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回归线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回归】父亲是一座灯塔(散文)

精品 【回归】父亲是一座灯塔(散文)


作者:心路 布衣,368.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70发表时间:2022-12-25 10:22:34


   当我们离开母体用响亮的第一声啼哭音宣告我们降临人世时,有两盏心灯便同时悄然为我们亮起,那两个为我们擎灯之人就是给予我们生命的父亲和母亲。也许他们中的某一方根本就没有陪伴在我们身旁或者已经不在人世,但我依然相信,那盏灯永远亮着。
   之于我,母亲就像那时萦绕于心头的莹莹寸光,温馨而明亮;而父亲却更像那暗夜里明亮的灯塔,矗立于我人生的前方。他既是我精神的向导,亦是我心灵的护航人。
   父亲是一名退休教师。也许因了职业缘故,他做人的标尺有着从教者的思想操守。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间,教师是世俗的人们眼中睥睨的对象,是贫穷、小气、死板的代名词。虽然被冠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伟大称号,却因社会地位的卑微,并未真正受到人们的尊崇。那些隐匿在灵魂深处的光芒只能以阿Q精神法聊以自慰,提示着自己文化人的身份,从而保留做人的尊严。可以想象,在那个轻视教育的年代,一个穷教书匠的人生与生活该是多么地尴尬与艰难。难怪在父亲身旁,一个又一个的同事弃岗了,他们奔着时代的潮流去另寻光明,而父亲却始终坚守教育岗位,熬过无数寒冬最终迎来了他人生的春天和人格的尊严。
   后来,村里常有人对父亲开玩笑说:“你现在比那果园还吃香,那果园还要除草打药呢!而你不晒太阳不流汗滴,还稳打稳收。”虽是玩笑之语,但流泻在脸上的羡慕之情却是真的。而我听后却常常想起先前那些睥睨的眼光。那些瞳孔放大后,我的眼前呈现出一条长长的曲折坎坷,充满荆棘,又浸满汗水的心酸路,那条路上父亲正在躬身费力前行……
  
   二
   父亲是新中国的同龄人。1949年春天出生于蒲城县罕井镇尧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家中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老二。上有哥哥,下有妹妹,还有一个小弟弟。按说最幸福不过。可是,人生无常。也许正因了他的不大不小的“恰好”,才会撞上命运的红灯,在他六岁时,被父母送给了他远在白水县的姑姑(我婆)为子了。于是我便幸运地比其他孩子多出了一个婆和爷,自然也就幸运地多出了两份宠爱。尽管奶奶后来说起时一再强调:“没办法呀!真是没办法呀!我就没有多余的娃,哪有给人的娃呀!你那个婆呀!还缠上我们了,我们不给,她还不走了!唉……”
   鉴于父亲离乡时年幼,恐一时难以适应新的环境,爷爷和奶奶便让伯父同往,兄弟相伴,一起玩耍读书。每天放学后,父亲和先前一样依旧和伯父打闹疯玩在一起。孩童天真好玩的特性让父亲暂时还未体会到别离家乡后的异同。直到半年后的一天中午,放学回家后,他没有再像往常那样如期看见与他朝夕相伴的哥哥。后来父亲忆起这段往事时特别描述了自己当时的心情。他说:“我的心中不安起来,忽然有一种不详之感!我努力找遍所有地方,却再也没有看到你伯!这个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已经远离了家乡,远离了我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亲人,而且今后都将很难再见到那些熟悉的面孔了。”
   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我不知道,在父亲心中当时是否会有被亲人遗弃的感觉?我只知道,对于父亲,这一天将是他人生的另一个起点,也将是他从此开始走向成熟的始端。
  
