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风之语(散文)

精品 【东篱】风之语(散文)


作者:刘春 进士,7064.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61发表时间:2022-12-04 07:38:54

风啊,来无影去无踪,我们在难以捕捉住的。好在自然科学已经把风剖析解释得体无完肤,我们也就认识了风。让我先从自然之风说起吧。
   风,是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犹指空气在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热空气上升后,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从科学的角度看,风常指空气的水平运动分量,即方向和大小(风向和风速)。但对于飞行来说,还包括垂直运动分量(即所谓垂直或升降气流)。风的速度很快,风的大小可决定物体与物体(物质质量)方向。繁体“風”是形声字,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
   本文所说与自然风有关,而与风的演绎更密。
  
   一、风从何来
   古人对于风的产生,有着自己的见解。宋玉有《风赋》一篇,借风为题,托物写意,将风划为两个阶层:大王之风和庶民之风,即雄风与雌风。这篇辞藻华丽的赋,客观上揭示了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平等现象,王侯贵族生活的奢侈和平民百姓的贫穷苦难,成鲜明对比。有讽谏楚襄王之意,但被华丽辞藻掩饰。我觉得好像充满谄媚之意多多。且看,楚王披襟感受“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说No,“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楚王怀疑道:“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难道风也有贵贱之说?宋玉说当然了。楚王问:那么“风始安生哉?”宋玉则道:“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云云,论述的都是大王之风雄风,以及贫民之风雌风的区别。当然,风起于青蘋之末,就是想当然了。青蘋是水生蕨类植物,有风时青蘋就会随风漂浮摇曳,《周易·涣卦》也说,“风行水上,涣”,意即风过水面激起波纹四下散开。如此,青蘋成为了古人的风向标。后来常用于比喻对大变革大思潮从微细不易察觉处发源。
   另一位古人庄子在《齐物论》也有说法:“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hao)。”大概是说,天地之间有噫气,即壅塞,气冲破壅塞而变通,这是风。风,不吹则罢,一吹,大地万物窍孔因灌满而打破沉默且吼叫起来。“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大意是天籁虽然有万般不同,但使它们发生和停息的都是出于自身,发动者还能有谁呢?所以说,像宋玉这样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雌,实在很可笑。
   说风,就要讲到“巽”字。巽,在八卦中象征风,被称为“风卦像”:上巽下巽八纯卦。其数为五,五行数木,居东南方,色白。巽卦的卦形,初爻为阴爻,二阳爻在上。一阳爻潜入二阳爻之下,表示一阴深入二阳刚之下,有一种深入地向下、向内发展的趋势,故巽卦正像为风。由于风代表飘动而又渗透性的事物,它无孔不入,所谓针大的眼斗大的风,不管间隙有多小,它都能存在并运行于其间,而且能承载各种能量,因此“巽卦”寓意“伏人”。所谓“阴阳之气,以雷动、以风行”。由此,诸如基础不稳、致爽、涣散、繁荣昌盛、交流、轻浮、扫荡、多欲、头发稀少等意象,都属于“巽卦”。巽卦表现在人物、人体部位、疾病等方面,属于风能达到的范围。
  
   二、风有来头
   风起于青萍之末,似乎出身微贱。若这样认为,就大大的错了。其来头且不可小觑,因为主风者乃风神也。据说,风神是夫妻两个,即风伯、风后,人家可是堂堂正正被姜子牙封的神仙。
