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花烂漫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花】新场古镇(散文)

编辑推荐 【山花】新场古镇(散文)


作者:海上稼轩 布衣,284.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46发表时间:2023-02-16 15:18:46

有人说,六十岁以后要为自己活,我和妻计划每年外出游玩三、四次,其中至少有一次去外省市。今年出游的第一站是市郊的新场古镇。
   我们辗转公交、地铁,来到了新场老镇,路有点远,但还算方便。
   沿着牌楼东路一直走,看到一座高大的牌楼。走近一看,最上面的“牌”上刻着“三世二品”,才知道这就是被称为“江南第一牌楼”的“三世二品坊”。这个牌楼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当时官居二品的太常寺卿朱国盛为纪念其祖朱镗、其父朱泗而修建的。朱国盛是明万历庚戌年(1610年)进士,初在朝廷做文职官员,后又当过工部员外郎、南旺分司郎中、漕储参政等职,后又被提升为山东右布政使。朱国盛政绩的亮点出在他任漕储参政期间。所谓漕储参政,相当于现在的水利部长兼运输部长这种职务。当时,黄河连年泛滥,严重影响水上交通,而各地运到朝廷的粮、油、布匹又必须通过漕运到达。在这危难情况下,他不畏艰险,亲临第一线指挥,夜晚就住在河堤上,一些地方官吏在险情面前束手无策,有的吓得面如土色,而朱国盛临危不惧,带领士兵、民工在现场奋战,终于克服了水患。朝廷嘉奖了朱国盛并“以漕河功升太常寺卿”。太常寺是朝廷掌管祭祀礼乐的部门,其正职“卿”为正二品。其父亲、祖父也因此被赠二品官衔,但没实职,也不用上班,只是给了个荣誉称号而已。所以在朱氏造的牌楼上称之谓“三世二品”。1974年牌楼被拆除。2006年初修复。重建后的“三世二品坊”牌楼,为三门、四柱、五层结构,选用了山东花岗岩、金山绿石作石料,上面刻有人物、车马、花鸟等栩栩如生的石雕,底层有4只石狮子守卫,看上去颇为壮观。
   新场地区原为下沙盐场的南场,是当时盐民用海水晒盐的场所。所以现在也有人把此地称为“下沙”,如“下沙烧卖”。后来海滩慢慢长出去了,这个盐场也逐渐成了盐民居住和交换商品的地方。在新场成镇之时,正值下沙盐场鼎盛时期,盐产量和盐灶之多,胜过浙西诸盐场。
   新场建镇约在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至今有800余年的历史,得名源于下沙盐场之南迁形成新的盐场,故名“新场”,元代初年,即有两浙盐运司署松江分司迁衙于此,是一座因盐而成、因盐而兴的江南古镇。
   随着盐业的不断发展,商人盐贩纷纷聚集到这里,于是新场人口急剧增加。当时镇区歌楼酒肆,商贾云集,其繁华程度曾一度超过上海县城,有“新场古镇赛苏州”之誉,是当时浦东平原上的第一大镇。后来因盐场变迁以及战乱等变化,曾几经兴衰,但新场镇仍是一个很有文化气息的江南水乡古镇。新场古镇上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雕刻精致的一座座石拱桥,傍水而筑的民居,高垒的石驳岸,沿河人家的一座座马鞍形的水桥,堪与周庄、朱家角等小镇媲美。
   “江南第一楼”是新场当年繁荣的标志,地处新场的闹市地段,倚洪福桥而造,是一座三层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第一层是普通茶馆,始建于清朝同治末年;第二层是书场兼高档茶馆,时常有来自各地的民间说书、评弹艺人在此演出,每每说书名家到来,车舟汇聚、听客云集。第三层则是“栈房”,供旅客歇息借宿。
   与第一楼茶园隔洪福桥相望,有一家吴记羊肉面馆,面馆不大,内部环境也不算好,但是羊肉和羊肉面很有特点。我们到新场时已近中午,也算是饭点,就钻进面馆,点了两碗羊肉面。羊肉面有两种,红烧和白切,老板推荐白切,我们点的是红烧。25元一碗,里面羊肉不少,还烧得很烂,口感不错,物有所值。
   新场镇文化教育历来发达。早在宋元年间,即有瞿士彦在这里创办义学。在南汇县志中曾有新场镇“科第两朝称盛”的记载,“南屏书屋”之类吟诗泼墨的场所有20多处。光绪28年已有女子学堂,30年代,镇上中小学已俱备。解放后,文化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上世纪80年代创办,全国第一个“社镇文化中心”,有“小镇大世界”的美称。
   新场古镇现保存有15万平方米的成片古建筑,元、明、清时代的石驳岸,以及69座古代仪门。其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单位有其独特而珍贵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古民宅100多幢,建于清宣统年间的张氏宅第,四进式院落,吊角飞檐,雕梁画栋,极为精致典雅;新场大街南北长达1.5公里,巷道与建筑两侧早已斑驳的山墙形成“高山空巷”的意境;洪桥港、包桥港、后市河和东横港四条河道两横两纵,把古镇划分为“井”字型格局的历史原貌,河道上各式水桥河埠70余座,其中留存下来的马鞍水桥15座,多处水桥上还凿有精美的“暗八仙”图案,寓意吉祥;古镇河道两侧古民居绵延铺展,街巷密集,呈现着千年以来典型的水乡人家的独特生活形态。
