贲,长子就是三国老将黄忠。黄忠大败夏侯渊,立下战功,升征西将军,加封关内侯,与关羽张飞齐名。黄忠生一子黄叙,早夭。黄贲生二子:和璞,自溟。黄和璞剩子黄觉,字先和,代代有传。黄氏子孙在南北朝时开始向江南迁移发展。
   江夏黄氏的另一分支就是以黄盖为代表的零陵黄氏。黄盖,字公覆,是黄瓒之孙,黄安之子,三国时吴国大将,在赤壁大战中献苦肉计和火攻计,帮助周瑜大败曹操,立下奇功。黄盖生子黄柄,袭父关内侯爵位。
   巴西,即四川阆中一带。三国时,这里产生的一个黄氏著名人物。《三国志》里记载为黄权,是江夏黄琬之后。黄琬被害,为避难黄权、黄保相携逃入巴西,成为巴西黄氏之祖。黄权在蜀的长子叫黄崇,在蜀国做尚书郎的官,后来在抗击邓艾进攻时,英勇战死沙场。次子黄贾,字天祥,官至光禄大夫,夫人孙氏,生子黄广,字济芳,官至蕴州统兵大元帅。
   淮南黄氏家族是南阳黄氏的分支,代表人物是《三国演义》中那个急性子黄祖。黄祖是黄忠的侄孙,是黄贲次子黄自溟的儿子。黄自溟迁徙江西丰城,黄祖因避仇家也移居淮南,成为汉末刘表的心腹支柱。刘表任荆州牧时,黄祖任江夏太守,因受刘表派遣迎战孙策,建安十三年(208年)战死。其子黄射投汉献帝,任章陵郡(枣阳)太守,后裔不很出名。
   沔阳黄氏也是江夏分支,其显祖是黄香之子黄理。黄理妻朱氏,生子黄孚勇,官任刺史,妻何氏生一子,即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移居沔阳。黄承彦是名士,与诸葛亮交游密切,生有奇丑的女儿,被诸葛亮娶为妻子,其助孔明成了大功,使黄氏在沔阳也一举闻名。
   据《江夏远祖分支世系》记载:江夏黄氏族世系以黄帝为第一世,依次是:黄帝、昌意、少昊、颛顼、大业、少典、女华、大费、卷、吴回、陆终(封于黄)
   石、高、旺、群、镡、泰、申、孝、元、德、崇、成、文、华、兴、挥、果、满、南陆、澄,修、绮、正、惠、通、歇、究、植、矫、香。自荒地至黄香,近三千年间,共传41代,平均每代75年。“人生七十古来稀,”在古代算是高龄代。
   黄峭山将廿一房子孙撒播中华大地
   从魏晋至宋代,黄姓的主要郡望共有12个:江夏郡、会稽郡、零陵郡、巴东郡、西郡、江陵郡、洛阳郡、濮阳郡、东阳郡、松阳郡、南安郡等。但从汉至隋唐时期,黄姓总的趋势是由盛转衰,处于低潮,迟缓发展状态,几乎没有杰出人物。到贞观八年时的《天下姓望氏族谱》中已经有五六个郡望都没有黄氏的名。到宋代,其郡望只剩江夏一个,所以宋代之后,黄氏族各派子孙大都弃其他郡望而同宗江夏。把“江夏”作为黄氏族的统一郡望。
   隋唐时期,黄姓开始主宗分流,主要成为两大支派:一支由江夏向东南迁移至婺州金华,形成著名的金华黄氏;一支由江夏迁居福建邵武,形成邵武黄氏。

共 945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随笔,丰富的内容,厚重的内涵,全面叙述江夏黄姓源流,说明了江夏黄姓富有传奇的崛起与分支,文中叙述了黄氏宗族的许多历史人物,反映了黄氏宗族的精神文化摘英。内涵厚重的黄姓家族源流纪实,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2-11-16 11:22:31
  内涵厚重的黄姓家族源流纪实,说明了江夏黄姓富有传奇的崛起与分支,文中叙述了黄氏宗族的许多历史人物,反映了黄氏宗族的精神文化。感谢赐稿,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2 楼        文友:野山梅        2022-11-16 13:36:36
  谢谢秋觅老师精彩经典的编辑鼓励,鞠躬,敬茶!问好!
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11-16 17:35:36
  写得详实,符合历史发展,与中华黄氏家谱相合符,文字很洗练,人物事迹,人文精神也很凸显,好文章。
活到老学到老
4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11-16 17:35:43
  写得详实,符合历史发展,与中华黄氏家谱相合符,文字很洗练,人物事迹,人文精神也很凸显,好文章。
活到老学到老
5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2-11-19 08:59:50
  黄氏家族文化渊源深远,能够进行如此博大精深的探源,可见梅师胸怀大爱与人文底蕴之丰盛!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