   三
   婆和爷生性善良,为人实诚。他们一生只育有姑姑一个女儿,对于父亲的到来,俩老人自然欢喜,并疼爱有加。只是那时候生活艰困,饮食之物多半是玉米、高粱等秋作物,小麦极稀缺,更别说菜和油水了。后来因为营养不良,父亲经常流鼻血,并落下了胃病的根。我知道,在那个年代,胃病是通病,饥饿是社会集体的共同病症。比起那些吃不上饭的,父亲还算幸运。因为爷是一个好强、勤劳且富有责任心的男人。他虽没有进过一天学堂,没有其他一技之长,但他勤劳、克俭又肯下苦力,再加之家里人口相对来说少些,所以,他足以让他的家人和孩子能够吃上粮食而不饿肚子。但钱的来路就显得艰难多了。有智慧的老辈人善于挖掘、利用当地的地理优势资源,于是,“跑山路”便成为那个时代农村最常见的一种谋生手段。爷常在天还未大亮就起身上山去削山条子,赶太阳压山之回来,晚上再编织成笼子等农用工具,然后挑到几十里外的集市上去卖掉,换回几个可怜的钱币。所以爷惜财如血,惜粮如命!不允许浪费一颗粮食,不乱花一分钱。最让人不可想象的是,有时候饭盘里竟缺少生活最基础的调味剂——食用盐。他自己苦日子过惯了,自然不觉得一点盐的缺失会影响到吃饭的胃口,但年少的父亲敏感的味蕾使他无论如何也无法将那碗无味的饭食吞咽下肚。邻居见了就给父亲碗里撒了点盐,回家后还受到了爷的严厉斥责。也许,当时年幼的父亲还会觉得委屈,但我想,成人后的他一定会理解爷的苦心。那是一个父亲用自己切身的生命体验教给他的孩子在艰困年间生存的技法。如果给现代的孩子讲这些,他们可能还不以为然,但只有那些亲身经历过贫穷、饥饿,并体验过贫穷对于生命已经构成重大威胁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老辈人的苦心。
   贫苦的环境里浸润着日常生活的苦涩与坚强的生命韧力。后来常听父亲讲,那时候,每到星期天,爷下工后总要拖着疲惫的身躯和婆一起推碾子、磨面,然后再用粗细面箩过滤筛选,由婆把筛选出的细面蒸成馒头,备好父亲第二天上学去的吃食。无论酷暑还是寒冬,清晨抑或黄昏,爷都不曾停歇下来。他忙碌的身影总是随着太阳的起升而在田间地头或那蜿蜒的山路上穿行,宛若一株动态的青柏深深植入父亲心田,给予他强大的精神动力。后来,在父亲稍微长大后,星期天也随家人一起推碾子,参加各种劳动。在寒暑假期间,也会跟随爷去雁门山上削山条子、挖药材,学习编织各种农用工具等。是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跑山路”这一老辈人延袭下来的这种智慧而实用的生存技法,后来也成为那个年代中父辈们谋生的一种通用技能而被延续多年。
   在那生活极度贫困艰难的年代,如果说男人是支撑全家人生活保障的顶梁支柱,那么女人无疑就成了家人进食穿衣的具体操行者。而婆年幼离母,没有经过母亲的点拨和教授,是个不大会做针线的人,所以父亲的穿衣常常是衫长裤短,鞋小袜大,甚至有时连冬季御寒护身的棉衣棉裤也不能及时穿上。尽管对于婆而言她已使出了浑身解数倾力而为之。这种尴尬的境状曾一度让父亲深感自卑,也无形地挫伤着他那敏感的自尊。但最具挫伤力的还不是这个,而是他曾寄希望于能够通过努力学习去改变自己命运的美好愿望将要破灭了!父亲学习一直很好,但上初中二年级时,因为生活贫困,营养不良而导致神经衰弱,头疼、失眠、记忆力下降,眼睛乏困等。父亲陷入极度痛苦中,失去了上学的信心。回到家里后郁郁寡欢。爷和婆再三追问原因,父亲才说了实情。两位老人听后说,有病看病,书该念还得念。后来父亲请了一周假,在家看病休养,稍有好转又去上学。
   最终父亲完整地接受完了三年的初中教育。虽然在现在看来,一个初中生实在不算什么,但在当时,这三年的知识扩充却打开了他精神世界的窗口。他的目光,他的视野也随之宽阔了。这无疑也为他后来立身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细想,其实每一颗强大的内心背后都有给予他生命动力的源泉或者催发他生命蓬勃向上的支撑力。在父亲通往人生的前行路上,除却养父母给予的疼爱与百般呵护外,还与周围的亲情以及他的亲生父母及兄长从不曾断流的爱与温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常听大人提起往事,说爷爷奶奶虽然迫于无奈将父亲送人了,但他们从未断开对父亲的关心和力所能及的帮助。寒冬天冷时,奶奶心牵儿子冷暖,总会早早前往白水去帮父亲及其一家人手工裁剪缝制棉衣棉裤;下雪了,爷爷挂念远方的儿子,领着伯父一同前往几十里路的尧禾中学给父亲送棉褥。看到床板上冰冷的惨状,爷爷心酸不已,伯父则脱下身上的棉大衣留给了父亲;暑假里,父亲度完假期回归时,奶奶总会从箱柜里取出早已备好的新布鞋,给父亲换上;爷爷有时也会在父亲的行囊中悄悄塞上一些零星的钱币以弥补心中对父亲的亏欠。这些难忘的亲情暖光渐渐释解着父亲心中的疑惑。直到他长大后,一天,他的生父才对他说:“孩子,你现在长大了,能想开事了,我就和你说说心里话。其实有些事可能你还不理解,当初并不是我和你妈狠心要把你给人,我们是没有办法啊!我和你姑(我婆)我们姐弟俩从小分离,多年不曾见面,后来经过多方打听才得以相见相认,这是多么不容易的缘分啊!可是,你姑他没有儿子,想向我索要一个,你说,我该咋办?若不给,这门亲就又断了,你姑连个娘家都没有了,一个人孤苦伶仃地在外乡……”听了爷爷的一番话,父亲心中的疑团彻底解开了——原来父母对他的所做不是不爱,而是爱的延续。他们原来是希望在姑侄之间嫁接起另外一份别样的亲情之树,使之开花结果。
   理解了爷爷和奶奶的良苦用心,也就明白了他们的期望,更明白了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于是从这个时候起,父亲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善待养父母,并为他们养老送终。这是一个儿子对父亲的承诺!
   世间事从来都是利害相连,是非转换的。有时候,不幸即是幸运,就若父亲,他因不幸为人子而有幸喜得双份亲情呵护,这又是多么地幸运啊!这个幸运还深深地“殃及”到了我,连我也连带着一起幸运了!哈哈。
  
