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暗香文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暗香】大团淘“金”(散文)

精品 【暗香】大团淘“金”(散文)


作者:风中求静 秀才,1205.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29发表时间:2022-11-29 16:10:56
摘要:“金大团、银新场、铜周浦、铁惠南”,这是曾经浦东地区流传的一个说法,可是,现在的大团却比较老旧落伍了……

一、大团
   沧海桑田,行走在浦东的土地上,脑海中总是冒出这个词语。
   浦东地区,长江口的冲击三角洲,真实版的沧海桑田。千万年前,这里一片汪洋。现在,这里田畴阡陌,人烟稠密。尤其是陆家嘴一带,高楼林立,大企云集,现代魔幻。可是,浦东还有很多地方,仍然是乡村的景象,农田村舍,乡镇圩集。
   这里的集镇,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有的完全换了新貌,如惠南镇的商品房小区一个连一个;有的还保有一些古建并被开发旅游,如新场古镇是一个古韵悠悠,人气尚可的景点;有的古旧依然,显得破旧不堪,如大团镇,老气横秋。
   其实,建镇于明朝隆庆二年(1568年)的大团,因盐而兴,因商而盛,曾是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
   鼎盛时期的大团,一条南北向的主干道有五里长,商铺店面林立,说是“三步一家,五步一店”。到民国中期,大团涵盖的行业多,经营的商铺多,作坊与工厂多,营业额和税收超过周浦、新场和惠南,故有“金大团、银新场、铜周浦、铁惠南”之说。
   近来住在惠南,距大团不到十公里,先后几次独自走进大团的老街,淘金般找寻大团“金字招牌”的遗迹。
  
   二、老街
   徜徉在大团的老街,第一印象是老旧、冷清,恍如隔世。
   大团镇街的街道,都是“永”字号的,布局有点奇特,完全不像惠南的横平竖直,而是弯弯扭扭,几乎没有一条是直的,显得有点乱。不过,若高空俯瞰,倒挺像一棵分枝散叶的古树。
   这棵树,永春南路、中路、北路一路向北,为长长的树干。粗枝七条,包括永春东路、永春西一路、永春西二路、永宁东路、永宁西路、永定南路、永定北路。由这些路分枝、延伸出去的弄巷,像是这棵古树的条条细枝。
   到大团淘“金”,先从永春中路开始,它是目前大团的主商业街。街面挺宽,行道树葱郁,但两侧的店面房,很多比较老旧,是砖瓦的平房或带阁楼的二层房。房虽老旧,却也经营着现代人的生意,百货、餐饮、药铺、家电、农资等,普通农村集镇该有的应有,还有棉布店、寿服店,不过老杆秤店新近没了。我总有旧瓶装新酒的错觉。
   到永春北路,有点错愕,往右还是往左?隔着市河,永春北路分东、西街,终点还不一样。看东街比较老旧,遂往。据说这就是曾经的北大街。
   永春北路东街很窄,好像难以同时顺畅通过两辆三轮车,真似是“握手街”。沿街两侧的老房子、老宅院挺多,古色古香。行走其中,扑面而来的是阵阵古风。那些一层平房的瓦檐,好像伸手可及,给人很强的压迫感。
   这条街道很安静,没有店铺,全是民居。那些木板墨黑的阁楼,向街开窗,是最让文人墨客遐想连篇的地方。想象着哪家的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倚窗顾盼,惹得街上行人翘首以顾,从而生发一段温情。其实,平日在大团,街巷中见到的基本是老年人,那推窗者大概率是位晾晒东西的老人。
   有些房子已没人居住,有的甚至坍塌在那。一栋临河的空置平房,厨房墙倒顶塌,正屋锈锁门闭。外墙贴着一面编织的篾席,引起我的好奇。细看墙砖风化,竹片更是轻抿即碎,篾席应是为了护墙。两位老者见我拍照与玩味,凑过来说话。他们一位是76岁的陈先生,另一位82岁。我们一致逗乐地认为,这面篾席是“古董”。陈先生能讲普通话,可他们俩聊时,全是本地话,我一点听不懂。但我还是竭尽全力应和着他们的热情,并知道了这栋破败的房子,其实是“有钱人家”的。
   永春西二路也比较窄,老旧房也很多,砖墙旧瓦,有些还开着老虎窗。我挺喜欢这种窗户,总觉得有“小轩窗,正梳妆”“此时深闺妇,日照纱窗里”的雅致。
   永春西二路的最西端是定慧庵。新修复的定慧庵,山门高耸,殿宇轩昂。庵内有一口古钟,当钟声撞响,浑厚悠扬,余音绕梁。实际上,我看如今的定慧庵,应该是一座禅寺了。
   历史的沧桑与现代人的炊烟,似乎都融汇在老街老巷里,古旧苍老,僻静黯然,但也质朴恬静,娴淡悠然,是正合人安然而居的。