   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司风之神。女士优先。先说风后。史称“封十八姨”或“十八姨”。唐谷神子《博异志·崔玄微》载,唐天宝中,处士崔玄微,于春季月下饮酒,遇美人绿衣杨氏﹑白衣李氏﹑绛衣陶氏﹑绯衣小女石醋醋和封家十八姨,崔见诸女子均是绝代佳人,满座芬芳,沁人心腑,遂邀之共饮,其间,众女共欢。只有封氏言词冷冷,有林下风气。十八姨翻酒污醋醋衣裳﹐不欢而散。明夜诸女复来,对崔玄微说,她们就住在这个苑中,每岁多被恶风所扰,居止不安,求玄微天亮作朱幡,画日月星辰,立于苑东。玄微依言照办。时东风震地,折树飞沙,而苑中繁花不动,乃知封十八姨原来是风神,杨、李、石诸女,乃杨柳、李花、桃花与石榴花。崔乃悟诸女皆花精﹐而封十八姨乃风神也。十八姨也称封姨,神话传说中的风神是也。后因以代称风。这个“封姨”大有来头!“风姨”亦作“封夷”。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风神。亦称“封家姨”、“十八姨”、“封十八姨”,其真实名字叫做“菡芝仙”。
   在《封神演义》这部神魔小说中,作为截教女仙,菡芝仙于金鳌岛下山与阐教门人决战,助摆黄河阵。《封神演义》写道:“且说子牙大战闻太师。菡芝仙把风袋抖开,一阵黑风卷起。不知慈航道人有定风珠,随取珠将风定住,风不能出。子牙忙祭起打神鞭,正中菡芝仙顶护,打得脑浆迸出,死于非命。──一道灵魂往封神台去了。”你有矛,我有盾,看谁法宝厉害,最终邪不压正。后来,菡芝仙被封为助风神,为雷部二十四天君之一。封姨这位风神在《西游记》中出场却叫风婆婆,似乎不被尊重的名称,估计封十八姨虽然成仙,但也未能驻颜有术,也是银发老妪白头老太太一枚。拿手法宝是一个装风的风袋。《西游记》中因风作怪的情节不少,不是黑风,就是妖风,或者扇风,对取经造成障碍。这个故事是虚构的,来源于唐代《酉阳杂俎》。后古诗文中常将封姨(风姨)作为风的代称。宋张孝祥《浣溪沙》词有句云“妬妇滩头十八姨,癫狂无赖占佳期”。宋范成大《嘲风》诗:“纷红骇绿骤飘零,痴呆封姨没性灵。”元代李俊民《扫晴妇》诗说:“殷勤更倩封家姨,一时断送龙回首。”明代刘基《题风中水仙花图》诗中也说:“痴妬封家十八姨,不争好恶故相欺。”清代纳兰性德在《满江红》词也如此说:“为问封姨,何事却排空卷地。又不是江南春好,妒花天气。”古诗中常常把风神比喻成妒妇,可能与其为女性或与其摧残百花、搅乱天气有关。
   再说风伯。史称风师、飞廉、箕伯等等。中国古代对风神崇拜起源较早。中国神话中的风伯,其实就是风神,也称作风师、飞廉、箕伯等等,掌八风消息,通五运之气候。风伯的搭档雨师就是雨神,亦称萍翳、玄冥等。道教认为风伯是一个白发老人,左手持轮,右手执扇,作扇轮子状,称风伯方天君。
   这下子清楚了,原本的两口子,掌管着风的节奏,让大就大,让小就小,随心所欲。真正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按说,工种一致,琴瑟相和,夫唱妇随,不羡鸳鸯不羡仙,只愿白头到永远。但是,并非如此。夫妇二人并没有并肩作战。封神演义中,只有封姨出面,风伯成了缩头乌龟。何也?封姨的民间形象不佳,嫉妒心极其重,神经有问题,是一个凶神,一闹情绪,就会放出风袋,弄出风灾,影响了老百姓的生活,所以封姨不怎么受待见。对外如此,对内,可以想到,如此强势的封姨,风伯不惧内是不可能的,闹不好很有可能醋瓶子醋坛子醋缸一股脑泼出去,风伯可受不了。风伯一定是抖抖索索成为闷头葫芦,跪搓衣板还是轻的。所以抛头露面的活儿,封姨全替代了,风伯被边缘了。封姨威风八面,一个伺候不到,没大没小的风给你刮来,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即便如此,老百姓也不能有半句怨言。老百姓的生产生活还指望他们呢。谁不希望风调雨顺?谁不期望一帆风顺?尤其是刮风刮顺风,下雨下夜雨,求风得风,求雨得雨,这才是百姓喜欢的神。
  
   三、风之脾气
   风是有脾气的。
   风当然有脾气,嫉妒心重的人,怎能没脾气?没脾气怎把风分类分级?《说文》将风细分八风: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可知,如同龙有九子一样,风有八风,且风风有名,脾性各别。当年,苏轼参禅悟得一诗有“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句,自以为得意,派人送金山寺佛印印证。佛印顺手批“放屁”二字送还。苏轼大怒,过江理论。见佛印迎候于码头,喝问何出恶言?佛印笑道,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打过江了呢?苏轼兀立半晌方才大悟。所以有“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之说。佛印礼佛之人,对封姨不尊重,也还罢了。《西游记》第七十五回孙大圣对八戒说:“兄弟,你虽无甚本事,好道也是个人。俗云:‘放屁添风。’你也可壮我些胆气。”八戒也没有生气,自己本事不济,被调侃一下也不在意。幸而封姨不在现场,若在场,让封姨情何以堪?如此侮辱封十八姨,也没谁了。《西游记》里没见封姨发火,但若是封姨知道有屁风争锋的话,不知道作何想?
