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暖】走亲戚(散文)

编辑推荐 【宁静·暖】走亲戚(散文)


作者:王小鱼 举人,331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94发表时间:2023-01-29 10:55:12

【宁静·暖】走亲戚(散文) 如果把团圆定为过年的第一大欢喜,那么走亲戚就应该排在第二位。这对于礼仪之邦的中国来说,有点儿委屈。但除夕之夜过后,紧接着就是拜大年。从初一开始,整个中华大地上,从南到北,不管刮风下雨,无论冰天雪地,既就是天上下刀子,也挡不住人们走亲访友的热情。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礼尚往来,这才有了亲情、人情、友情。让这个烟火的人间多了很多的滋味,让这个辛苦的人世,在生的世界里源远流长。
   之所以这样赞美它,是因为我对于走亲戚有着太多的留恋和回忆。在中国人的眼里,亲情大于一切,所以,这才有了大年三十的合家团圆。那些漂泊的人,再远的路,也要赶在除夕之夜回家看看。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上有老,下有小,做儿子的要给父母拜年。即使分家单过,过得再不如人意,这个时候,也要回到父母身边。一年了,可能因为一些事,顾不得说上几句话。也可能忙得晕头转向,连回家的机会都没有。但年为你留着,一个难得的清闲的时间,一个绝对的不容你推辞的好日子。只要到了这个日子,所有的借口都会让你闭口。只要到了这个日子,你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往回走。推开那扇木门,在烛火摇曳的光里,有等着你的两位老人,一个是父亲、一个是母亲。你在他们身边坐下,有什么话你就说吧。
   在一个家庭里,作为一个丈夫的责任完成了,接下来便是妻子回娘家了。这是人类的另一半进入夫家之后最牵肠挂肚的事情。平日里伺候老,伺候小,起早贪黑,忙前忙后,忙的是焦头烂额,糊里糊涂。甚至忘了自己也是老爸的千金,老妈的宝贝,忘了自己也是那个娇生惯养的掌上明珠。但现在已经身为人妇,身为人母,养儿育女,拖家带口。一年来,难得有一个清闲的机会,难得在镜子前坐一坐,给自己梳妆打扮。但年为你做好了准备,为你准备了一个回家的日子。一个隆重的、体面的、欢天喜地的好日子。这一天,由你做主。这一天,你就是公主。你又回到了大家闺秀的时候,可以一言九鼎,让那个追你的人,点头哈腰,听凭你发落。
   这样的痛快也只是你回家的前奏。这样的痛快比起你脚踏进那一扇门来说,也只是一点小意思。他们两个,可能为了这一天已经准备了好多时候,为了那一桌子的美味佳肴,费尽了心思。每一盘菜都是商量来又商量去,每一份食材,甚至跑了许多的路,走了许多的地方。他们知道你爱吃什么,就把什么准备的特别多。他们知道你爱喝什么,跑再远也不辞辛苦。一个扛着,一个背着,穿过几条街,倒了几趟车。错过了时间,在北风呼啸的街头,两个人一前一后地走着。他们没有怨言,他们心甘情愿,他们心里热乎乎的。因为他们的女儿,他们的女婿,他们的外孙,就要回来了。
   正月初二是回娘家的正日子,民间的说法来自明朝皇帝朱元璋。相传朱元璋的第四女安庆公主是孝慈皇后嫡出,却下嫁了一位品行极度不佳的驸马欧阳伦。据说,安庆公主出嫁后过得并不好,便在除夕之夜偷跑回皇宫,央求朱元璋及孝慈皇后让她留下过年。但传统习俗认定女子出嫁从夫,新年必须在夫家侍奉,于是朱元璋当即就将她赶回府。没想到初一清早安庆公主又再度入宫,朱元璋知道后勃然大怒,赐给她一副对联。羊跪乳;媳敬婆。横批:天经地义。要她先向公婆拜年,初二才可以回宫,于是便有了回娘家这样的说法。民间也开始流传,后来渐渐成为传统,老百姓更是把这样的日子称之为“迎婿日”“姑爷节”。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不管是当朝天子还是黎民百姓,尊敬父母,孝敬公婆,此乃人伦之理,天经地义。