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蜀秀蓉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蓉城】元通古镇汇三江,石桥老街缘千年

编辑推荐 【蓉城】元通古镇汇三江,石桥老街缘千年 ——成都周边古镇游之六


作者:途乐客 白丁,23.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66发表时间:2023-02-11 19:26:50
摘要:古有古的味道,新有新的趣头!

元通古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距离成都市区38公里,为崇州四大古镇之一。元通古镇最早建置于东晋时期,那时叫水渠乡,有1650多年历史。据说兴场时间推前到东汉。这有可能,大邑新场也是场兴东汉。
   流经怀远镇的文锦江(即文井江)、流经街子镇的味江和流经安龙镇的泊江,三江在元通镇汇合,故这里也称汇江。再经白马渡,陈家渡、方渡,便汇入崇州西河到新津龙王渡,进入岷江。过去农副资产品主要靠水运,这段30余公里的航道为崇州过去十分重要的水上交通。元通自然成为文井江的重要码头。
   元通的称谓,在清光绪《崇庆州志》有记载,明英宗正统年间,因地居水陆要冲,舟楫往来不断,僧侣商贾聚集,生意兴隆而繁华。宋代时此地圣佛寺的圆通和尚到长安学佛,回来主持,活到99岁。故改原寺名为圆通寺,也称长寿寺。清代改场为镇,便以寺名为场名,意寓“圆和通顺”。在上世纪40年代改为元通镇,说是为了书写方便。元通镇的名字确实起了作用,竟然成了我国有名的“铸管之乡”。
   据历史资料记载,宋朝著名诗人范成大被派知成都府,兼四川制置使。他的好友陆游正作崇州通判,范成大乘船来游元通镇,并为仅有的四条街道取了“东盛、双凤、麒麟、增福”的美名。范成大就是此时介绍圆通和尚去的长安,后来他把陆游提拔到成都作了参议官。
   到明代,这里已“良田数万亩,烟火数千家”。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至清代,南方各省客商纷纷来此建馆兴业。双凤街广东会馆和其他会馆就是此时所建。元通便有了“小成都”之称,在古镇惜子宫碑文上也有记载。辛亥革命后,四川军阀混战,直至20世纪中期,各会馆已不复存在,广东会馆仅存三段门墙。2009年重新修复后的广东会馆门墙巍峨庄严,颇有气势,也恢复了传统木结构的古戏台。
   元通古镇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三条江水浇灌着堤岸外良田万亩,保障古镇的丰衣足食。镇南山坡上有瓦窑坎,以出产物美价廉的土陶和黄绿釉瓷著名。房屋大都沿文井江岸修筑,其中不乏吸引眼球的吊脚楼和望江楼。街头小巷,庭院深深,保存完好;相连成片的木板房铺面,显示过去的商业繁荣;有门楼带院子的青砖瓦房,则述说过去的富庶;遗存的古老民居,古韵悠悠。
   麒麟老街的几处古迹不可错过。一是建于1914年的黄家大院,又称将军府,是原国民革命军地二十四军独立炮旅中将旅长黄润余的公馆。现存完整建筑两座,三进大院。中间园林院子很大,却已经成为造型别致,色彩纷呈的陶艺展示馆了。
   大概是感觉杀戮过多,黄家在院子右边建有两层的诵经楼。此地在1939年4月发生过震惊川西的“徐楚灭杀黄氏家族大血案”。其时黄润余正在诵经楼,听到消息开窗从隔壁巷中跳下,逃过一劫,诵经楼成了逃生楼。徐楚等共杀黄家三户7、8人,徐楚等十二人捉后被判极性。此事惊动一时。后有人评议为“除暴安良”。徐楚亦曾为军队少校团副。因对黄家横行乡里,称霸全县,奋起不满,而邀约朋友起事。解放后黄家又参与杀害土改征粮工作队,大多被镇压。此事崇庆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有详细记载。
   麒麟街还有一个有名的罗家大院(罗氏老宅),是过去清代、民国年间绅粮富有人家居住的三进大院落,后门临文井江。进门第一个走廊天井修有繁杂造型而工艺精湛的塔式门洞,上面书写“是一洞天”,左右有石刻联“竖起楼台遮日御,打开门第看风潮。”颇有古韵文香。天井二楼上三边是美人靠。罗氏富甲一方,曾组织二十多人参加四川保路运动,该大院为省文物保护单位。有趣的是,罗家的财产主要靠毕业于成都女子中学的小儿媳妇朱氏维持保留下来的。
   而百年前屹立在麒麟街的元通天主堂,让我们知晓不同的文化信仰也曾在这里交汇发展。在增福街有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的王国英故居。王国英为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驰援宁波,率敢死队与义律激战,不幸被俘,誓不投降,被英军杀害。
