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德黑兰浮光掠影记(一)(散文)

精品 【星月】德黑兰浮光掠影记(一)(散文)


作者:沧桑战神 童生,765.4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162发表时间:2023-02-15 21:02:50
摘要:原发首创。

正蜷缩在座椅上假寐,忽然有人拍了拍我的肩头,睁眼一看,是老李,他指着舷窗外说:“快看,大雪山!”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飞机的左前方,一座山头破云而出,峭立于蓝天之下,山尖上覆着厚厚的积雪,好像中国穆斯林戴的白帽壳。此时,在夕阳的辉映下,那积雪散射着淡金色的光芒,看上去傲岸、恬静而神圣。我猜这应该就是厄尔布尔士山的主峰——达马万德峰吧,达马万德峰海拔五千多米,由于海拔高,所以时值盛夏,峰顶上仍然白雪皑皑。这座山峰南麓的城市——德黑兰便是我们此次旅程的目的地,德黑兰,波斯语的意思就是“向阳的暖坡”。
   第一次见到德黑兰的名字还是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1943年,美苏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会唔,商议开辟西欧第二战场,东西方协同与德国作战,并计划在战后建立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史称“德黑兰会议”。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还不知道德黑兰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呢,不期二十年后我竟然来到了这里。这一切都缘起被搁置数年的中伊北帕斯液化天然气项目重新启动,而我又恰好被选中前来做医疗工作的前期调研。
   飞机继续下降,穿透云层,下面就是伊玛目霍梅尼国际机场,很快飞机的轮胎便触着跑道,滑行一段距离后,拐入泊机处停稳。我们拖着行李,随人流穿过九曲十八弯的走廊,在入境处办理完手续,走出机场大门。天气酷热,仿佛旁边有个大火炉似的,汗水纷纷从皮肤的孔隙中钻出来,汇成一条条“小溪”,在毛发的丛林里弯弯曲曲地流淌,我心中苦笑:给德黑兰起名字的人肯定是冬天到这里来的吧。
   大胡子的伊朗司机早已在外面等候,见我们出来,他上前一步,以手抚胸,微笑着对我们说了句波斯语:“SALAM!”,我没听懂,猜想大概是你好的意思吧,便冲他微笑着点点头,正准备掂起行李往车上放,他却抢前一步把行李接过去,搁进后备箱,待我们上车坐稳后,大胡子坐在驾驶位,打出一个询问的“OK”手势,我们点点头,他踩下油门,车子轰然作响,一骑绝尘,向德黑兰方向驶去。
   机场距德黑兰有一小时的车程,我透过车窗好奇地看着这个陌生的国度。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毫无生机的荒漠,大地已被褐黄色的沙砾统治,路旁连棵小草都看不见,既使偶尔有树从窗外一闪而过,也是因久旱不雨而渴死的枯树,有段路途荒无人烟,我一度怀疑自己是否已经登上了月球。历史课本上说,两千年前,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曾有个奴隶制国家——安息帝国,它恰好位于罗马帝国与汉朝的丝绸之路上,当年张骞出使西域,到达的最远处就是这里。从那时起,丝绸之路上驼铃声声,不绝于耳,给自然条件恶劣的安息帝国带来了繁荣,沙漠上出现了城市,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又循着张骞的足迹穿梭在这条丝绸之路上,只是骆驼换成了飞机。