   在浦东轰轰烈烈的现代化进程中,还能看到这么陈旧,显得落伍的镇街,是不容易的事情,心思着该好好珍惜。我虽非好古之人,但久在坚硬的钢筋混凝土构建中生活,对这老式的砖瓦房不自觉地有股恋旧般的亲切感。
   古朴的老街似乎因冷清娴淡而生了倦意,老房子的瓦片间长出了花草,有的老墙扬举着小树,阁楼的木板被时光熏得黝黑……我凝目顾望,生活的沉淀与厚重,“金大团”时的繁荣,分明能从这些老旧与墨黛中淘得。
  
   三、市河
   徜徉水乡的古镇,市河总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沪上的古镇,基本都有一条市河,就像古镇的动脉,静静地流淌。
   大团的市河,曾经就是运盐河,旁依着主街,是长长的一竖。当年,它就像秦淮河那样,岸上人来人往,水上船来船往。
   现在,大团的市河,连通着浦东运河而流入东海,从永春北路到永春西二路,只是简单的一撇,把它称为动脉有点偏心。据说老市河大部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被填,剩下的不及曾经的三分之一。
   市河里早没有了船来船往,安静得似乎鱼儿都不忍游出来搅扰,只有河道清洁船每日摇过,帮它清洁容颜。还有一条只能坐一人的小划船,几次都看见它。一位年迈的老汉蹲坐在船上,单桨左右划着,不急不慢,下网捕鱼。老人家有些伛偻,他就住在河岸边。他家的房子低矮、老旧、简陋,如他一样伛偻,白天不开灯,往里看黑不溜秋的。
   大团的老人们都留恋老市河,说曾经市河上的24座石桥,就像飞架在清波荡漾的小河上的一道道彩虹。其中最被津津乐道的是蟠龙桥,它有故事,但也没逃脱被拆的命运。
   据说,当年蟠龙桥附近店铺林立,茶馆、酒楼、旅馆很多,热闹非凡,故桥侧有对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浦东民间素有“东有蟠龙起凤,西有洪福千秋”的民谣,指的是大团的蟠龙、起风,新场的洪福、千秋这四座石拱桥。四桥精美漂亮,造桥技术精湛,当时堪称一流。
   古时,说是从大团到新场的河道,似一条龙,蟠龙桥处就是龙头,故而蟠龙桥顶面有“双龙戏珠”石刻。
   蟠龙桥东西堍连接两条小弄,东臭弄、西臭弄,是通往西面二灶港轮船码头的要道。不过,弄巷用“臭”名,给人脏乱差的感觉。事实曾经也是如此,这两条弄巷往来人杂,脏乱且治安差。现在,曾经的西臭弄,变成了长寿巷,弄巷深处靠市河边有一个三角空地,只要天气晴好,总有许多老人在这里闲坐。大团长寿的老人真的很多。
   现在的市河上,只有七座石桥。其中市河这一撇拐弯处的潜龙桥,是为了弥补蟠龙桥被拆的遗憾而仿建。此处岸上繁茂的香樟,遮天蔽日,浓荫生幽,桥下河水深碧,桥上石阶清幽,是不错的纳凉处。
   现在的市河两岸,见不到繁华,也不再热闹。但市河的水碧绿,似乎凝稠了对古镇的依恋,缓缓地,频频顾首般不肯离去。
  
   四、老宅
   到大团淘“金”,寻觅老宅是最值得期待的事,众多的老宅老院最能体现大团的含金量。
   行在大团的一条条街巷,不少房屋外挂着文物保护牌,它们都是保存尚好又具文保价值的老宅院,是大团“金字招牌”中的气派。王氏宅,邵氏宅,奚氏宅,马氏宅,盛氏宅,龚氏宅,王振升宅……都是大团真正的老古董,更是大团众多家族留存下来值得炫耀的历史。
   永春北路西街上的敦五堂,是栋两进的院落,砖木结构,粉墙黛瓦,典型的江南传统民居,气派非凡。
   老宅原来的主人是王文官,曾经做过盐官,门前曾有衙门桥。王家从清乾隆年间起在大团镇上创办作坊,经商致富,是大团的名门望族,曾建有敦厚堂、敦五堂、敦礼堂等深宅大院。历经百年沧桑后,现只剩这栋敦五堂。
   敦五堂坐西朝东,仪门两侧是门面房,进入仪门是个空旷的庭院。内院的门楼整体白素,红沙石门柱,门楣上墨瓦翘檐,凹凸纹理似一顶官帽,虽简洁但不失气派。门匾书“居仁由义”,彰显了屋主人存仁爱心、行义理事的儒家思想。
   走入内院,是两层的四合院,天井中还有一口水井。二楼回廊木构,连通各个厢房。走上去,地板咯吱咯吱响,像是老屋的呻吟,惊得人蹑手蹑脚。屋顶是黛瓦的硬山顶,山墙带观音兜。现在,从搭建的小厨房看,仪门到内院,住着多户人家。
   那些毛细血管状散布的弄巷,流淌着生生不息的人间烟火气,藏龙卧虎,有不少大宅院就隐于其中。由于弄巷如大树繁繁茂茂般,错综复杂,故外人寻找起来有点困难。比如陈志超宅,找了两次都未果,第三次机缘巧合才找到。
   那天,又逛到永春北路东街,见一位老大姐正用小锯子锯一块板子,板子不能固定而上下弹动,不好锯。我顺手就帮她按住,直到锯好。顺便问她:徐志超宅在哪?她指着身后的一条弄巷,说就往这里走,然后又比划着要右拐弯。话没太听懂,但手势清晰。往巷子里走了一段,估摸着要拐弯时,老大姐从后面赶了过来,指了指方向。不知她是往这边过去办事,还是特意过来为我指向,反正我是有些感动了。大团人热情厚道呀!
