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暗香文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暗香】风景伴流年惟梅香如故(随笔)

精品 【暗香】风景伴流年惟梅香如故(随笔) ——写在石评梅一百二十年诞辰之际


作者:冷眉 秀才,1009.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72发表时间:2022-12-25 09:38:41
摘要:一尊手握书卷的女性雕塑矗立在小河村高高的石台上,古朴、肃穆。碑身下方刻写着“石评梅1902--1928”。悬挂在门楣上的“石评梅纪念馆”几个闪光的金字。

在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个名字如彗星般熠熠生辉,当她还没有来得及完全绽放其灼灼才华,又如流星般迅忽消失在茫茫的夜空。她就是和吕碧城、萧红、张爱玲比肩被称为民国时期四大才女之一的女作家——石评梅。
   1902年,石评梅出生在山西省平定县城,一个叫“姑姑寺”的小巷子里的一户姓石的人家,乳名心珠,学名汝璧。父亲石铭,是清末举人,曾先后任文水县和赵成县儒学教官,后任山西大学管理员,并在太原几所中学兼任国文教员,是一位开明人士。家里有这样一位博学的父亲和一排排的藏书以及宽松的读书环境,无形之中打开了幼小的石评梅对文学的追求和向往。辛亥革命后,石评梅先后在太原女子师范附小和太原女子师范学校就读,被誉为才女。1919年,十七岁的石评梅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因其思想进步,才华横溢,颇得先生们的赏识。
   这一年,在山西同乡会上,石评梅结识了曾任孙中山秘书的北大才子高君宇。相同的学识,共同的情趣,使两个年轻的灵魂逐渐有了共鸣;在交往中他们发现,原来其父辈们早年间也有交谊。这种惊喜,进一步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和无法阻止的情愫在两个人心里漫延。然而,天妒贤才,红叶上用心写下的情话和那两枚象牙戒指都无法阻挡病魔对高君宇的侵袭。1925年3月,高君宇在北京协和医院不幸病逝,年仅29岁。那段时间,石评梅经常去高君宇的墓地祭奠看望,并写下以凄美著称的《墓畔哀歌》。三年后,因相思成疾,悲伤过度,病魔又把爪牙伸向这个柔情的女子,石评梅追随她的爱人去了,生命永远定格在26岁。
  
   一、凄美哀婉,使石评梅的作品具有独特性
   《墓畔哀歌》是石评梅的代表作。这篇散文以哀婉凄美著称,含泪滴血、如诗如歌。既有对逝去恋人的思念和无法排解的痛楚以外,又控诉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与之抗争的呼喊。与其说这篇文章是写给恋人的哀歌,不如说也是写给自己一首的挽歌,是敲响整个社会的一记警钟。
   在文里,她这样写道:“假如我的眼泪真凝成一粒一粒的珍珠,到如今,我已替你缀织成绕你玉颈的围巾。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颗一颗的红豆,到如今我已替你堆信永久勿忘的爱心。”可以说,石评梅把自己滴血的泪化成凄美哀婉的文字展现出来,是对恋人的思念,是古典文学素养在她身上的集中体现。
   她说:“我匍匐哀泣于此残锈的铁栏之旁,愿拱我愤怒的心火,烧毁这黑暗丑恶的地狱之网。”
   她无奈而慨叹道:“往日,我怕恶魔的眼睛凶,白牙如利刃;我总是藏伏在你的腋下趔趄不敢进,你一手执宝剑,一手扶着我践踏荆棘的途径,投奔那如花的前程。”荒草萋萋,孤冢不语。只有孤弱的女子徘徊在荒墓旁,向恋人诉说不尽的思念,无言地控诉着这个黑暗的社会。
   石评梅一次次来到高君宇的墓旁,抚摸着墓碑上的文字,一坐就是大半天。她把她的眼泪洒在这里,她把她的爱也在这里一同埋葬。文中写道:“我爱,这一杯苦酒细细斟,邀残月与孤星和泪共饮,不管夜深,醉卧在你墓碑旁,任霜雪侵凌吧!我再不醒。”苍凉凄切的意向,孤苦无依、万念俱灰,无不在表达石评梅决绝的心境。
   这种无处话凄凉的哀婉,在此后的作品中屡见不鲜。翻开石评梅写给友人陆晶清的信,她说:“愁惨的空气布满了梅窼,就连壁上的女神也渐渐敛去笑容。窗外一阵阵风声,渐渐大起来,卷着尘土射到窗纸上沙沙地响个不停!这时,我觉得宇宙一切都表现出异常的恐怖和空洞……”“梅窠”是石评梅给自己狭小的住所取的名字。在这个屋子,她写了很多文章,在文章最后,她总爱画一枝挺立的梅,或寄给友人,或寄给恋人。梅的孤傲清绝,梅的风骨,是她一生的写照。凄婉的文字如开在心头冷艳的梅朵,灼灼夺目。
  
