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诗词古韵 >> 【东北】满江红•友谊关(古韵)

编辑推荐 【东北】满江红•友谊关(古韵)


作者:写手孙世元 白丁,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47发表时间:2022-11-30 22:13:46

《满江红•友谊关》
  
   词林正韵•第十八部(入声)•一组韵•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柳永正体。
  
   翘首雄关,异邦处、水回峰叠。
   墟烟渺、同登街市,谅山城阙。
   千载友邻骈手足,百年兄弟连筋骨。
   怅身后、霞色染双陵,昏鸦咽。
  
   多少事,心头缀。元春泣,子材啜。
   战火又燎起,抗美援越。
   倾尽国财成圣事,梦回法卡胸腔血。
   渡劫波、兵气化祥云,心如铁。
  
   注:
   友谊关-----位于广西凭祥市西南端,距凭祥市区18公里,左侧是左弼山城墙,右侧是右辅山城墙,犹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气势磅礴。322国道终端穿过友谊关,与越南公路相接,乃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陆路通道和国家一类口岸。友谊关历史悠久,早在汉朝就已经耸立在中华大地的南端,其名称亦随着时代更迭而几度变换,在汉朝时期友谊关原名雍鸡关,后改为大南关、界首关。到了明朝洪武年间更名鸡陵关,永乐年间为镇夷关,直到宣德年间才称为镇南关,并在清朝时期一直沿用。新中国建立之后,随着时代变革于1953年更名为睦南关,1965年正式命名为“友谊关”。
  
   霞色染双陵------双陵,即大清万人坟与南山烈士陵园。先说大清万人坟,其位于友谊关北200米处,为中法战争遗址。公元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冯子材等人率清军抗击法国侵略军,战争期间为国捐躯的大多清军将士遗体被收集后埋葬于此。由于人数众多,故称“万人坟”。再说南山烈士陵园,始建于对越反击战期间的1979年3月份,其位于凭祥市凭祥镇南山村二山街观音山,占地面积25652平方米,安葬烈士654名,其中对越自卫反击战牺牲烈士642名,其中广东省159名、湖南省92名、广西92名、福建23名、河南60名、山东30名、贵州33名、湖北61名、河北8名、海南11名、江苏7名、江西39名、浙江8名、北京1名、安徽14名、黑龙江1名、辽宁2名、四川1名。
  
   元春泣-----元春,即苏元春,广西永安人(梧州蒙山),湘军“精毅营”悍将,后协助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威震西南边陲。公元1851年9月,萧朝贵、罗大纲等悍将杀入永安,是太平天国军兴以来占据的第一座城市。此时,苏元春父亲苏保德是永安团总,带领“团练”与太平军厮杀,结果战死沙场。父亲阵亡时,苏元春才8岁,饥寒交迫。公元1855年,苏元春12岁因偷窃邻居财物,被永安州捉拿未果,于是投奔天地会首领张高友。 此时还是“童子军”的苏元春,因作战勇猛,很快成为张高友亲信。公元1863年,张高友在追击清军时战死沙场,天地会内乱,苏元春率部投降大清席宝田,成为湘军“精毅营”一分子。后因苏元春调转兵锋,作战勇猛,对曾经的战友举起屠刀,并用“队友”鲜血染红顶戴,由此,其官职一路飙升。