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时光】那个哼小曲的老头(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时光】那个哼小曲的老头(征文·散文)


作者:闲云落雪 举人,3259.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59发表时间:2022-11-30 23:10:37

【流年·时光】那个哼小曲的老头(征文·散文) 他佝偻着腰,双手握着一把半新的扫帚,一下一下,将脚下的树叶、灰尘以及鸡们遗留的粪便细细归拢,一面扫,一面轻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在他的轻哼中,院子慢慢变得清新而光洁,那些杂物乖乖地龟缩到南面那棵枣树下。那里,两只母羊正在吃草,过不了多久,它们将和羊蹄下的杂物一起,被“请”到猪圈里沤肥。
   轻哼声渐渐向屋子移来。我走到廊檐下,有些嗔怪他,姥爷,都跟你说了,不用你扫,你偏不听。他迈上台阶,嘿嘿笑着说,闲着又没事,还不如活动活动。
   姥爷走进屋子,坐在圈椅里,倒上一杯茶,抿一口,眼睛飘向窗外的院子,又自顾小声哼哼起来,脸上满是怡然之色。姥爷,你整天哼个不停,都唱的啥?我实在按捺不住好奇心,站到他身边问。姥爷似乎没听见,我提高声音又问一遍,他看我一眼,停止了哼唱,干瘪的脸上浮上一抹浅浅的笑,有些宠爱地望着我,仍旧不回答我的问题。
   那时我大约读高中,住校,一个月回家一趟,碰巧了能赶上姥爷来我家“串门儿”。之所以用“串门儿”这个词,是因为两个村离得非常近,村头到村头大约二里地,地边儿挨着地边儿。只是姥爷家在他们村西南角,而我家在村子的东北角,相距远了些。姥爷在家吃过早饭,顺着乡间小路就慢悠悠走来了,串门儿一样。在我们家吃过午饭,待一会儿,傍黑天再沿着小路走回去。
   姥爷是个精瘦枯干的小老头,原本就不高,再一驼背,更显瘦小。听母亲说,姥姥当初嫁进门,就对姥爷的个子相当失望,新婚第二天就跑回了娘家,说什么都不肯回来。这也难怪,虽然我没见过姥姥年轻时的样子,但从她中年时的模样也能推断一二,中等身材的她比姥爷还要高。何况,姥姥还心灵手巧,干净利索,女红厨艺都不错,还会一手好剪纸。只不过,那时的婚姻都是父母做主,哪由得她?姥姥颠着一双小脚,在家人和姥爷的劝说下,万般无奈地又回到了婆家。
   姥爷长得瘦小,性格还懦弱老实,在弟兄中排行老七。兄弟们多,妯娌就多,是是非非不断,姥爷总是被欺负的那个。姥爷被欺负,姥姥的境况自然更不会好,但她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根本没她说话的份儿。丈夫不是她想要的,大家庭的是是非非更不是她想要的,所以刚结婚那几年,姥姥几乎长住娘家,母亲说,她的童年大都是在她姥姥家度过的。
   后来弟兄们开始分家过日子,姥姥才把心从娘家收回来,跟姥爷一起经营自己的小家。
   姥爷是家中老幺,庄稼地里的活不怎么在行,再加上性格原因,在生产队里,他经常被“区别对待”,跟别人一样劳动一天,但队上只给他记半个工。五张嘴吃饭,只靠半个工肯定不行,读到四年级的母亲便提前退了学,成为半个劳力,和姥爷加在一起算一个工。
   三年自然灾害时,好多人家都走去泰安换地瓜干,姥爷却不行,母亲便领着两个弟弟到处挖野菜、扒树皮,还偷过生产队地里的豆子。
   母亲说,她看不得队上的干部欺负姥爷,小小年纪就敢跟他们理论,干活也不服那些大人的气,他们干什么,她也跟着干什么。或许正是母亲这种不怕事不服输的性格,才使她十几岁就当上了妇女队长。
   那是个大村,有七个生产队,据说在北宋时,那里已经是市镇,商贾发达。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曾在那里设立据点,修有坚固的炮楼。后来,炮楼被端了,但炮楼高高的地基一直在,在村中形成一个土岗,村民就在土岗四周修房盖屋,乡间公路也依着它爬上爬下。新中国成立后,那里最先开集立市,五天一集,是附近十里八乡最繁华的村庄。
