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书香·情】龙骨水车(散文)

编辑推荐 【书香·情】龙骨水车(散文)


作者:张晓钟 布衣,313.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03发表时间:2022-11-25 10:49:45
摘要:水车,因取水叶片连接起来,像是一条长长的巨龙,连接链像龙骨,人们称它为“龙骨水车”。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是农村抗旱提水的常见的农耕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抽水机代替了水车,

秋日的一个黄昏,我吃过晚饭,正在乡村的路上遛达,猛然间瞧见老哥打开了七十年代的土木结构、青瓦盖的矮矮未粉白的老屋,现成了他家杂物存放室。我便好奇地走进去打量一下,呀!木楼上还放着一部龙骨水车,那真是罕见的古物,我如见故人,有几分惊喜。以前常见于农村田野水塘边、山区山脊水沟上,人们用龙骨水车来提水上山岗或灌畈田。
   龙骨水车是用杉树锯板由木工制成。整个车身长四到五米,由车箱、送水叶片、一大一小的两个车毂、两个手摇把组成。
   车箱长四到五米,宽二十公分,高四十公分。分两层,下层是木水池,上层为花格,上下层中间用木板相隔。
   取水叶片,用柳树木板制成,叶片的大小,随水箱大小而定。叶片与叶片之间隔十五公分,用小木梁连接,连接成一条长龙,比车身稍长。小木梁有凹凸,可以活动。
   车毂,一大一小的两个车毂,装在车身的两头,一小的车毂,装在车身的吃水那头,一大的车毂,装在车身的另一头。一条长龙的取水叶片,闭合起来,绕在两个车毂和车箱两层,使取水叶片成为带动两个车毂的传动带。
   手摇把,装在一大的车毂上两侧。套上连杆,人用力与连杆,车毂转动,一条长龙的取水叶片运动,取水从车箱下层木水池把水提上来。把水车架在梯田上,取水头在下,人站在高处用力拉动连杆,往复机械的推拉连杆,下面的水就哗哗地提上去了。因叶片与叶片连接成一条长龙,连接的小木梁似龙骨,人们就叫它为“龙骨水车”。
   “龙骨水车”种类很多,有用手推拉的,有用脚踩车毂的,有用牛拉车毂的。在山区大多是人力手推拉的。
   “龙骨水车”而它在八十年代被抽水机、提水泵所取代,己冷置高阁,永远地休息了,但它与我们生命曾经有过那种紧密联系,又使我呆呆良久,想起许多往事。
   我的家乡是山区,多梯田,遇上干旱的岁月,龙骨水车是必不可少的农用工具,几乎每个屋场(生产队)都有。对于农民来说,田是命根子;而对于田里的禾苗来说,水是命根子。干旱年头,田地干裂,稻苗枯死,农民真是心焦如焚。这时,水是救命水,提水的工具显得格外重要了。
   望着这部水车,我就想起了上世纪的一九六六年,那时人民公社取代了原来的区乡体制,人民公社即原来的区乡政府。成立人民公社后,原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为生产大队(现在叫村),大自然称为生产小队(现在叫小组),将农民百姓土改时分得的土地、山林都收归小队集体所有,农民私户只留居住的房屋属私有财产,其他稍大点的犁、耙、耖、木水车、石碾、石碓等农具和耕牛都归集体,走集体化道路。那年的一个夏天,我还是一个小学生,正值暑期,百年未见的干旱,天长时间不下雨,大地如火烧,民心似汤煮,抗旱成了农村所有男女老少全力以赴的头等大事。每到吃过早饭,队长就用广播筒喊“大伙儿都自带水桶或粪桶去挑水抗旱,并另派几个强壮的劳动力抬龙骨车和竹吸筒去提水”。我跟大人们去凑热闹,只见张冲河干涸见底,几乎断流,只有深潭里存了清清的水,大人们用龙骨水车的一端放入深潭的水里,龙骨水车的另一端放在河边的大田里,两人手推拉骨龙水车的连杆循环转动,水车的叶片就一节一节地把水从水潭里提到稻田里,水潭里的水越来越少,水车的坡度越来越陡,所费的力气就越来越大,只见他们汗水淋淋,每一个毛孔都是汗的喷泉,哪怕天再热,人再累,但仍然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对于农民来说,田里禾苗就是孩子,水就是奶,拼命地挤着,喂着,生怕孩子死去,他们照着禾苗,也是在照看自已的生命。
