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瀚】热血故土(散文)

精品 【柳岸·瀚】热血故土(散文)


作者:王小鱼 举人,3865.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75发表时间:2022-12-28 15:51:27

如果要问一生中哪一个地方最难以忘记?那一定是故乡。如果要问一年里什么样的日子最值得庆贺?那一定是过年。不同于别的地方,故乡是生命诞生的地方。我吃它的,喝它的,才有了这独一无二的身体。不同于别的日子,过年所要传达的,团圆,喜庆,幸福,安康。有辞旧迎新的欢乐;有年年有余的满足;有继往开来的力量;有生生不息的坚强。这是一个人对于明天的渴望,一个生命所要表达的全部的理想。
   我庆幸自己全都如愿以偿,以最原始的方式迎接和展望,在那片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得到了最纯粹的爱,来自于这个人间的最朴素的生活。我的家乡坐落于关中平原的腹地,800里秦川,古时称为天府之国。如果用风调雨顺,用五谷丰登,用年年有余,用富甲一方,用各种各样的赞美,我的家乡都能胜任。记忆里从来就没有饥荒,更谈不上天灾人祸。而养家糊口对于任何一个秦人来说,那也是再简单不过的事。随便一块土地,随便一把种子,只要不是二流子二百五,只要不是一个败家子。人勤地不懒,你洒下了汗水,就会迎来一个丰硕的秋天。
   日子就这样简单而实在,在吃饱穿暖之后,生活也开始有声有色了。平日里忙于农活的人们很难有闲暇的时间。但到了寒冬腊月,秋收冬藏的满足之后,心也宽了,人也懈怠了。思想上开始有了另一种悠闲,各种各样的活动在古老的村子里开始滋生。最热闹的便是赶大集,唱大戏。十村九寨有古老的庙会,有各种流传下来的集会日。这里369,那边147,一般以阴历所载,按照固定的日子,来自于四面八方的商贩聚集于此。各种各样的美食,各式各样的货物。这些起早贪黑的农人的身体摇身一变,又变成了走街串巷的商贩,带来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有自家产的,也有贩运来的,吃的穿的用的,无所不有,无所不全。
   要说最吸引人的,还是唱大戏了。各个镇点都有固定的戏台,平日里的寂寞也难以抑制它的威风,高高大大矗立在那里,等到了集会日,那更是人山人海。从什么地方请来什么名角,早就在十里八乡传得沸沸扬扬。上了年纪的,只要是能动的,从各处赶来。有喜欢听戏的,却不能走路的,正好也到了儿女表现孝心的时候。一辆架子车,铺上新棉花新被褥,这也是儿媳妇在人前显摆的最好的机会。哪家的老人收拾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看戏的时候好吃的不断,那将是来年里最得意的谈资。更不要说那些受了气的,被儿女冷落的,只能躲在人后挤眉弄眼,闲言碎语去解恨了。
   我喜欢在这样的集市上闲逛,看各种各样的美食。甑糕、麻花、油茶、醪糟、羊血饸饹、葫芦头泡馍、凉皮肉夹馍、油泼棍棍面。偶尔也会跟着大人吃上一回,吃的是红光满面,吃的是满嘴流油。记忆中有一种味道让我难以忘怀,特别是寒冬腊月的天气里,让冰凉的身体如同揣了一块烙铁,暖暖的聚集在心窝里,热浪久久不能散去。味蕾开始升起,我的唇舌之间已经呼唤它的名字了。炒凉粉,也许你不为所动,但对于我却情有独钟。它不需要有太多的佐料,只需要一把蒜苗配上花椒粉,辣椒面。用豌豆做出来的凉粉,在正宗的菜籽油的炒制下,散发出那种自然的清香。入口濡软绵滑,麻麻的在唇舌间流淌,加上它的温度,烫烫的从口腔滚动而下。像一股暖流,像冰天雪地里忽然迎来了春风。令你的五脏六腑,翻天覆地,冰消雪融。
   我常常在梦里回忆这些滋味,感觉那消失的时光带给我无穷无尽的幻想,就在眼前。我并不觉得它已经失去,相反,它在我的身体里沉淀,使我越来越清晰。我经过的,看过的,是那样的光彩夺目,欣欣向荣。它存在于美好,呈现于幸福的满足,给我的前半生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让我开始想象以后的自己,应该为我生活的地方,为这片土地,去贡献我的绵薄之力。