   车到中途,路右侧的荒漠上出现一座气势恢宏的清真寺,几个黄色洋葱头式的大圆顶耸立在蓝天之下,向阳的那面闪着刺眼的白光,远处的背景便是白雪皑皑的达马万德峰。在国内从未见过如此壮观的清真寺,我们感到新奇,都盯着看。同行的项目组郭秘见状说道:“像座清真寺,对吧?其实那是霍梅尼墓,是什叶派的宗教圣地。这个墓很有意思,总共四座尖塔,塔高91米,表示霍梅尼在91岁去世;里面72个寺门,象征在一次爆炸案中牺牲的72名烈士;寺内还有124根石柱,每根石柱高12米,像征什叶派有12个伊玛目……”郭秘在伊朗生活十八年,对伊朗的事情非常熟悉,一些典故轶事说起来如数家珍。
   车速飞快,霍梅尼墓不久便消失在视线中,我们漫无边际地聊着,聊汇率,聊天气,聊风俗,聊宗教,聊项目,聊国际形势……不知不觉中,车窗外公路旁的荒原上不再寂寞,渐渐染上了星星点点的翠绿,那是成片的草地和树木,在沙漠里看到绿色就仿佛在男人堆里突然发现美女似的,让人心潮澎湃。随着车子的行进,翠绿越来越多,越来越浓,夹杂在翠绿中的楼房也渐渐多了起来,车子已经驶进了繁华的市区。
   有些晕头转向,若不是面对着厄尔布尔士山,我不会知道我们是一路向北进入市区的。车子在第二个路口拐了弯,速度慢下来,司机抬手指了指右前方,示意我们往外看。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街心一座风格新颖的地标式塔形建筑映入眼帘,别致高耸的塔身、流畅自由的线条、规则整齐的纹饰、淡蓝色的琉璃砖、镂空的几何图形、石钟乳体的门窗……处处散发着异域风情,格调与周围的民居浑然一体,毫无违和感。这便是著名的伊朗自由纪念塔,高45米,由侯赛因.阿马那特设计建造,若登上塔顶的瞭望台,德黑兰城中金碧辉煌的王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宽阔笔直的林荫大道、厄尔布尔士山南麓的避暑胜地都会尽收眼底,不过很可惜,我们要赶在太阳落山前到达项目组驻地,无法在中途停留登临。
   车子又加速了,自由纪念塔被远远地甩到了后面,轿车随着车流七拐八拐,驶进了一条狭窄的街道,街道两旁停满了小汽车,中间仅容一车通过,像一条极狭的车巷,我们在“车巷”中穿行,而车速并未稍减。见此情景,我忽然想起《卖油翁》中的一句话: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最后,汽车在一幢二十层的大厦前稳稳停住,这座大厦便是项目组人员的办公地了。事前项目组已经得到我们要来的消息,特意在十五楼布置了一场简短的茶话会,我们进到大厅里,一阵热情的接待和寒喧之后,大家一起谈了谈项目的进展以及我们进驻德黑兰后的工作方式等。末了,项目组领导很贴心地握着我们的手说:“几位第一次来德黑兰,鞍马劳顿,不着急工作,晚上好好休息,倒倒时差,明天让郭秘带你们参观几个景点,医疗调研的事慢慢来。”领导这样一说,我才想起北京和德黑兰还有五小时的时差呢,怪不得这么困倦,这里是傍晚,而北京已是午夜了。
   第二天早晨,我在睡梦中被一阵破空而来的音乐声吵醒:俩一俩海,印兰拉乎,穆罕默德,勒苏论拉嘿……原来不是音乐,是穆斯林赞颂祈祷的唱词!静听片刻,忽然想起我们今天要前往巴列维皇宫,该起床啦。
   我们走在大街上的时候,金黄色的阳光已经透过树梢斑斑点点地洒下来,洒在伊朗高原上的这座城市里,到处都亮堂堂的。八点钟,这个时间点对于伊朗人来说还太早,街上行人不多,很安静,偶尔有裹着头巾的伊朗女人娉娉婷婷地在路上走。中东女人戴头巾是《古兰经》教义的规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呢?一种说法是女人的头发会诱出男人邪恶的欲念,所以要包起来。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巴列维王朝全盘西化,那时的伊朗女性不但不需要把自己包起来,甚至可以穿短裙泳装,可以在公众场合唱歌跳舞,可惜的是,这样世俗化的改革以及其他社会矛盾的积累,导致了后来山呼海啸般的伊斯兰革命,王朝被推翻,巴列维流亡海外,头巾罩袍一夜之间又回到了女人身上,唱歌跳舞更被视为大逆不道,女性解放的鼓噪就这样昙花一现,在古波斯的土地上销声匿迹了。