   就这样农民把灌满了大田的水,又用竹吸筒(用三米长的竹子把里面竹节打穿磨光滑,再用一个三米多长杉术杆下端釘一车胎橡皮,上端安一横挡,来回抽动)传送接力到上一坵又一坵。在抗旱劳作中,人停车不停,不分白天和黑夜,大人们车水,小孩们送饭。一个骄阳似火的中午,我送饭给大哥,同大哥搭伴的那家还没送饭来,为了让大哥趁热吃饭,就大哥吃饭的间隙,我想替大哥车一会水,便同大哥的搭伴推拉起水车来,几分钟下来,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差点摔倒了田沟里……
   龙骨水车的出现,无疑是我们祖先的一大发明,它起源于汉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机械提水工具,是一种木制的水车,带水的木板用木榫连接或环带的戽水,多用于人力转动,到唐朝民间广泛应用,就这样一代又一代承传到上世纪七十年代。
   如今龙骨车老了。这种在农村风行了无数个世纪的农具,再也派不上什么用场,己彻底退出了农村生活的舞台。但很多农耕文化的故事和水车在不同时期给人们带来的作用,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共 181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龙骨水车是农耕文明下因地适宜而被先祖们发明创造出来的灌溉工具,它就像一把耕犁一样平凡却一日不能缺少,它在工业文明尚未到来之前,曾经一度是老百姓们灌溉取水的最好帮手。龙骨水车看似简单,但其制作工艺与实际并不普通,所有的结构和构造,都恰到好处,这都无不体现着先祖们的智慧。如今时代更迭,工业文明代替农耕文明,机械化代替了大部分传承千年的农业工具,自然龙骨水车也难逃被替代的宿命而悄然归隐于某个安静的角落里,落满灰尘,再少有人去问津。不过正如笔者在文末讲的那句话一样,“很多农耕文化的故事和水车在不同时期给人们带来的作用,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它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也是一个时代的人永远不能忘怀的东西。作品言辞雕琢精细,文风朴实,有内容有厚度也有温度。佳作,倾情推荐共赏。问候作者!【编辑:雪凌文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2-11-25 10:52:52
  在我的老家,缺少河流,缺少流水,自然也没有水车,水车咯吱咯吱的响声伴着流水声,这是我只能在电视里看到的场景。或许是地域限制,反而让我对水乡云雾,水车,烟雨,蓑衣,水牛……有着一种莫名的向往,非常诗意。有机会一定要去南方的农村看看。温侯老师!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2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2-11-25 18:51:52
  有幸我也见过龙骨水车的一种,但没见过使用。原理上与文章描述的大同小异。这是中国古人的发明,据说效率很高。不管怎样,这是一种值得骄傲的记忆,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发明。文章朴实,描述详细,佳作,欣赏。
3 楼        文友:丑女人        2022-11-26 14:29:28
  龙骨水车,儿时也经常见过。上中学时经过一片梯田,看见用驴子像推磨样拉着,水哗啦哗啦的浇田。如今都记忆犹新,所以,看见作者文章特别的亲切,朴实。问侯!
4 楼        文友:张晓钟        2022-11-26 22:10:52
  感谢社长编发,感谢各位先生关注,问安,遥祝各位安好!
5 楼        文友:梦姑        2022-11-27 23:03:48
  从来没见过的龙骨水车,被老师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那些曾经养活过我们的老物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应该当文物保护起来,以启示后人,先人们活得不容易,但很智慧,发明了最简单的原始工具。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