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齐鲁】离家出走的玉米(散文)

精品 【齐鲁】离家出走的玉米(散文)


作者:满山红叶 探花,18810.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42发表时间:2022-12-21 20:43:45


   一棵玉米,长在地垄上,没有那么简单。它是一座村庄活着的证据,一粒种子,要经过一场又一场西风,细雨还有大雪的覆盖,睡眠萌芽,才修成正果。四十年前,我在一栋老房子里,像一棵玉米,被父亲庇护着。睡在一只布袋里,听炉火哔哔啵啵响,炉上的一枚铝盆,咕嘟着嫩豆腐和酸菜,寒冬被搁置在门外。男人女人围着炉子,边吃边谈,春天不再遥远。
   没有读书前,我和玉米一样,活在父母的手掌心。雨一落,破土而出。如花般娇艳,枝叶繁茂,直抵蓝天。专注的做着一件事情,努力成长,日升月斜,心无旁骛。开花的时候,开花。抽穗时,也不敢怠慢。我和玉米兄弟如出一辙,风来雨去,自然生长。允许虫子在身上筑巢,繁衍后代。对石头压过的伤疤,保持缄默。有时会被收割的人遗漏,横陈在荒山野岭间,唯有风不嫌弃,一次一次造访。幸运的是,守地的人,弯下腰捡起这棵玉米,牵着手返回家园。
   我循规蹈矩的生活在村子,该发芽就发芽,该恋爱就恋爱,该呐喊就呐喊,在我体质蓊郁的节气,牛和犁,一趟一趟伸入我的腹地,它们是我最近的世界。我不必介意,一只蚂蚁,一匹马,一片树林,这些动植物都是我们的挚友。马踏坏一棵玉米,挨一柳条鞭子,默不作声。那阵的日子,穷巴巴的。有人月朗星稀时,钻进地里掰几穗玉米。没人追究,村南村北,一条街上,碗中的粥基本映得出人影。谁吃不是吃?彼此心照不宣。朴素的玉米,救活了几代人,让村庄得以延续,玉米是我们的恩人,有生之年,不要忘了,它对村庄和城市的一网情深。
   玉米纯粹透明,不像人思想复杂。玉米扔哪是哪,不在乎环境优劣,逆境顺境,只要有土,就能生存。在村庄,随处可见到一棵玉米,孤独的立在石缝上,瓦楞间,车道边,墙根下。这令我想起一个人,同姓不同宗的三爷。他读过很多书,我家的春联,村里许多家的春联全是请三爷写得。
   那年秋天,他向大队书记自告奋勇,要做村小学校的代课老师。所谓的学校,不过是生产队五间废弃的瓦房,这破房子,看起来老态龙钟,却收了一茬又一茬学生。三爷有文化,也受族人和村人尊敬。大队书记答应了,但工资很低。三爷摇摇头,工资多少不要紧。三爷教孩子们语文数学,以及自然课。春天,他犁好教室门前的一块地,种玉米和大豆,阳光灿烂的日子,三爷带领孩子们,在地里参加劳动。锄草,捉虫,施肥,覆土。
   秋后,三爷将收获的粮食,一部分留给自己吃,一部分送给村里的孤寡老人。青玉米,土豆,红薯下来时,三爷吩咐孩子们拾柴禾,在教室外拢一堆火,烧着吃。院里有棵白杨树,住着喜鹊一家。每个早晨,来教室,准收到喜鹊叽叽喳喳的歌声,夕阳西下,落日停在杨树上,安静从容。瓦上霜,洁白晶莹。
   山里的野果熟了,三爷给孩子们布置作文,领着他们攀上附近的山,摘山里红,山梨,榛子,核桃。一个男生为摘山里红,擅自爬上崖顶,一不小心脚下踩空,人被一棵柞树接住,三爷急红了眼,危急关头,攀上树,将那个孩子安全着陆,自己不慎从树上摔下来。等学生鬼哭狼嚎喊来村里人,七手八脚将三爷送进乡医院,医生说,治不了,又转道去县医院,三爷命是保住了,余生在轮椅上过。
   第二年,村里盖了一座小学校,招聘新老师。三爷仍然住在他教过学的房子里,春暖花开时,一手摇着轮椅,一手往地里撒种子。在院子的甬道两旁,栽很多花,风一吹,满院子花香。再一吹,蝴蝶翩翩起舞,蜜蜂嗡嗡叫。他种着地,想着过往。看着一棵棵玉米,由小到大,籽粒饱满。仿佛他一生的剪影,看着看着,三爷就把自己看老了。我读中学,骑自行车经过三爷的门口。他坐在轮椅上,神情坦然,和一棵站着的玉米,没什么区别。
   认识一棵玉米,沿着它的脉络,一座村庄的历史巨制,立体的伫立在面前。长长短短的叶子,那是一条条爬行在乡间的路。有的路狭窄细小,走着走着就没了踪影。这样的一条路走过牛马羊,走过车,木架子车,三轮车,自行车,野兔在某一个夜晚睡在上面。偶尔一只狍子,莽撞的奔突而来,趴在小路的草丛里歇息一会儿。原本村庄没有路,走得人畜多了,就成了路。