   传说在新场受恩桥石头湾沙中曾发现石笋,深不见底,所以过去新场镇又名“石笋里”。所谓“石笋十景”即新场古镇十景:溪湾石笋、书楼秋爽、雷音晓钟、横塘晚棹、仙洞丹霞、海眼原泉、高阁晴云、上方烟雨、千秋夜月、南山雪霁。这十景中有的照原貌翻新修复,有的只有其名不存其貌,有的正在规划重建之中。
   新场镇旧时多石拱桥,是江南水乡特色之一。新场有“十三牌坊”、“九环龙”之称。著名而遗存的石拱桥有:洪福桥、千秋桥、白虎桥、扬辉桥、玉皇阁桥、永宁桥、盛家桥。
   新场因为影片《色戒》曾在这里取景而名声大噪,每天都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李安给小镇的各家各户都安装了新招牌,剧组撤离后,一切恢复原样,招牌倒是没摘掉,亦新亦旧的在太阳底下摇晃,为这座千年古镇增添了古朴的活力。沿着河道散散步,逛逛河边的小商铺,享受两个人的浪慢时光。
   作为浦东最后一块文化遗产,新场镇完整保留着庭院深深、宅园相连的江南水乡古镇风貌。即便被贴上《色戒》、《叶问》、《摆渡人》等大片的取景地,新场镇仍有意保持低调,延续沧桑静默。
   虽然新场古镇不收门票,但是有几个小景点还是要收门票的,门票不贵,最多10元。游客一般只在门口拍照,并不进去。
   新场历史文化陈列馆就是收门票的景点。这座建筑建于清光绪年间,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了。解放前,这里是新场最大的一个典当行——信隆典当。新中国成立后,曾做过镇文化宫、工人俱乐部,2006年经过修缮后,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设计布展成“新场历史文化陈列馆”。陈列馆内共设有沧海桑田、煮海熬波、名人荟萃、生态古镇4个展厅。
   新场历史文化陈列馆原为嘉乐堂,至今保存完好,三进格局,建筑面积976.2平方米,大厅雕梁画栋,厅的八扇门正面雕八骏图,背面雕水浒人物,前后仪门完整,是座小家碧玉式的典型院落;信隆典当,三进,前一进为平房,后二进为楼房,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潘氏北宅,原有七进,现存五进,第二进客堂泥金漆廊柱犹在,第三进为二层楼,尚存五扇蠡壳窗,重檐、通转游廊。
   新场与其他水乡老镇一样,有许多古老的大型家宅。据查,新场现有民国以前的历史建筑约15万平方米,其中有4万平方米为二进以上的传统民居格局,三进以上的院落有20座,约2万平方米。新场的古建筑不少都保存较为完好。
   现在作为新场历史文化陈列馆的嘉乐堂保存最为完好,其他很多古建筑现在基本上都有人居住。其中位于新场镇新场大街271弄的张信昌宅第就是这类古建筑的代表。这座建筑于清宣统年间由张裕道之父建。坐西朝东,现有房48间,前后系进四整体建筑。第一进为临街商店门面,原有二层楼房各3间及2问平房,其中2间平房于1985年被拆除。门面乃张氏开设张信昌绸布庄所用,直至解放。进店面入内为仪门和两扇大门。大门上书“京洛传钩,曲江豢鸽”,字字完好清晰。仪门歇山灰瓦顶,雕刻考究,除文字外尚有人物徒型立体砖饰。仪门内是工艺细致的庭心。仪门正对第二进是三开间前厅和左右二耳房的二层楼房,南北两侧面为二间厢房楼,硬山灰瓦顶。楼上回廊相通,红、绿、蓝、黄凹凸玻璃门窗。主体建筑采用中西合璧、古今结合的装饰风格。上下层门窗均为柳桉木质材料,裙板雕花。楼上回廊栏杆原系生铁铸花栏杆,大跃进时炼钢铁拆下已改为木栏杆。大厅地面铺马赛克,石膏线嵌线平顶,楼地板均为进口花旗松企口地板。大厅深7米。第三进为面阔五开间的客堂、次间及二开间二层楼厢房,厢房楼上下均与前埭正厅房相通。后埭屋面为硬山灰瓦顶,龙腰衔接,进深7米,玻璃门窗。最后亦为硬山灰瓦顶平房,两边各有一间厢房,后有马鞍水桥。解放后河西花园被废,唯留下园中用房若干,现均作公管,安置住户。
   在新场老街上呼吸古镇淳朴的气息,路边有几位老人在卖菜。菜看上去并不漂亮,甚至有些蔫,我相信这是他们自己种的,没有施过化肥。一问价钱,差不多是市区的一半,太便宜了,于是我和妻就买了一些。后来看到更好的,就有买了一些。买着买着,就买成了一大堆。古镇游最后演变为绿化蔬菜购物游。
   旅游除了看,玩,还有就是吃。
  
   写于二O一六年三月十七日

共 353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新场古镇,是值得留恋的。景物、吃、人文、还有古建筑。我们可以随着作者的脚步,去呼吸古镇的空气,感受这里的一切!这一切实则美好!也能玉落珠盘叮咚响!好散文!劲推力赏!问好作者!期待新续!【编辑:黄江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江山        2023-02-16 15:19:53
  好散文!劲推力赏!问好作者!期待新续!
《江山文学》永远都是最棒的!
2 楼        文友:海上稼轩        2023-02-17 16:43:37
  感谢黄江山老师的提携和点评。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