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香·情】冬日的碎碎念(散文)
一、雪落无声
下雪了,2022年冬日的第一场雪,正纷纷扬扬地落下。
暗沉的天空,目光所及,能清晰映入眼帘的景物与建筑极其有限。一直都喜欢这样的日子,临窗而立,安静地看着雪轻轻落下。大片或者细碎地雪花,在空中飞舞,尔后再落到地面,无数雪花的堆积,才绘制出那一幅幅别致清新的雪景图。
一直都觉得雪为冬天增添了诗意,否则这漫长而有些荒芜的冬天,会显得格外寂寥。是的,北方的冬天漫长且寒意逼人,草木在深秋早已进入冬眠,除了天空那依然纯净的蓝色,许多其它的色彩都留存在冬天之前的画卷里。
冬天的色彩是单调的,行人的脚步是匆忙,因为那份肆意蔓延的寒意,让每个人内心对温暖有了更多向往。温暖,在我的认知里始终是一个带着阳光的词,每次想到它,我的内心就会安静起来,嘴角亦会微扬。
窗外,雪越下越大,纷纷扬扬,地面已被白色覆盖。年轻的同事站在窗前,期待着雪再下大一些,然后就可以堆雪人了。我望着窗外正在飘落的雪和室内同事期待的笑容,记忆却定格在儿时村庄的冬日。
儿时生活在村庄,冬日在结冰的河面玩得正高兴时,依然能感受到寒风吹到脸上时的刺痛,而布棉鞋也早已在数次与冰面的摩擦里有了湿意,不知何时,脚上的湿冷感越发严重。用早已冻僵的小手,搓着冻得红扑扑的小脸,然后像突然想到了什么,目光里有了一束期待的光。丢下抢来的小冰车,然后向家的方向飞奔。当终于爬上那暖暖的火炕时,脸上终于露出了心满意足地笑容。
孩童时代,总是很容易满足,快乐也是那样简单。童年的村庄时光,那个留存我温暖记忆的小院,始终是我最珍贵的收藏。雪落下时,我会坐在暖暖的土炕上,然后推开窗,拍着小手对着母亲欢呼下雪了。落雪堆积时,会笨拙地和兄弟姐妹一起堆雪人、打雪仗,母亲会给我们每个人做一碗热气腾腾的荷包蛋。虽然每个人碗里只有一个鸡蛋,但却吃得格外香。
离开村庄后,我很少再堆雪人,甚至很长一段时间连笑容都失去了踪影。新环境、新语言、面对新的面孔,陌生感占据着小小的内心,同时盘据于内心深处的,还有一种自卑感。落雪时节,也总是远远地看着同学们打雪仗、堆雪人。然而孩童时代的快乐总是简单的,比如找到新的小伙伴,比如在小伙伴们的帮助下,慢慢告别语言交流的障碍,接受着城市里的生活习惯。
又一年雪落下时,我将手中的雪球砸向了小伙伴,然后边跑边笑,后面是伙伴追逐的身影。也是那个冬天开始,孤单与寒冷在我的心灵深处慢慢远行。我的笑容依旧灿烂,目光中有了温暖的光,和小伙伴们说着同样的普通话,相约着永远相伴……
二、拾捡文字
11月已进入中旬,一年也接近尾声。一边叹息着时光飞逝,一边又暗自盘点着这一年的收获。年初给自己定的阅读与写作计划,连一项都未完成,于是问自己:这一年的时光都去哪儿了?
在整理新来的图书时,看着桌上堆满的各类图书,我的内心忽然生出一些异样的感觉。是一种很深的亲近感,还带着一些小小的激动,内心在看到这些书籍与文字时,格外的安静起来。尤其是在整理捐赠书籍时,看着自己捐赠的那厚厚一摞书,每一本都有自己读过的痕迹,忽然有了一种小小的满足感,原来曾经,自己真的很爱看书。
回想那些与文字结伴的日子,感觉时光里流淌着的都是安静与美好。曾在一本书的故事里哭过、笑过,曾为主人公的遭遇感叹过不公平,也曾在书中的文字里释怀很多心结。那些时光,想起来依然会觉得美好,因为在很多艰难而困惑的日子里,是书籍为我打开了另一个世界。亦如那些奇妙的文字,不同的组合,呈现着不同的故事与心情。
很久没有完整地看过一本书,内心似乎总被一些东西占据,很难静下心来认真看书。总喜欢没事时抱着手机,然后不停地翻着网页,似乎手机里呈现的世界更热闹、更精彩,只是放下手机时,却不知道自己看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很多次,坐在桌前手指轻敲键盘,却始终无法敲出自己期待的文字。很多文字,写到一半就无法继续,总是被自己的小情绪或环境所左右,不知道自己的文字到底要表达什么?
