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乡村振兴二题(散文)
一、阳光灿烂甘棠村
甘棠村富了,家家是磁砖贴面的新院子,院子里堆积了金灿灿的玉茭穗子和各类果品蔬菜,洋溢着一片秋的丰硕色彩和味道。阳光灿烂,喜气盈盈。
穿过村巷,去看老西沟,眼前顿时一亮,心里的欢喜,真如排山倒海。记得,六十年代初期,我在县教育局工作,是个二十多岁的小青年,被派驻到甘棠村下乡,就住在老西沟西岸的一户村民家里。夜里,到村委会去开会,就得爬上爬下地翻过这条老西沟。长长的沟里长满野草,黑乎乎一片,脚下总是走不稳步子,身后又像似唏哩哗啦地跟着一群妖魔鬼怪,吓得我浑身直打哆嗦,虽然那时已是深秋天气,可是,心惊胆颤地走到队委会办公室,脑门上还是沁出了一层亮闪闪的汗珠,脸也憋得通红。后来,开完会,队干部就提着马灯送我过沟,我的好心的房东也出来接应,就这样,我的心还是颤颤地直跳。以后多年,记忆里虽然模糊了好多经历过的往事,但总是忘不掉甘棠村的这条老西沟。
眼前的老西沟已成了一道景观。青石贴了沟壁,沟底淌着清凌凌的水流,两边沟沿都装了围栏。沟岸上修了活动广场,安装了文体设施,沟两边的人家也都是瓷砖贴面的小院。不时会有村人,也有过路的人,三三五五的,站下来观景、拍照。
甘棠村人集资修复了位于村中的五道庙,正在隆重地举行着开光仪式。庙前献了一头肥猪,供桌上摆了水果糕点,村民们正在燃放鞭炮,焚香祭拜。
我问一位年老的村民,他笑着对我说:“你别笑话,这是村里人希望神灵保佑平安,赐福一方。现在,这么好的社会,谁不想着平平安安,好好享上几天福呢?其实,大家心里也都明白,这几年,村里富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村里面貌大变,人人兜里有钱,靠的就是党的好政策啊!要说这五道庙,也不知是哪一辈老人手里修起来的,风侵雨蚀,塌毁多年了,现在,村里重新修复起来,也是想把老一辈的传统文化传承下来,文化振兴,促进村里更大的振兴嘛!”
说罢,老人走了。我望着他的背影,映着一片灿烂的阳光。他越走越远,这片阳光也就越来越灿烂。似乎整个村子也都映在了这一片灿烂的阳光里。
二、麦留村北有“天池”
去风山脚下看一座古庙。爬上陡坡,路过麦留村的时候,我们停下车,看村北的一座大水池。
水池位于一片平滩地面,圆圆的,直径约有20多米,水深10几米,幽幽地荡着细碎的波纹。映着蓝天白云、高山杂树,在这莽莽的黄土高原上,给人地老天荒的感觉,还真像从天而降的一座天池。
麦留村是紧挨风山脚下的一个塬面村庄,常年干旱缺雨。古时候,村人就在村北的高山顶上修建了一座龙王庙,还请来各路仙人菩萨,常年烟火不断,祈求风调雨顺,一方平安。可是,龙王、菩萨享尽人间香火以后,仍是面色阴冷,摆出一副威严的姿态,不管人间事,天就仍然是常年干旱。
七十年代初期,县上一位名叫班顺义的干部来村里包队。他想麦留村紧挨着大山,山水相连,有山就应该有水。于是,他深入到深山老沟里,踏破铁鞋地去查看,还真发现了水源,遂就组织村里青壮劳力在沟里挖渠筑坝,发扬硬骨头精神,硬是把水引到村里来,解决了人畜用水。这件事引起了县上重视,便总结典型材料,上报地区。班顺义被评为地级劳动模范,还当上了地委委员。
但是这股水毕竟很小,人畜用水也很难满足。高山上的龙王庙因年久失修,庙宇塌毁,香火式微,庙后虽也常有一缕一缕的白云升起,可就是很难下雨。村里仍然是常年干旱。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在县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投资在村北修建起了这庄水池,将山上沟沟岔岔的雨水蓄积起来,村里家家户户早年已安装了自来水,这水就成了农田灌溉用水。这个旱塬村庄的耕地变成了水浇田,庄稼茂腾腾地长起来了,年年有了好收成。
我曾在麦留村下过乡,住在村北一孔深深的土窑洞里,那时和村里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不仅熟悉村民家家户户的房院位置,村外的田径小路也能寻得着。可是,现在我站在村口,看着一片一片树荫丛中的漂亮新房,直觉得惊奇,还真以为自己是走到了世外桃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