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西风】看夜(散文)

编辑推荐 【西风】看夜(散文)


作者:张晓钟 布衣,313.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73发表时间:2022-12-28 16:31:19

【西风】看夜(散文) 看(kan,第一声,意:守护。)夜,即守夜。上世纪七十年代大集体时期,生产队长经常要安排队员看夜,看守集体财产,看守稻场上的粮食堆。
   我们张家冲生产队140余口人,有三个自然屋场,龙井河东屋、龙井河西屋、广福老街桥上街。队里原有个打谷稻场,在龙井河西屋坐西朝东的祖堂屋门外,保管室、谷仓屋四间,与河西老屋垂直坐北朝南,构成一方不大的稻场。稻场用来打谷晒谷、打麦晒麦,就近方便入仓保储粮食。由于河西屋场十多户人家,家家都养了猪、鸡、鹅、鸭,都是放养、散养,每每打谷、打麦季节,这些放养、散养的鸡、鸭、鹅、猪仔,都在稻场边遭蹋到手的粮食,不利于颗粒归仓,家畜又随地屎尿,众人都愁之。
   后来一年的冬闲,队长号令,全队男女劳力,在队长的带领下,选址河西屋场的东南面狮子坡山顶,重开一圆形的近500平方米的稻场。新开的稲场虽远离三个自然屋场和队里的保管室,收获的季节,增加了挑稻麦禾和挑稻麦回保管室粮仓的路程,但,再无牲口吃食和有屎尿了。这就派生出了,收获的季节时,要看稻场这一例事了。抢收抢种需要和季节赛跑,抢农时就很忙,当天打下来的粮食作物,很难利索地进入粮仓或分给各家,必须在稻场过夜,或过多夜。到手的粮食,不能被盗,或流失。就必须安排人员,夜里在稻场睡,义务守护,每晚二人,按分粮食的人口为基数均摊。稻场周边无房屋、无棚,看夜人自带竹床、单被,露天歇宿。即使有人在值守,仍有大胆贼人来偷,如遇被盗之事,则由队委会干部组成“议事委”,议出被盗了多少东西,然后由看场人负责赔偿。也就是盗贼盗的不是生产队的东西,而是看场人倒霉。
   为了防止守夜者自盗和他盗,生产队有一个木盒式的“灰印”,里面装着石灰,底部有块可拉动的木板,木板上镂空刻有一个“收”字,然后将石灰印盖在需要看护的稻谷、小麦等实物上,如失窃后队委会干部则根据失窃的“缺口”议定看场人的赔偿数量。
   我家因吃粮人口多,每年少不了有几轮回看夜。因长兄上门学手艺去了,不在本队,大弟又年小,这看夜的任务当然是我。记得有一年的“双抢”,早稻登场,摊到我家看夜,晚上,母亲为我找出小蚊帐,备好单被,还有一盒蚊香和火柴,母亲是那样的细致,生怕我看夜时被蚊虫叮咬。
   那天晚上,大伙儿在稲场打谷至深夜才散工,大家散场,各自回家洗澡休息。看夜人回家弄睡床、单被,留下队长、保管、会计,三人将谷堆盖上灰印后,等看夜人回来交班,剩下的就是看夜人的事了。我回家弄竹床、单被,趁机顺便抢洗了个澡。返回稲场时,队长、保管、会计,三人已离去,看夜同伴也没赶回来。也就是说稲场上出现了无人守候的空当,我大吃一惊,心想这下坏了,被人钻了空子……
   刚上坡,我将手电筒四下照看了一下,只见特困户族奶朱氏和儿子,从稲场下来。我看他二人,族奶是小足女人,手持一根棍子拄地,唯恐跌倒,嘴里不停的骂儿子,你这个该死的东西,人家散场,你还在那边睡着了,我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个该死的,边骂边走。我也懒得理会他娘俩,反正你没偷稲谷就行。只见他牛高马大的儿子,双手靠背,脚上穿着一双又旧又大的高胶靴,有气无力地拖着步子。穿高胶靴,既防蚊虫咬,又防蛇蝎毒叮。夜晚下水田干活是必穿的。但现在不是下水田,他怎么穿高胶靴?