很怀念认真看书、认真写字的日子,那时的自己目光清澈、内心明朗、笑容温和,安安静静地做着自己。可现在,看书和写字,像是很久远的事情,看着曾经刊登自己作品的刊物、看着曾经编辑部寄来的优秀编辑证书,还有文友寄来的诗集、散文集,我内心的情绪是复杂的。于是这个冬日,我想自己该再一次拾起文字,在文字里安静穿行。
三、疫情下的生活
疫情又一次打乱了这个城市的生活节奏,只是这一次静态管理,我被封在了单位。
静态开始前的一个小时,女儿被小妹送到了我单位,然而等小妹再返岗时,在路上堵了一个半小时。也是那天,我在媒体上看到了很多关于堵车、关于赶着回家的人群焦急而无助的模样。突然而至的静态管理在下午两点开始,而中午许多人都还在单位或路上,于是就有了走路回家或困在商场、单位的工作人员。可是面对疫情,人们消化着负面的情绪,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加入抗疫行列。是的,抗疫防疫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它关系着全民。
疫情反反复复,打乱着我们的生活。也是因为疫情,要上大学的女儿人未到校园,已上了两个多月的网课,靠着微信或QQ联系着大学里的同学或舍友,了解着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因为生活的城市一直被所录取学校的城市列为高中风除区,所以女儿的报道一直被暂缓。某天,在媒体上刷到有孩子说半年未进过校园了,很想念校园生活。女儿却说:这里还有离开校园七个月,高三没有毕业典礼的新大学生。话语里带着遗憾的味道。
封在单位的日子,住在单位的公寓,公寓不大,但容纳两个人绰绰有余。虽然公寓大多只是我中午休息时用,但基本生活物品也算齐全。况且单位有食堂,吃饭也不成问题。
上班,下班后和女儿在窝在公寓沙发上刷剧聊天,然后还经常会收到同事改善伙食送来的各类美食,生活似乎也不无聊。虽然物资采购很困难,但负责疫情防控的同事,还是想办法给大家集中采购生活物资,虽然很多东西采购不到,但采购到的东西,大家也是相互分一分,特殊时期,似乎同事的关系也更亲近了。
看着每日的新增病例数字,我不再有四月份时的那份惶恐。或许是因为所在单位基本是封闭式的,相对安全,也或许是相信政府的防疫措施。只是安静地看着数字,然后期待着疫情早日结束,人们早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
父母在这次疫情静默开始前两天去了外地,那边气候更适宜父母生活,且房子也已收拾完毕。爱人自六月底回来,陪女儿填完高考志愿,便一直因为两座城市反复的疫情再未回来。所有的关心或者问候,都是通过电话或视频,似乎这些年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只是想到以后女儿回到大学校园,一家三口居于三座不同的城市,还是难免有些惆怅。填高考志愿时,我和爱人一心想将女儿留在身边,于是所选志愿都是相隔很近的城市,但女儿却向往更广阔的天空,填志愿时,也是意见很难统一,但最终还是选择支持孩子。
生活在继续,或许只是琐碎与重复,但这样平凡平淡的生活何尝不是一种简单的幸福。就如在静默状态下,人们对烟火气息、车水马龙生活的向往,其实曾经那是我们最平常的生活。坐在院子里某处的台阶上,我望着叶已落尽的树木、蔚蓝色的天空,感受着冬日那不热烈却不失暖意的阳光,久违的惬意感油然而生。是这个冬日,我内心有一些东西在慢慢复苏,相信它们会让我在这平淡而简单的生活里,做着最美好而丰盈的自己。
感谢静好老师致稿书香,好久“不见”了,一切都好?老家该是很冷了,疫情尚未过去,保重,祝好!
拜读欣赏,问老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