于是,走亲戚便风靡起来,成了义不容辞之事。儿子给父母拜年,身为女婿,当然也要给岳父岳母拜年。一个女婿半个儿,这是理所应当的事。善待老人,你养我小,我养你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要寻根觅祖,几千年前就已经有人在教育我们了。父慈子孝,说到孝,今天的人可能都会脸红。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你回家看看,有几个儿女守在父母身边?有多少父母不是七老八十了还在自给自足?这孝没有孝顺好,却在孝顺里给自己找了许多的借口。提着两手空空,用你的眼泪去感谢亲情。还说什么不是不孝顺,只是因为一事无成。但孝心在,只是能力不足,说到做不到,也只好一拖再拖。所以,在父母那里想见儿子就变成了奢侈。所以,你要是这样的儿子,你就真不是东西。
   可是,这不是东西的人,大有人在。于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亲情淡了,人情远了,友情散了。有人说七零八零后是盼着走亲戚,九零后是不想走亲戚,零零后是忘了走亲戚。我看要不了多久,这世上的人也就再也没有亲戚可走了。血缘关系,也就是两代人相近相亲,兄弟姐妹还保留着同父同母的感情。同一个屋檐下过活,同一口锅里吃喝,甚至同一个被窝里滚过,一条裤子从大到小轮换着穿过。这些血溶于水的生活,只能在同辈的记忆里存活,同甘共苦的日子更是让兄弟姐妹手足情深。一个娘胎里出来的,才是真真正正的亲人,这种亲情,永世不泯。然而隔辈的堂兄堂弟,表姐表妹,却未必会记得同一个祖宗,同一个血脉。一年到头能见一次的,甚至还不如一个朋友那样热情。那么,这样的亲情也就淡而化了。至于见了面,能准确地喊你一声称呼,那就太难能可贵了。
   为此,我想起自己的走亲戚来。想起在那样的一个年月里,得到这样一个日子的欢喜,真的有些无与伦比的激动,甚至废寝忘食。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跟母亲一起回娘家了,一家人早早做了准备。平日里邋遢的父亲,这一天也收拾的格外体面,格外精神。刮了胡须,理了头发,乍一看上去像是一个陌生人。印象里很少见过父亲穿一身干净的衣服,也很少见他有清闲的时候。当母亲指挥着他穿这个穿那个,我第一次发现父亲是那样的腼腆和害羞,像是一个初来乍到的人,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了,扭扭捏捏的像是一个大姑娘。同时,我也发现母亲第一次那样的认真,对一件事情那样的在乎。这也不好,那也不合适,甚至连父亲说话时的表情动作,也要听从她的安排和摆布。紧张的就像是要去相亲,要去见天王老子一样隆重。我也看见平日里威风八面的父亲,第一次言听计从,满脸的笑嘻嘻。那个志高气昂的人不见了。那个发号施令的一家之主,现在只能忍气吞声,变成一个可怜虫。那么我更是屁股上都长眼睛,生怕惹了她的不高兴,一发怒,取消我走亲戚的资格。今天谁都得听她的,在这个时候,她就是一家之主,她就是权威。
   其实,母亲的娘家并不远,相邻的两个村子,田间地头一抬脚就过去了。但一年里,很少见母亲回去。砍柴挑水的人是她,烧火做饭的人是她,喂猪喂鸡的人是她,下地干活的人还是她。在这个家里,她可以破衣烂衫,没有一个女人的体面。在这个家里,她可以尘垢满面,没有一个女人的浪漫。在这个家里,她可以浑身脏兮兮,没有一个女人的洋气。为了养儿女,为了过上好日子,当她离开了父母,真的变成了泼出去的水。而我这个累赘,也完全变成了她的拖累,一刻也不能离开她。我要是看不见她,那就是晴天霹雳。我的嚎叫,惊天地泣鬼神,人神共愤。但我却自以为是做了愚蠢的胜利者,我为我的霸道自豪了半辈子。娘啊,我害得你不能尽孝,害得你咫尺的距离犹如天涯相隔。而你也只能在正月里回去那么一次,虽然这一次,我有些提心吊胆。但我知道我才是主角,要是没有我,你回去的意义又在哪里?