   母亲去赶集,都是先买了东西回娘家,看看姥姥姥爷有什么需要干的,帮他们洗洗晾晾,陪他们聊会儿天,然后再买菜回自己家,有时也会吃了午饭再回。姥姥去世后,母亲去得更勤了,只要不被人或事牵绊住,基本上逢集必赶。集市和姥爷家相隔两条街,姥爷遛弯儿一样就去了,早去早回,一上午好几趟也是有的。有时闲逛,有时多少买点啥,然后就站在母亲必经的街角等她,有时等的时间太长,姥爷担心母亲不来了,见了熟悉的人就问,看见云她娘了吗。终于等到了,姥爷也没啥话,笑笑而已。
   我的记忆里没有姥爷年轻的样子,一直是微驼的背,沟壑纵横的脸。他听着收音机,哼着小调,捧着一壶茶,便可以度过一个个漫长的日子。虽然根本不成曲调,但他始终乐此不疲。
   姥爷的三间老房子很低矮,后来又在西面接了两间,好像是给大儿子结婚准备的,大儿子后来跳出了农门,用不上了。小儿子结婚几年后,又在老房东面盖了一座气派的新房。但姥爷一直住在老房子里。
   老房子年深日久,屋子里黑洞洞的,里屋的门帘也失了原先的颜色,变得陈旧灰黑。屋子南面是一铺大炕,贯通东西,炕东头放着一个长长的柜子,用来放被褥衣物,我们这里叫炕琴。你如果看过反映东北生活的电视剧,肯定见过这种摆设。早年间,数以千万计的山东人闯关东,不知在我们乡间风行一时的这个物件,是不是闯关东的“成果”之一?
   炕下,紧挨炕琴放着两个大木头箱子,占满了东墙。箱子是“百宝箱”,姥姥姥爷可以从里面变出数不尽的东西。箱子上有个四四方方画着画的铁盒子,里面盛放饼干或者点心。他们不时从里面摸出一两块儿递给我们。那天看东方甄选直播,董宇辉拿着一个红色的四方铁盒回应那些“野生丈母娘”的疑问,那熟悉的铁盒子,一下就勾起了我久远的回忆,那真是太有年代感的东西了。
   在炕下中间的位置,盘着一个炉子,炉子有风道通过炕再通向户外,整个冬季的取暖都靠它了。那时候的农村没有煤,大多烧木头和玉米芯,故而每家的房梁都是乌黑的,墙壁也呈现灰黑色,上面还浮着一层絮状的尘。
   姥爷酷爱喝茶,尽管他几乎没喝过好茶。烧水的壶必是通体漆黑,壶里还有一层厚厚的水垢。冬天自然就在炕前的土炉子上解决了,做饭烧水取暖都不耽误。夏日在院子里随便找个晒不到的地方,用三块砖一搭,就是一个简易的炉子。姥爷搬把小矮凳,在炉前一坐,先用废纸或麦秸引燃,然后将一两根棉柴、枯树枝或碎木放进去,红红的火苗腾起来,欢快地舔着壶底。升腾着的灰黑烟雾中,漆黑的壶嘴里渐渐吐出细细的白雾,终于水开了,壶盖被热气掀得一跳一跳的。姥爷取了茶壶或者大茶杯,放上茶叶,拿毛巾垫在水壶壶把上,再提了壶冲茶,盖好盖子放一旁焖着,回身把未燃尽的柴火往炉外一撤,也不必动地方,就守着炉子咕噜噜喝起茶来。一壶喝尽了,再烧一壶,方便。
   上了年纪的姥爷牙齿掉光了,在医院工作的大舅给他配了一副假牙,不知是异物感还是不习惯,只要戴着,姥爷总爱回来磨牙。戴着假牙的姥爷两腮饱满,人也显得精神,摘了假牙,两腮立刻瘪进去,人也仿佛瞬间苍老许多。姥爷用一只多棱玻璃杯盛放他的假牙,吃完饭,他就把假牙摘下来,刷过之后泡在玻璃杯里,下次吃饭再戴上。
   姥爷还出现了严重的耳聋。有一只耳朵应该是完全听不见了,另一只凑近了还行。想跟他说话,得凑到他耳朵边,吵架一样大声冲他嚷,他才会笑眯眯地点点头。原本姥爷就不爱讲话,耳背之后,更加难得说话,越到后来跟他能说的话就越少。
   冬天,姥爷会到城里大儿子家住段时间,我去那里看他。走进他的卧室,抓起他的手,冲着他的耳朵喊他,他就仰起老树皮一样的脸,脸上漾着深深的笑纹,不自觉地磨着满口假牙,笑望着我说,云来啦。你再跟他喊点什么,他也只是笑,偶尔说几句答非所问的话,很快就抱起收音机,哼着小曲沉入自己的世界里去了。我默默地退出来,心里升起的不只有心酸,还有许多许多复杂的情绪。
   临近过年,姥爷就回乡下去,只有那里,才是他心心念念的家。过年是必须要回家的。
   老屋和我小舅的新房连着,但是两座独立的院子,中间有门相通。平时,小舅做好了饭菜给他送过来,农忙时顾不过来,姥爷自己想办法解决,有馒头就弄个菜,没馒头就煮面条,或者吃点零食,面包、饼干什么的。然后沏上一壶茶,开始自己漫长的独居时光。
   那年夏天的一个夜里,八十多岁的姥爷起夜,竟一头栽倒在炕下,再也没有起来。清早,小舅过来喊他,人已凉了。当时,我的父母已经跟大弟一家去了北京,惊闻噩耗的母亲急得在屋里直转圈,根本听不进父亲要她等弟弟下班,大家一起回的建议,发了疯一样让大弟买票,一个人先奔回了家。
   在姥爷被推进火化间之前,母亲终于赶了回来,她死命拽着即将被推走的姥爷,撕心裂肺地哭喊。我搀着她,劝着她,心都要被她哭碎了。
