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思】村庄的衰落与延变
庄间人过白事,发现青壮年人很少,不知何时,村子渐渐空了,只剩下了老人和孩子。
年轻人都出去当了农民工,有的甚至连家人带走,村里的学校也从此关门歇业。所谓的公办学校只剩下了几名孩子,甚至有的学校老师比学生多,只好几个村的学生不得不打包到一所学校。
像父辈那样视土地为生命的老一辈农民已渐渐逝去。土地逐渐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城里的一个又一个土豪却租地当起了农民,而那些不想出去却没有继承和掌握传统农业技术的农民,沦落为“现代农业”指挥下的“产业工人”。
城里人成了农民,农民成了工人。
可笑的是故乡还在,村子的魂已渐渐死去。
许多人漂泊在异乡,或许成了老板,成了白领,甚至成了异乡人,或者成了文化人,一谈起故乡,就用无尽的想象,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无限思念和眷恋以及不可磨灭的故乡情怀。谁也不愿说故乡落后,说故乡愚昧,说故乡的贫穷,而愿意被乡愁美化着,把贫穷品德化,把落后浪漫化,认为丑化家乡就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沉迷而且迷茫,家乡的糜败就渐渐模糊起来。
回到老家,回到故乡,就被故乡的愚昧贫穷淹没,也随波逐流,或者无能为力,或者视而不见。
你看每到春节,返乡潮在全国涌动,怎么也要赶在年三十回家,似乎童年的记忆在那时又回来了,家家蒸包子,户户包饺子,杀猪炖肉欢欢喜喜过大年。
而今,年味越来越淡,回来除了走亲戚,就是喝酒玩扑克。一到逢年过节,村子虽有了一点人气,也能热闹一陈,但都是关门闭窗,不像以前孩子们在操场上,年轻人在打麦场上,老年人在墙跟下,打球、荡秋千、跳绳、拉家常、打扑克、吹牛谝闲传。可如今,打工人回家也是四门不出,不是玩手机、打游戏就是喝酒吆喝。尤其是在外上大学的孩子回来了,不分昼夜,天昏地暗地玩手机,要不就是蒙头睡觉,大学生的游戏、睡觉、谈恋爱三大恶习表现的淋漓尽致,他们的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方便面、饼干、劣质火腿肠加外买成了主食。
风气坏一点的村子里,打工人回家,好习气没有,扎堆斗地主、扎金花、挖坑一齐上阵,大伙有的一年都没有见过面,此时风云聚会一起一决高下,有时候一年的血汗钱一夜输个精光,还强作欢颜。回去后夫妻吵架甚至大打出手,父母唉声叹气,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春节过后,打工大军又满怀豪情的北上或南下了,辛苦努力地去挣钱,等待来年回来重复同样的故事。
故乡还在,但古老的乡规民约宗族家训的血脉早空了。
现在的年轻人,能帮助学习的工具书、资料书、激励做人做事的书一本也舍不得出手买,全凭“百老师”,买个手机半年数月一换,都是几千块,却一点不心疼。微信、快手、抖音成了全民的爱好,每人都是低头族,往往全家人捧着手机玩,连吃饭的时间都不放过,昼黑颠倒,玩累,放任让生活处于一种无聊的恶性循环中。一幅睡图,像不像清末的国民,人手一杆烟枪,怪不得人家说是东亚病夫。
这些年,村上考上名牌大学的微乎其微,考上一般大学的也廖廖无几,未完成学业辍学的越来越多了。还说,人家有点能力的都进城里上好学校了,我们上的是没有了好老师的烂学校,考不好情有可原,给自己找借口找理由,推责任。看似对着,实际想想,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空心校园、空心村随处可见。
故乡还在,希望却完了,可怜了我们的下一代。
连熟人之间也成了点头之交,老乡都变得陌生起来。
许多村子人走房空,院子荒凉废弃,老年人唉声叹气,年轻人说声没用。哀的是故土难离,说没用的是远走却高飞不了。
有钱,就是成功。钱包鼓,就是人上人。
德高望重成了可耻,被利益蒙蔽的眼睛已经没有了是非观,钱就是权威。所以,家长制族长制被击溃得体无完肤。
新农村没有新变化,房子修好成了摆设,不管怎么折腾,政府免费给精准扶贫户的房成了应付检查,来回打游击的样板房。农民以耕种为主业而来养家糊口,可无法安居而导致无法乐业的恶性循环,一排排的空中楼阁悬地而起,新农村新天地成了瞎折腾没有新变化。
自己是城里人,没有固定工作;自己是农民,却不种庄稼,真是工不工农不农。
种粮食农民要算帐,种子化肥还有除草耕种收割,算下来,费心巴力不挣钱,还不如不种,还能领到粮食直补,种那划不来的庄稼干什么。反正有年轻人打工挣钱,也不愁吃穿。
种庄稼的方式也全然不一样,过去都是犁地、锄草,如今全靠除草剂和农药,多年以后,土地板结,甚至土壤中毒,庄稼减产甚至发生病害,望土地而兴叹。
老人哀叹而力不从心,年轻人无心于此。村庄的衰落,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那些懂乡礼,知农事的真正农民和乡绅逐渐消失殆尽。
失去了乡规民约、失去了赖以自豪的乡愁感,失去了老庙祠堂,晚辈骂长辈,兄弟尔虞我诈,妯娌仿若路人,儿女打父母,不是人变了,是人失去了敬畏,失去了信仰,啥事情都会干出来。
一方面是现代文明和财富极大丰富,一方面是人情味的淡化和缺失。乡村城市化走得太快,文明被丢弃在后边,村子发展得太快,村子人的思维还僵化滞后,造成了根断裂。
谁掠夺了本属于农民的长远福利,而让投机主义占了上风?谁破坏了农业自有的生态平衡,让农业陷入了急近功利的恶循环?谁导致了粮食和食品安全,人人自危。
失去了敬畏的民族,换来了大自然的报复。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是自己自食恶果,怪不得别人。
农事到了岌岌可危的时候,“农”已经不被当作能登大雅之堂的文化,我们每天吃着粮食,却让农陷入不堪境地。现在的国学之所以让人寒心,就是像耍把势光会奏样子,看着像模像样,把许多精髓丢了。譬如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人把“农”排斥在“国学”之外;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学被剥离得只剩下汉服唐装和四书五经。
对有着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灿烂的农耕文明的中华民族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别了,村子。故乡犹在,村魂已死,村子的冷清与悲哀,谁又来为你招魂,何时才能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