公元1864年7月,天京陷落,幼天王洪天贵福出逃,最终在江西境内石城杨家牌被席宝田俘虏,苏元春此时恰在军中,被赏赐所及授予都司职务。公元1866年,席宝田参加嘉应州之战,苏元春在追击太平军余部时“杀贼无数”,表现抢眼,再被授予参将职务,成为中级武将。公元1867年,席宝田率万余湘军“精毅营”远征贵州,镇压张秀眉起义。随后,苏元春因剿灭太平军卖力,被席宝田任命为先锋大将。席宝田喜好杀戮、抢劫,苏元春则拼命杀敌,却从未将战利品据为己有;每次破敌夺城,“精毅营”所抢劫的民财,都进入席宝田腰包。公元1872年,苏元春在乌鸦坡之战中彻底击败张秀眉起义军,并将其擒拿归案,处以死刑。凭此赫赫战功,苏元春升任副将,旋即提拔为总兵(正二品),成为高级武官。然而,在平定张秀眉起义过程中,席宝田因抢劫过多,朝野上下舆论哗然,慈禧也对“精毅营”大为不满,将其裁撤。最后,席宝田为避风头,只好“称病”辞职回家。“精毅营”被裁撤后,树倒猢狲散,但苏元春却因战功显赫,被清朝调往永州驻防,镇压当地的天地会起义。公元1884年4月,法军一路北上,在北宁击败清军,广西巡抚徐延旭被革职,时任湖南巡抚的淮军悍将潘鼎新节制广西军务,率兵抵御法军。苏元春,时任永州镇总兵官,自然要追随上司出关作战。谁知,潘鼎新畏惧法军,稍有挫折就撤兵,导致镇南关即友谊关被焚毁,西南边陲危机重重。而此刻,唯有苏元春奋勇杀敌,冒死冲锋,引起了两广总督张之洞注意,后经张之洞推举,苏元春担任广西提督(一品武官)。公元1885年4月,镇南关之战爆发,苏元春配合老将冯子材作战,取得镇南关大捷,扭转了边境局势,被清朝授予太子少保衔。镇南关大捷后,苏元春主持广西军务,同时做了两件大事:一是修建大小连城,在边境构筑起“西南长城”,防御法军;二是将提督府从柳州搬到龙州,就近指挥部队作战。为震慑法军,苏元春在边关要隘部署有从德国购买而来的克虏伯大炮,对驻守越南的法军构成了不小威胁。由此,苏元春因抗击法军有功,已成为清朝倚重之大将。可惜,苏元春毕竟是武夫,政治头脑不给力。在同一年的4月,只因为清政府腐败无能,哪怕在战胜法军的大势所趋情况下,还是心甘情愿地打算与法军签订条约,而在这历史关头,倒霉的苏元春则不幸地被慈禧太后特命钦差大臣,代表清政府和法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广州湾租界条约》,约定对广州地界进行强租,时间是99年,英国就更加不用说了,直接以“利益均沾”的名义,让清政府将对外贸易重地九龙半岛白白送给英国作为补偿,再一次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条约》,时间也是99年。但要命的是,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把过错一股脑儿地怪在苏元春身上。自此,在这些铺天盖地的谩骂声中,苏元春的仕途不仅一蹶不振,反而遭到无数人弹劾,而跟苏元春有过节的两广总督岑春煊更是趁机陷害苏元春“纵兵殃民、克扣兵饷、题诗造反”。正因如此,苏元春被捕入狱,死罪可免,但发配新疆充军,以示惩罚。此时,苏元春还未娶妻生子,孤苦一人,清贫如洗。袁世凯本是苏元春铁哥们,不忍心看朋友遭遇劫难,却也难以救援,考虑到新疆寒苦,逐送一婢女王氏给苏元春,后来生下儿子苏承赐。就这样,60来岁戎马一生的悍将苏元春才终于娶妻生子,这在晚清官场中简直是凤毛麟角。要知道,苏元春是广西提督,相当于省委书记兼大军区司令员,权势相当显赫,为了效忠国家却没有娶妻生子。公元1908年,苏元春得平反,从新疆回家途中病逝,一代将星壮魂哭泣。
  
