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情感小说 >> 【齐鲁】烈火弯勺(情感小说)

精品 【齐鲁】烈火弯勺(情感小说)


作者:雪颖 白丁,25.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79发表时间:2022-12-19 12:18:13

弯勺村儿,棺材底儿,大雨下起变脸盆儿,风沙来了做坑盆儿,祖祖辈辈窝儿里住,恰似古老桃花阵……
   这是一首流传在弯勺村这个有着二十几户人家村落里亘古不变的歌谣,弯勺村的名字是蜗居在村中最早的祖辈流传下来的,它的名字形象地镌刻着村史地图上固有的形状,村子的前端面积略大,像勺窝深深凹陷,后端窄而细,像勺柄缓缓翘起,在村史地图上这个不大但却形状奇特的村落明晰可辨。
   当真正踏上这方土地的时候,它倏然间变得高深莫测起来,按照村史地图标识的方位并不可一目了然地看到弯勺村,呈现在眼前的反倒是一片郁郁葱葱的金麦园,这不是农家耕作意义上的麦子,而是当地特有的一种植被,高挑的长杆儿,一年四季泛着金灿灿的光芒,一副永远茂盛丰收的样子。
   在这看似无尽头的金麦园的源头,那个叫做弯勺村的村落依稀可见,如果弯勺村最早的祖先放弃了跋涉在永无止境的金麦园中,那他们就会被永远遗忘在一片金黄色的背面,因为在四周高如围墙的金麦园的掩衬下,惟一一条羊肠小道便是到达弯勺村的入口。
   这是一个奇特的村落,它的存在神秘而又真实,像传说中迷乱了路人神经的桃园洞,亦像是几亿年前陨石坠落砸出的地坑。顺着弯曲的小道一路向下地势越来越低缓,直至到达勺窝,地势才恢复到了一个平面,沿着勺窝向南望去,是一点一点攀升起的勺柄,从勺底到达勺柄是一片高低起伏的梯状陡坡,葱青的一片绿地,远远地点缀着白絮絮略微泛光的移动物件,近些观望那是一群赤条条的白猪在跑动,在白色与绿色相间的地段,放猪人像是惟一一条划分界限的黑线悠然地躺在柔软的青草上,一根狗尾草斜叼在嘴角边,微眯的眼睛有些凝固地望着湛蓝无暇的天空,无意识、无思维、无状态,像僵化了的石头雕像,惟有那毛茸茸的狗尾草随风飘摇。
   猪倌胡方竹喜欢这份僵化的宁静,喜欢这份远离嘈杂村落躺在高岗上的感觉。天空是蔚蓝的,四周是葱绿的,放眼远望去金灿灿的麦园是耀眼的。即使是遇到连绵的阴雨天,他也会独自来到这里静思,此时此刻他的身体通透的轻松,他感觉自己在此一瞬间洗尽了一身一生一世的缀物——岁月的尘埃、历史的纹刺、人生的创痛。
   他淡然地数着天空中洁白无暇的云彩,一朵两朵三朵……直到黄昏日暮,他用自己的遐想给形状怪诞的云彩起上一个自己为之欣慰的名字,继而默默地等待,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直至那朵相约的云彩再次出现。
   “吱——吱——叽——”随着领头猪庸懒发嗲的鸣叫,十来头猪如同听到了集合的号角,哼哼哧哧地从四面八方散落地段汇集到了胡方竹身边。领头猪用前翻上翘的鼻子拱拱胡方竹,看到他没有反应,用身子撒娇地蹭来蹭去。看到领头猪在讨好猪倌,一只小嫩猪也跑上前来用同样的动作蹭胡方竹,谁料到领头猪一个耙子掀把小嫩猪撅出去老远,蒙头嗡脑的小嫩猪有些不服气地吱吱叫了几声,在地上翻了个滚,受了窝囊气独自把头深深拱在前爪里。
   胡方竹猛得伸出少了小指和无名指的左手用力在领头猪最肥实的蹄膀上狠狠拧了一把,气不迭地吐出口中的狗尾草,一个骨碌爬起来,在领头猪哼哼歪歪的呻吟声中又朝猪屁股补上了一脚,骂道:“操蛋的,跟你家主人一样,逞强好胜的杂种。”
   庄户人有种不成道理的说法,牲口跟谁家过秉性就随谁家。说来话长,只能少絮些许了,其实领头猪原本不是村支书家的牲口,而是村西独居了一辈子的德旺老汉的惟一家当。想起德旺老汉,胡方竹心里总有种说不出的牵念和感激。在胡方竹坎坷流离的大半生中,德旺老汉是真心诚意帮助他信任他的人,由于当年胡方竹意外地从日本鬼子的劳工营逃生,叛徒走狗的罪名一直沉甸甸地压套在他已经伤痕累累的身体上。
   到了文革时期,这个被乡里人越描越黑的污点被人言彻底放大了,胡方竹再次经历了一生中最痛苦悲惨的遭遇。德旺老汉在人人自保甚至人人互咬的年代里一直为胡方竹辩解澄清,为了保护胡方竹不再受造反派的虐待,德旺老汉替胡方竹挨了一顿打,以至于左耳永远也听不到声音了。
