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年关童趣儿(散文)
前几天在老家赶集置办年货时,碰到了光腚一块长大的一好同学,看他买下鞭炮时的豪爽和着急把火、急匆匆、欲离开的慌张样儿,我上前摸了一把他的后腚,叫着他的小名并问他,你这是弄啥嘞呀,看把你慌哩跟拾炮嘞一样。回头望到我瞬间的他,满脸惊喜。也还了我一个推肩膀,笑着说,这不是年关了,赶快办完了年货,也好了了一桩心事。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脾气……俺俩说着聊着、聊着说着,结伴而行,好亲好亲呀,还在他家吃了午饭。聊到了好多关于我们的年关童趣儿。聊到了小时候放寒假玩的“撞盅”,聊到了在年关慌着拾炮要还玩“撞盅”欠下的债,聊到了欻子儿、捉迷藏、丢沙包、丢手巾、踢毽子,还有“骑驴”、“捡黄瓜”等等,我们童年曾经玩过的游戏。
资料显示。年关,通常是指到了过年的年底,也就是农历十二月底,眼看就要过年了。也有情况指的是农历正月十五前的日子。还有情况是指旧时欠租、负债的人必须在这个时候清偿债务,过年像过关一样,所以称为年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三层意思让我们小孩算是占全了。尤其是玩“撞盅”欠下的债要通过年关拾炮来还清那个所谓的债,而所有这些,也全部是恰在我们这些小孩们放寒假的时间段,一点儿也不耽误学习,还转了个傻乐呵。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乡村的孩子,也没有啥好玩的,只要是能够玩起来的,就是一种快乐。“撞盅”这个游戏,非常简单,两个人就可以玩了。就是取出用铜钱或者是用铁质加工好的、类似于铜钱状的“盅”,每个人的“盅”都有自己的特点或者是记号,然后,用臂膀的爆发力瞬间、猛地投掷到一侧的墙壁上后,再看谁的“盅”与墙面撞击后,弹出距这面墙的距离最远,由最远的“盅”砸向距自己最近的“盅”。如果砸中了,砸“盅”的人就赢了。没有砸中,就是不输也不赢。当然,如果是多人做“撞盅”,会更热闹些。不同之处就是在砸“盅”环节。依旧是与墙面撞击后,弹出距这面墙的距离最远的“盅”做为第一砸“盅”人,砸向距自己最近的“盅”,如果是砸中了,第一砸“盅”人就赢了,可以继续往下砸这个时候距你“盅”最近的那个“盅”。砸中了,第一砸“盅”人还可以以此类推、继续砸下去,否则,第一砸“盅”人就此而输,会把砸“盅”的权利移交给没被砸中“盅”的主人做为第二砸“盅”人,和第一砸“盅”人的情况一样,去砸下一个距你最近的那个“盅”,如此重复操作,直至一盘游戏的全局终。那时候,输“盅”人要向赢“盅”人输掉一个或多个不等的所谓的炮,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鞭炮。
其实,玩这种游戏有输就有赢,我没赢你的赢他的了,我没输给你输给他了,反正是在最后,谁都有所谓的债要还。那时候,又不能向家长要钱说买炮还债,家家都穷呀,物资又匮乏。所以,就盼着年关能拾到足够多的炮,不仅能还上债,还能够将余下来的炮剥开用来重新做出自己喜欢的那种大小的炮,或者是用那些剥下来的火药用来装到自制的链子枪打枪找乐子玩。