   这娘俩,说起来还真命运多舛。族奶生于民国初期的一九一四年,娘家在隔壁生产队,二十岁嫁入张家冲同龄人张有枝为妻,六年后的一九四零,丈夫过世。生育了一男一女,男孩是在丈夫过世的第十个月生下的,早殇。丈夫去了,幼儿也去了,极度悲伤。后再嫁入本屋丧偶的张家一位开明绅士,几年后,不料这位开明绅士,于一九五二年二月病逝。第二任丈夫去世后几个月,族奶生下了一子,农村称为“遗腹子”,便得名“遗生”。一九五四年水灾,庄稼收成不好,这娘俩便变卖家里可动产财物某生,生活无依无靠,无着落,被逼外出讨饭湖口,被黄梅县独山公社一户人家收留,便嫁入这家丧偶的男人。哪料,一九五六年春,这家男人病故,第三任丈夫又离开了人间,他娘俩返回故里。故里也无依无靠,无生活用具和粮食,经人介绍嫁入本地陈汉沟古镇下关堰梅家,过了两年,梅家人于一九五八年又病逝,第四任丈夫撒手人寰。这年宿松县政府决定在陈汉沟修建钓鱼台大二型水库,大批人口需要迁居。娘俩只得迁居返回张家冲,但此是的老家里,除了只有两小间不足十六平方米的土墙房子外,其余一无所有。经堂屋里人作合,便同寡汉堂弟松百爷过日子。一九六四年二月,松百爷去龙井河峡谷砍柴,不小心摔死在山上,第五任丈夫又去了,无钱买棺材掩埋,屋人把尸体抬回后,用点稲场卷起来放在一块门板上,埋了。此时,儿子遗生虽十二岁,但十个数却无法数定,严重智障。后来娘俩相依为命,形影不离。母子同睡在用几块土砖砌的再用几块木板搭起来的床上,下面垫的是稲草、蓑衣和破衣,盖的是补了又补的旧被。冬天无棉衣,天寒地冻季节,干脆在床上不起来。夏天无衣换,邻里送点,娘家亲朋给点,政府救济点。烧饭的灶,是在地上挖个洞,架上锅。一张小桌子,两个小凳子,几个白色发黑的饭碗,日常生活生产用具所数无几,几样祖传下来的生产农具,已不像农具了。娘俩也出工,因干事无主动性,别人指一指,就动一动,农活外行,队里给的工分都很低。经常吃了上餐没下餐,东家送点米,西家借点麺,自留地里种的,还没成熟就要弄回来下锅,算是队里有名的特困户。
   娘俩散场后为什么没有及时离开?我迅速查看了一下谷堆上的石灰“收”字,发现在“收”字附近,稻谷缺失了一大块,再想想遗生脚上穿着一双又旧又大的高胶靴,有气无力地拖着步子,突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正想去追娘俩,娘俩的苦难又让我迈不开步。算了吧,反正同伴还没来,还是不去点破,天知、地知。等他娘俩回到屋里后,我才喊来了看夜的同伴。
   这一夜我怎么也睡不着,一直在数着天空中的星星。是打谷场上蚊虫叮咬?是极度的暑热?是担心被队长发现后追究责任?是对放跑他娘俩的后悔?似乎都是,又似乎都不是。
   几十年后的今天,回想起当年看夜那一幕,庆幸自己还好没有去追他娘俩,庆幸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宿松县张晓钟2022.12.27.
  
  

共 24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回忆大集体年代生活的叙事散文。作者在一次看守稻场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对母子的偷盗行为,本可以人赃俱获,到生产队邀功领赏,却因为对偷盗者的同情而放弃了抓捕。对弱者的同情与帮助,是人性善良的最重要的体现。作者在物质贫乏的年代仍然保持一颗善良之心,点赞,点赞。【编辑:衢四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衢四海        2022-12-28 17:35:37
  感谢投稿,此文立意很好,所选素材也很好,但在文字表达上还需要加把劲。此文的开头与结尾编者给你修改较大。精彩继续。
2 楼        文友:张晓钟        2022-12-28 18:31:51
  谢谢先去编审、发刊。2022年8月注册《江山文学》,首篇文章,于2022年8月22日,由先生编审发刊,关了我投稿之大门,今又为《看夜》编审发刋,关上2022年写作之大门。真挚感谢先生,恭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万事顺利,平平安安!
3 楼        文友:张晓钟        2022-12-28 18:34:01
  错了:是“开了我投稿的大门”……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