   因此我得了压岁钱,就理所当然的不交给你。在姥爷、姥姥那里,我觉得我比你亲。在舅舅那里,我又一次证明了自己的位置。那时候多热闹,那么一大家子,大舅、二舅、三舅、四舅、五舅、大姨、小姨、碎姨。我扳着指头数,我还有数不清的兄弟姐妹。然后我们约定什么时候再相聚,什么时候又能在一起?我们那里把回娘家叫拜年,然后把回礼叫追节。舅舅到我们家来,我们到大姨家去,约上小姨他们一家,这样一来,又是一个团圆日。好像有走不完的亲戚,好像有收不完的礼。
   母亲房间的柜子里,盛满了各式各样的糕点。说起礼物,还有些历史。我记得最早的礼物就是蒸一锅包子,在缺吃少穿的年代里,那就是最好的。那包子也要有讲究,不是随便做出来的。母亲最拿手的便是做油面包子,在面粉里拌上盐和调料,然后用热油炒熟,母亲做的最香了。在我所有的亲戚里,在所有的礼物中间,我一眼就能认出来哪一个包子,是母亲做的。母亲炒的油面味道恰到好处,颜色黄酥酥的,让人看了就有一种食欲。大姑那几个儿媳,也就是父亲那些外甥们,他们做油面的时候一律放葱。我不喜欢吃这种,破坏了油面单纯的香味,全变成了葱花的呛味了。而且他们把火候也没有掌握好,葱花也炒糊了,油面变成苦的。蒸的时候,面也没有发酵好,碱面不是放多了就是放少了。揉面的时候也没有下工夫,吃着吃着,便吃出一个黄疙瘩来。那是碱面没有化开,好好的白面,全被他们给糟蹋了。
   再后来,经济好了一些,馍蒸的少了,开始买一些适量的水果。我那时在农村,见到的也就是几个苹果,几个大梨,至于橘子和香蕉,是后来慢慢才有的。过年,正是秋黄不接的时候,走亲戚买来的水果也是皱巴巴的,像是放了几十年的样子。但这已经很不容易了,能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现钱来,比起原先的包子,那是进步的多了。我们那里不缺麦子,在风衣足年之后,白面家家有的是。当包子退出礼物的清单之后,生活已经大踏步地往前走了。那时候一年四季,四时八节都要走亲戚。人们给每一个节日都惯于一个名字,但是让我一一叫出来,还真有点儿为难。麦子熟了之前要走亲戚,买子收割之后还要走亲戚。特别是中秋节,那就隆重的了不得了。出嫁的女儿,如果没有天大的事,那是非回家不可。这一趟也是牵肠挂肚一直在心上记着。如果节气早一些,在秋收之前倒还清闲。要是正赶上秋收,几十亩地的玉米长在那里,亲情也就只能留在心上去牵挂了。等到忙完了秋收,秋收冬藏的满足过后,终于有了闲暇的时间,那才能痛痛快快地回一趟娘家,高高兴兴地走一次亲戚。
   想起来,我还出过一些洋相。记得有一次去大姑家,是在秋收之后。中秋节大姑已经来过我们家了,这次算是回礼。我替代了父亲,因为他有农活要忙,顾不上,是我和二姐一块去的。收完玉米的土地一望无际,时间到了深秋,地里已经种上了麦子。新出的麦苗,远远望去绿葱葱一片,像是铺了一块绿色的毯子,绿茸茸的,叫人看了喜欢。去大姑家要下一道大坡,那坡很陡,甚至有点儿羊肠小道的意思。我们小心翼翼地走着,手里提着礼物。除了给大姑带的糕点以外,父亲还特别准备了几十个柿子。它不是现在的那种软柿子,而是硬硬的。但是已经被父亲做熟了,在热水里暖了整整一个晚上。在秋天的野地里什么都有,野草长成了它的种子,花儿结出了它的果实。那酸枣刺上也挂满了枣子,红红的颜色诱惑着我们。在小路的旁边,有一道很深的沟,二姐指着这个指着那个,好说歹说让我帮她摘过来。一会儿是花,一会儿是野果。我在她对我的承诺之后,像一个男子汉那样跳了下去。我要偷吃一个柿子才肯帮她,如果被发现,由她顶着。等我跳下去了,原来的花她又看不上了,她又喜欢那一朵,并且那刺上的酸枣也要我帮她摘下来。我满足于自己的偷嘴,只能屈服于她,尽量地哄她开心。她站在沟边,指手划脚,一时忘乎所以,手里提的礼物也忘了,随手放在地上,尽顾着指挥我采花摘果了。因为坡太陡,包没有放好,包倒了,里面装的柿子全滚了出来。顺着那条小路,从坡顶一直滚到坡底。有几个跑着跳着,像撒腿的兔子,一转眼,跑得无影无踪。二姐大声地喊我,带着哭声。我一抬头,看见她在坡顶惊慌失措的样子,就知道出事了。唉!她这个人什么都干不了,交给她的事情,从来没有一件让人放心。我像一只猴子窜上深沟,把手里的花一把塞到她怀里,然后顺着大坡冲下去。有几个被我追上的柿子,我一把抓住它。还有几个捣蛋的故意跟我兜圈子,我借着惯性冲到它们前面。但是我往左,它们往右,我往右,它们往左。我气急败坏地冲上去一脚踩住,那通红的柿子在我的脚下变成了柿饼,变成了稀泥。我又追第二个,接着一脚踩扁。
