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春秋】军人也有眼泪(4)

编辑推荐 【春秋】军人也有眼泪(4) ——连载 第四章


作者:王福昌 秀才,1878.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933发表时间:2022-11-17 14:37:19
摘要:描写现代军人郝建春的戎马生崖和半生的苦辣辛酸的经历。

中篇小说
   军人也有眼泪
   王福昌著
  
   (四)
  
   郝见春在一九七六年从兴城县城内高中毕业回乡,他在家帮助奶奶和姐姐干了一年农活。
   一九七七年冬季兴城县武装部开始征兵,他回家来与商量奶奶。他奶奶说:
   “去吧,先有国后有家,当兵是年轻人的义务,你不用惦记着奶奶,奶奶有你姐和众乡亲们照顾,说不定你当了兵会有更大的出息呢!”
   郝见春就这样到公社武装部报了名。郝见春在这里又见到了兴城县武装部的庄部长,老熟人见面一番长谈之后庄部长把郝见春的情况向接兵的人做了介绍。这个接兵的人正是成都军区舟桥部队工程团的罗荣林连长。
   郝见春很高兴的回得家来,在半路上又遇到了在兴城县城内与他一起读高中的女同学崔铁梅。
   郝见春把他在公社征兵办报名参军的事情告诉了她。
   崔铁梅鼓励他说:
   “我知道,政审这一关你是没有问题的了,如果要是体检合格,那你就去吧,你不用担心家里,家里我会帮助你姐姐照顾好你奶奶的,到部队你好好干,一定会有出息的!”
   说完崔铁梅含情脉脉的看着他。
   原来在兴城县城内念高中时,崔铁梅对郝见春就有意,可是那时学校和家里都管的很严,在毕业回乡的一年里,崔铁梅多次把这种想法当她的爸爸妈妈提过,每次遭到爸爸妈妈的强烈反对,她的爸爸妈妈就是嫌郝见春他们家里太穷。
   可崔铁梅却一直在暗恋着郝见春。
   过去曾有过不少的人到崔铁梅家里来给她说媒,但不管条件如何的好,崔铁梅就是不同意。她的妈妈气的直说:
   “瞎子闹眼睛,这算没有治了,你这样也不干,那样也不行,以后我看你臭家可怎么办?”
   崔铁梅回答的更干脆利落;
   “臭家嫁不出去更好,省得你嫌这个贫困,嫌那个穷的,如果你们真要怕我臭家,那我可就要跟讨饭的跑了。”
   崔铁梅妈妈哭着对她说:
   “妈妈就你这一个闺女,实指望你找一个好人家,我和你爸爸沾点光,可你道好……!”
   “妈妈,你们也不看看他们的德性,什么这个供销社主任的儿子,那个农机厂长的外甥,都是些有钱的花花公子,哪个是正桩儿?人们常说,棍梢出孝子,家贫长好汉,我就看中了一个,你们不是还阻拦我,不让我和他好吗!”
   崔铁梅这么一坚持,一晃一年又过去了。
   这回郝见春要去当兵,又勾起了崔铁梅对他的情思,他们俩在村边上坐了一会,临分手的时候,崔铁梅给了郝见春一张彩色照片。
   南大山公社武装部的征兵工作紧张而有序的进行着,郝见春顺利的通过了体检这一关,在政审上,有县武装部的庄部长给他做保证,也就更没问题了。
   半个月后,郝见春如愿的穿上军装。
   在入伍的前一天晚上,他扶着奶奶,眼睛里闪着激动的泪花,在临别的时候他也舍不得奶奶啊!他这一生没有妈妈和爸爸,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爱和母爱,是奶奶一手把他扶养长大,他成人之后怎么忍心扔下这个世上唯一的亲人,自己的奶奶呢?
   奶奶坐在他的身旁安慰着他:
   “去吧!去吧,咱是庄稼人,说不出那些大道理,你就是不为国家着想,也得为你个人想想吧,你守家待地,守着奶奶会有多大的出息啊!奶奶有你姐姐呢,不用你惦记,你就安心到部队去吧!”
   第二天,郝见春就跟着接兵的罗荣林连长,在兴城火车站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到了部队之后,他们参加了三个月的短期训练,郝见春用闲暇时间,首先给崔铁梅写来了第一封来信,他在信中告诉她,让她时常的来替他看望他的奶奶,并在信中也给他寄来了穿着一身戎装的彩色照片。从此两个人就开始书来信往,不久后两个人就在信中定下了终身。