   有一民居门上有匾额“女中君子”,据说这里住过龚姓女子,自幼许配张家大户,但未过门丈夫病故。龚氏还是来到张家,守节行孝,任劳任怨。官府为表彰她的传统美德,特赠此“女中君子”金字大匾。第二次来时里面已经办了民宿,而且规模不小,后面通向文井江。
   双风街往东是比较破败待拆迁的半边街,尽头是元通镇上场口。这里横卧于泊江之上的是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的永利桥。虽然陈旧古朴,却是崇州仅存的石拱桥,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清静人少,不远处便是乡村田野,绿柳炊烟。
   右前方三江交汇处有地震后恢复重建的八层元通塔。巍峨高耸,优美壮观,屹立江边,为古镇增光添彩。可惜处于维修状态,不能登高望远元通古镇全貌,实在遗憾。
   小镇中部的汇江铁索桥,虽桥楼琉璃五彩,挑角飞檐,造型古雅美观,却是1986年修建的现代仿古桥。最早的汇江铁索桥建于清光绪年间,长达130余米,气势壮观,因晚清末年清明会时人多坍塌。
   这里的五层六面的惜字宫塔,文化氛围浓厚。塔下部有清光绪年间创修惜子宫的碑文;有民国崇州知州沈恩培有关重修汇江桥落成的诗文;以及录刻民国《崇庆县志》的“礼俗”和“山水”两则,记载当时城隍会和元通繁盛被称“小成都”的情况。还有一篇《崇庆州志》“艺文”中的《报本堂碑序(节录)》,描述自唐宋以来多贤臣治绩,酿成美俗,人敦孝悌,里尚义仁,犹有古风。有饶、胡二姓建报本堂供奉众善士,守本崇德,利人济物,故在惜子宫上表其功善云云。
   难怪元通镇修有《仁里义乡》大牌坊。上面两联:“水涌得泉通街地汇三江水,人多仗义会馆音分六省人。”“始东汉繁明清双凤连麒麟玉龙东盛增福长寿红瓦半边惜字六馆九戏台,鸣大罗给孤寿皂角与水井天主国英黄院宗祠古当一库铁杆五桥三江水。”概括了元通古镇的繁荣历史及街道和拥有的众多古迹。过去元通有牌坊五六个,可惜毁败不少。
   江边是看风景的佳处,远处汇江之地的元通宝塔,江边鳞次栉比的各型民居酒店、高楼矮墙、绿树红花、索桥流水,完美合成一幅大方舒适、美观瑰丽的风景大画。凡靠江边的居民,都有石阶到河边,大街上也有小巷直通水岸。在汇江桥上、下都可以拍出很漂亮的江桥长流水,高塔靓楼角的好照片。
   江水奔流,时代变迁,光阴冉冉,老街已失去了往日的热闹,清静低调的慢生活成为基调。在桥边的吊脚楼小憩,看江水从身边流淌。在增福街口的夏家茶楼,茶楼有联:“茶烹汇水长留客,楼待来宾竟到家”。坐竹椅傍木桌,慢慢品尝老旧铜水壶烧水泡茶,闲摆龙门阵。有人称这是三江汇流蜀州微版的“清明上河图”。
    元通也有热闹的时候,就是元通清明春台会。自康熙年间举行,至今有300多年,有赛神(城隍出游等)、游乐(戏台演出)、备耕(农具、农产品交流等)三部分。2018年元通清明台会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喜欢闹热的不妨春天前来。
   此外,元通古镇美食有四朵金花:黄豆花、余二姐蹄花、严红脑花和小书油花。桥头的正宗花椒土板鸭,半边街板鸭,也是元通特产。镇上同样卖着怀远三绝:叶儿耙、冻糕、豆腐帘子。最大的饭店如同洛带古镇一样也是原供销社食堂,好几十桌。
   小镇不大,游玩一天足矣,但要体会当地慢生活,遍吃美食,就不妨住上一两天。到过江边一家酒店,设施不错,楼上楼下种满鲜花俊草,可饱览江边景色。不过这里与其他古镇不同,不包伙食,只管住。因为这里小吃、饭店、烧腊摊很多,足够方便。
   近十来年经常从元通外经过去山里避暑,每年约四五次,到元通仅去过四五次,大多跑马看花,或仅品赏美食,多次游览,感悟愈佳,元通确实不失为成都周边值得一游的古镇。
   正是:
   场兴东汉明清盛,麒麟金凤名意佳。宝塔索桥三江水,小镇古街四金花。
   望江楼上汇妙景,吊脚屋下品好茶。会馆多驻仁义里,元通铸管成大家。
  
   途乐客
  

共 310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篇乡土散文之所以写得如此动人,说到底还是文人骨子里对乡土那份至深的眷恋。文章有了这种爱就有了灵魂,生命就有了深度,也有了长度。在这种经纬交织的锦绣里,他们既对故乡山水有了亲情的光辉,也有了山河壮美,更有了文人对人世间的载道。也许这就是文人对生命体验的本质。从作品的饱和读者的审美中基于生命的价值追问时,才不会感到精神的颓废。感谢赐稿蜀秀蓉城,祝春琪安康!【编辑:上官蓉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途乐客        2023-02-12 09:32:22
  谢谢上官蓉儿编辑的盛情评价!本人甚感荣幸和惭愧,毕竟蹉跎半生,下乡插队十一年,工作皆于文字无关,但喜欢业余文学,晚年极慕徐侠客爱好旅游,热爱生活,观赏河山,喜欢祖先遗留的文化痕迹,有感而发,不愿虚度余生。再次感谢!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