   每条路有不同的经历,像村庄里的一个人,活着活着就骨瘦如柴,最后尘归尘,土归土。没有哪一条路不是通向家的,人居住的家,牲口的家,草木的家。人间万物,均有各自的山高水长,最终归宿。人只要上路,就没有退路。谷物就不一样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我在一棵玉米的身上,数得清村庄的年轮,玉米长出来的胡须不仅仅是自己的年龄,它也是一个村庄的发展史。一棵玉米,很有力的见证过,当年一辆马车拉走村里的姑娘,他们一身红衣裳,坐在车上,经过村里大片大片的玉米地,那时的玉米正在没日没夜的抽穗,唢呐高一声,低一声,为对方送行。秋阳当头,三叔挑着一担黄澄澄的玉米粒,身后跟着堂哥,父子俩翻过几道坡岭,去邻村吴姓人家提亲。一担玉米,救活一家人的命。
   朗朗晴的上午,父亲套上家里的枣红马,把准备好的几麻袋玉米,拉到乡里交公粮。玉米精挑细选后,一粒粒丰腴可爱,它做梦没想到,有一天坐着车,上乡里,过了秤,去城市走一走,仪式感很强的,进入各种场合,最后被胃收买。一粒玉米,默默无闻,在众多庄稼中身份卑微。硬是将自己活成,城市和村庄少不了的精髓。
   一个民族认识玉米,世界也熟悉玉米,玉米一步一个脚印的行走在尘世,饱经风霜,依旧玉树临风,不卑不亢。它走过战争,地震,瘟疫,饥荒,每一部历史中,均有玉米的炊烟和背影。玉米,无论对它如何评价,始终倔强的站着,任尔东西南北风。唐诗宋词元曲也有赞美过玉米,一座村庄,如果没有一块两块玉米地,就没有了灵魂。
   现在,玉米越来越金贵,它身价飙升,活跃在各种宴席上,人吃一页玉米面饼子,喝一碗玉米粥,嚼一捧玉米碴子干饭,觉得像过年。一棵玉米,被制作成多样食物,端起碗,有几个做到忆苦思甜?反刍一下一粒玉米的今生今世,一座村庄的荣辱兴衰,一个国家的盛世悲欢?至少,我没多想。我真的爱一棵玉米,就不会离开村庄,让一颗心在城市灯红酒绿的地方游荡。我把对玉米的认知,放在文学的园子中赡养,玉米活到今天,它是我们人类的祖先,我完全有义务,对玉米三叩九拜,视为神明。
   我渐渐懂得父亲母亲,不肯住进楼房,不愿离开村庄半步,多少年里,他们和玉米不是亲人胜是亲人。谁也无法拆散父辈对村庄,对一棵玉米的痴爱。回村子,想找父亲,毋庸置疑,一定在他的玉米田里,与玉米促膝交流,给玉米掐掐须子,扶一扶被风刮歪的,查看查看玉米棵不明原由的伤口。
   父亲,在村庄住久了,不就是一棵玉米吗?他与三爷,故去的人,一批一批,被大地收走。离开村庄的人,和玉米有着相似的命运,在城市或别的村子,寻一方土壤,占一席之地,努力的活着。再华丽的着装,也褪不掉骨子里,泥土的腥咸味。
   想靠近一座村庄,就先认识一棵玉米,玉米会告诉你,昨天,村子里谁走了,哪家又生了娃,一只蛋鸡落进猪圈了,一条黄狗追着卖面包的四轮车发疯的吆喝,房子愈来愈空,一些路没了烟火,荒芜了。
   还有像我似的,避开喧嚣的闹市,人群。开车回村子,给疲惫的心灵,找一个安放的地方,同玉米对视一番,暖一暖在外边遭受寒冷的胸膛,然后,将沉甸甸的乡愁,一一打包,重新背上村庄,到城市流浪。
   在城市与村庄之间,我弯成一座桥梁。
  

共 29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棵玉米种子,撒进泥土里,有点湿润,便会发芽,顶开泥土,钻出地面。不需要太多的管理,只有有阳光,有雨露,它就会自然地生长。玉米的特质就是粗壮,旺盛,能够快速地长大,开花结出硕大的苞米棒子。文章用拟人手法讲述了玉米的一生,朴实无华,却生命力顽强。朴素的玉米,救活了几代人,让村庄得以延续,玉米是我们的恩人,有生之年,不要忘了。玉米,是高产作物,是我们北方人民早期的主要粮食,曾经养活了多少人。作者的眼中,一切善良朴实的人,都可以看做是一棵玉米,因为他们像玉米的那种特性,牺牲自己,救活别人,这其中的三爷,就是这样的一个无名英雄,救助了孩子,落下终身的残疾,却从不后悔。在人生路上,还有艰苦朴实的父母,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要把最好的留给子女,这样的方式,不也是一种玉米的品质吗?一个人,更要学习一棵玉米,无论在城市,还是留在农村,都不要忘本,学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信念。一篇通过玉米的深深流露,而把情感融入极致,而通过回忆的画面逐渐清晰和提升主题,感受这人生的感慨。把岁月留痕,人与事物美,概括为人生的真谛,倾情推荐佳作!感谢赐稿,期待更多精彩!【编辑:成敏】【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223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成敏        2022-12-21 20:44:39
