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齐鲁.情】说说“春节”的由来(杂文)

编辑推荐 【齐鲁.情】说说“春节”的由来(杂文)


作者:麦苗儿 布衣,12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71发表时间:2023-01-24 05:22:11

每到春节期间,会有不少的朋友谈论着春节及春节的由来,众说纷纭。春节,到底源于何时呢?我认为,还是应当从发生学的角度来对此作以剖析则更能够说明问题。
   谈节日,首先应该先谈谈历法。我们知道,广域的大地有动物的繁衍,有植物的枯荣变化;浩瀚的天宇,有日月星宿周期与轮回的往复。二者对应的关系,很早就引起了古人的关注、思考与归纳,从而,便有了历法的知识基础。
   《尚书》,即上古之书,是目前所知的中国最早文字古典。该书仅有2500余字,涉及到历法、天象的知识超过了一半。当然,后世伪作的版本,竟超过了3万字。
   《夏历》是夏代贵族知识分子对《尚书》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而得出的一部历法。我们应当承认,中国历史上确实存在着夏代(不是神话也不是传说),尽管考古例证阙如。
   周朝是夏、商的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彼时仍无四季之分。譬如《春秋》二字,将一年分为两个季节,直到明清交际之时,才有了明确的“春、夏、秋、冬”四季之说。
   秦、汉之后,各朝代为了彰显其权力获得的合法性,均要再次修订“历法”。当然,也有前代历法的混乱之因素,无法对农耕活动进行准确指导。譬如,有时历法中的天气温度变化,竟然能差几个月,甚至有三伏天成了每年之始。
   修订历法,称为“正朔”,即正式的每年第一天。“更正朔”,包含着明显政冶意味。各朝各代的统治者都在为自我的合法性寻求切实的依据。在“天人应”与“大一统”的思维之下,“前朝人”违背了“天之意”,那么,后朝人消灭前朝,是替天行道,从而证明自己的权力的合法性。
   宋代,仍无春节一说,但有其意。王安石七言绝句《元日》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该诗写于1068年,文字间表达出的节庆气氛颇浓。显然,宋人极为重视“元日”。彼时,民间有庙会、祭祖、社火、唱戏等活动,皇帝也要祭天祈福。
   所谓的“元日”,也称正日、上日,是宋历新一年的第一天。要注意的是,新年的表述更多是新岁,“年”字在史书、文学中出现的密度,远远远低于”岁“字。史书上有明确的记载,这一节日的正式名称为“元正令节”。文武百官、商、农、学等放假七天。所谓“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宇,竟日不绝。家家饮宴,笑语喧哗”。直到宋历的正月十五,也即元宵日,节日才算过完。
   辛弃疾曾在《元夕》中描述过元宵夜的盛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之所以引用两首古人诗词,是因为文学往往比史书更接近于真实的历史。实际上“春节”二字,直到900多年后的民国之时方才出现。
   大航海运动,始于15世纪,对应着中国历史上明代中末期。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北京,他给明朝皇帝带来了世界地图、钟表等,又与徐光启等士大夫合作,翻译了包括宗教、物理、地理、数学、天文历法与人文科学等在内的西方书籍。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曾尝试着使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
   另外,徐光启是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天主教徒,1603年,他在南京受洗,圣名保禄。徐光启也是古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是皇权下的第一个科学主义者。由于明朝被清朝取代,徐光启成了悲剧的殉葬者。
   真正对中国历法进行改良的人,是历经了明、清两代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此前,汤若望与明代大臣合作,参考前人成就,将公历与旧历重新修订、改良历法。满清入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对汤若望颇为尊重,多次去其住所,称汤若望为玛法,满语“爷爷”的称呼。1645年清顺治皇帝正式颁布经过汤若望修定的这一历法,这即是今天农历的由来。直到雍正之时,这部历法仍受保守主义的阻挠,甚至于有的大臣认为所谓祖宗之法不可变而“殉历”自杀。乾隆登基后,农历才逐渐被整个社会所接受。
   1912年1月,新时代来临。孙中山作为临时大总统,于当年1月中旬,颁布《历令》,编印新历书,明确规定阳历,也即公历1月1日为新年,以及放假之规定。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后,基于国际交往,尤其是公共行政、执法等必须确定时间标准,仍推行孙中山确立的历法。但是,民间习俗以及保守主义仍视“农历”为重。此时的中国出现了两种历法体系:一是官方推行的西洋阳历,服务于公共体系;一是传统社会的农历体系,服务于日常社会生活。
   鉴于这种社会现状的存在,袁世凯坚决、强力推行新历法时不惜出动军警,强迫“农历元日”期间关门停业的商铺开门营业。并且,将纸质元宝、供祀果品烧毁,处以罚金。一时民间大哗、人心动浮。1915年,现任民国政府不得不对民间的农历体系妥协,以立法的方式承认“农历元日”,将之称为“春节”。此后,“春节”二字正式出现,并成为法定节日。
   今天,“春节”具体的时间,仍旧摇摆不定,或是1月,或是2月,正是因为农历的计算方法不严谨,而导致的一个结果。
   一个节庆的演变,折射出了一个国家文明、理性的意识与科学主义的艰难生成。至于春节的文化内涵,则是另一个话题了。
  

共 20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杂文显示作者丰富的知识的储备,春节的由来,作者用清晰的脉络,严谨的结构,进行了历史推演。杂文,言辞精准,夹叙夹议,语言犀利。这篇文章让编者大开眼界,如作者所说,一个节庆的演变,折射出了一个国家文明、理性的意识与科学主义的艰难生成。欣赏佳作!推荐阅读!【编辑:绿叶红了】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3-01-24 05:23:34
  老师的文,让我长了知识,开了眼界!春节快乐!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2 楼        文友:成敏        2023-01-24 07:52:18
  文章把过年的知识从古到今,论述了一遍,非常具有研究价值,让我们懂得了很多!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位非常严谨多才的学者,有理有据,知识面广,眼界独特,值得学习共赏!感谢赐稿,问好遥握,祝老师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佳作连连!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