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乡愁(散文)
堰村是我的故乡,坐落在黄河左岸,距黄河堤坝仅五六十米之遥。我在堰村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那时的贫穷与煎熬、艰辛与磨难,在我的记忆中刻苦铭心,可以说终生磨灭不掉。
堰村虽然那时贫穷,却给了我生存的水土滋养,和促使我战胜苦难的信心,以及心中燃烧的梦想。
站在堰村西头那棵树冠茂密枝桠粗壮的大榕树下,即可听到黄河水滚滚东逝的涛声,那澎湃的涛声传得很远很远!
抬头望去,在村西不远处,便可看到高高的黄河大堤,及一道蜿蜒绵长的黄土崖坡。我家住在村里一条窄窄的长巷子里,巷子是村子南街一条南北方向的普通窄巷。巷子里的庄户人家,参差地排布在巷子东西两侧,使得巷子又窄又长。
巷子虽窄,可各家都是宅基宽敞,庭院悠深。院落布局也是十分规整,进门则有一堵元代古宅院落建筑的遗风——影壁墙。影壁墙迎着角门,墙的正面画着各朝代的经典故事,故事多为绿林好汉,或才子佳人。画面上的人物栩栩如生,趣味生动。内容大多取自于《红楼梦》、《西厢记》、《水浒传》。
有的画着《水浒传》里风雪山神庙的林冲、在野猪林的故事;有的画着《红楼梦》里令人悲悯的林黛玉、葬花画面;有的画着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还有的画着仕女貂蝉、西施、王昭君、文成公主;还有的把竹圣郑板桥的竹子,画在满满的影壁墙上,并把他的题款潇洒自如的写在上面。
巷尾向南延伸的尽头,是一方微风泛起涟漪的浅浅的水湾,湾水中长满芦苇和荻花,在朝霞与落日余晖中惬意地摇曳,引来小鸟欢快地嬉戏歌舞。
芦苇长势繁茂,两米多高,挺姿向上;荻花一到秋天就开满了紫花。一层层一片片,叠叠层层,像是浅浅的紫色花海;宛如瑞士阿尔卑斯山麓的薰衣草紫嫣幽香。它虽说没有薰衣草那般香艳,但村里的姑娘们却喜欢采上几朵,放在水瓶里养活几天,淡淡的香气诱人心房。
大学时代,每逢暑假寒假,我都回家帮父母干农活,陪父母住上十天半个月,尽享和父母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当我离家返京上学时,爹娘一边叮咛,一边把我送出弯曲的长巷。送到曲巷南头,绕过那微波荡起的水湾,眼中噙着泪水,脸上带着牵挂和不舍。
我爬上黄河大堤,回头远望父母,两位老人依然站在水湾边,目送着。我越走越远,他们还站在那里眺望,直到我的背影消失在视线中。
过了黄河大堤,就是凤栖楼镇。从镇上步行4个小时,晌午以后才到县城。在小火车站等了个把小时,买到永定门的火车票,乘上绿皮火车,在铁道轨和车厢咣当咣当撞击声中,火车行驶七个多小时,才到了北京。
出了站台,回头一望,恍惚中,依然觉得我的爹娘还站在堰村的水湾边,目送着我。当我醒过神来,眼前却是从车厢里涌出的络绎不绝的人流。
1999年11月10日,父亲去世,剩下孤零的母亲,妹妹接到他们家住。两个妹妹轮流照顾,我要接老人来大连,母亲说,已经到了瓜熟蒂落的年纪,离不开故土啊!2006年5月13日,母亲因脑溢血离世。从此,老屋已人走屋空,心目中的家不复存在了。
我时常怅然所失,老屋里的故事,故事中的老屋萦绕心间,令我扎心。自那时起,我一直很少回去,老屋宅院由叔伯弟弟帮着照看。
去年我和远在黑龙江的弟弟相约回去,一踏进巷子,赫然看到一扇角门歪斜地挂在院墙上,门板脱漆斑驳。院墙随着多年风雨剥蚀,已凋壁残垣。顿时,一股悲凉之感袭入心头,仿佛依稀看到我少年时,因家贫,父母贴在角门上的那副对联——
莫笑俺院凋家贫人更瘦,
穷苦人克勤克俭志不短;
横批日新月异。
此时,我仿佛看到这副鲜红的对联,还贴在角门上,在风来雨去中,逐渐褪色、已泛黄变白。往昔父母带着我们生活的那段艰难岁月,像电影画面在庭院里浮现,我不禁泪眼朦胧。
弟弟打开角门,我们走进院子,院子里满眼荒草丛生。唯有门后的那尊木头钟馗雕像,虽然灰头土脸,却依旧守护着我们这户人走宅空的人家。那棵在饥饿年代,靠摘取槐树豆吃,救过全家人性命的老槐树,还在东厢房外的墙边枝繁叶茂地挺立着。
泪眼朦胧中,我似乎看到父亲在院东打铁的铁炉前,锻打一口宽刃铡刀。那炉火正红,火候正旺。他汗流浃背,趁热打铁,一锤接一锤地锻打着毛坯钢料。叔叔不停地拉着助燃的风匣,他们不停地加热,不停地锻打。
那铁锤发出清脆的叮叮当当的声音,如声声战歌,传遍清晨寂静的村子。传过村西头的芙蓉树冠,传向旷野。传到黄河水面,合着黄河水的涛声传向远方。
泪眼朦胧中,我似乎看到母亲坐在厨房灶台前烧火做饭。黑黑的铁锅蒸腾着,冒出的水蒸气,弥漫了灶房。湿柴燃起的炊烟,与水蒸气一起升腾到房顶。
那时,真是黄河滚滚村西流,春风昼夜刮不休,青黄不接难度日,饥肠辘辘地瓜粥!
而如今,经过改革开放的不断建设,堰村人的与时俱进,家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富裕起来了,不仅旧房翻盖成新房,村里规划了房舍布局,村与村之间还通了水泥公路。乡镇兴修水利,引黄河水灌溉农田,盐碱地经过治理,已变成高产田。农民种地,国家不仅免征农业税,还给予补助。
我和弟弟约定,明年回乡,在老宅房前屋后,栽种几十棵芙蓉树。花朵嫣红时,回去住一住,享受一下快乐无忧的生活。院内看书作画,闻芙蓉花香,让满院芙蓉花填充去心中的乡愁!
感谢于金凤主编的辛勤编撰点评,为文章植入了沃土,提供了滋养,润色了文字细节。在此一并感谢齐鲁社团、社长、诸位主编为文友们提供的交流、共勉、提高的文学大平台!由衷感谢!!
佳作欣赏学习了。向作者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