   多么幸运,如果没有这一事,也许又要错过。还没到徐宅,却先遇见了潘宅。
   潘氏宅正面一正两侧门,观音兜的山墙高耸。正门的门楼是中西合璧的样式。罗马柱,圆弧拱,西式的外形,配以中式圈纹花草,并有匾额“谋诒燕翼”。老宅正门都紧闭不开,在侧门见一位老妇,虽然脸上布了岁月的皱纹,但依然可以看出曾是位清秀端庄的美女,颇具大家闺秀的风范。问可否进入观看,她一口答应。她就是潘氏后人,现今的房主人。从她爷爷始,潘家人就住在这里,应该有一百四五十年。
   墙内是砖木结构的四合院,一层,硬山顶,黛瓦如鳞。两侧厢房四大间,居中的正厅两侧也各有厢房。院子内有水井,整个天井很敞亮,让人感觉舒坦。
   因地制宜,不同地区的房屋结构往往与它所处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像潘氏宅这样,是浦东地区典型的“绞圈房”。一方院落,高耸的山墙,不仅峻拔美观,还防火防盗,仿若一座城池,具有防御性。
   从潘氏宅,又拐了个弯。一位身穿抗疫防护服的妇女,猜她是社区工作人员,看我这个外乡人,不用询问就知道是来寻徐宅的,径自手指:就在那里!大团人不仅热情善良,而且心思缜密,我又被感动。
   徐志超宅也仍有徐家后人居住,但大门紧闭,只能观赏它的门面。
   它坐北朝南,亦观音兜山墙,三扇石库门,进去是三个相连的院落,规模比潘氏宅大很多。居中的石库门楼也是中西合璧的,比潘氏宅的要繁复,不仅雕刻有卷云、花草、浪花、花瓶,还有人物雕刻“文王访贤”。匾额是“厚德载福”。据说院内也是一层平房,共有厢房十八间,也有水井。
   其实,这徐宅是1911年清代文人王仲国所建,后来被大团出生的上海著名工商实业家徐志超所购。
   徐志超被称为上海的“袜业大亨”。他在沪上开办同兴袜厂,产品畅销东南亚。抗战时,他积极抗日救国,曾为新四军募捐。他还积极捐资办学,支持教育事业。这宅子被人们习惯称为“徐志超宅”,应是包含对他的尊重。
   大团镇如此值得尊重的人,还有很多。如王艮仲先生,积极从事抗日工作,后创建中国建设服务社,并出资修筑浦东“第一条公路”,组建“第一个公交公司”,引进“第一个电信公司”。曾任全国政协常委。是他奔走呼号,才疏通了现在的市河。林木郁郁葱葱的王家花园,曾是他家的后花园。
   除了那些古代的名人和近现代的商贾,大团名人中还有革命红色人物。如盛幼宣,1924年入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后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做出了贡献。又如吴仲超,1928年入党,是故宫博物院第一任院长。他的故居在永宁东路的小巷子。在大团墨黛的古色中,他们是激情的红色,丰富了古镇璀璨的历史。
   在深秋初冬的季节,走在大团的老街,总能见到一些老者,或一人独坐简陋的门洞打着瞌睡,或两老一起在老屋前晒着太阳,或三人一伙在老棚屋玩着纸牌。大团古镇已经老旧,好像他们和老街一样,都缺乏生气。
   那天,看见一只鹭鸟悠闲地站立在一栋坍塌旧房残留的房梁上,好像这已是它据为己有的家。
   其实,大团虽老旧,但生生息息的人烟气还是很旺,只是这里的人们生活得似乎过于宁静,外人却以为缺乏生气。
   第一次到大团,就遇见一位苏老先生。他家在市河畔,庭院是翻新的,院内生机盎然。搭讪之后问可否进去看看,得到爽快的答应。
   二层小洋房前,一个好大的院子。院门上爬着紫藤,院内摆着不少老树盘景,还种着一些花草,也种了几垄蔬菜,院中央挺拔着一棵珍稀的瓜子黄杨。此树树形特别优美,被当做珍贵的绿色“古董”。十几年前,这棵170多岁的古树,突然“病”了,叶落枝蔫没了精神。后经过园林专家帮助救治,现又焕发了生机。
   苏先生把庭院打理得井井有条,干净整洁。他友善也健谈。我赞他家清静宜居,适合养老。
   大团的老人们确实都很淳朴、友善、亲切。在定慧庵,一位八十多岁的女义工,主动指导我参观。看我戴着眼睛像个有文化的人,向我讲述她六十多的儿子,如何高分考上重点大学,并在令人仰慕的岗位工作。在邵氏老宅,还遇见一位老大姐,她满脸和善,关切地问我午饭否?