   追上的被我踩得稀烂,追不上的也不知道滚到哪里去了。二姐边哭边捡,数了数,好的只剩下三五个了。怎么办?大眼瞪小眼。要是回家挨一顿揍是肯定的,那么,也只能硬着头皮去大姑家了。至少去那里不会挨打,况且大姑也根本不会打我们。但是拿三五个柿子好像有点少,走亲戚也更不能把那些踩扁的带上。那么只好撒谎了,就说走到半路肚子饿了都被我吃了。主意拿定,拉勾上吊一百年也不能变。等我们到了,大姑并没有说什么少与多的事。相反,当我告诉她,带来的柿子都让我吃了,大姑可是大吃一惊。她立马摸我的肚子,立马拉我去卫生所。我的小祖宗啊,十几个柿子,这不要命了吗?我想解释,但又不敢。二姐想说实话,但已经拉勾上吊,发过誓了。我硬着头皮被大姑拉到了卫生所。那是一个白胡子老头,和蔼可亲笑嘻嘻地问我,吃了几个?我信誓旦旦地说是15个,一会儿又信誓旦旦地说是10个。老头又小心地问我,到底是几个?然后我又准确地告诉他是8个。最后的结果是我平白无故多吃了一把药。在他们对我上吐下泻惊慌之后,又开始担心起来。因为我的脸色很不好,已经到了让人揪心的地步。这一趟亲戚走的,八家都不得安宁。当我被前拥后挤地送回家,当我有气无力地躺在炕上,我从母亲焦急的眼神里才知道自己好像闯祸了。当父亲把镇上的医生请来,那是方圆几十里最有名的医生。当他低下头问我,到底吃了多少个柿子的时候,我已经记不清,那些柿子我到底吃了多少,到底吃了没有?我甚至相信自己真的吃了那么多的柿子,看来这回真的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我平时最害怕打针了,活该,全都是自做自受。
   那一次走亲戚走得提心吊胆,也走的叫人留恋。我躺在炕上,一天到晚总有来看我的人。我家所有的亲戚都挨个地来了个遍。我突然觉得这病也病得幸福,好吃的怎么也吃不完。我挑三拣四在一堆礼物里捡自己最爱吃的,嘴上过着嘴瘾,心里想着清福。大姑也来了,一个劲地指责父亲。忙了就不来了,干嘛要让两个孩子去?一路上多操心。那是柿子滚下去了,要是孩子滚下去了?她也不活了。父亲唯唯诺诺,在大姑面前,比我还可怜。我在我的姐姐那里从来没有那个样子,也从来没有低头认错,摇尾乞怜。我总是昂昂气壮,咄咄逼人。
   现在,那样的年代一去不复返。那样的岁月,在人生的旅程中也变成了泡沫。但我经过了,走过了,却永远记得。我人生之中那些幸福的时刻,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所以,每到节日,每到年关,我总想到处走走,看一看我的亲人,问一问我的朋友。亲自去拜见他们,送上自己最真心的祝福。一年一年时光的流失,老的老了,走都走了,留下来的人,见面的机会也是见一次少一次。我五个舅舅已经少了三个,大姨也老得走不了路,在她浑浊的眼睛里已经把我看不清楚。大姑过完了她的八十八个春秋,丢下她最后的不舍,已经驾鹤西游。那么我呢?在中年之后,也将步入黄昏,走向人生的尽头。我还有多少时候?我能拿起什么?又能放下什么?回过头,我还有多少牵肠挂肚的事情,让我死不瞑目?我的孩子们,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懂事?什么时候才能体谅你们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到底可怜在哪里?从生下你们开始,这一颗心就不在自己的心脏里。他在你们身上,一直到死。