   街两旁各有一条窄窄的石渠,清凌凌的水沿着石渠汩汩地流淌,婉蜒的渠水像落在地上的飘带,依山就势,流经全城的每一个角落。据说这水来自厄尔布尔士山上融化的积雪,古波斯人在山上开凿了无数类似“坎儿井”的深窖,把雪水从高山上引下来,从那时起,千百年来,清凉洁净的雪水就一直浇灌着这片干渴的土地,也润湿着城市的空气。我们顺着水渠一路走,走过几个路口,郭秘说,前面树多的地方就是巴列维皇宫了。
   皇宫建在厄尔布尔士山的山坡上,用围墙圈着,从外面看,皇宫更像一座大公园,完全没有中国故宫那样的气势和威严。围墙上有一道拱门,这便是皇宫的入口了,对看惯中国古代皇宫庄严大门的我们来说,这拱门也太不起眼。穿过拱门,冲门是一片绿毯般的草坪,这季节草的长势正旺,新鲜的绿色逼人眼目,草坪上长着十几株枝繁叶茂的法国梧桐,每一株都有合抱之粗,青白色树皮在草色的映衬下分外明晰。几条林荫道穿过草坪,沿着林荫道往前走,花木深处,几幢小楼掩映在绿树之间,那些小楼就是皇室成员曾经居住和办公的地方。
   小楼是近代西欧风格,墙面贴白色大理石,故又称作白宫,白宫里每个房间都允许进来参观。里面有风格不同的会客厅,最外侧房间地板上铺一整块精美的波斯毯,波斯毯中间放一茶几,茶几四周摆着三只绣有花纹的枕头,很显然,这个会客厅是波斯风格的。再往前,跨过一道门,是欧州风格的会客厅,暗红色木地板,长方形茶几四周一圈米黄色的布艺沙发,看上去很朴素,不过在当时那个年代已经很时髦了。这间会客厅靠窗的位置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摆多国领导人的相框,在这组相框中,我忽然看到了毛泽东主席的画像,和天安门城楼上的是同一张,相框里面,他仍旧若有所思地看向前方。在遥远的异国他乡看见自己国家曾经的领袖,一股暖流瞬间涌上心头。
   白宫对面是一片桦树林,树林旁边一栋小洋楼,从白宫出去,沿着铺满青色鹅卵石的小路就走到了它的正门,进去一看,原来这里是皇家电影院和皇家餐厅,这两个厅的装潢十分精美,尤其是皇家餐厅,装饰的富丽堂皇:饰有暗纹的墙壁、垂挂的水晶灯、精美的波斯挂毯、西洋风格的风景画、意大利的铜雕、阿根廷绿檀制作的圆桌、米黄色镂空桌布、法国的瓷器……灯光下照耀下,件件精美绝伦,处处透着皇家的奢华与高贵,可谓贝阙珠宫,美轮美奂。
   白宫旁边的楼房用绿色大理石装裱,又叫做绿宫,法拉赫皇后以及儿子女儿的卧室、活动室和配餐室都在那里了。巴列维的儿子是空军飞行员,他房间地毯上铺着一张真虎皮坐垫,虎头高高昂起,乍看吓人一跳。旁边一只棕黑色小狮子,床上、桌子上摆着他小时候玩过的玩具,墙上是他年轻时的巨幅照片,看上去英姿勃发,十分帅气,也难怪,波斯人属雅利安人种,本来颜值就高,在德黑兰这样的大城市,靓男俊女更是随处可见啦。
   皇后卧室的衣架上陈列着她曾穿过或珍藏的服装,大都是较保守的西欧女装款式,既使这样较为保守的服装,在当时的伊朗也是惊世骇俗的。巴列维共有三任皇后,第一任皇后是埃及公主法丝娅,法丝娅十分美丽,酷似《罗马假日》中的影星奥黛丽.赫本,后因种种原因与巴列维离婚,回到了开罗。据说王朝覆灭后,埃及收留巴列维并在他死后给予厚葬,都是看法丝娅的面子;第二任皇后是伊朗的多国混血索拉娅,虽然两人感情深厚,但终因无法孕育子嗣而被迫离开巴列维出走意大利;第三任皇后就是法拉赫,伊朗革命后跟随巴列维到处流亡,巴列维去世后,她靠变卖自己的嫁妆为生,数年后,女儿和儿子先后自杀,晚景甚是凄凉。就这样,三任风华绝代的皇后都走向各自不同的归宿。
   皇宫后面是一个山坡,山坡上有一段城墙,我们爬了上去,这里是皇宫的最高处了,站在这儿向下看,大半个德黑兰市尽收眼底,但见城市从厄尔布尔士山南麓像一张煎饼似的向前摊开,漫漫延延,一直伸展到远处的戈壁上。整个城市建筑的主色调是土黄色,和厄尔布尔士山的颜色和谐共处,这就像唱歌,歌手与伴奏要处在同一音调上,整首曲子才悦耳动听。城市里高楼不多,主要集中在市区北部,相比之下,南部的楼房就更加低矮。郭秘告诉我们,德黑兰的富人大都住在北部,项目组也租住在北部,是一座七层公寓,我们以后也要住到公寓里面,每天坐班车到大厦办公。
   走出巴列维皇宫的时候天色尚早,上车后,郭秘关切地问我们累不累,我们都说不累,他说道:“那就好,不累的话咱们上午再参观一个地方,霍梅尼故居,从那里回来咱们吃中午饭,请你们吃烤羊排!”
