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情】茫茫世间需自渡(征文•散文)
疫情之下,教育不得不启动线上教学。网课以来,各角度、各层面的说辞层出不穷。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我身在其中,对于那些“你们老师杠滋儿了,一上网课就又开始玩了”,“你们老师好啊,那么高的工资,还有寒暑假”等片面说法,我很无语。当对教育的认知,局限于这个层面,真是彻头彻尾的悲哀。
老师的付出是隐形的,是无私的,只有业内人士才能感同身受。全心全意为孩子着想的,除了家长,就是老师。有的家长在家里管自己的孩子,鸡飞狗跳,从没想过老师管四五十个孩子的状况。现在的孩子,既不能打也不能骂,是家庭的宝贝,是学校的上帝。当个好老师有多难,如果不用心深入去做,是体会不到其中艰辛的。
有人说网课没有效果,这说法有点儿片面。无论是网课,还是线下,学习的孩子一直在努力,不学习的孩子一直在荒废,两者收获截然相反。作为老师,除了不能钻进网线去管理孩子,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课堂不上,作业不写,而老师只能是苦口婆心地进行谈话教育。真应了那句俗话:说了皮,说不了瓤。即使这样,孩子们学习积极性也是越来越低,不完成作业的人数越来越多。无论怎么说,孩子们和家长们一致保持沉默。对于农村家长来说,大多忙于劳作或者打工,无暇顾及孩子,可以理解。对于孩子们来说,抱着手机或者电脑,就像孙猴子看守蟠桃园,也可以理解。但是,错过的时间不是理解就可以倒退回来。
有人说教育的本质,只能修剪枝叶,不能改良品种,可我还是积极探求新的方法来激活这潭死水。
一次网课过程中,王广胜居然连续发送了十几张游戏图片。一张张明显的游戏图片,就像宽敞平整的马路上落下来的滚滚巨石,课堂内容立即被全部淹没了。屏幕上,一双双眼睛都看着我,似乎在等待我的怒火烧毁这些障碍物。我真想一巴掌呼死他,但是理智告诉我只能想想就算了。这时发火绝对不起一点儿作用,反而会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仅仅四十分钟的课堂,经不起浪费。我用刚讲过的知识点快速刷屏,并严厉警告。同学们见状,知道后续没戏可看,只能跟着我回归课堂。课下,我在家长群微信里怒问,但是群信息里,除了静默,还是静默,似乎气死老师活该。
没办法,我只能用阿Q精神胜利法,自我灭火。四年级孩子太小了,根本管不住自己的顽劣之心,更不用说自律了,绝对不可以用成年人的思维去考虑,否则自己气死都不知道咋死的。
俗话说:庄稼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家的好。现在的孩子,大都在宠溺中成长,在他们身上,传统礼数早已消失贻尽。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对老师,根本没有敬畏之心。那些撒泼打滚,撒谎糊弄,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孩子,就说明了部分孩子缺失的不是理论教育,而是行动教育。谁家的孩子不是宝贝呢,谁不是看自家的孩子越看越完美呢!老师们又敢怎样呢?孩子们很明白,管理松了,这耳朵听那耳朵冒;管理紧了,可以打电话告你。当个负责的老师,真得难如蜀道。
对于我们班的孩子来说,能够尽力配合,保障孩子按时上网课的家长屈指可数。每次上课,我都要一遍一遍地在家长微信群里催,直到下课,人也不全。更奇葩的是爷爷奶奶,上午第二节课了,还端着碗在镜头前喂孩子,好像孩子学习多辛苦似的。学校规定下午延时服务课4点55分结束,偶尔会有老人凑到镜头前,漫不经心地问孩子:“你那熊老师还不下课嘛,该吃饭了。”有的孩子不上课,老师给家长打电话,个别家长很烦恼地说:“我整天上班,哪有时间光守着孩子,要你这些老师干啥啊!”
吃瘪多了,老师们只好自寻方法。教育是个良心职业,绝大多数老师都是摸着良心干工作。孩子不一样,家长也参差不齐,任何事和人都不能一概而论。学校和家庭的共同目标,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俺孩子认识农药瓶子上那几个字就行啊,多了也没用”,这种认知的家长极为少数。无论现实怎样,老师们都在想方设法教育孩子成长,让每一个路过身边的孩子有收获。
为了解决网课困惑,我多次观察,思虑再三,决定利用习作课进行思想教育,以唤醒孩子内心的沉睡。我事先安排好人员分工,编排了大体台词,然后让学生临场自由发挥。课堂开始前,我早早进入视频会议教室,共享屏幕上赫然显示着:大片即将开始!请各位吃瓜群众,带好马扎或者凳子,准备围观。别忘了带上生存的老本行——本子和笔!
第一个进来的是张龙硕,他屁股未坐稳,眼睛就发直了:“哇!太刺激了!这是要干啥?”紧接着,一个个小脑袋鱼贯而出,好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神态: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屏幕,半晌没反应。眼见时机成熟,我继续播放。演员表:男一号,杜振宇;男二号,现场自由抢;女一号,孙秀淼;女二号,现自由抢。导演:语文老师;参演4.2班全体同学。
“哇!这是真要演大片啊!”
“我要当男二号!”
“我!”“我!”“我!”