   热闹的集市还在继续,那穿梭于街道中的我的父老乡亲,让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想起她在一年到头的最后的时光里,辛苦并没有停止。年关将近,我的母亲不知道又增添了多少忧郁?在我享受着唇舌之间的快乐的时候,她要考虑的是这一家人的吃穿用度,和那即将到来的过年时的体面的生活。
   我记得每年我都会有一身新衣服,里里外外,全都要换成新的,一件也不能少。我有姐弟四人,加上爷爷、奶奶,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多么浩大的工程。30多年前,即使有现成的衣服,也并没有现金的能力。那是一个拿粮票吃饭,拿布匹换衣的时代。计划经济下的日久年丰只存在于精神的最高境界里。物质的匮乏,民生的单一,和现在相比,绝不能相提并论。甚至难以想象,这花花绿绿的世界,对于那个时候来说简直就是天堂。在秦腔的吼叫里,在热闹的集市的背后,总有愁眉不展的父亲母亲,为一尺布而争吵,为口袋里掏不出钱来而唉声叹气。徘徊于供销社里的柜台,让多少母亲黯然神伤,泪水涟涟。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我记得父亲最常说的就是这句话。秦琼卖马,但秦琼有马可卖,而我的父亲只有这一片黄土地。他倾其所有,把计划好的一切抛在脑后。口袋翻个底儿朝天,能给的全都交给母亲。“家里的钱你看着办。”父亲恼了,怒了,烦了,闷了,一转身,躲到戏台底下去了。台上正演绎着《张连卖布》:你把咱的五花马买了做啥?我嫌它性情瞎爱踢娃娃。你把咱的狮子狗买了做啥?我嫌它不咬贼光咬你妈。你把咱的小板凳卖了做啥?我嫌它坐着底不如蹲下。哈哈哈哈……一切烦恼都在这秦腔的一声吼里,烟消云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喇叭就是年。时光总是在味道上让人回忆,流连于人间的岁月,生活之中的烟火气。感谢老祖宗为我们安排下这么一个节日,在冬去春来的交替之中,迎来了新的开始。这是值得庆贺,值得欢天喜地的大事。试想想,如果没有年来增加你活着的意义。日子的苍白无力,生活的平淡无奇,这反反复复的光阴,岂不如同嚼蜡?生命岂不在一个漫长的隧道里,永无止境的流失?那么,希望何在?梦想何在?至于明天,我们还有什么可以拿出来?表示对它的渴望与热爱。人就是这样,不同于其他的一切生物,在普通的日子里,为自己创造幸福。在平凡的生活中,让人生丰富,让这个简单的生命,拥有其乐无穷的一生。这是人天生所具有的创造的本能,无与伦比。
   去看看吧!过年的新衣服已经做好,整整齐齐的摞在箱子里。那是母亲不知道熬了多少个夜晚才赶制出来的,一针一线里熬白了她多少头发。还有,那诱人的零食也预备的妥妥当当,瓜子、花生、核桃、糖。除过解馋以外,早被父亲锁进了柜子。那是春节待客之用,是给走亲访友准备的。另外,家里的前前后后也已经打扫得干干净净。窗明几净的程度,就像是重新盖了一座房子。
   这让我想起父亲,每年再怎么困难,他也会挤出一点钱来,买一点油漆,给门窗上色,为家里增光,让心里保存一点富贵有余的念想。等到了扫舍那天,全家一起动手,谁也不准偷懒。把提前晒干的黄土和成泥浆,用鬃毛刷子把前后的院墙,房梁,屋顶,窗台,角角落落,粉刷的焕然一新。这时候空气里散发着泥浆的清香,一股黄土浑厚朴实的味道。远远望去,有一种是梦非梦,似曾相识的幻觉。多年后,我常常在梦里回去,宛如童话中的场景。黄色的墙壁,红色的门窗,两种颜色并不能表现出它的五光十色。但它有一种单调的美,在寂静中显得富丽堂皇。
   年越来越近了,在最后几天里,父母会定好一个日子,蒸花馍、炒肉臊子,包包子,做年糕,给过年的吃食做一次大的准备。有时忙不过来了,也喊来相好的几家。今天是你,明天是她,相互帮衬着。这时也是她们比手艺的时候,面是自家的麦子磨的,但发出的面,蒸出的馍的好坏,所显示出来的是一个持家过日子的女人,最得意的本事。谁家要是蒸出的馍发黄发青?谁家的女人就在这一街两巷里成为笑谈,更不要说味道了。总有那么几家,在被竖大拇指的同时,他家的女人,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变成村子里的红人。有时候这家还没有忙完,下一家就开始催了。而男人这时候总是喜形于色,享受额外的尊敬。除了婆娘们之间的恭维之外,那就腾空肚子,等着果腹的包子和美味吧。一定会让你吃个够。