   霍梅尼,巴列维的政治对手,他的故居会是什么样子呢?
   正想着,司机一踩油门,车子一溜烟向南飞驰而去……
  

共 45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是作者远赴德黑兰的所见所闻。于常人来说,能走出国门领略一下国外的异域风光是一件幸运的事,何况作者还是因为工作的原因,更加感到新奇和兴奋。走下飞机,在伊朗司机的带领下,作者透过车窗观赏着伊朗的自然风光,极似清真寺的霍梅尼墓,伊朗自由纪念塔让作者充分感受到了伊朗的异域风情。到达项目组办公地,项目组为作者一行人举行了简单的接风茶话会。第二天,作者又参观了巴列维皇宫,欣赏着风格奇特的皇宫,脑海里浮现出这座皇宫悠久的历史,作者倍感新奇。白宫内看到了伟人毛泽东主席的画像,让作者感受到了一丝温暖。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流畅的语言,翔实地为我们记录了德黑兰这座异域城市的自然风光,文中的历史资料展现出这座城市的悠久厚重,作者的描述朴实生动,自然细腻,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是一篇成功的游记散文!倾情推荐,佳作共赏!【编辑:淇水碧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217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3-02-15 21:05:00
  看景不如听景,跟着战神的文笔,我们好像来到了极具异域风光的德黑兰,来了一次出国游。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2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3-02-15 21:06:54
  德黑兰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通过作者的描述,我们不仅领略了这个城市独特的自然风貌,也感受到了它那厚重的历史底蕴。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回复2 楼        文友:沧桑战神        2023-02-16 15:04:57
  在大家眼中,伊朗也许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国家,可以一旦走近它,罩在它身上的面纱就会渐渐褪去,展示给你一个真实的伊朗。
3 楼        文友:燕飞舞        2023-02-15 21:17:22
  经历就是财富,是创作的源泉。感谢战神用灵动的文字带领我们出国旅游,领略异国风情,给我们带来视觉盛宴。
当认真成为一种态度,生命便不会在虚无中度过。
回复3 楼        文友:沧桑战神        2023-02-16 15:05:58
  在德黑兰旅居半年,感觉伊朗在各方面都还是不错的。
4 楼        文友:赵积琦        2023-02-16 12:33:11
  作为游记这么引人入胜,一口气读完是一篇成功的佳作,整个的布局丝丝入扣,纵观历史与现代,异域与中国历史的交替,再加上作者简洁细腻的语言,让我们深入地了解了这座历史厚重的德黑兰城市,点赞!
回复4 楼        文友:沧桑战神        2023-02-16 15:09:40
  伊朗人叫我们“秦”,估计是秦人的意思,大概从秦朝起,远东与西亚就有交流吧,没有考证,只是猜测。总之在德黑兰的半年,我觉得他们对中国人还是很友好的。
5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23-02-23 07:22:30
  一篇精彩的游记散文,欣赏拜读了。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回复5 楼        文友:沧桑战神        2023-02-25 06:31:33
  都是十几年前的旧事了,现在忽然想动笔把那段经历记录下来,有文字做载体就不至于让它湮灭在时间的长河里,丝毫不为人所知了。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