   第二天出殡。那天出奇地闷热,空气仿佛被人抽走了,稀薄得很,根本不够呼吸。不大的院子里满是人。母亲形容枯槁,精神极差,我一度担心她会支撑不住,事后才知,那时的她身体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只是我们尚蒙在鼓里。
   就在即将起灵的那一刻,突然天降大雨。不得不减省了一些程序,只为可以早一些让姥爷入土为安。去往墓地的路异常泥泞,穿着雨靴依然泥水满身。难道姥爷是在用这种方式,跟他的亲人、跟这个世界告别吗?
   倏忽已多年。他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依然轻轻地扫着院子,依然悠闲地喝着茶,依然端坐在小凳上,听见我的呼唤,回过头满是慈祥地望着我。那个哼着小曲的老头,不知您在遥远的天堂,一切都好吗?

共 35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所写是自己的姥爷,塑造的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形象,神形兼备。姥爷哼唱的小曲便可直观地呈现出他的内心世界,他的一生平庸无奇,既没有出众的容貌,也没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如此平凡的他却得到儿女的尊重与爱戴。这些在作者有涵养的文字叙述中,在描摹的诸多细节中可感受到。儿女没有嫌弃他的无能,姥爷弄不来粮食,母亲就带着两个舅舅去挖野菜:年迈的姥爷没有了牙齿,是大舅给他换了一口假牙,这些细节的描写,是作者别有用心,看似与文本无关,实则是在婉转表述姥爷的命好。作者力图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同时,将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根植于字里行间。姥爷的一生无论怎么清淡无奇,但他的心终归是都在儿女身上,为儿女做一点哪怕微不足道的小活,也能让他感受到亲情的幸福。父母和儿女之间维系的亲情是纯粹的,是永远的,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在这篇文里得以体现。语言表达精准,描写形象生动,字句考究,里面有韵味,让读者感受到一个幸福之家,一个幸福的老人。佳作,流年力荐阅读!【编辑:清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202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鸟        2022-11-30 23:19:00
  普普通通才真实,真实的情感,真诚的表达,才会感人至深。里面的场景我大都熟悉,在细节的想象中,姥爷的形象清晰呈现,其实这样的人不应被遗忘,因为他是我们的亲人。也许只有付诸文字,姥爷才不会逝去,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文中一幕让我想起我姥爷去世的时候,母亲哭得死去活来,而我刚开始没有一滴眼泪,可当我看到母亲那哗哗不止的泪水后,我的眼泪也狂奔开了。我知道,我心疼母亲,是母亲的眼泪让我明白直面死亡的滋味。佳作一篇,祝贺!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回复1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2-12-02 11:00:07
  谢谢鸟儿高大上的编按语,为我的小文增光不少。你说的没错,姥爷的一生平庸无奇,可他始终是儿女心里最亲的父亲。姥爷去世时,母亲的眼泪对我震动最大。后来她说,她最大的遗憾就是,父母去世,她都没能守在身边,而这句话也总让我感慨。
2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2-12-01 09:30:11
  读到最后,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老爷是普通的农民,一辈子生活简朴,勤劳,与世无争,平淡无奇的一生。可老爷爱儿孙,喜欢捧着一个小收音机,哼着不成调的小曲,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普通的老爷,普通的素材,却写出情感真挚的文章。欣赏学习了。
