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脚下的这片热土(散文)

精品 【星月】脚下的这片热土(散文)


作者:燕飞舞 童生,503.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79发表时间:2023-01-28 15:32:07
摘要:“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如果有来生,我愿做这热土上的一株小草。   

盆子山、雷亭、环村河、英雄桥……脚下的这片热土像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承载了地雷战故乡——英雄的赵疃村厚重的历史。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里的山山水水都是我生命中最长情的爱恋。
   剪一段闲逸的时光,总愿意一个人拂过阳光溅落的微尘,漫步在离赵疃学校不远处的英雄桥上。看环村河里鸭、鹅悠闲惬意地戏水;看堤岸的垂柳在年复一年的绿回黄转里,裁剪着两岸的风景,演绎着多姿而沧桑的岁月。有清风拂面,怎能不让人心意缱绻?那些儿时的欢乐,那些曾动人心弦的英雄故事,一直沉浸在脑海里,随流年增长。听村里老人讲,1945年的一个夏日,日伪军又来村里“扫荡”。那时还没有桥,要趟过环村河水才能进村。他们一进河,就踏响了民兵埋在水里的多个水雷。只见水花四溅,多名日伪军尸骨被炸飞,余下的落荒而逃。此役共炸死日伪军12名,炸伤多名。环村河从此成了英雄河,后来,在河上建起了一座桥,桥头石柱上“英雄桥”三个字强劲有力。这座桥通往赵疃村主路,从中间把环村河分为南北两面。远看,像两条巨龙环抱着村庄,守护着村庄的平安。
   走在桥上,总是有些豪迈的英雄情怀在心间挥之不去,如同那无法干涸的河水,还有那随风摇曳的倔强水草,在生命的过程中永不言弃、生生不息。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的日子,穿过英雄桥往东走去村里转转吧。虽然通过新农村改造,村里道路、房舍等已经大变样,但村庄留在记忆中的影像永不会消失。街巷之间透着一股熟悉的,亲切的味道。英雄们生活战斗的遗迹随处可见。一个个大大的地雷立在这儿,立在那儿,仿佛在无言的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英雄岁月。
   在十字街口,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怀着敬仰的心情往北望去。听村里老人讲,往北走大约五十米处,曾经有个大牌坊。再往北走100多米就是村北的小树林。那是我最熟悉的地方,因为我家老屋就在小树林附近。小时候,我们几个天真的孩子总爱缠着邻居国湖爷爷讲“地雷战”的故事。别看他是赫赫有名的胶东民兵英雄,可他和蔼可亲,从不厌烦我们。我所知道的许多英雄的故事大都是从他那儿听来的。最百听不厌的就是下面这个故事。1945年5月18日,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日伪军在村北的树林了碰到了民兵埋置的绊雷;在十字街口大牌坊北又踏响了民兵埋的箱子雷。此役共炸死日伪军16名,炸伤数名,炸死战马一匹,可谓战果辉煌。
   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曾经的大牌坊已成追忆。老街用仿古青石铺成的路面,整修一新的小青瓦屋顶的老屋,来来往往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村民……一切的一切都那么亲切、和谐,构成街头巷尾最迷人的风景线。
   微风轻拂,有阵阵醉人的花香袭来。有村民的家里有“爬墙梅”探出头来,满墙头艳艳的花朵,在阳光里尽情怒放。我收回纷乱的思绪信步往东,不知不觉又来到了村东的信号山下。山顶有座八角向上,像鸟儿翅膀要飞起来的亭子叫“雷亭”。这儿曾是我儿时的乐园,留下过我儿时的许多足迹。这儿仿佛有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我每年都会来好多好多次。每次来到这儿,心灵都会得到慰藉。入口处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赵疃地雷战信号山遗址”几个大字。拾级而上,快到山顶时,迎面耸立着一座上面镌刻着“地雷战精神永存”的汉白玉色高大纪念碑。是时任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长迟浩田题写的。纪念碑和后面不远处的雷亭相呼应,渲染了一种肃穆、庄重的气氛。纪念碑是199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而立的,“雷亭”从我记事起就存在了,我们那时候称它“凉亭子”。只不过那时年久失修,随处可见岁月的风霜。现在雷亭已经整修一新。亭子内部上空,一幅幅表现如火如荼的抗战生活的画面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烽火连天的战斗岁月。全国民兵英雄赵守福、赵同伦以及其他革命先烈长眠在信号山南坡,永远守护着村庄的宁静、安详。
   往东南望去,不远处高高的盆子山仿佛在向我招手。心儿顿时像脱缰的野马,恨不得马上飞奔而去。小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常常结伴而去,快乐地挖野菜,尽情地玩耍,在山的怀抱里总是无忧无虑。以后工作了,结婚了,盆子山的情结依旧还在。每年节假日我都会叫上爱人一起去爬山。自从几年前开发商搞盆子山红色旅游开发,大山周围被用铁丝网围了起来,再没机会爬过山。但一有闲暇时间,我还是会约上爱人一起到山里去。只不过每次都是驻足山脚,仰望大山。目光穿透斜逸在风中的树木,跳跃的喜悦便会在瞬间凝固:这里,那里,都曾留有我少年足迹,留有我的深深的爱恋。