   封姨肯定是有脾气的。没脾气就不是封姨了。不然封姨怎么会被称作吼天氏?吃起醋来,咆哮不断,脾气暴烈,令人猜不透。风神既然为神,也不是都在发脾气。老发脾气,玉帝也不会满意。不管轻重缓急,大风伺候,让老天爷的脸面搁哪儿?所以说呢,要辩证地看,人都是有两面性的,风也概莫能外。即便它真的是神。
   风有温情也有冷漠。风之东风就很温情。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东风即春风。吹面不寒杨柳风,东风吹来满目春,可见这东风具有温顺体贴的情意,也有平和不猛烈的态度。谁不喜欢和风细雨呢?春风化雨就是对风的赞美之词,杜甫一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充分表达了对春风的喜爱之情。第一,春雨是随春风来的;第二,春风习习,微雨轻风,没有扰民,就把春雨送来了;第三,春风送雨是夜里来的,用老百姓俗话说是“黑夜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可见,这春风送雨何等及时,春种盼雨,春雨贵如油啊!春风送来的是及时雨啊!春风化雨——风如此可人,谁人不喜?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哪个不爱?
   有副对联“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意思是:构思诗词要像春风一样包容万物,具备大雅的风格,写作文章像秋水一样明净,超凡脱俗。当然这只是表面理解。往深一点说,就是指作者的胸怀、修养都达到极高境界,人要做到超逸出尘,不同俗流。这里把春风又褒奖了一番。
   如沐春风这个词我也很喜欢,一个人沉浸在美好的环境中,融于其中,物我两忘,心情愉快,对“景物”感受已经不重要了。引申去,如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或者高人相处,并受到其熏陶,得到教益或感化,就像受到春风的吹拂一般。这种感受不是什么人都能悟到的。可见,春风拂面,那是一种特殊的感受。
   但是,春风也有冷漠凛冽的一面。所谓料峭春风,乍暖还寒的时节,也会让刚换上单薄的衣服的人们感到凉意,甚至会感冒。风还是那个春风,温度却不是那个温度。唐陆龟蒙在《京口》诗中说:“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苏轼词中,“料峭春风吹酒醒”中的“料峭”,让苏轼感到了微冷,形容初春的寒冷。接着,苏轼又说,虽然有些“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似乎送来了些许微暖。而唐代诗人杜甫有诗句说,“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宋代的王禹偁也化之为:“何事春风客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这是诗人在责问春风无知的言语,花鸟不为春风所容,难免令诗人愤愤不平了。风姨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妒意来了,酸水吐你一脸也未可知。
   风有豪爽也有狂暴。“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这诗脱口而来,大概是在马背上偶尔吟之,平静天下之后,再没见过刘邦做过任何诗或者词。刘邦十多年鞍马生涯,风卷残云,横扫千军。即将完成大业,真的是一吐胸臆。这风助其威,增其豪,何等的自负,多么的豪爽,由衷的感慨!风姨或者风伯也是趋炎附势之辈,看刘邦上应天命,便来讨好,给予大风助势,锦上添花,那刘邦能不感激万分?