   由于郝见春在训练过程中克苦努力,训练结束后他的各项训练科目最少的都在九十分以上,他在连里很快的就被提拔为班长。
   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二日,他们所在部队的二一四团接到了军区的命令,要他们立即整好行装迅速向云南边境地区开进。
   命令传达到连里,他和每位战友都不言自喻。因为在部队里他们经常的接受形势教育,一年多来他们不但对中越边境地区局势紧张早有耳闻而且是了如指掌了。
   头开拔之前,班里让排长给全排讲讲话。排长是河北省承德人,没有多高的文化只念完初中。
   他说:
   “我没有文化,也没参加过战斗,我讲不了更多,我只讲我现在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在咱们排里,有的人结了婚,有的人还没结过婚,这第一次参加战斗,我想就象入洞房一样,还怕,还想,不上还不行!朝老婆肚子上爬,有没有危险?爬不好也要弄个人仰马翻,所以要机智,要勇敢,要坚强,给它来个出奇不意攻其无备的单刀直入,让它刺刀见红,一针见血,她就败在了你的身下!”
   下面有个调皮的战士问:
   “那老婆要是二婚,见不了红呢?”
   排长想了一会说:
   “二婚,那是让人整过一回,她就老实了,她也就不敢再称霸世界,再当侵略者了。”
   几句对话,把全排的战友逗得前仰后合,害怕的也不怕了,想家的眉头也舒展开了。
   夜半零时,营区响起了紧急集合的号声,全团官兵背起了行装列队在营区的操场上,团长做了暂短的战前动员之后,郝见春和战友们蹬上了卡车,一路不停的向云南边境地区开进。
   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凌晨战斗打响。他们团的任务是在战斗打响之前,用橡皮舟和冲锋舟把参战的部队运往红河南岸,郝见春跟随着连长罗荣林使出了全身的劲头驾驶着冲锋舟一趟又一趟的穿梭在渡河的队伍中间,当他把最后一趟渡河的战士送到红河南岸,就在郝见春与连长又往橡皮舟里充气的时候,红河北岸我军炮兵阵地的大炮轰鸣起来,炮弹象火龙一样飞向南岸,飞向了敌人的阵地,那多管火箭炮更是威力无比。
   我军的炮火映红了夜空,照亮了红河。大炮的轰鸣声、炮弹的呼啸声和爆炸声混在一起震撼了宇宙,震撼着乾坤。
   在三月十七日,二一四团在越南境内的龙州和水口地区又一次完成架设浮桥的任务之后,营长在这次执行任务中牺牲,罗荣林被团里任命为营长,郝见春也被提升为排长。
   郝见春跟着罗荣林营长随野战部队深入到越南腹地高平省,在离石安县城很远的东边河,那里的大桥是让越军在阻击我军前进的时候给炸毁了。
   在那里架完浮桥之后已经是夜间十二点半了,战友们已经是疲惫不堪了,他们来不及寻找宿营地,就在浮桥旁的山洼里睡着了。
   天刚亮,只见浮桥上火光一闪,一声巨响浮桥飞上了天空。
   原来,部队两天两夜的急行军,刚到这里又执行架设浮桥的任务,后面的辎重部队急等过桥往前运送弹药,罗荣林这个营几天几夜没得休息了,浮桥架完之后,在担任警戒的战士稍一打盹的功夫就被越南特工钻了空子,把浮桥给炸毁了。
   罗荣林营长这回把全营分成两部人马,由两个连重新修复被炸毁的浮桥,另一个连在附近搜索越军残敌。
   当郝见春所在的这个连搜索到路边大山上的一个山洞的时候,在洞外被我军炮弹炸毁行车公路上的弹坑里,填的是白花花的大米,旁边还有几条上面印着“中国”字样的空麻袋。
   战士们见到了这种情景都心疼得掉下了眼泪,他们都小心翼翼的把弹坑里的大米灌进了用空了的水壶里和用空了的冲锋枪的子弹盒里。
   连长领着他们搜索,进了山洞内,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大米垛,麻袋上全都印有“中国”字样,这都是在他们抗美时中国援助越南的大米,这是他们的一个军用仓库,大米垛旁还有几个拧开盖的汽油桶,越军是想放火把中国援助他们的大米烧掉,可是我军进军神速,守库的越军还没来得及放火就逃得无影无踪。
   在洞内战士们坐在中国的大米垛上,有个别战士心理不平衡了,便发起牢骚来;
   “妈的,我们国内的老百姓勒紧了裤腰带,从嘴边上和牙齿里省出粮食、大米,送到这里来喂狼!”
