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齐鲁】稻子的哲学(散文)

精品 【齐鲁】稻子的哲学(散文)


作者:满山红叶 探花,20822.9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46发表时间:2022-12-25 09:04:03

稻子对我们有恩,父亲的父亲,父辈一代一代延续。都离不开稻子的喂养,在饥荒年月,稻子很珍贵。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能吃上一顿大米饭就像过年。在村庄,稻子活在最低处,谦卑且不骄不躁。无论人间沧海桑田,风云变幻。稻子不改初衷,笔直的杵在一方田内,吸足水分,接受天地灵气,硬生生把自己活成一段哲学,丰富人生,也对岁月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救赎。
   我见过一棵稻子,它是去年秋天,不慎被遗落在一个沟壑里的。沟壑在干旱的时候,没有一点水的滋润,甚至稻子生长的泥土也龟裂了,结着厚厚的痂。白昼,日头炙烤大地,稻子耷拉着脑壳。路过的牛马羊,也不肯吃掉它。稻子却凭着一口气息,就是不枯萎,不倒下。经过一夜的洗礼,第二天,稻子依旧昂首挺胸,倔强地伫立着。有时,我放羊,走过稻子身边。几只羊不管不顾地从它身体踩踏过去。有一次,黑公羊伸出红舌头,将稻子一抿一卷,稻子的上半身被收割走了,没什么可惜的。不就是一棵无人问津的稻子吗?
   大约过了一周,再次路过那棵稻子,我吃惊地发现,稻子不仅没凋零,还自断裂处重新抽出茎叶!真是绝处逢生。我蹲下身,轻轻抚摸着它的枝叶,泪无声地落下。稻子也是有生命的,羊伤害过它,它则顶着大自然的风雨,咬着牙扛下一切疼痛。
   秋天,这棵稻子吐出穗,被北风一吹,变得金黄金黄。我想,过几天请它回家。不料,稻子让人劫走了,也不能说“劫”,毕竟,它是一棵孤独的稻子,牛马羊群未摘走,迟早会落在人手里。想想也释然了,稻子终究有个归宿。
   八三年,我九岁。家里分来二亩水田,父亲笑不拢嘴。要知道,有这二亩稻田,全家五口人春夏秋冬吃不完的大米。父亲不认识水稻之父袁隆平,但他去乡农业站,听站里的农业技术员讲过,袁隆平是科学院士,很伟大。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丰产高产,一亩地收获一千斤以上没问题。水稻种子,摆在一个个木头盒子内,父亲偏偏选了袁隆平院士培育的水稻种。
   父亲把杂交水稻种带回屯,也向很多社员推广了。大伙不信,各持己见。难怪,人讲究实惠,真实根据。光听父亲说,怎么怎么好,不实际。父亲下苦力,决定用水稻产量说服大家。刨地、耙犁、灌水,秧苗育上后,每天来苗床观察苗的长势。有一丝风吹草动,骑上海燕二八大梁自行车,到乡农业站请教技术员。六月份,水稻苗容易得青枯病,父亲索性请刘技术员出马,来稻田诊断下药。中午,吩咐母亲炒一盘大葱笨鸡蛋、腌鹅蛋、一盘花生米,烫一壶散篓子,两个人就着田园小菜,干一杯。刘技术员也不白吃白喝,水稻苗的病虫害防治,他面面俱到,水稻抽出穗,直至沉甸甸的亟待收割,刘技术员才松了一口气。
   那一年,我家的杂交水稻,亩产一千一百斤!紧挨着我们家的几十亩稻田,产量都达不到一千斤,这就是铁例子。以前对父亲种植杂交水稻指指戳戳,说三道四的人,闭嘴了。他们纷纷来讨要杂交水稻种,父亲从不计较过往,该出手就出手。南河屯在八九十年代,始终种植袁隆平院士研究开发的杂交水稻,我清楚地记得,夏季,绿荫如盖。月朗星稀的晚上,上百亩稻田,蛙声此起彼伏,月色泊在水面,美丽祥和。父亲呢,趁着夜色,扛着一把铁锨,为稻田引水。屯人绕有秩序排水,不曾发生为引水打斗事件。我们深一脚浅一脚,撑着手电筒,逮过青蛙。父亲是严厉制止的,青蛙是益虫,它可以吃掉成千上万只水稻害虫。我和弟没少做坏事,把青蛙烧了,吃腿肉。母亲说,吃青蛙肚子生虫子。我俩再也不敢祸害青蛙了,对青蛙有了一种尊重。撒在稻田里的月光,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月光。我一辈子记着,稻田月夜,青蛙的歌唱。以及坐在田埂上,听静夜之下的鸟叫狗吠,河的淙淙奔淌。
   稻子的前世今生,父辈们研究了一年又一年,也与稻子生死相依。父亲们会在割稻子时,欢天喜地,刀刃锋利,在阳光底闪闪发亮。那一棵一棵稻子,永远是大地的一位智者。它站在该站的位置,风来雨去,沉默寡言。人来来去去,牲口去去来来。稻子有一口气,就努力向上,对黑暗长夜,对暗潮涌动的尘世,不妥协、不媚俗、不随波逐流。稻子就是稻子,它有锋芒、有脾气、有个性。在一大群草木中,不显山不露水,但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你的一生。人研究稻子,一代一代传下去,稻子也研究人。在村庄,稻子拘谨地立在田里,看一个人和一匹马,走来,吃一会草,埋头思考一阵儿,咴咴嚎两声,沿着原路走了。稻子不止一次想,人为什么长两只眼睛,一张嘴,一对眉毛?人怎么不像稻子,往泥土里扎根,出一枚稻穗?都是在天地之间,行走。谁给人的权利,操控动植物的生死?稻子研究来研究去,该被镰刀收买时,说什么也逃不了。稻子在一台机器上蜕变成一粒光滑的米,进入锅灶,再迈入一只白瓷兰花碗中,它在一步一步完成旅行时,恍然悟透,稻子,生为人类服务,最终被一个胃埋单,死也化成灰,重返稻田,深耕细作。稻子朴素无华,一生光明磊落,从不干偷鸡摸狗,偷梁换柱,丧尽天良的事儿。稻子就是稻子,休想篡改稻子辉煌,低调的毕生。袁隆平让稻子,披上中国人的标签,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今天,我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悼念稻子带来的恩泽。由此也刻骨铭心的牢记着,水稻之父:袁隆平。他把所有的精力,时间和感情,都在一颗颗水稻种子上繁衍生息,永不停止。
   去年五月二十二,袁隆平院士与世长辞,举国哀痛。正好是母亲手术出院那天,送母亲回老家,父亲站在门口,第一句话说的是,袁隆平院士走了。父亲的嗓音哽咽,我没料到,我的农民父亲,对水稻之父袁隆平,有着很深的感情,父亲说:“吃水不忘挖井人,你们一定记住袁隆平院士,咱们吃得每一顿米饭,均是和袁隆平院士息息相关。”
   父亲居然老泪纵横,我内心波澜壮阔,那晚,在老屋,借着一弯月牙,写了一篇《怀念一棵稻子》,投《安庆晚报》,不日发表。后被《思维与智慧》转摘,成为几个省市中高考试题。时隔一年,这篇纪念袁隆平院士的文章,几经转载,带着我穿梭在各大中城市,所问的试题,连我这个作者也回答不上来。
   不管怎样,人和稻子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稻子喂养人生命,人一心一意侍弄稻子,不许它有一根杂草,也不准稻田蛮荒,天不降雨,人一担一担,挑水浇灌稻子。河干涸了,还有井。井水没了,就祈祷上苍降雨。没有一棵稻子是无缘无故来在人世间,也没有一粒米白盛进胃里。人做事,天在看,稻子、谷子、高粱也在观望。因果循环,天理昭昭,谁也逃不了。人有轮回,稻子也有涅槃。多年以后,稻子生在何处,也无一人一物来打扰了。房子越来越空,水田改成旱地,种植水稻的人,愈来愈少。人唯有在文学里,对水稻缅怀一番。我们下一代的下一代,只在书本里了解一棵水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你说这是人类的悲哀,还是土地的悲哀?到那时候,村庄不种植水稻,城市靠什么支撑?这个答案,谁能给出来?你,我,或者他?是,又都不是。

