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观佛台记(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观佛台记(散文)


作者:鲁芒 进士,10218.5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98发表时间:2022-12-09 20:11:07
摘要:介绍观佛台,写观佛台所见景物,提出自己对宗教和旅游的一些独特的看法。。

【晓荷】观佛台记(散文)
   今天天阴,从前窗往下看,见有举伞而行的人,便以为有雨。但当我拿着伞下去后,才发现根本无雨。但是未雨绸缪这成语我是知道的,所以伞还是要拿的,用不着不要紧。
   每回天阴,我总有不适之感,今天也是。但我能理智地缓释这种感觉;最好的办法是改变环境,走出去,走向自然。
   多年来,卧佛寺公园我不知去了多少趟,对它已经没有新鲜感了。然而天不佳,又不能到更远的地方去,只好俯就,先进去逛逛吧。
   我进了大门,往东一拐,来到那条南北路上,踽踽而行,因为脑子里正考虑什么,左右的景物就跟没看见一样。但当我从通往观佛台的牌坊前走过时,忽然老夫聊发少年狂:何不登上观佛台一览四方风光?
   我之所以说这是“少年狂”,是因为我自从1904年患上腰间盘治好以后,极少登高。而十八年后的今天,人也老多了,我却跃跃欲试,必欲登高望远,这不是“聊发少年狂”是什么!转而又想,我这是自己上纲上线,真是小题大做,不就是一个台子吗?观佛台毕竟不是山,过去的烽火台也就是几丈高,苏轼笔下的超然台、凌虚台就更矮了,那么这里的观佛台也不会高到哪里去。既然这样,我即使以衰老之躯登之,又有多大闪失?难道真像有些人那样,上了年纪就热情锐减步履艰难了?不会,我不是那种人,我无论身心都还好样的,登高望远不成问题。
   经过牌坊进了小广场。
   好久没到这里来了,小广场也变了样,最明显的变化是左右十八个罗汉雕像不见了,当年那可是花了大钱的。真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那时候我对这些雕像的感觉很复杂。从艺术上讲,我觉得还不错,那些罗汉雕刻得各具情态,栩栩如生,但把这些宗教色彩极为明显的雕像放在这么显眼的位置上,我就不理解了。我曾读过《洛阳迦蓝记》,又背诵过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句,那时我就有些疑问:一个国家建那么多佛寺,当和尚的成千上万,不影响经济发展吗?后来我读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谏迎佛骨表》,非常同意他反佛的观点,对他因此遭到贬谪愤愤不平。
   这里的十八罗汉虽然盛极一时,但最终还是被挪走了,这应该是好事。代替罗汉的是些方柱子,柱子上不知是谁画的竹子,给人以清雅的感觉。
   观佛台是观佛拜佛的圣坛,三层四角,基层二十一台阶,其上四十五阶。我开始拾级而上,先迈过二十一层台阶,我本想直接登上台顶,一览四围风光,但墙上的浮雕壁画吸引了我的眼球。我从左到右围着台身转着看,看到的是华严三圣、西方三圣、普陀山、五台山、天佛传说、九华山、峨眉山等图画。这些图画都牵扯到佛教故事,而在这方面我的知识是零,故也不甚感兴趣,只是好奇而已。看完后我又上到第三层,其图画类似第二层,有白马寺,佛陀布道、玄奘取经、天佛重光、千年古刹等。我原来多次登观佛台,但对此熟视无睹,甚至根本就没看见,此次登台注意了这些,是对我粗疏态度的纠正,并非热衷于佛教。我一直认为马克思说的对: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其转世说是劝善的,这无可否定,但其世界观则是唯心主义的。宗教,包括基督教等,无非是叫人忍受今生今世的苦难,多做好事,以图来世有所回报。
   但从另一方面看,宗教不是没有意义的,世界上好多伟大作品,其思想内容都与宗教有关。中国的神话小说《西游记》就与佛教有很大的关系;早期基督教文学是古希腊文学和希伯来文学相互碰撞、相互交融产生的新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另一个源头。从这方面看,了解一些宗教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我的兴趣毕竟在登高观景上,所以对这些宗教图画草草浏览一遍后,便上到观佛台的顶层。
   这里,中间安放着一个石头作的香案子。烧香的盘子和碗里还有烧香之后的灰烬,看来不久前还有烧香的。对此我从来就没有好的看法。但是理性地想一想,几千年来沿袭下来的文化,怎能消除干净?再说,人的世界观都不是一时形成的,你不能把自己的世界观强加在别人身上;当然,你也不能在不情愿的情况下接受别人的观点,互相包容就是。
   现在,我站在高处,可以放眼观看周围的景色了。
   东面,九顶莲花山近在咫尺,似乎伸手可及。虽然是寒冬,但是山上的松柏泛着青色,点缀着大面积的灰褐色,仍是一幅美的图画。山像一条龙,头在南,尾在北,山势逶迤,欲腾空而飞。漆着深红颜色的观音阁从山的尾部耸起,上插云霄,颇为壮观。
   也许井底之蛙不知井外天地之大,小地方的人没见过名山大川,九鼎莲花山在我的感觉中也算是钟灵毓秀了。
   南面是高楼林立的县城,展示着开放以来的发展成果。
   现在我们回到主题上来。所谓观佛台,就是观看大佛的台子。卧佛寺之得名,今已不可考。观佛台所观之佛,并不是卧佛寺之佛,而是另有说法。这里所谓大佛,是指的距这里十几里路的虎山。虎山怎么又成了大佛了?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县医院王大夫发现的。一次王大夫出游,遥看虎山,忽然发现,其形状极像一尊大卧佛。虎山最顶峰像是大佛的头,虎山从顶峰斜向东北方向,四五里路,那是大佛的身子、腿和脚。这是一个睡佛。这一发现在莒南报上登载后,立刻引起轰动。有人也就将卧佛寺之“佛”附会称虎山上的那个卧佛,并将卧佛改名为天佛,以其为天然之大佛也。
   而我今登观佛台,似不在看那个大佛,因为多年来,我对这所谓天佛已经非常熟悉了,每次到公园,从不同的角度都能看见它,当然观佛台角度最佳。
   虽然是阴天,但是从观佛台上往北看,还是颇有景致的。观佛台下一片茂密的竹林,青青的竹子笔直地伸向天空,有的好奇地把头探向观佛台,似与游客交流。从竹林顶上远看是群山。阴天景物的反差小,但隐隐可见一条曲线,从东到西,高高低低画在灰暗的天上,那是连绵群山的轮廓线,看起来很像一幅水墨画。而天然大佛的模样却不很明显。据他们说,看大佛必须讲究光线,大约在晴日黄昏,太阳将落未落之时来看,效果最佳。
   在远山和观佛台之间,是一片萧瑟的田野,阴天只见轮廓,而看不见细节。但那条从东北方向流过来的鸡龙河还比较清晰地蜿蜒在田野上,而且映着不太明亮的天空。这是另一种味道,是晴日所没有的诗意。
   鸡龙河流经卧佛寺公园,就在观佛台西侧,在这里被截留成卧佛寺水库。当然为了文雅,水库早就被人改名莲湖了。这就是说,观佛台以东是九顶连花山,以西隔着渔场就是莲湖,如果从南面较远较高的角度看,正好可以看成一个天平,观佛台是天平的支架,莲湖和九顶连花山正好形成一个均衡的态势。
   此时的莲湖,正是荷叶枯败的季节,远看也看不到细节,但这正是我所需要的效果,因为朦胧含蓄也是一种美。
   从观佛台下来往家走的时候,我想了好多。世人往往好高骛远,以为外地的风景才是美的,于是有的不惜花重金外出旅游,有的人甚至卖掉楼房出国旅游,而其所得,不过是可以回来向人们吹嘘一通:“我到过某某地方了,那里真好。”这些人对于身边的风景熟视无睹,根本看不起。而我这次登观佛台所见的感想则是:风景就在眼前,就看你能否发现。正如别林斯基所云:“在活生生的现实里有许多美的事物,或者更确切地说,一切美的事物只能包括在活生生的现实里。”狄德罗说:“你缺少的不是美丽,而是善于发现美丽的眼睛。”就算你走到桂林,如果没有发现美的能力,也不过是走马观花地转了一圈而已。而有些人即使走得很近,也能从平常的景物中发现美。
   2022.12.9