   子材啜------- 子材,即冯子材,清末将领、民族英雄,中法战争中清廷的得力悍将。公元1818年6月,冯子材出生于广东钦州城外的一户贫苦人家。早在乾隆年间,冯家就因为水灾迁居于此,就在冯子材来到这个世上的时候,本就清贫的家里更是雪上加霜,4岁丧母,10岁父死,孤苦无依的冯子材只能跟着舅舅生活。冯子材上过私塾,但仅仅两个月后就辍学,于是,冯子材只能跟着大人们谋生。贩盐、做木工、下海打渔,就是这些最底层的艰辛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为了讨生计,年纪轻轻的冯子材经常舞刀弄棒,习武锻炼,强身健体,终于以保镖职业谋求生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剧、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而最前沿的广东地区更是每况愈下,冯子材见天时地利具备开始聚众反清起义,想发财当响马,想坐天下就造反。但事与愿违,不久后,冯子材所带领的一支天地会战败,接受了清廷的招安,正所谓宋江理论:杀人放火为招安。由此,冯子材由匪变官,成为清廷爪牙,开启了镇压农民起义的血腥之路。就在这年的一月,即清咸丰元年1月,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爆发,被招安的冯子材跟随向荣所部前往镇压。向荣,字欣然。四川大宁,今巫溪县人,晚清名将。冯子材跟随向荣围追堵截太平军于广西桂平、武宣、象州之间。同年秋,太平军突围至平南,向荣率部追赶,在官村遭伏击,全军大溃,军械锅帐尽失。太平军乘胜突出重围,占领永安(今蒙山)。向荣与广州副都统乌兰泰部南北合围永安,由于意见不合,行动不协,进击不力,围攻半年未下。次年4月,太平军突围,出广西,入湖南,于1853年1月攻克武昌,向荣率部尾追,被授为钦差大臣,专办军务。同年2月,太平军弃武汉夹江东下,攻占南京,改称天京。向荣又率部尾追,于城东孝陵卫建立江南大营进行围困,并防止太平军向苏、杭发展。冯子材一路骁勇善战,从小小的勇营一直爬到千总官兵,后跟随向荣一路杀到南京。在与太平军作战之时,冯子材和太平军亦是各有胜负。1856年太平军东征江浙,不仅夺取江南财富之地,且重创清军的“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作为钦差大臣的向荣自杀谢罪,冯子材也被迫逃亡丹阳。然而,仅仅两年后,江南大营重新成立,冯子材再次得到清廷的重用,尽管 兵败丹阳,但冯子材并未气馁,努力积蓄力量并重新占领失地,甚至创造出一天荡平七十多座敌营的传奇。因为军功累累,冯子材升任副将。此时,经过天京事变后的太平天国,虽然已经是元气大伤,但在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的英勇作战下,清军再一次面临重创。冯子材在渡江支援江北大营时,几乎全军覆没只得率部退守镇江,此后,太平军虽多次进攻镇江,但最终都是无功而返。自此,由于治兵有方,又能保境安民的冯子材,得到了清廷的赞许和认可。随后,冯子材从副将升任千总,并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被平息后,升任为广西提督,赏赐黄马褂。此后,冯子材又先后镇压广东、云贵地区的农民起义,成为清廷西南边陲的重要干将。从公元1865开始,冯子材一直在广东、贵州两地为官并恪尽职守。就在这时,冯子材刚正不阿的品行和浓厚的家国情怀得到最大发挥,为整顿军纪,冯子材奏呈朝廷,明确整顿军纪的权力。通过整顿,让军队真正成为国家的利器。正是由于冯子材清正廉洁,赏罚分明,从严治军,以至于他带领的将士才气吞山河,令行禁止,雄风如虎。至于“天地正气”,正是冯子材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其人格的生动写照。在任广西提督时,冯子材就已深刻感受到官场的腐败,而自己坚持原则,不拉帮结派,不贪赃枉法。在没有任何后台、不属任何派系的情况下,敢于与贪腐官员作斗争。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冯子材上疏《特参知府劣迹折》,以翔实的私厘票据及相关资料参劾太平知府徐延旭“逐降为贼,纵勇通贼,冒饷私厘,包贩人畜,捏功滥保擢数,劣迹数大端”。他还弹劾了赵沃、何元凤等多名贪官。因参劾贪官污吏,冯子材一生得罪不少巡抚、总督。而众多贪官为了共同利益,多次联合排挤甚至诋毁冯子材。最后,冯子材在面对朝廷的腐败无能以及化解自身的险境,只好以病为由,于公元1882年告老还乡,这一年他已经是64岁的高龄,本以为可以颐养天年。不料,烽烟再起,由越南而起的中法战局却不容老将军休息。公元1883年法国入侵越南,此时的越南统治集团在政治上软弱无能,为保住自己的利益,在敌人进攻面前不敢抗战或避战求和,委曲求全,使投降主义占了上风。然而,作为宗主国的清政府保护藩属国有责只能被迫应战,随着战局恶化,清廷不得不做出改变,开始往广西前线调兵遣将,而已经赋闲在家的冯子材被再此起用,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对冯子材礼遇有加,于是,冯子材挂帅守卫两广并第一时间赶到中法战争的前线——镇南关即友谊关。无需质疑,镇南关是中越边境上最重要的关隘,这里的关城两侧山峦重叠,谷深林茂,是扼守越南通往关内的最后一道屏障。不久,气势汹汹的法军,开始分三路向守关的清军进攻。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为激发将士的斗志,年近七旬的冯子材亲自披挂上阵,率领中越两国军民联合作战,直杀得法军抱头鼠窜好不悲哀。由此,冯子材所部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并乘胜追击,接连收复谅山、长庆等地。由此,中法战场形势大变,镇南关大捷成为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中的一次重大胜利。清廷为了嘉奖老将冯子材,将其封为太子少保,以表彰其取得功绩。然而,老将冯子材并不贪功,他上报朝廷,说镇南关取得大捷是城内的军民团结一心促成的结果,同时希望朝廷能够趁热打铁,一鼓作气收回所有失地,重新恢复大清藩属国越南。但是清廷并没有采纳冯子材的建议,就在冯子材率部向越南进军时,清廷却开始了屈辱的外交停战——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签订《中法新约》。前方将士英勇杀敌,后方朝廷却要拆梯子,用丧权辱国的条约来平息此事。随后,冯子材只得班师回朝,沿途受到越南军民箪食壶浆,跪拜以迎王师的礼遇。此刻,冯子材尽管万分愤慨,但他何尝不知道自己力小甚微,无法改变时局,只能无声地啜泣,把老泪往肚子里咽。公元1903年,晚清抗法名将冯子材在家中病逝,时年85岁,八年后,他誓死效忠和维护的大清帝国在一片风雨飘摇中轰然崩塌,而老将冯子材的爱国精神,则永垂青史。

共 16396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这首词的上片以写景开篇,‘水回峰叠。墟烟渺、同登街市,谅山城阙。’瞬时给人震惊之感;下片则由景入情,‘多少事,心头缀’道出了不尽的心酸与痛楚。战火、国事、家事,等等,令作者心意难平,久久不能释怀,于是一支笔,一纸墨,写不尽感受,道不完凄楚。欣赏好词,感谢作者赐稿,推荐阅读!【东北风情编辑:子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