   二、觉醒奋进,用笔揭露鞭挞社会的黑暗
   石评梅不仅仅是五四时期杰出女性作家、诗人,她还是早期革命活动家。在北师大,石评梅有幸成为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学生。在此期间,她曾多次参与李大钊和邓中夏等革命党人秘密组建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会,并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成为组织的重要成员之一。
   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动了震惊世人的“五卅惨案”。在和好友陆晶清等人一起参与编辑的《妇女周刊》上,石评梅以编辑部的名义发表特别启示,表示极大的愤慨。
   1926年初,在“三一八”惨案中,好友刘和珍不幸遇难。石评梅在3月25日赴刘和珍追悼会后写下并发表了《血尸》和《痛哭刘和珍君》等文章进行深切悼念。她写道:“四周都是哀声,烛光照着你的遗容。和珍,谁都称你为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引领?”四周和烛光,哀声和遗容,写出了追悼会的惨淡庄严;而烈士和光荣则升华了逝者死得其所,死得伟大。
   她奋笔疾书:“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向大街时,记得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献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中写下至理名言:“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石评梅用她的笔抒发心中的悲愤,向不平的世间讨伐。这时,她不再是柔顺温婉的纤弱女子,而是一位身披盔甲的战士,鞭挞黑暗的旗手。
   石评梅曾在《妇女周刊》的发刊词中写明了办刊宗旨“一、粉碎偏枯的道德;二、脱离礼教的束缚;三,发挥艺术的天才;四,拯救沉溺的弱者;五,创造未来的新生;六,介绍海内外消息。”《妇女周刊》的办报特色和办刊主旨,表面了刊物的发展方向,寒剑般直指腐朽偏枯的封建道德礼教;而发挥艺术天才,就是招贤纳士,给组织源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从而拯救沉溺的女性不再迷茫。
   《蔷薇周刊》也是石评梅和友人创办的周刊号之一。蔷薇也称蔷蘼、刺玫、白残花,属于蔷薇科植物。其朵小花密,媚而不俗。周刊号《蔷薇》的问世,如热情向阳的蔷薇花一样温暖着积极向上的人们。石评梅在《蔷薇》创刊号的《几句话》里说道:“《蔷薇》所献给读者的不一定是芳香美丽的蔷薇,也许也蔓草,有野菊,甚至有能戳伤人的芒刺。我们都是些饥寒交迫的人,在这狂风暴雨中,我们正一锄一锄耕耘着我们自己的园地。假如从粪土中我们挖掘了什么,或栽种出什么,不管它是珠宝也好,瓦砾也好,鲜花也好,败叶也好,我们都愿把它成列在《蔷薇》里。”
   石评梅以觉醒的女性意识,用自己的思想和手中的笔,向着封建道德礼教宣战,向着黑暗的旧时期宣战,以唤醒更多被奴役被压迫的广大民众得以解救。
  