   四
   1965年秋季父亲初中毕业。回村后参加劳动锻炼,被分在村代销店当售货员,第二年作为社会青年被推荐去陕西渭南师范学校上学。村中县文教局的一位领导同志亲口告诉父亲,说他被推荐去渭南师范上学一事已通过审批,让他在家做好上学准备,静待通知。然而命运却只是与父亲开了个玩笑。没过几日,一场浩大的革命浪潮便开始了,此事便被搁浅。后来革命浪潮过去,学校通知复校复学时,已是几年以后的事情了。那时的父亲已结婚生子,扛起了家庭重担,上有老下有小,哪里还脱得了身。只能眼看着机会从自己眼前消失而又无可奈何!
   没能去师范学校上学,一年后父亲又被村上分派到林皋水库修建工程处。先在工程连队,后被抽调至工程处担任工程技术员。1968年随着公社革命委员会的成立,村革委会人员也在选拔中,为了迎合老中青三结合班子的政策需要,父亲又被调至村革委会任革委会主任一职。不久村中招收教师,父亲因为喜欢教师职业便要求离职任教,于1969年3月开始了他长达四十载的教育生涯。
   四十载,人生几何?除却童年与少年生活,它几乎囊括了父亲一生的跋涉足迹。期间有荣辱、得失、苦难、信仰、坚守、不屈,穿透时光的隧道,我仿佛走近了那段漫长的历史岁月,感知着时间老人律动的心脉,倾听着来自一颗普通灵魂无声的诉语……
  
   五
   父亲所居住的村子,也就是后来的我的家乡,属于白水县尧禾镇收水公社的一个小山村,名曰——五泉村。听老人讲,在村子北面的半山腰处有一口约两米宽,一米深的清泉,泉内有五个泉眼,茂盛的水流自五个孔中喷涌而出,在那干旱少雨的季节,给予这方土地上的人和牲畜以生命的滋养。五泉村因此而得名。在我们村子中央建有一所连带学前班的五年制小学,名为五泉小学。一座学校是一个村庄的文化象征,也是延续文明教育发展的地方性标志。曾经有多少个家乡孩童在这里接受文化启蒙教育,从无知走向有识;又有多少个孩子得以知识雨露的滋润从这里走向外界,拥有更广阔的未来;又有多少孩子从这里起飞,从此跳出“农门”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当年父亲有幸回到曾经培育他的这座母校,在这里又继续着绵延不息的教育重任,是多么地荣幸。
   这里,是父亲的第一站工作岗位,也是体现他人生价值的地方。于他,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在这里,他从一年级起步教学,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后来这些学子分流向社会各个阶层:有大学、中专师范生,亦有普通初中、高中生;有科技人才、工商干部,亦有普通工人及农民,恰似花红柳绿遍地春,总能抚慰人心。后来,父亲辗转多所学校,教过的学生无以计数。多年以后,父亲回乡,身边总会遇到当年的学生,而多数父亲已叫不上名来。但一番提醒之后,便是分外热情的师生互动了。这时,父亲的面容极尽祥和,似在回味,又像似在品味……
   人生总是充满未知,前方等待你的是惊喜还是厄运永远无法预测。当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父亲初入师门那种高涨的工作热情还在水涨船高地持续进升中时,一向身体硬朗的爷突然得了一种叫做破伤风的病,人昏迷不醒,全身抽风不止,把床板撞击得咣当直响。父亲拉着架子车与众亲邻翻越铁牛河将爷送至尧禾镇医院进行住院治疗。同病房的年长者见父亲太过年轻,没有社会经验,便好意相劝:“娃呀!这种病十有八九都治不好,别花冤枉钱了!赶紧回家准备后事去吧!”爷的外甥听后也规劝父亲放弃治疗。但父亲听后却极力恳求医生尽力相救,并明确表示:但凡有一线希望,他都绝不放弃。听了父亲的话,医生才如实说:“这种病也不是绝对治不了,有一种叫破伤风抗生素的药对这种病很有效,只是价格昂贵,而且很难购买到。只要你能买到此药,你父亲就有生的希望。”父亲听后很高兴,赶紧回家去筹钱,留下爷的外甥先在医院守护着。可钱在哪儿呢?对于一个未经世事又刚结婚不久的青年,这突如其来的病难遭际让父亲实在有些措手不及和愁肠。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总算筹到了钱。他骑着自行车多方打听寻觅,辗转于罕井镇、尧禾周边、白水县城的大小医院和药店,几天下来,终于在一家药材公司寻到了此药。可那药店老板说这种药很紧缺,一次只能购买两支(日剂量),如果需要,第二天可以再来。但父亲还是对药店老板感恩带谢,高兴地拿着药回到了医院。第二天骑车又去购买,晚上则守护在爷的身旁。一来回三四十公里路来来回回往返十多天之久,那卖药之人大概是被父亲的执着和诚心所感动,竟破例一次出售给父亲六支药,减少了父亲几天的行程。直到第十三天晚上,医生对父亲说:“娃,你今晚可以放心去睡觉了,你大没事了!”十多天的辛劳与担忧终于在那一刻结出了令人欣喜的希望之果!缷去了心头之重,那晚,父亲睡得深沉且香甜。经过将近二十天的治疗,爷的病终于痊愈。可父亲的屁股却磨破了几层皮,还因此欠下了一屁股的债。