   历史上,很多英雄豪杰,皆有风来造势。而荆轲刺秦王出征几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则给人以豪气和悲壮之慨,令后辈英杰赞叹备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风姨、风伯也为之遗憾。命当如此,那就添一些萧萧风声,为其壮行吧。后人的《易水歌》,皆以北风入诗,渲染荆轲慷慨悲壮的行为。北风,也是朔风,是冬天的风。萧萧是拟声词,风吹的声音,北风也非无情,予人也添悲壮。风既懂人,人亦借风。估计诸葛孔明先生与风伯风姨关系不错,借东风火烧赤壁,天下三分就此而鼎足。
   当然,你是豪爽了,封姨心里不平衡,必须给点暴烈,才配得上其神威,符合其脾性。大风可以助威添色,也可以毁灭一切。暴风就是一个——破坏。你想顺风顺水?对不起,封姨嫉妒了。故,树欲静而风不止。风不能止,因为封姨要搞事。封姨“叱咤则风云变色”,怒号凶猛,吼声贯耳,摧枯拉朽,飞沙走石,天地变色。曾在内蒙戍边十四年,领教的风一年两次,一次黄毛风(黄毛呼呼),春季黄沙漫天,空气中弥漫的是土腥味道,人睁不开眼,不得呼吸,张嘴一口沙子;一次白毛风(白毛呼呼),冬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漫天皆白,大风呼啸,看不清方向,极易迷路。曾有战士在风雪中误走失踪,动用数百人才连夜找回。本人也曾逆风而行,身体倾斜以防刮到,眼睛不能睁开,只好背风而行,结果在岔路出错,所幸熟悉此路,拐向正路,幸而无事,安全回连队。我寻思,这是封姨或者风伯给我们的下马威?亦或是故意考验我们的守卫边疆的毅力?就算考验,也不能考验我十四年呀!

共 815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洋洋洒洒八千字,八千风来驻东篱,可见这风应该是封姨和风伯琴瑟和鸣得来的风哦。我曾写过胶东半岛之风,对所谓风“起于青蘋之末”之说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以为风起于黄海也。也谈及所谓的雄风与雌风,以为讽谏之词,信口而已。读刘春老师这篇《风之语》,我觉得,我写的那风只不过二三级的小风,刘春老师的风则为飓风,一扫古今,确立了“风说”之大观。作者先从天文地理学的角度解释何为风,看似科普,显示了从容运笔的气势。一、风从何来:作者从宋玉之《风赋》说起,列举典籍所言的风来之说。又引庄子的《齐物论》,将风来归于天地自然。继而从卦象说风。这些,让我们广泛地了解了古人对风的探索过程。二、风有来头:作者将中国神话里的男女之风神拿来,让我们见识了夫妻之风主管天地行风的神奇。三、风之脾气:以苏子例子,极尽戏谑之意,笔力纵横,写风之脾性,冷漠与温情,豪爽与暴戾,清明与贪腐,一个“风”字,牵引多少人间大事,说尽世间百态。四、风之阴面:如果考究起来,也应该属于风起于何处的意思。作者列举了顶头风、耳边风、歪风邪风,且以中国史话故事为证,详解其风的阴面。五、风向何去:风是农事的风信,风有着方向,风也在较量。由此,作者说到当下中华民族所面临的风,打造一个“风清弊绝”的朗朗乾坤,则是当下中国风的主题。这篇关于“风”的宏论巨制,可谓洋洋洒洒,作者思虑古今,把握甚广,拥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我读之,自叹弗如。行文脉络清晰,如血管穿肉,丰盈而不失其脉弦,这种功夫,非刘春老师不能。作者引经据典,将故事交给风,风过处,皆是风景,让我们走进那些故事,把握作者工于3风的解说,仿佛是听百家讲坛,引人入胜,精神被摄,眼球被纳吸,无法自持。笔锋凌厉,无柔弱之处,尽是风骨立篇。我最欣赏的是作者用风的眼光来看今日农事,关注农业生产,以风为喻,写今天华夏面临的追梦风势,不可忤逆,不可阻挡,笔力雄健,时代的主题,水到渠成。曾多次读刘春老师的文章,知曾在内蒙服役守边,文章里也曾涉猎,甚感亲切。构句轻盈,写如此严肃文章,却诙谐幽默,读来显得轻松,不失风度却又自由无羁,难得这样的融合。力荐佳作,字数七千,却无繁冗之嫌,可见功夫了得。请欣赏,惊目养心!【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205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2-04 07:43:35
  且听风吟风语吧。这是刘春老师的读风情趣。这篇文章颇有特色,有春秋遗风,纵意恣肆,汪洋极远,万仞凌高。请让我们静听风语吧。感谢刘春老师投稿东篱,为东篱带来这么精彩的鸿篇巨制。遥握,问候刘春老师冬祺,东篱时刻期待刘春老师继续来稿。谨祝创丰,一切顺意!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2-04 07:51:53
  雄厚的知识储备,精彩的演绎宏论,不群的立论卓见,条理分明的文笔,笑掉藩篱的幽默与诙谐,这些风格,在本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刘春老师文章的特色,也是为人精神。编辑拜读刘老师的文章,感到荣幸,仿佛与老师促膝长谈一次,如坐春风。
怀才抱器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2-12-04 08:03:42
  老师才思横溢,须有多少知识储备才能写出如此妙文,不简单。老师文笔亦庄亦谐,描述感悟纵横捭阖,将风的形成、风姨风伯典故、脾气、阴面等等写的淋漓尽致,读后很受启发。好文章,拜读学习,祝老师创作笔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刘春        2022-12-04 13:31:07
  问候韩老师,握手!