   三、高石之墓和石评梅纪念馆留给后人的思索
   陶然亭僻静荒凉、幽深清丽,是高君宇和石评梅喜欢去的地方。在《我只合独葬荒丘》一文中,叙述了陪病中的高君宇同游陶然亭的情形。石评梅曾对好友转述过高君宇说过:“北京城被权贵们的车马践踏得肮脏不堪,只剩陶然亭这块土地还算干净,死后愿葬于此。”
   不幸,一言成谶。
   陶然亭接纳了高君宇。方锥形的大理石碑,顶部尖锐,宛如剑芒。碑身左面刻有高君宇生前赠与石评梅的诗句:“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石评梅亲手将这几句诗刻写在墓碑上,并附上:“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幽婉凄恻的爱言与英雄气概的诗句交相呼应,三年后,石评梅抑郁而死,实现了追随恋人死亡的悲剧传奇。在征得家人同意后,陆晶清、庐隐等好友,把她安葬在高君宇墓的右侧,同为方锥形的石碑,刻着“春风青冢”四个字,实现了石评梅生前向好友表达过的“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的意愿。
   庐隐在石评梅去世后,为其创作了《象牙戒指》,纪念石评梅和高君宇这对恋人爱而不得的凄美恋情和那时的风风雨雨。
   长眠于陶然亭的两位英魂,早已化作天上的恒星,在俯瞰着我们;而与那两块墓碑挺立着的石评梅和高君宇的雕像,是建国以后在周恩来总理和夫人邓颖超的督促下规划完成的。周总理明确表示:“革命和恋爱不矛盾。”“务必保护好二人的墓。”
   如今的陶然亭,已成为人们休闲玩乐的公园,也是凭吊先烈的地方。清明那天,总能看到队队戴着红领巾的学生,在高君宇和石评梅墓前敬献花篮。
   在我的家乡阳泉市有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因村前有一条潺潺的小河终日流淌,人们就把这个村子叫做“小河村”。村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几乎是一脉相承,大都姓石。而屋套屋,院连院的古朴幽静的“石家花园”曾居住过评梅女士的祖辈。在这里可以觅见有关评梅女士的林林总总。现在,您可以跟着我的脚步,更真实地走进她。
   缓步走过青石路,一尊手握书卷的女性雕塑矗立在小河村高高的石台上,古朴、肃穆。碑身下方刻写着“石评梅1902——1928”。悬挂在门楣上的“石评梅纪念馆”几个闪光的金字,是由原人大常委会彭真亲笔题写。石评梅纪念馆先后被命名“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阳泉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以及“青年文明号”等光荣称号。
   纪念馆由三个展厅组成:
   第一展厅,主要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展示了评梅女士“寻求真实生命战士”为题,讲述她走出家乡,走向反封建统治、反军阀、反压迫,用一己之力,用文章向着那个黑暗的社会奋笔声讨。她是五四时期女权活动的创始人,她的文学著作和艺术魅力灼灼生辉。生动地介绍了石评梅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并详尽讲述了她与高君宇凄婉高洁的爱情故事。
   第二展厅,主要讲述了石评梅在家乡与亲人、朋友之间发生的各种有趣的小故事。如果亲情是抚慰伤痛的良药,那么友情,就是激励鞭策的动力。慢慢看,细细读,一帧帧,一件件,仿若昨日。
   第三展厅,以缅怀为题,讲述了石评梅逝世后,其好友陆晶清和庐隐等人,在伤痛之余,为石评梅集合出版了生前小说散文集《偶然草》《涛语》等书,纪念她们的好姐妹。有人在古籍纸张里寻觅她的芳迹,有人为她题词作画。她的文学著作和爱情故事是文艺艺术创作的源泉,广播剧《风流才女石评梅》和电视连续剧《生死之恋》在八十年代初,曾一度在社会掀起高潮。小小的展厅记录着这些感人肺腑的瞬间,记录着一代才女短暂而辉煌的过往。
   如今斯人远去,而梅香如故。今年是石评梅女士诞辰120年,在这个纷繁浮躁的社会里,寻一方净土,走进“评梅故居”,打开《红鬃马》或《葡萄架下的回忆》来细细品味。梅的馨香便悠然而至,仿佛那握着书卷的伊人,款款向我走来。

共 413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纪念因为英年早逝的近代女作家、革命活动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石评梅。首先以她的代表作《墓畔哀歌》,介绍她的文学作品及其独特的风格。然后介绍她在五四时期参加革命活动,并与高君宇革命情谊,用文字揭露和鞭挞社会的黑暗。高石之墓在北京陶然亭公园,在阳泉市有石评梅纪念馆,文章用细腻的笔触,给出了详细的介绍。文章文笔流畅,娓娓道来,向人们展示了一位民国才女的淑婉,呈现了一位革命斗士的短暂人生,她与高君宇凄婉高洁的爱情,更是十分地感人。感谢投稿暗香,祝创作愉快,佳作连连!佳作推荐欣赏!【编辑:风中求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1230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2-12-25 09:47:40
  无论是石评梅还是高君宇,可能知道他们的人并不多,但他们尽管都英年早逝,却留下了值得人们纪念的精神。我第一次知道他们,就是在陶然亭公园,偶遇了他们的墓碑。
2 楼        文友:冷眉        2022-12-25 11:36:52
  石评梅女士是我的老乡,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她虽远去,其思想和著作仍然久久传颂。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