  一棵玉米种子,撒进泥土里,有点湿润,便会发芽,顶开泥土,钻出地面。不需要太多的管理,只有有阳光,有雨露,它就会自然地生长。玉米的特质就是粗壮,旺盛,能够快速地长大,开花结出硕大的苞米棒子。文章用拟人手法讲述了玉米的一生,朴实无华,却生命力顽强。
回复1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2-12-21 21:19:43
  玉米是一个人,也是一座村庄。
2 楼        文友:成敏        2022-12-21 20:44:58
  一篇通过玉米的深深流露,而把情感融入极致,而通过回忆的画面逐渐清晰和提升主题,感受这人生的感慨。把岁月留痕,人与事物美,概括为人生的真谛,倾情推荐佳作!感谢赐稿,期待更多精彩!
回复2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2-12-21 21:20:12
  有玉米在的地方,就有烟火。有男人女人。
3 楼        文友:成敏        2022-12-21 20:45:30
  作者的眼中,一切善良朴实的人,都可以看做是一棵玉米,因为他们像玉米的那种特性,牺牲自己,救活别人,这其中的三爷,就是这样的一个无名英雄,救助了孩子,落下终身的残疾,却从不后悔。在人生路上,还有艰苦朴实的父母,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要把最好的留给子女,这样的方式,不也是一种玉米的品质吗?
回复3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2-12-21 21:20:34
  谢谢社长,辛苦编辑。
4 楼        文友:竹儿        2022-12-22 10:48:28
  种子与泥土依偎时,就有无限的能量,会散发无尽的魅力,种子离开了泥土,离开了村庄,仿佛失去了水分,内心也会荒凉很多。一株玉米,是一个人的日月天地,也是一个人的风生水起,玉米可以挺立在田野,却无法移植到城市。玉米离不开泥土,更离不开村庄。
以文艺的情怀,书写安静的文字!
回复4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2-12-22 12:29:31
  谢谢亲爱的,无论我在哪,你都在默默支持我,关注我。
5 楼        文友:万重山        2022-12-22 12:56:26
  作者通过玉米的一生,玉米的历史,玉米的作用联想到人生,表达了对玉米朴实无华品质的热爱。
   作品充满哲理性和思想性,引发读者思考。
   佳作欣赏学习,向作者问好!
回复5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2-12-22 13:06:02
  万老师,给您倒茶。谢谢来访。
回复5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2-12-23 10:02:38
  万老师,特殊时期,多保重身体。
6 楼        文友:老树听风        2022-12-22 20:22:38
  渐走渐远的玉米,承载着一代代农村人的希冀,有你有我也有他。拜读学习精彩!
回复6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2-12-23 10:01:22
  谢谢万老师来访。
回复6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2-12-23 10:02:16
  谢谢老树老师留墨,高烧没退,煎熬中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