共 27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人类要生存要生活,就得吃东西获取身体所需的能量。而稻子,无疑是人类缺一不可的主食,我们很多人一日三餐都要与它们亲近。这篇文章的开篇,作者首先写出了稻子自身的一种成长精神,那就是谦卑且不骄不躁,而且生命力特顽强,它们能将生命演绎出那种自强不息而又具有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在作者讲述的故事里,作者讲到父亲与稻子的不解之缘。父亲作为一个农民,远比其它人具有远见,他选择了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种子栽植获得高产量,吸引了乡亲们也种植杂交水稻的热潮。父亲一辈子在研究稻子种植稻子收获稻子,风里来雨里去,他用一种朴实的情怀与稻子生死相依,这些故事看似平常可在作者的笔下呈现出来,又是如此的荡气回肠令人触怀!父亲于稻子,稻子于父亲,农民于稻子或稻子于农民,都是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他们彼此奉献了自己,也彼此成全了对方。这篇文章思想深邃,作者写得意境隽永,值得一品的佳作,力荐赏阅。【编辑:叶华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225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22-12-25 09:10:14
  稻子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可是它却用实实在在的生命奉献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人类。稻子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生存都离不开它,向伟大的稻子致敬。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1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2-12-25 10:02:43
  稻子是世间最美的花。
回复1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2-12-25 10:03:06
  感谢华君老师的辛苦编辑。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22-12-25 09:14:53
  其实,那些普普通通的劳苦大众,何尝不是一棵棵稻子。中国几亿农民,用他们在土地上的辛苦流汗耕种,养育了世上的那些人。他们一辈子就像稻子一样平平凡凡,但却是保障人类和社会前进的基石。向伟大的农民致敬。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2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2-12-25 10:02:12
  想起以后的以后,种地的人越来越少,村庄会怎样,人会怎样?
3 楼        文友:成敏        2022-12-25 09:57:26
  又读红叶老师的佳作,让人浮想联翩,老师的文章接地气,耐读有味,写的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却是不同的故事,好文章推荐阅读!
回复3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2-12-25 10:01:33
  蛇长辛苦了。
4 楼        文友:雪落黄河边        2022-12-25 10:08:53
  这篇文章语言真挚,道理深刻,令人赞赏之余值得深思。这样敢于直言不讳的文章不多见,赞了!
雪花飘落黄河边,融入笔中写华年。
回复4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2-12-25 10:28:59
  我性子直,有一说一,让老师见笑了。
5 楼        文友:老树听风        2022-12-25 11:34:04
  民以食为天!稻子懂得,农人懂得,村庄懂得,可是稻子主宰不了自己,农人日渐老去,村庄正在消失,后代只能在文字里认识稻子!感谢红叶老师带来精彩绝伦的佳作!拜读学习!遥祝冬安!
回复5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2-12-25 12:13:45
  谢谢老树老师留宝墨。
6 楼        文友:万重山        2022-12-26 15:59:48
  作品思想性和哲理性强,稻子对一个人,一个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佳作欣赏学习,向作者问好!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