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正月十五闹元宵(散文)

编辑推荐 【心灵】正月十五闹元宵(散文)


作者:黄皮人 秀才,1143.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82发表时间:2023-02-10 10:17:04
摘要:火树银花不夜天,万家灯火舞翩跹。看着这些闹元宵的人们,看着灯光辉煌的大街,看着千家万户点亮的灯光,我禁不住热血澎湃!

从赤城县归来,一直处在亢奋中,为那里氛围浓郁的民俗风情,为那里精彩纷呈的闹元宵活动。
   元宵节当天清晨,天气格外晴朗,我们一行驱车从北京出发,一路风驰电掣。小车穿隧道,越山岭,跨河流,不足两个半小时抵达赤城界内。行至城区边沿,被路旁停滞的车辆和穿梭的人流所阻隔,有几位民警站在马路中间值勤,示意交通管制,禁止通行。
   我们停车朝前观望,但见前方人头攒动,马路被堵得严严实实的,有许多人在跳舞,更多的人在围观,人群上空不时有红色、绿色、黄色的彩带飘动。与此同时,激烈的锣鼓敲打声、锁啦的吹奏声和高音喇叭的音乐声响彻耳畔,间或还有鞭炮的炸响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股青烟,和风拂面,送来一阵阵浓郁的硝烟味道。
   此前来过多次,对这里比较熟悉,前方这条马路位于县委县政府机关门前,是一条横穿城区的主干道,名叫府安街,当地人称为赤城的“长安街”。此行,我们应同事高艾的邀请,专程前来参观闹元宵活动。高艾是当地人,就住在这条街上,来前他反复强调,说赤城的闹元宵活动特别热闹!
   正月十五闹元宵,这是自西汉以来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活动,倍受全国各地民众的欢迎。历朝历代有许多诗词歌赋描写元宵节盛况,如唐人苏道味: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明朝唐伯虎: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中国的节日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在我印象中,最有特色、最热闹、参与人数最多的非元宵节莫属。小时候在南方观看过闹元宵,至今记忆里还有赏花灯、游龙灯、舞狮子的热闹场景。自从离开家乡后,至少50年再没有见过,尤其是北方,有什么民俗特点呢?
   在停车等待的过程中,我与执勤民警交谈时得知,这场活动从上午9点开始,要一直延续到午后1点。心想:有民警执勤,有交通管制,又是在县委县政府机关门前,如此看来这绝对不是民间团体组织的,而是政府行为。我立即想到了“与民同乐”这句成语。
   好不容易等到散场,中午同事请我们在餐馆吃饭,发现所有的服务员全都穿着色彩艳丽的丝绸服饰,脸上涂抹着厚厚的油彩。原来她们刚刚从活动现场返回,还来不及卸妆就投入到了工作。饭后我们离开时,竟发现她们在门口的空地上伴着音乐练习扭秧歌,趁着酒劲我们也跟着一起扭动起来。早就听说,扭秧歌是从劳动实践中创造的一种舞蹈形式,有着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今天看来它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高艾告诉我们闹元宵的高潮将在今晚闪亮登场。说完,高艾将他家的灯光全都点亮,一时间整个屋子里彩灯闪闪,精美的图案烘托着浓郁的节日氛围。这时我们才发现,他家所有窗户都装饰着彩灯,合上开关呈现出五光十色的图案,那灯泡有的像葡萄圆润饱满,有的像珍珠洁白靓丽,有的像灯笼红光四射。当然,灯光只是点缀,它们被编织成流动的瀑布、盛开的花朵、初升的太阳,真是精美绝伦。
   正当我们穿衣换鞋准备出门时,突然响起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清脆、柔和,余音绕梁。是谁在屋子里面放鞭炮?原来是灯具盒子里暗藏玄机,是一款电子产品,能够模仿鞭炮燃放的声响,几个人会意地哄堂大笑。
   高艾家的楼房临街,一出大门就是“长安街”,放眼望去,整条街装点成灯光的海洋。大街两边楼房几乎所有的窗口全都亮着彩灯,沿街路树上不仅悬挂着巨大的红灯笼和中国结,而且依照树形勾勒出五彩缤纷的灯光图案。其实,令我惊叹的不是灯光本身,而是这里的人们,临街楼房绝大多数都是寻常百姓,他们都在用灯光装点生活。
   由于晚上的闹元宵活动集中在这条街上,因而实施了交通管制,不允许机动车通行。赤城城区四面环山,这条大街的尽头就是一座山峦,彩灯勾勒着山影,像从天空垂下的一面幕布。星光被灯光照射得暗淡无影,只有一轮明月爬上了山顶,又大又圆又亮,仿佛在俯瞰着人间。这是进入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月亮也善解人意,无论是形态还是光彩都与今晚高度融合,仿佛亮起的一盏天灯。
   山峦的脚下是一座文化广场,那里正在举办灯展,人们纷纷朝广场走去。街面上人流如潮,我们只能随着“人潮”慢慢挪动,有的地方几乎是人贴着人、脚跟着脚,慢慢蹭着往前走。这就是诗人李商隐在1000多年前描述的那般情形:“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文化广场上摆放着几十座造型各异,灯光璀璨的巨型展物,有建筑的、有花卉的,有动物的,还有吉祥物的。最显眼的是赤城县委、县政府的一尊展物,骨架搭建成一面牌坊,上端是红色的大字:江山就是人民;中心是大写的彩色“春”字;两边是黄色的字:国泰、民安;门楣、立柱是红色的灯光,缀满了黄色图案,金光闪耀,光鲜夺目。