心里有事儿有目标,行动就会有动力。尤其是到了大年除夕夜,我们大都是五六岁、七八岁,也有十来岁的孩子。我的这位好同学,当年也就五六岁的样子。在我们老家,有过春节叫过年下的说法。老年人都爱说,大年下的如何如何。据他说,一般情况下,凌晨刚两点钟的时候,一听到鞭炮响,就兴奋地立马起床,抓起头天晚上放到床头的手电筒,蹭蹭的就窜出去了,跑的那个急呀,根本就顾及不到“干冬湿年下”的泥水和每家每户门口在大年除夕夜晚饭后放的那个“挡财棍”所带给自己的危险。这一个大年下的,浑身上下,没有一个好地方,用他老娘的话说,搅腻的跟个土鳖差不多,浑身都是泥呀土的。大年下哩,也不知道个腌臜。可我这位好同学则总是和他老娘冲着笑脸说,拾炮时候穿的都是旧衣裳,拾完了炮就该换新衣裳了。如果仅是这些,也没有什么,关键是还要受皮肉之苦。这位同学告诉我说,在老家大年除夕夜晚饭前,每家每户都会在自己家大门口放上一根大大长长的“挡财棍”。意思是说,在吃晚饭前,是要先搞一个接财神的仪式,并在仪式结束的同时,迅疾把这个“挡财棍”放到自己家大门口,挡住已经接到自己家的元宝滚到外面去。就是这个所谓的“挡财棍”,在慌着拾炮的工夫根本顾及不到它而被绊倒过好多次,尽管还穿着冬棉裤,有时候的膝盖依旧被磕的青一块儿、紫一块儿。还有,就是在拾炮时,会遇到那些炮捻子是纸做的并受潮后会延缓引爆的情况。有时候,当那些哑炮拾到了手里或者是已经放到了口袋里,说不定在什么时候,也会引爆。所以,手和衣服口袋被炸的情况也都发生过。但是,手被炸到后,也没有感觉到有多疼痛。他说,一个是那时候用来做鞭炮的药都是火药,不是炸药;再一个是手上多是些泥巴,再加上拾炮中的兴奋,疼痛感自然会轻一些。
我和好同学的妻也都很熟。她虽说是女孩子,却有着男孩子的脾性。她说,那时候你们男孩子玩的游戏,她也大都喜欢。尤其是喜欢玩“欻子儿”的游戏,甚至玩到了指甲盖都长不出来的疯狂。至于她现在做活儿的手如此灵巧,和当年她玩“欻子儿”有无关系,我无从考究,但是,玩“欻子儿”这个游戏确实锻炼人的眼疾手快和双手的协调性,对促进儿童智力的增长应该也是有好处。
玩“欻子儿”游戏用的五个子儿,没有卖的,都是自力更生造出来的。其材质是使用废弃瓷碗的碗底,用锤子一点点敲成手指头大小的雏具,每个瓷碗刚好能整出所谓的五个子儿,并保证每个子儿的边沿儿都必须保留住碗底边沿儿的部位,否则,其厚度不够,整出来也不好用。所以,这活儿对细处的要求还是蛮高的。接下来就是将这五个指头大小的雏具放到石头上打磨,直至细腻光滑。唯有这样,才不会在玩的环节伤到自己的手。
玩“欻子儿”游戏的第一步,就是首先是将五个子儿窝到手中并自然抛开落至地面。捡起不太集中且较远的一个子儿抛向空中,瞬间欻住地面上四子儿中的其中一个。同时,反手向上接住首次被上抛处于下落的那个子儿。接下来,用手中的一个子儿,以同样的手法,上抛、反手,向上接住二次被上抛并处于下落的那个子儿,迅疾反手欻住地面上的三个子儿。如果是三个子儿在一块儿,必须提前用拇指同食指相互协调、配合,把握好一个度,各自弹飞,使其不能聚在一起。因为,剩余的这仨子儿,不能碰到任何一个,否则,就成了输局。最后,再反手迅疾欻住地面上的三个子儿。至于用哪只手,没有具体的左右手之分,怎么方便怎么来。游戏的第二步,是重新将五个子儿,抛在地面上,欻起其中远离中心的一子儿依旧上抛,再迅疾接住上抛下落一子儿的瞬间,再欻住地面上的其余四子儿,并保证没有掉子儿情况的发生。此为赢局。
俺们说着聊着、聊着说着的,他们五岁的孙女举着画板漫过来,发着优雅的童音,“爷爷、奶奶,快来看我画的《新年报福兔》”。望着小姑娘出神的样子,用握着画笔的小手呀呀的说着,这个是爸爸,这个是妈妈……
让我陷入了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