   那天走在市河旁,传来阵阵悠扬乐曲。原来是一位年有八十的老人家,在自家老宅前的树荫下拉二胡,宛转动听,路人驻足围观。老人家见围观者拍照或录像,精神头更足,抬头,微笑,亮相。大团的老人,活得这么洒脱,这么快乐,令人羡慕。
   我以偏概全,斗胆地认为,大团人都善良友好。大团的老人们生活在富有底蕴的古镇,远离繁华嘈杂,清静地安居,心态平和,处静不忧,能不长寿?而我对大团诚心的探访,似乎让我读到了长寿的密码,那就是淳朴善良,宁静豁达,还有慢生活。
   历史好像在这里打了个盹,我们还有机会遇见它的古色古香,窥视到“金大团”时的辉煌。尽管相比确实落伍、寂寥了,但正如那个休闲健身的公园名为“金团公园”,大团人对自己曾经获得的“金字招牌”一直自豪在心。这种自豪,融入在大团人的血液里,深入在大团人的骨子里,根深蒂固。
   走入大团,徜徉老街,探秘老宅,对话大团人,大团的“金字招牌”虽然蒙上了板厚的风尘,成为了寻寻觅觅仍难捡拾的历史,可是我管中窥豹,还是淘到了一些东西。虽然它们的沧桑带给人悲凉感,但其沉甸甸的古韵,老街、老宅和老人,还是让我对曾经的“金大团”有了惊叹与羡慕。
   我觉得,大团老街,就像一朵古老的睡莲,宁静地卧在浦东大地,卧在四周新潮激荡的世界,是个有治愈力的地方。如果你觉得生活太急迫,心情太压抑,建议收拾一下心情,抓紧来大团老街走走。这里的老旧,也许能够让你回归淳朴淡雅;这里的逼窄,也许能够驱散你内心的逼窄;这里的慢生活,也许还能让你打开审视的眼光,看看人生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共 579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描写浦东大团的过往故事,大团有着历史过往,在如今的岁月里寻找它的踪迹。因商而兴盛,这里有着重要的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商铺多,作坊多,造就曾经的辉煌。老街,是大团的第一印象,淘“金”便是从这里的永春中路开始的,商铺林立,街面宽敞,道树葱郁,也经营着现代的生意。除了这永春中路,还有永春北路的东街,这里的两侧有着古香古色的老宅子,很是安静,顿时能感受到这里的宁静,仿佛梦回曾经,感受那盛世之景……还有市河,是水乡古镇一道靓丽的风景,是曾经的运盐河,如今早已没有过往的船来船往,还流传着民谣。大团,不得不说的还有老宅,淘“金”淘的是老宅,老宅才是具有含金量的,这一处处都是文物,都是这里先人留下的宝贵财富,还有演绎着历史的过往故事!文笔流畅,跟着作者笔下的大团,读来很有画面,很精彩!品读佳作,问好老师。期待更多精彩呈现!佳作推荐阅读!【编辑:易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129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易辞        2022-11-29 16:13:20
  感谢老师分享好文,品读学习,期待更多精彩呈现!佳作推荐阅读!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回复1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2-11-29 17:04:37
  感谢易辞老师辛勤编辑和置评!?最近在浦东新区惠南生活,感觉大团不仅曾经很辉煌,而且还保存有不少古迹。是一个有历史的地方。
2 楼        文友:冷眉        2022-11-29 22:29:36
  游览大好河山,尽享人间美景,是求静老师佳作的看点。羡煞我也!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回复2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2-11-30 18:43:26
  谢谢冷眉老师阅读小文并置评!有空总喜欢开车出去逛,如果觉得好的地方,一遍游玩,一遍拍照,也算一遍采风。所以,游记比较多。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