……
一个个七嘴八舌,互不相让,隔着屏幕都可以闻到火药味。尤其是田昊然、赵鑫睿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同学,瞪着眼睛,争得面红耳赤。真有点儿像《西游记》中,猴群初进水帘洞抢锅夺碗的情景。我暗自欣喜,本节课训练重点是人物描写,要的就是这效果。我悄然录屏,静观其变。
时间差不多的时候,我暗中发送信息给女一号孙秀淼,告诉她可以开始了。
秀淼是班长,果然不负我望。“啪”一拍桌子,“杜震宇!”这一声大吼,犹如晴天霹雳,全班静然。杜震宇只知道是为了学习心理描写方法,体验参演,并不知道具体内容,一时竟然语塞,哼唧了半天没反应。我不由得偷笑,吓傻了吧。班长在我的暗令下继续发难,“你今天中午是不是发了个大财呢?”杜震宇简直是真蒙圈了,眨巴眨巴大眼睛,神情愣愣地回答:“没……没……没有啊。”
班长的霸气拿捏得非常到位,继续不露声色地追问:“你还不承认?不承认也不行,俗话说得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镜头前的杜震宇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他挠了挠头顶,一副难为情的样子,低声嘟囔着:“我哪有发财啊,真是莫名其妙,就是偷溜了一节美术课,在大爷家房顶上玩了一会儿。”
哈哈,真是不打自招。伶牙俐齿的秀淼立即加码,修长的眉毛轻轻上扬:“什么?你还逃课?这得记一笔。”杜震宇意识到自己口误,脑袋来回拨拉着:“不,不是。我说错了。”秀淼这才回归主题,开始轻声细语:“在你大爷家回来的路上,你捡到了二百万现金。别狡辩,我看见了,咱得见面分一半。”
这句话真是巨石砸湖面,浪花一大片。许多同学的脖子一下子从双肩里弹簧一样跳出来了,伸得跟鹅颈一样。“哇!老杜,你秒变土豪啊!”“你得交给警察叔叔,这不是你的钱。”我也假装兴奋的样子,给杜震宇来了个神补刀。“杜震宇,你看看,刚才你在被窝里偷偷数钱的时候,我通过无线拍摄系统给你拍下来了,还拒不承认吗?”随即,共享屏幕上出现了一大摞崭新的百元现金。这图片太抢眼了,孩子们的眼睛瞬间凝固了。在班长的怂恿下,一个个纷纷要求杜震宇分钱。
杜震宇自己也被惊呆中,同学们都跟“阳康”一样激动,叽叽喳喳,没完没了。杜震宇这粗心鬼忘记了我告诉他随时看私聊提示信息,一直傻傻愣着,不知如何是好。我赶紧大声提示:“杜震宇看一下聊天信息。”他这才缓过神来,两秒钟后,右手托着腮帮子,不紧不慢地说:“好吧,你们说有,我就有。你们说分,我就分。”说完,他提起笔,在本子上,左右开弓划拉几下,举到屏幕前,笑眯眯地说:“给你们,见者有份,有本事自己拿。”
本子上大大方方地写着:二百万。我暗自得意,这小子反应挺快啊!同学们可不淡定了,嚷嚷着:“杜震宇你这不是糊弄俺们吗?”杜震宇哈哈大笑:“这节课就是逗你玩,你还当真了嘛!”
较真的赵新激动地站起来,脑袋几乎要穿透屏幕,认真地问:“老师发那张图不就是真钱吗?”这话一出,笑得我前仰后合,虽然四年级了,还真是小孩子啊。解铃还须系铃人。我赶紧解释:“图片是网上的,二百万纯属空头话。逗你玩,到此结束。”
刚才要求分钱最紧的丁丁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坐下去,“啊,老师耍我们啊。”班长关键时候是最给力的,她急忙说:“这一点,我可以作证,老师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深刻体验自己的心理变化,进一步训练人物描写,提高我们的习作水平,让我们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如果不学习,后果自己脑补。”向来比较懂事儿的田昊然立即接茬,“哦,明白了,差点儿误会老师的苦心,大家抓紧时间,趁热打铁,写出刚才的见闻和感受吧。”
一阵埋头忙碌之后,秀淼的《我和语文老师的”阴谋”》,安玉斌的《愉快的网课》,李丁丁的《被耍》,邵雨馨的《逗你玩》,叶明明的《二百万的启示》,相继出炉。平常害怕写作文的杜震宇,也洋洋洒洒写了四百多字,还写道:其实作文课也挺好玩。
最令我感动的是孙秀淼在习作中写道:与其向别人讨要,不如自己去挣。别人给的钱再多,也不是自己挣的,也没意思。老师常说,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金钱。我要努力学习,将来靠自己的能力挣钱。读罢我不由得陡生感慨:小小年纪能有如此认知,实在是难能可贵,也不枉费我绞尽脑汁设计这堂课。
俗语说,靠山山会倒,靠树树会摇,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在这飞速发展的时代,唯有知识才是靠山。高枝上的鸟儿依赖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人也是一样,谁也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在雨中等伞,不一定能够等到,只有努力奔跑,才有可能找到避雨的屋檐。无论是谁,在这茫茫的尘世间,终须自悟自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