共 12564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读完,内心不是一般地感动。如果说,这是一部有关父亲的回顾史,倒不如说是共和国编年史中最真实感人的一部分,这里的亲情血脉、艰苦奋斗、坚韧不屈、努力拼搏的精神,是作者的父亲形象,也是我们每一个善良人的父亲象征,更是支撑共和国大厦的父亲精神在人世间的光辉写照。在2022年岁末的这个时间点上,在中华民族面临巨大考验的重要关头,看到作者的这篇文章,内心激起的那种人伦情怀不由得热血喷张。我想,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的每一个人,都热爱滋养自己,滋养家族,滋养芸芸众生的那一方水土,这就是家乡情结,家庭情结,家族情结。为此,我们躬身耕耘,我们挥汗如雨,我们祭拜祖先,我们歃血会盟。就是为了一个理想,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子孙后代健康成长,让这块土地充满阳光。这是一个父亲的苦难史,奋斗史,希望史,以及幸福史,也是作者感恩图报的心路历程,心结释放。佳作,特此推荐!【编辑:策马南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226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22-12-25 11:08:15
  看到心路特别高兴,至少她的身体还康健,所以才能写下如此多的文字。这篇文章像一部电影,许多镜头的闪回都是感染人的情感叙事,特别美。问好朋友了!
人生如梦
2 楼        文友:心路        2022-12-25 16:09:01
  感谢南山社长的辛苦编按,敬茶问安!在这2022年的岁末,祝福老师及其家人身体健康,吉祥如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 楼        文友:清风淡云        2022-12-25 17:06:00
  父亲是一座灿烂的灯塔,永远照耀着儿女们前进的方向。
4 楼        文友:心路        2022-12-25 17:35:58
  感谢清风淡云老师阅读留评!问好老师,祝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 楼        文友:一窗清寒        2022-12-25 20:33:02
  没有厚实的文化底蕴和充沛的情感投入,是很难成就如此精深力作的,拜读之后,心灵很受震撼,为父辈们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曲曲折折的人生路,他们的伟大,就在于,无论在任何时候,无论现实与愿景怎样的撕扯纠葛,他们都能不停地播撒希望的种子、不停地点亮心灵的灯盏,一次一次照亮远行的路、温暖身边的人。无论艰涩还是坦途,无论风雨兼程还是阳光普照,每一步他都走得坚实从容豁达、坦荡磊落刚强,所以,平凡岁月他们有不一样的精彩。这篇文章,真的很有水平,尽管很多是作者未曾经历的岁月,也都渗透了她个人的情怀与思索。
6 楼        文友:一窗清寒        2022-12-25 20:37:57
  心路 : 暌违久矣,未知近况,虽疏问,时在念中,此处逢尔,恰似冬去多暖春。请吾友安康!!
7 楼        文友:心路        2022-12-25 22:13:38
  经历“羊”劫难似乎是这个时代,地球人必须面对的共同考题,我们只能坦然应试!而拖着病体正在渡劫中的“羊”友清寒不顾身体之痛,依然关注我的文字,并洋洋洒洒留下二百余字的留评,真是令我感动至极!祝福清寒友早日阳康,再抒情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