   在胡方竹被村支书割下小指和无名指的日子里,德旺老汉像胡方竹抗战时死去的爹娘那样精心地照料他。当胡方竹决定不再连累德旺老汉打算在清水河边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又是德旺老汉及时地制止他,鼓励他活下去,要他相信白得永远黑不了,如果跳下去了,即使是清水河,也不会洗清胡方竹背负的罪名,那样黑的将永远是黑的,而且会越来越黑。
   领头猪是德旺老汉当年惟一的伙伴,它那时还是一只像刚才被欺负了的小嫩猪那么大的猪崽,为了给胡方竹养伤,德旺老汉好几次差点宰了它给胡方竹上营养,幸亏被胡方竹及时拦下才长到今天。胡方竹心里可怜这只小猪崽,每次看到它亲热地上炕来拱进自己被窝取暖的时候,胡方竹就觉得它和自己一样可怜——没有害人的心眼,却要终生做别人的菜板肉。
   后来,整不死胡方竹的村支书急红了眼,找个借口把德旺老汉弄到了一个全村人都不知道的地方改造,随后找借口霸占了德旺老汉的房子和牲口,也断了胡方竹的生路。现在是领头猪的小猪崽当时也被带走了,为此胡方竹还担心了好长时间,生怕村支书会把它弄死,过些日子再看到小猪崽时,它胖了许多,胡方竹放心了,他觉得小猪崽去享福了,转瞬间他又担心了,生怕小猪崽长得太快会提前它被宰的时间,胡方竹就这么一天天一边牵挂着德旺老汉一边担心着小猪崽未卜的命运。
   惟一坚定胡方竹活下去的念头就是一定要活着等德旺老汉回来。几年的时光过去了,等待德旺老汉的念头对胡方竹来说几乎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但他仍然执着地等待着,他相信好人会有好报,他更加坚信自己和德旺老汉之间的缘分还没有续完,老天一定会给他一个报答德旺老汉的机会,不会负了他这份心愿。
   再次放眼向天空望去的时候,已是红霞笼罩了天幕,十来头猪分散在四处用鼻子拱地上的土,那是它们饿了的信号,它们各自占领一块地盘,拱一层,嗅一嗅,发现没有填肚子的东西就不厌其烦地再拱一层,再嗅一嗅,有时它们会把地坑拱得很深,只为从中找到一块草根或其他什么可以填肚充饥的植物。
   胡方竹用手抹了把脸,回了回精神,认真点数了猪的数量。他有些内疚地看了看同样在起劲儿拱地的领头猪,走上前去蹲下摸了摸领头猪刚才被自己拧到和踢到的地方,自言自语道:“哎,主人作孽怎么能让牲口受罪呢。”他从口袋里掏出几颗花生撒在领头猪自己拱开的小坑里当作歉疚的补偿。
   凉风起来,是该回家的时候了,胡方竹信手拾起地上的赶猪鞭,朝领头猪身上轻轻一甩,领头猪立刻朝回村路口的方向奔去,其它的猪跟在后面排成了一条整齐的直线,胡方竹略微迟钝了一刻,他仰起头再次深情留恋地看看只剩一片红霞的天空,纣着身子伸了个舒展的懒腰,抗上鞭子哼着小曲儿一步三晃地跟在猪队伍的后面。
   浩浩荡荡的猪队伍经过村落间田地的时候,下了坡回家的村民会自觉地在窄小的道路旁站好,目送猪崽队伍从自己面前行过,能把一群不会听人言讲人话的牲口领导得服服帖帖,让被人领导压迫了一生的胡方竹在这一刻有几分自豪。
   一到村口,肚子饿得唧咕乱叫的猪崽子们完全忘却了队伍的存在,也不记得向猪倌道声别,就撒开四蹄狂奔着向各自家里冲去,此刻胡方竹感到失落了,他觉得自己的存在挺可怜,可怜到连猪都不如——没有栖身的“猪窝”,没有备好的“猪食”。形单影只的一个人像流浪的影子一样寄居在村后一间破旧的废弃屋里,生活于别人来说是生得越来越带劲,活得越来越有滋味,对他胡方竹来说只是苟且偷生的生,残存活命的活。
   庄户人的生活大多是极为平淡的,尤其是在弯勺村这样封闭隐秘几近于与世隔绝的地段,习惯了这份淡然,村里的人们反倒不太喜欢在生活中再平添其他滋味。外面的人们很难走进来,村里的人们也不愿走出去,生产和劳作完全是最原始的自产自消,弯勺村的人们很懂得知足,也很乐得保持这种祖先流传下来的生活风貌。