   思绪也在飞驰,像山野呼啸的风,打着旋儿卷得很远很远。想起了关于盆子山的两个美丽传说。
   一个是“龙泉”的传说。在盆子山南坡的山麓之下,有一股神奇的泉水,泉眼一年四季汩汩流淌,泉水水质晶莹碧透,丝滑甘甜,冬暖夏凉。相传是因为一巨蟒盘踞于此所致,“龙泉”由此得名。由于泉眼周围地势形状像一轮月牙,所以后来村民们又称它“月牙泉”。以前村民们不怕山路遥远,一有空闲就会拿着水桶来取水。我们小时候去爬山,到山里拾草,去大山附近地里干活,都是喝这“龙泉”的水解渴,喝一口就觉余味无穷,浑身仿佛充满力量。现在赵疃村民喝的自来水源头就是“龙泉”水脉。赵疃学校离村里虽然还有一里多的路,但我还是会经常打发爱人去村里取水。儿时的味道里有浓浓的乡愁,总是那么诱人。
   另一个古老的传说是“聚宝盆”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刘姓男子,自幼父母双亡,与哥哥相依为命。嫂子过门后,因不满嫂子的处处刁难,一气之下,跑到盆子山的山洞隐居起来。白天开荒种地,晚上想念父母,常常是含着眼泪入梦,日久天长,哭瞎了双眼。他的境遇被山里的一位仙女看在眼里。她同情这名男子,亲自从“龙泉”里取来了水,给他洗眼睛,又帮他洗衣、做饭。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该男子很快康复了。有仙女在,男子每天都很快乐。有一天,仙女告诉他,这盆子山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是个“聚宝盆”。并告诉他要勤快劳作,在山谷盖房子安居下来,将来会儿孙满堂。说完,突然一阵山风吹来,仙女就没了踪影。刘姓男子这才方知遇到仙女了。赶忙跪地膜拜。此事像长了翅膀在当地迅速传开了。后来,众乡邻捐资在山谷建了一座庙宇,称“仙姑庙”。对庙里的仙姑塑像,村民虔诚供奉,以求保佑子民幸福安康。一直香火鼎盛,历代不衰。只可惜,“仙姑庙”毁于那场“四清运动”。
   盆子山是一座神奇的山,更是一座英雄的山。它是闻名遐迩的“地雷战”的古战场。记得小时候写有关家乡的作文时,常常这样开头:在巍巍的盆子山下,静卧着一个远近闻名的小山村,那就是我的家乡——英雄的赵疃村……自豪之情从小就植于血脉了。听国湖爷爷讲,抗战年代,盘踞在行村的日伪军经常来村里“扫荡”。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信号山上一有日伪军来犯的信号发出,村民们就急忙往盆子山跑,躲进大山的怀抱,任凭日伪军多狡猾,就是搜不出一个人。而埋伏在大山里的民兵会依托有利地势,用土枪还有滚雷,拉雷,踏雷等武器,多次歼灭来犯日伪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反蚕食”、“反扫荡”的胜利。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盆子山成为远近闻名的英雄山,名扬天下。
   赵疃村成为海阳地雷战的主战场。“爆破队”成员还响应号召多次奔赴外地,配合主力部队作战。1945年,赵疃村被胶东军区授予了“特等爆炸模范村”光荣称号,涌现出了赵守福、赵同伦、于化虎等一大批县级以上民兵英雄。
   英雄的赵疃村还成为1962年拍摄的电影《地雷战》中赵家庄的原型。主人公赵虎就是以全国民兵英雄赵守福、于化虎等英雄为原型塑造的。
   解放后,赵疃成为了著名的国防教育基地。记得小时候村里会定时组织民兵训练,有时我们学生也会参加。民兵会有专人教我们如何做地雷,埋地雷。全国各地的人从四面八方涌来参观这个英雄的村庄。有时还有来拍照做宣传,学习如何做地雷、埋地雷的。有好几次,我被选中去拍照做宣传。我们几个小学生有模有样地配合他们拍照。别提有多幸福、多光荣了。听曾经当村支书的父亲讲,来村里参观的还有南斯拉夫、老挝、柬埔寨、毛里塔尼亚,阿尔巴尼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父亲都曾亲自陪同过。他在世的时候每当提起这些,那自豪之情总是溢于言表。
   如今,昔日的古战场又恢复了松林苍翠、瓜果飘香的美好时光。目前,淄博开发商筹资1.2亿正在筹建“赵疃地雷战红色旅游区”。飘过战争硝烟的盆子山,曾让多少人抬起了仰慕的眼眸?沐浴新时代的春风,又让多少人望得见岁月静好的幸福?
   轻轻抚去岁月厚厚的风尘,穿越历史的沧桑,用心贴近脚下的这片热土,去探寻属于故乡红色基因的秘密。小时候,常常听村里的老人讲,赵疃自古就是个“崇文尚武”的地方。这可能与一世祖赵均用的经历有关吧。他曾是赫赫有名的元朝末年淮北红巾军领袖。后来从网络上查看了赵疃村史得知:赵疃村,以及从赵疃村搬出去的赵姓村民,曾出过七名文武进士,二十四名举人,三十五名贡士,文武秀才166人。在海阳还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赵疃的秀才多其驴”。传说有一年“童试”,赵疃的某一个胡同里考中了七名秀才,而这个胡同的驴加起来一共才有六头。文风之厚重可见一斑。传承“崇文尚武”的优良传统,在民族危亡之际,一群群根植了红色基因的赵疃儿女挺身而出,前赴后继,保家卫国,书写了“地雷战精神”的不朽诗篇。
   脚踏盆子山下的这片热土,每一寸的光阴都让人心生欢喜与自豪。闲来走在环村河边上,走在大街小巷,走在田间地头……总会有温润的情怀弥漫心间。早晨,袅袅炊烟总是在村庄上空如约升起,像一条条白色的丝带,点缀着安于尘世的烟火气息。午后,村庄安静得像天上悠闲的白云,阳光荻絮似的透过柳枝,淡淡轻拂,描画着幸福的模样。夕阳拖着长长的尾巴,透过树木在村庄划过一道道金线。夜幕降临,信号山下村委大院里,跳广场舞的、拉二胡的、练剑的……纷纷到位,热闹无比。各健身场地也传来欢歌笑语,真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那里,村庄的每一个角落都跳动着欢乐的音符。脚下的这片热土,正回荡着最凡俗幸福的旋律。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如果有来生,我愿做这热土上的一株小草。
  