4 楼        文友:枫桦        2022-12-04 08:57:45
  文章标新立异,洋洋洒洒,把风的历史与传说都尽情的描述了一遍,不容易做的文章!文意高亢,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字功力,让人读来满口生香!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4 楼        文友:刘春        2022-12-04 13:32:39
  得到老师肯定,不胜荣幸。握手!
5 楼        文友:白玄        2022-12-04 09:53:28
  这篇文章,纵横驰骋,旁征博引,谈古论今,谈论了风之语,可谓深刻透彻,鞭辟入里!无论那种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会乘风破浪,风行天下,一往无前!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回复5 楼        文友:刘春        2022-12-04 13:33:25
  谢谢白老师留墨!握手!
6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12-04 10:19:08
  老师可懂得真多,天文地理,无不精通,尽皆妙解,真是大长见识,拜读老师佳作,问候老师!
回复6 楼        文友:刘春        2022-12-04 13:34:26
  红花草老师所说懂得多,其实还是参考的东西多。谢谢!
7 楼        文友:罗莲香        2022-12-04 12:00:08
  刘春老师博古通今,思绪纵横,由自然界的风写到政治风云,由神话传说故事中的风写到现实生活中的风,风过处,皆有痕;风之语,柔美又粗犷。作者运笔老到,看似信手拈来的文字,实则源于广博丰厚的知识储备,读来非常震撼,令人叹为观止!感佩才情,问候刘春老师,谨祝冬祺如意!
回复7 楼        文友:刘春        2022-12-04 13:36:17
  罗老师的赞赏,让我羞惭,今后当以各位为榜样,学习,努力!握手!
8 楼        文友:刘春        2022-12-04 13:30:27
  怀才老师真的是洋洋洒洒一篇按语,费多少心力,让我感动万分。其中的词语令我不敢承当。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风的文字,可以说酝酿不止三年,出门有风,脑子里马上就想如何写,看到书中出现风,就马上联系到如何叙述风。但让一根线串起来,有一个主题,真的下了不少心思。写出来并得到怀才老师的如此赞赏,很出乎我的意料:不过一篇文字,何以如此推崇?过了吧?谢谢怀才老师!祝福冬祺!
老兵
9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12-04 14:42:11
  这篇文章那是八面来风啊!古风今风,自然风政治风,和风狂风……风风信手拈来。文章横观中外,纵览古今,笔法灵动飞扬,语言幽默风趣,可见老师有着不可估量的学识和深厚的写作功夫。大赞才情!湘莉拜读学习点赞!遥握问候,谨祝冬暖创作愉快!
10 楼        文友:刘春        2022-12-04 19:21:57
  李湘莉 2022-12-04 14:42:11回复评论 删除评论
   这篇文章那是八面来风啊!古风今风,自然风政治风,和风狂风……风风信手拈来。文章横观中外,纵览古今,笔法灵动飞扬,语言幽默风趣,可见老师有着不可估量的学识和深厚的写作功夫。大赞才情!湘莉拜读学习点赞!遥握问候,谨祝冬暖创作愉快!
   ----------------------------
  
   李老师谬赞了。我不过一时兴起,搞了个文字堆砌罢了。握手!
老兵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