   当太阳又冉冉升起,云彩再次造访的一天开始的时候,是弯勺村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辰,甚至于比过年都要沸腾。由于每年这个时候各家都会有初长成的幼猪要加入胡方竹的放猪队,因此在这一天村子里所有的新老猪崽都要被赶到村委大院进行一天的“集训”,美其名曰是“集训”,残忍一点说就是刻意安排它们互相斗咬。拿庄稼人的话来讲就是叫猪崽们互相闻闻味儿,叫老猪习惯新猪的味道,慢慢接受新猪加入到它们的队伍中去。在熟悉的过程中咬是不可避免的一关,别看都是同类,但是每头猪身上携带的气味却各不相同,带着生味的新猪会受到老猪的排斥进攻,之所以选定一个日子新猪一起进行集训是为了分散缓解老猪的进攻精力,以免造成新猪的伤亡。
   虽说这几年集训已经形成了一种规律,但是村里还是有些人家心疼自家的新猪崽,不愿在这一天送到胡方竹的集训场挨咬,胡方竹只好挨家挨户去不厌其烦地重复着每年同样套路的话:“我给你说这么个理儿吧,要是全村的新猪崽同时集训,仗着新猪多,老猪的咬生没有章法,乱咬一气就过去了,一旦错过了这个机会再单独把你家的新猪送来,到时一大群猪崽都进攻你家的猪,情况可就不好说了。”每每说到这里,胡方竹就会很深沉地闭上眼睛点一下头,立刻转身走人,保证不出一个时辰新猪崽就会被送到。也只有在每年的这个时候村里人才会不带着鄙视的眼神和胡方竹搭上一句话。
   胡方竹亮开沉闷沙哑的喉咙声嘶力竭吼一声拉长音的“喽喽喂——”,早已在村委大院外等候的新猪老猪在自家主人的带领下进了用竹栅栏隔开的集训槽。集训槽构造很简单,在划定的场地上用竹栅栏分成两个空间,老猪圈进左边大一点的槽里,新猪带进右边的小槽。
   把槽门一关好,胡方竹就站在村委大院的木头门旁边,双手掐腰,腹部收紧,高昂着一年三百六十四天低垂的头,等待那些新猪的主人回到各自的家里,这是他的职业道德,他知道庄稼人的牲口是家里最值钱珍贵的物件,谁也不会眼见着自家的牲口被别家的牲口咬得少皮没毛而无动于衷,不约而同地送下新猪崽就立刻回避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这是胡方竹最满意的一点,也是最能让胡方竹感觉到自己“权限”之大的表现。
   胡方竹目送着最后一个新猪崽主人的身影消失在清河岗上,他表情严肃地将村委会的木头门一闭,那些集中在村委会围墙上家里没有新猪崽的村民开始哄叫起来。他们嘈杂的起哄声让槽里新猪老猪的情绪开始咆燥起伏,乌压压白花花的身体没有规律地拱来拱去,发出沉闷的警告声。
   胡方竹走到栅栏边,将新猪和老猪之间的搁挡栅栏一抽走,围观人群期盼多时的恶斗拉开了“序幕”。
   伴着老猪群中领头猪“吱啦”一声愤怒的狂叫,其它老猪撒开腿发了疯地奔向新猪,新猪大多是身体弱小的幼猪,乍一见到这群肥实的老家伙向自己狂奔过来,吓得互相推挤着四处奔散,有的新猪朝其它新猪的身体下面挤,期望得到坚实的保护,被挤的新猪当然不愿做他人的挡箭牌,于是狠狠地朝自己身下的新猪猛咬一口以求自保,然后继续寻找自己的藏身之处。老猪的情绪格外高涨,冲着自己不熟悉的气味直奔而去,先是用大而撅的鼻子将新猪拱倒在地,接着用自己肥大的身体压住还没反应过来的新猪,张开嘴深深叉向新猪,在新猪疼得嗷嗷直叫声中一口一口地咬,整个村委大院里充斥着惨叫声、起哄声,好像又回到了鬼子进村的年月里。
   在围墙上看热闹的村民边将石头和树枝扔向猪槽边兴奋地叫着:“咬,咬,猛咬!”有些平时有积怨的村民会叫着仇家的名字狂喊:“咬死狗日的根拴家的。”……人们素日里所有的仇恨与不满全部都在猪崽们残忍的斗咬中得到了发泄,胡方竹悄悄瞥了瞥围墙上的人群,那是一张张被扭曲的有些走了形的脸,是展现最原始人性的脸,胡方竹感到心里死一般的冰凉。
   胡方竹低下了头,对这些声音他已习以为常,他在庆幸猪崽们听不懂人们挑逗的话语,只是单纯地进行着本能的咬斗。话虽这样说,他还是不愿看到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猪崽们遍体鳞伤的样子,他把头压得更低乞求这场咬斗快些结束。
   突然胡方竹听到了一声特别的哀嚎,不像是猪而像是人在垂危时发出的低吟,他站起来寻声望去看到了自己当猪倌几年来不曾见到的一幕:
   当其它猪正在你死我活咬成一团的时候,领头猪盯准了新猪崽中比较健壮的一头准备发动进攻,胡方竹知道那头比较健壮的新猪是村支书家另一头老母猪今年刚生下的幼崽,健壮的新猪似乎对领头猪早有戒备,它死死咬住另一只瘦小新猪的尾巴和领头猪做起了老鹰捉小鸡的躲闪游戏,它的狡猾激起了领头猪的愤怒,领头猪开始发疯般地冲撞起来,在健壮新猪的摆弄下,夹在中间的瘦小新猪被顶撞碰咬得奄奄一息。不一会儿,瘦小新猪的小尾巴被扯断了,它发出撕心裂肺的嚎叫,健壮新猪担心自己受到领头猪的新一轮进攻,仍然不肯罢休地再次咬上瘦小新猪的后腿扯着当作盾牌。不知道是出于母性的爱还是其他别的什么原因,领头猪停止了进攻,它呆呆地望着躲在瘦小新猪身后的健壮新猪,转过身去撅起屁股拉了泡屎,迈着缓慢的四蹄独自到墙根下和其它斗咬累了的猪一样趴在地上,向上翻着不大的眼睛,张着嘴直喘粗气。

共 12746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没有气势恢宏的博大场面,没有旌旗蔽空的盛大壮观,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更没有千古一叹的爱恨情仇。可当你静静地读完作者雪颖这篇《烈火弯勺》万余字的小说,你的心再也平静不下来了!仿佛那场冲天的烈火正在燃烧着我的家园,正在燃烧着我几乎将要麻木的心。被金麦园包裹的弯勺村,可以说是难得的世外桃源。质朴的村民们本应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与世无争的人间烟火。可现实的弯勺村民,却缺少了常人的善良和质朴,更多的是戾气、愚昧甚至是无知,特别是文革变着花样整人的遗风还一直在弯勺村延续。故事中的主人公胡方竹,一个在日本鬼子屠刀下死里逃生的人,一个家破人亡的人,不但没有得到村民们的同情和帮助,多年来一直被人们毫无根据的指责为叛徒,即使做了一名猪倌,也没有被村民们放过,受尽了村民们的嘲讽和刁难,唯一庇护他的好人德旺老汉也被豪无人性的村支书整走。受尽了屈辱、压榨,走投无路的猪倌胡方竹最终点燃了心中的怒火与整个弯勺村同归于尽。这个悲情的故事,不过是作者笔下的一篇小说而已,可当你读后,有谁敢说这不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生活中的缩影?这不是社会中一种另类的悲哀?小说在弯勺村全部化为灰烬的悲情中落幕了,但小说中给予人们的启迪将永远在路上,也许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吧!感谢作者为我们奉献了一篇精彩的小说,在如小溪流水般的叙述中,让每位读者都能感受到一种直指心灵的震颤。感谢赐稿,推荐赏读。【编辑:含笑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220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含笑花        2022-12-19 12:44:03
  当读到村支书利用权利整人,村支书的家人嚣张跋扈的打人,主人公的委曲求全,不由笔者拍案而起,我们的组织呢?我们的有关部门呢?读者能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故事的情节中,无疑,小说一定是成功的。学习了!
位卑言轻布衣身,我以我笔写我心。
2 楼        文友:成敏        2022-12-19 15:50:55
  小说在弯勺村全部化为灰烬的悲情中落幕了,但小说中给予人们的启迪将永远在路上,也许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吧!感谢作者为我们奉献了一篇精彩的小说,在如小溪流水般的叙述中,让每位读者都能感受到一种直指心灵的震颤。感谢赐稿,推荐赏读。
3 楼        文友:成敏        2022-12-19 15:54:38
  又一篇鸿篇佳作,文章深度鞭策了社会基层领导的飞扬跋扈,更是讲述了社会底层人物的内心世界。文章情节跌岩,故事让人揪心,这样的文章,实属精妙,值得推荐共赏!
回复3 楼        文友:雪颖        2022-12-20 09:32:15
  谢谢成敏老师点评,加油加油!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