  

共 40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的家乡是地雷战故乡赵疃村,是一个具有红色历史的村庄。在抗日战争时期,村里的民兵依据熟悉的地形,巧妙地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地雷伏击日伪军,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那段光辉的历史已成为过去,只在人们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可是,作者对家乡还保留着长情的爱恋。走在熟悉的老街,追忆着昔日的大牌坊,登上雷亭,回忆自己的儿时乐园,遥望着不远处的盆子山,不由得回想起有关盆子山的美丽传说:龙泉和聚宝盆。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勾起了作者对往昔的回忆,家乡的变化更让作者欣喜。“飘过战争硝烟的盆子山,曾让多少人抬起了仰慕的眼眸?沐浴新时代的春风,又让多少人望得见岁月静好的幸福?”正是因为作者对家乡这篇热土爱的深沉,走在家乡的土地上,心底始终萦绕着欢喜与自豪。这是一篇描述家乡的散文,主题明确,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感情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倾情推荐,佳作共赏!【编辑:淇水碧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0201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3-01-28 15:37:12
  一篇描述家乡的散文佳作,表现了作者对家乡深沉的爱恋。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回复1 楼        文友:燕飞舞        2023-01-28 17:03:10
  谢谢碧柳精彩编按。辛苦了,奉茶问好,遥寄新年祝福!
2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3-01-28 15:38:38
  作者的家乡是地雷战的故乡,有很多英雄的传说,所以作者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也为自己的红色家乡而感到深深的自豪!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回复2 楼        文友:燕飞舞        2023-01-28 17:06:16
  是的,走遍千山万水,最美的是家乡。家乡是每个人心中永远的爱恋。
3 楼        文友:小鹿纯子        2023-01-28 16:24:51
  家乡在作者的笔下是神圣而美丽的,不仅仅是因为那些传说,那些英雄故事,更重要的是,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赤子之情,蔓延在文字中,令人感动。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回复3 楼        文友:燕飞舞        2023-01-28 17:10:05
  谢谢小鹿来访并留下读文心得。奉茶问好,遥寄新年祝福:兔年吉祥,万事如意!
4 楼        文友:柏丫        2023-01-28 17:22:04
  一篇厚重的文字,道不尽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脚下的这篇热土,有故事,有温度,有深情。好文,拜读,学习。
回复4 楼        文友:燕飞舞        2023-01-28 17:57:39
  谢谢柏丫来访,柏丫过奖了。其实,水平有限,写不尽家乡的美,更写不出家乡厚重的历史,但多家乡的爱恋却是永恒的。
5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23-01-28 21:17:27
  千言万语都道不尽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本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欣赏拜读了。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回复5 楼        文友:燕飞舞        2023-01-29 21:29:36
  家乡永远是我们最深的爱恋,一支素笔写不尽它的美。谢谢彩蝶欣赏,遥寄新春祝福!
6 楼        文友:沧桑战神        2023-02-04 13:26:12
  写得很好,赵疃村距冉庄很近吗?我曾去过冉庄。
回复6 楼        文友:燕飞舞        2023-02-04 20:10:48
  多谢战神来访留墨,很遗憾我们这儿没有叫冉庄的,那里也是赵姓为主吗?欢迎战神来地雷战的故乡做客!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