   所以这亲情不能没有,所以这亲戚能走动的时候尽量多走走。怀着感恩之心,儿子看望爸妈,妻子看望父母。兄弟姐妹之间,在一起聚一聚,热闹热闹。带上孩子,带上我们的下一代,把这种血脉之间的感情延续到永久。让亲情更亲,让人情更近,让友情更浓。让我们活在这个世上,血脉相连,永远也不会感到孤单。把小家变成大家,把个人变成众人,把我变成你,把你变成我,你来我往才是人间岁月。没有走过亲戚,就体会不到相逢的喜悦。没有走过亲戚,就体会不到人间的烟火。没有走过亲戚,也就体会不到礼轻人义重的珍贵。一个人活着不光是为了自己,更多的是为了亲人,为了责任。

共 627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走亲戚是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在春节时期亲戚之间交流感情的活动。春节走亲戚、回娘家,是中国人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习俗。它是亲戚间联络感情,互相慰问的一种亲情大交流。有些地区把走亲戚说成是“逛亲戚”。走亲戚这种习俗从正月初二,一直能持续到正月十六,这期间几乎家家都在酒醇中泡着,在香味中浴着,尽享人生的乐趣和亲情的快乐。过去是等到送了年才能出门,并有“初三姥娘初四姑,初五初六看丈母”的说法;如今是正月初二趁着年味正浓时,人们就拉开了走亲戚的大幕,而且多是“先看丈人再看舅,姑父姨父排在后”;从这种演变上看,生活节奏在加快、妇女地位在提高。正月初二、三,嫁出去的女儿们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浓浓的亲情,体现在作者的文字中。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人和人的互动逐渐减少,都在忙碌,为孩子,为老人。作者呼吁,在这竞争激烈的时代,要多看看父母,心怀感恩。确实.有些家庭亲情淡漠 ,显得孤单。也有许多单身的人,因为个人生活的不顺,也不愿意回家。文章充满了温馨的人情味儿。讲明一个道理:人活着不光是为了自己,也要为了自己的亲人,为了那份责任。结尾的最后一句话,点明了生活里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有一份责任。感谢赐稿宁静,问好冬安。【编辑:开心的秋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开心的秋蝉        2023-01-29 10:57:20
  祝小鱼老师佳作连连。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3-01-29 11:16:08
  喜见王小鱼老师大作,内容丰富,以详实的笔触写出走亲戚的内涵,如同老师所言亲情大于一切。文章以小见大,接地气,有生活,语言朴实,情感丰富,描写细腻。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3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3-01-29 12:00:42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浩渺若尘
4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3-01-29 15:48:13
  欢迎王老师投稿支持宁静征文,一篇《走亲戚》反应了当代人的情感观和价值观,美文欣赏了。问好,新年快乐!
浩渺若尘
5 楼        文友:红尘花瓣雨        2023-01-31 09:35:41
  浓浓的年味,新年好。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