   战士们越骂越不解气,开始指责起前已故国家领导人来;
   “我们北方的老百姓,连粗粮都吃不饱,可是拿出这些大米来援助这里的兔崽子们,真不知道我们那些已故国家领导人是怎么想的……!”
   罗荣林营长听到了搜索连发现这里粮食仓库的报告后,他让教导员赶到这里来,教导员到洞里听到了骂声,他就向骂娘的小战士靠去,也坐在了大米垛上,伸出胳膊搂住了这个骂人的小战士,用温和的语气对他说:
   “现在是战时,你们遇到了这种情况心理不平衡,发发牢骚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们千万不要再骂了,因为我们是战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军人就该有形象!刚才你们骂的这些话,要是平时在国内,是非给你们处分的,甚至让你们背着处分复员回家。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你们不应该指责我们已故国家领导人,做为领袖们考虑问题总是高瞻远瞩的。你们知道吗?美帝国主义在入侵越南以后又把战火燃烧到了我国的北部湾,他们还不断的出动飞机到我国的广西、云南境内进行轰炸,仅在六四年年底的一天之内,他们的轰炸机就在昆明附近投下炸弹炸死我二十四个农民。为了阻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我们就得做出必要的牺牲,我们虽然付出了大米的代价,但我觉得总比让我们边境地区的人民去伤亡要强得多呀!”
   教导员入情入理的一番话,让在场的战士们必服口服,战士们被说服之后,这个小战士睁着大眼睛问:
   “还有这样的事儿?”
   教导员说:
   “你忘记了在中学课本里,在我国海南岛境内活捉美国飞贼史密斯,那可是真事儿!实际上,当时我们援助越南与抗美援朝的性质是一样的。”
   过了一会小战士向教导员恳求道:
   “我刚才说的那些错话,你可别向团长给我汇报啊!”
   教导员拍拍小战士笑着离开了这里。
   在战时,战士们的情绪是都非常激昂的,如果教导员没有这种水平,战士们不定会做出什么样过激的事来呢。
   罗荣林营又向前线指挥部请求任务,前指要求罗荣林营在这里原地待命,为了我参战部队能够顺利的从前线撤军,让罗荣林营一定要在这里守住浮桥。
   几日之后,从前方先行撤回的辎重部队路过这里,罗荣林营长与辎重部队营长商量,让部队的战士们都挤到一辆卡车上,腾出了三辆卡车,把越军藏在山洞里的三十吨大米都拉回了祖国。
   又过三天后,在前线的野战部队也接到了撤军的命令。他们掩护着二一四团这支非作战部队,这支非作战部队又为野战部队修路搭桥,他们相互交替的撤回到了祖国。
   当部队战士们坐着卡车回到了祖国境内,一踏上祖国的土地,这里的人民在河口用松枝彩旗扎起了牌楼,牌楼上方写着“凯旋门”三个大字。凯旋门里成千上万个祖国同胞手里拿着鲜花,张着笑脸热情的欢迎着从前线归来的勇士。
   坐在汽车里的战士们看到了这种场面,他们人人都体味着祖国的温暖,又想起了牺牲离去的战友,他们此时的心情就象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都啕啕大哭起来,这哭声汇聚在一起,几乎淹没了欢迎的锣鼓声和汽车鸣出的喇叭声。
   这也是郝见春穿上军装参军入伍以来,第二次流出的眼泪。
  

共 42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军人也有眼泪》第四章,写得很是引人入胜,给读者提供了要寻根问底的感觉。这一章重点写出了郝见春入伍、参加战斗的经过,还特别写到了战士们发牢骚的情况。故事精彩,语音流利,阅读性很强。谢谢作者。【编辑:河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王福昌        2022-11-17 17:21:57
  河杨老师编辑辛苦!红毛儿多多感谢!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