   母亲和三婶总是搭帮结伙,先忙你家再忙我家,早已经约好。有时也会带来一堆尾巴,那节日的气氛好像在这个时候才会如此的强烈。热闹是由人造出来的,人多了才更热闹。等到了三婶家忙的时候,我也会跟着母亲一起同去。干活好像是多余的事,主要是为了吃。等肉臊子做好了,啃骨头是少不了的大餐。我会把二蛋吃我家的再吃回来。还有包子,二蛋那天一顿吃了六个,我非得超过他。这时候,也不知从哪儿传来一声炮响,激动人心的一声,响彻在耳朵里。那喜庆便开始在心上荡漾,魂早就飞了。等不及了,也实在憋不住了。村子的角角落落,三五成群的孩子们,早已在自己的游戏里欣喜若狂。也有性急的新衣裳已经穿在身上,新崭崭的就像是一颗大白菜。我不会羡慕这些,我羡慕的只是他们手里的玩具,一把手枪,一串鞭炮,一个卡通小人。
   终于,灯笼挂起来了,对联贴起来了,烛火亮起来了,在欢天喜地的喜庆里,我们迎来了一年里最热闹的节日。所有人都喜笑颜开,所有人都兴高采烈,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老老少少欢乐开怀。忘了疲惫,忘了烦恼,忘了生活中所有的不幸。这时候只有万家灯火,这时候只有普天同庆。我享受过很多美妙的时刻:除夕夜里的炮仗;在蜡烛通红的光里,偷偷地数自己的压岁钱;大年初一的早晨,当母亲从被窝里拿出捂热的新衣服;我伸出胳膊,那滚滚而来的温暖的气息,在我的身体里变成了永恒的幸福。
   “过年好,吃白馍砸核桃”,这是祖祖辈辈,对一年一年的渴望与幻想,这是父老乡亲,对生活持之以恒的热爱与赞扬。让我心存感激,接受人间的真情与厚爱,以活着的信念去继承和发扬。我不能辜负,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黄土高原。我的父老乡亲,我的热血故土,我的生之命脉,根之所在。在我得到了这人世间的一切之后,我所能给它的,除了我的祝福以外,还有我的血和肉,灵魂和骨头。
   我将以此作为对它的回报,在它改天换地的背后有我的付出与奉献,我要用我的一生去实现,去完成,让我的故乡在富饶的年华里,永享安康。

共 39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关于关中地区风俗文化及过年情景的散文。所谓故土难忘,每个人都会对故乡有着浓厚的情感,作者对于处在关中平原的平原更是真情拳拳,地理优势让这里的人们生活富足,吃喝不愁,而且还有许多生活上的悠闲,比如赶大集、唱大戏。按照阴历固定的日期大集开放,来自四面八方的商贩聚集于此,各种美食与货物应有尽有。最吸引人的还是唱大戏,人们从很远的地方蜂拥而至,不能走动的老人也会被儿女用架子车推着前来。闲逛于集市,看着甑糕、麻花、油茶、醪糟、羊血饸饹等美食,令人记忆深刻,萦绕梦乡。然而,热闹的集市还在继续,大人却在为一家人的吃穿用度而愁眉不展,物质匮乏的年代,为了一尺布而唉声叹气都是常有的事。听秦腔一声吼,心中的郁闷又会烟消云散。春节是一个喜庆的节日,新衣服已做好,瓜子花生已齐备,门窗也已被漆新,各种过年的吃食更是通过邻里的互相帮忙全部到位。鞭炮声、红灯笼更是营造出节日的氛围。作品通过细腻的文字、深厚的情感,回忆往昔,叙述生活,将故乡的风俗文化及过年的情景描绘的活灵活现,令人向往而共鸣!欣赏,问候作者!【编辑:林火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229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林火杉        2022-12-28 15:52:07
  很有生活阅历的一篇散文,欣赏,问好作者!
时光煮酒但求微醺,文字烹茶半苦半香。律己守正于先,雅俗皆品各半。一诗如梦,已忘却花香隔年。
2 楼        文友:林火杉        2022-12-28 15:52:31
  感谢赐稿柳岸,这里因你更精彩!
时光煮酒但求微醺,文字烹茶半苦半香。律己守正于先,雅俗皆品各半。一诗如梦,已忘却花香隔年。
3 楼        文友:戈壁人生        2022-12-31 18:18:33
  喜欢。现在只有梦里菜能相见,我称它为梦里能去的地方。
4 楼        文友:顺心自己        2023-01-06 10:53:53
  拜读王小鱼老师的“热血故土”,浓浓的乡情,热热的故土,值得玩味。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