   流连于灯展之间,移步一景,令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既有寓意为富贵、吉祥、繁荣的巨大石榴,又有象征着幸福、美满、和谐的灯笼长廊,还有描绘着蓝天、白云、原野的丰收大地。原本我打算拍摄几张照片,然而观赏的人群一拨接一拨,根本无法拍照,镜头里面尽是陌生的面孔和移动的人头。
   尽管依依不舍,但也只能忍痛割爱,高艾连拉带拽地把我们从灯展处领到了大街上,那里正在举行闹元宵表演。在悠长而又宽敞的马路上,表演的队伍分为三大块,即扭秧歌的、踩高跷的、唱晋剧的,每一块都被观看的人们围得水泄不通。为了营造喜庆氛围,也为了拉拢更多的观看人群,锁啦吹得响彻云霄,锣鼓敲得震天动地,喇叭放得震耳欲聋;演员们更是铆足劲夸张地表演,逗得人们哈哈大笑。
   白天离得远没有看清楚,此时能够大致分辨出一二。扭秧歌的演员全是女的,有的身着蓝底白花衣服,有的红底黄花,有的上绿下红。脸上涂着红色,眉毛黑色,扎着长长的麻花辫。演员们有的手持丝绸采扇,有的手舞彩色飘带,翩翩起舞。锁啦吹的都是现代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爱我的祖国》、《我爱你塞北的雪》。
   踩高跷的全是男的,身穿古装,套着面具,装扮成人们喜闻乐见的人物,有的是《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有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和张飞。他们显然要“高人一等”,灵动地跳跃着,作出各种高难度动作,惊险而滑稽。高音喇叭播放着《过大年》、《滚滚长江东逝水》、《敢问路在何方》。
   唱戏的男女演员都有,身着戏服,由于唱的是晋剧,地方口音浓厚,我们一句都听不懂,但当地人听得津津有味。
   据高艾介绍,赤城的闹元宵活动虽说有传统的历史,但真正盛行却在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几年更是火得不得了。因为赤城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于2020年初成功退出贫困县序列,人们生活富裕了,心气更加高涨。这些演出的班子绝大多数都是从附近农村自愿来的,从正月十四至十六,连续表演三天。之所以选定在县委县政府门前闹元宵,他们是怀着感恩之心,用这种传统的形式歌颂美好的生活,赞美伟大的共产党和伟大的祖国!
   火树银花不夜天,万家灯火舞翩跹。看着这些闹元宵的人们,看着灯光辉煌的大街,看着千家万户点亮的灯光,我禁不住热血澎湃!我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传统的民俗活动能够兴盛发扬,靠的是生活的富足和对未来的希望!唯如此,才有这类活动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表演时间之长,且具有原汁原味特征的闹元宵。
   在路上,高艾唯恐我们玩不好,问道:“今天的活动怎么样?”
   同行的张大姐回答:“好!好!这一趟来得值。”
   高艾又问:“明年还来吗?”
   我们一起回答:“肯定来!”

共 297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精彩的游记,将北方一个县城正月十五闹元霄的盛况描述得生动有趣,将三年疫情管控放开后的第一个春节人民群众的欣喜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作品流畅,语言生动,现场感和代入感强,读着读着,就进入到了作者所描绘的场景中,仿佛自己也融入到了那热闹的景象中,成了其中的一员。透过作者的讲述,我们还能以点向面,看到我们祖国在这个春节的盛况。好浓厚的烟火气息! 这才是我们生活的本来面貌。感谢赐稿,期待更多精彩!【编辑:透明秋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3-02-10 10:18:02
  拜读了,点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1 楼        文友:黄皮人        2023-02-10 10:22:26
  好快!感谢精彩点评。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3-02-10 10:18:44
  非常精彩的作品,推荐大家共赏!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2 楼        文友:黄皮人        2023-02-10 10:22:58
  承蒙夸奖,向你学习!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3-02-10 10:19:11
  恭祝新的一年创作丰收!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3 楼        文友:黄皮人        2023-02-10 10:23:13
  共同奋斗!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