五十玫瑰
回复2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2-12-02 11:02:11
  谢谢温暖的玫瑰姐。我原本以为就是普通的几行小字,没想到写到最后,自己竟泪流满面,原来有些东西是不能碰触的,任何时候,一碰就会痛,我知道,姐姐懂。
3 楼        文友:明月千里        2022-12-01 11:04:19
  姥爷是位普通的农民,既没有出众的容貌,也没有过人的能力,一生平淡无奇,却知足常乐,喜欢哼唱小曲,与世无争,过着自得其乐的生活。但姥爷是幸福的,普通人的幸福生活不过如此,有人可爱,有地可栖,有物可喜。文章感情真挚,人物形象饱满,学习了。
回复3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2-12-02 11:05:53
  明月说得真好,“有人可爱,有地可栖,有物可喜”,十二个字已总结出人活于世的精髓。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如此吗,只要这十二个字做到了,那就算成功了,就算没白来一遭。谢谢明月。
4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2-12-01 19:20:42
  三年自然灾害时,好多人家都走去泰安换地瓜干,看到这句话,真的有些好奇,为啥都去泰安换地瓜干呢?我父亲也是那个年代去过,当时他给十六七,瘦瘦高高的,背着一百多斤地瓜干,除去火车,长途车,太平车的中转,还要走二三十里路的艰难,他说过好多好多次。姥爷在木箱里藏吃的,是不是那个年代老人的共同爱好呀,我姥爷也这样。看到姐姐的文章,总想起自己的姥爷,都是同样善良,坚强的老人,一时间特别想念那些离去的亲人!
回复4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2-12-02 11:19:35
  自然灾害时,应该是泰安那里地瓜丰收吧,咱们这边的人一窝蜂都跑去换地瓜干,具体也没细问过。直到现在,泰安地瓜依然闻名。那时候各家各户都条件差,有点好吃的可不都藏着掖着,哪像现在,买了零食摆在桌上,要不是饿了都不见得有人动。
5 楼        文友:吴桐        2022-12-01 19:58:21
  今天读了好几篇关于亲人的文章,有的让我流泪,有的让我觉得诙谐可爱。人生在世,无不围绕着亲人和朋友,亲人在时可能觉得日子平常,只是当他们逝去时,在这世上的点点滴滴都清晰了起来,从年轻到年老,从孩童到老去,姥爷从他的村到我家的村,来来回回走了无数次,姥爷从年轻到年老,每一段人生都很简单却又很坚实。晚年是简单而又幸福的,姥爷的离去抽走了母亲的支柱。姥爷的慈祥和并不辉煌的一生也永远地留在“我”的记忆里。真情实感最能打动人。喜欢!
轩窗听雨,淡看似水流年。
回复5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2-12-02 11:24:34
  是的,吴桐,我也觉得有点儿扎堆儿。连读了好几篇怀念亲人的散文,心情真的格外沉重。
   其实我不大写这种沉重的文字,可想写姥爷的念头在我心里搁了好多年了,现在写出来,我轻松多啦。谢谢小吴桐。
6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2-12-01 21:15:03
  姥爷,又称外祖父。在我的记忆里,姥爷是一直是微驼的背,沟壑纵横的脸。他听着收音机,哼着小调,捧着一壶茶,便可以度过一个个漫长的日子,虽然根本不成曲调,但始终乐此不疲。作者了了数笔,一位和蔼可亲,陶醉在自我满足,怡然自乐满是慈祥的姥爷形象就跃然纸上,可见作者文字功夫了得。读完作者的文字,感觉姥爷的慈祥和知足常乐是有道理的,一生有一个孝心的女儿有两个出息的儿子,在乡村能不开心吗?八十多岁的姥爷虽然走得突然,但也真是干净利落。培养了一女两儿,晚年一直自食其力,没有给女儿们任何麻烦。这样的姥爷值得亲人们好好怀念。散文语言朴素,情感真挚,读之,有一种静水深流之感。佳作欣赏!