共 29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讲诉了一个阴天里,作者去卧佛寺公园登观佛台,一路的所见所闻。卧佛寺公园作者不知去了多少,可基本都是走马观花和普通人看风景一样看待身边的一切。而这次卧佛寺公园一游,作者眼界洞开,发现了以前没有发现的美。老师延着自己的脚步一路前行,将沿途的景物和宗教信仰以及自己的感悟详细的分享给了读者。对于景物,老师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比如景物的美是需要善于发现,要不然只是去逛了一圈,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佳作推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晓荷编辑:陌小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2-12-09 20:12:42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水成泛……
2 楼        文友:鲁芒        2022-12-09 20:42:31
  谢谢陌小雨社长为我编发拙作。辛苦了!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12-09 20:56:59
  优美散文,一路佳景,善于发现,才知美丽。
活到老学到老
4 楼        文友:鲁芒        2022-12-09 21:36:28
  重要订正:“是因为我自从1904年患上腰间盘治好以后,极少登高”,其中1904年应改为‘“2004年”。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5 楼        文友:鲁芒        2022-12-09 21:37:45
  谢谢黄老这么及时为我点评。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6 楼        文友:鲁芒        2022-12-09 21:45:54
  蓝天白云贾云昌反馈:善于发现美成为了一种习惯。向刘老师学习。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7 楼        文友:鲁芒        2022-12-09 21:47:24
  虚怀若谷反馈:熟视无睹之境,刘老笔下,竟是生花佳境,穿越历史,顿生茅塞顿开之感,人生感悟,全在你我身边!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8 楼        文友:玉山松        2022-12-10 04:39:45
  这样的游记,最适合我的口味。因为它不长不短,不肥不瘦,且有血有肉,半个来小时便品尝毕。既饱眼福,又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很惬意。相比较,读《小石潭记》之类,虽然短小精悍,却不够过瘾。而读《西游记》、《马可波罗游记》之类的长篇巨著,又有点“望洋兴叹”太耗时费力。唯有读这样的游记,最合算。美景尽收,受益匪浅。尤其篇末点题,发人深思:旅游不必好高骛远,就在我们眼皮底下,美景便可尽情欣赏。
退休教师
9 楼        文友:鲁芒        2022-12-10 06:06:13
  谢玉山松点评鼓励。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10 楼        文友:鲁芒        2022-12-10 06:56:18
  网友方玉西反馈:赞赏你的思路,将咱们附近景点逐一写成一个个游记,既是最好的广告,又可以永载史册。即使天坍地陷,莒南从地球上消失了,后人也会从你的文章里找到原籍。例如鸡龙河原样,只能在你的电视剧找了。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