回复6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2-12-02 11:28:08
  谢谢大哥慧评鼓励。是的,姥爷就是个平凡平庸的小老头,但他活得自在,走得干净,没给子女们增加任何负担,从这角度上说,姥爷好得让人心疼。
7 楼        文友:风逝        2022-12-01 22:09:13
  作者很善于抓住特征通过细节去勾勒人物,一幕幕场景十分直观,立体,有声有色,将那位老人给鲜活生动地描绘出来了,读之,仿佛那个慈祥的老人就在眼前活动着一般:佝偻着腰轻轻扫院子,哼着小曲,悠闲地喝茶……是一个为儿女孝敬的幸福的老人。相信,在天堂,他也会如此乐呵的。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7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2-12-02 11:29:56
  风姐姐,你太善解人意了,俺得深深地抱一下。姥爷他一生不给儿女添麻烦,相信他在天堂也会无忧快乐。
8 楼        文友:生米        2022-12-02 07:50:31
  那个哼小曲的老头
   人生如梦,人生如戏,一辈子忙忙碌碌跑前跑后就跟演戏一样,如能在退场后还经常被人想起,肯定就有他的特别之处!
   姥爷这一生,看似平淡无奇,却有着一般人所不能有的性格,他,格外的和气,长期是享着小曲笑眯眯的,不会与人争长短,把心中的大爱,化成为一股小小的清流,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姥爷小小的身材,却有着高高的境界,这就是人生最美的修养。
   怀念姥爷,他虽然身体不在了,却依然活在心中!
回复8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2-12-02 11:32:58
  谢谢生米暖心留评。
   你说的没错,看去平淡无奇的姥爷却始终在我心头挥之不去,想来,是他太心疼自己的子女了,始终自律又卑微地活着,不肯给孩子们增加任何负担。
9 楼        文友:疏影横窗        2022-12-02 11:49:41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这篇文章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哼着小曲的老人不简单啊!看似一生没有多大的“作为”性格懦弱,身材矮小、瘦弱,但老人家的勤快就是一家人的楷模。家风即是家规,是一家子的风气。老话儿说的好“勤能补拙”这也正是现代的年轻人所缺少的品质。
   为姥爷孩子们的孝顺点赞,为作者的文字点赞,为咱家姥爷点赞。
不忘初心,还原本质,真实为美。
回复9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2-12-03 11:15:26
  谢谢影儿。姥爷去世多年,没想到他的样貌竟是越来越清晰,其实,姥姥对我们的照顾比姥爷要多得多,但姥爷的点滴就是挥之不去,或许是因为姥姥走的时候我还小,年代久远太模糊了。不管怎么说,能有几个字纪念他们,心下稍安。
10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22-12-02 15:44:16
  那个哼小曲的小老头,那个闲不住的小老头,那个老实懦弱的小老头,姥爷的形象就这样一点一点丰满起来了。像村里的无数老人一样,姥爷也为儿女操持了一辈子,儿女的孝顺,却不能阻止他的衰老,姥爷耳聋了,牙掉了,但仍有一副好心态,哼着小调,喝着茶,悠哉悠哉。这样普通的姥爷,可亲可爱,他的去世,特别是他去世后母亲的崩溃大哭,让人忍不住动容,忍不住泪目。很感人的文章,欣赏学习了。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回复10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2-12-03 11:18:19
  谢谢如玉老乡鼓励。其实,我是真纳闷姥爷到底哼哼的啥,一点调子也没有,完全是自个杜撰的瞎哼哼,但这就是自得其乐吧,一个人完全沉入自己的世界里其实挺幸福的。姥爷他活得简单而快乐。
共 23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