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箩筐】源头(散文)

精品 【箩筐】源头(散文)


作者:陈亚珍 举人,4326.4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06发表时间:2023-02-24 13:25:54
摘要:这个夏天,我停下忙碌,真正地走进沾尚岭。好像每走一步都在翻阅一部书,一部极其庄重的无字书,以高山、原野、山石、河流、阳光与风,勾成了山中人的生命状态。他们的精神风貌,是拥有水的品质,同时拥有火的姿态。不争强炫夸,却从不忘记该有的记忆和使命。于是在山下“乡源一条街”发现了酿酒人家打出了酒的品牌,叫作“晋之道”……这实在是这次旅行的点睛之处!我回望沾尚岭,有一种特别想哭的冲动,这是一次相互诉说,相互阅读的旅程,对我而言,重新认识故乡,重新拥抱故乡,半生的风风雨雨,人山人海光怪陆离,让我跑野了的心重新回望,终究发现故乡才是我灵魂的源头……


   沾尚岭,对我而言像一次次迷梦中重叠的幻影,每一次从她身体上蜿蜒穿行,自以为对她很了解,很熟悉,因为她是我故乡的西部。印象中是个苦寒地带,无霜期短,由于如诗的烟云,如画的高山,可谓半山云烟半山松,尊称很多,人称昔阳“西屏障”,也有人称是昔阳界“青藏高原”。古有“沾水拖兰”之称,有诗为证:“沾岭横西南,连绵现远岚。山光云影合,一色共拖兰。”为昔阳八景之一。
   的确,层层叠叠的山峦,放眼望去如铺向天边的灰色绒毯,身在其中,汽车就像铁瓢虫峰回路转在山腰上,翻过一座又一座的山丘,除了风,除了阳光,什么动静也没有,那重复的线条和色块,在我视线中一片片涌现又一片片退却。墨绿色的山峦像喝足了阳光的饮料,所有的植物都是勃勃向上。天蓝得让人想哭、想笑、想唱、想喊,美得不知怎么样才好!沿路山上的野花惊艳了我的双目,尤钟情那细碎的黄花,如小小的日轮,黄爽爽灿烂了一山,让我顿然想起梵高笔下阿尔卑斯山的阳光。那是鲜活活的生命繁华!和水泥钢筋之间游离出来的花园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她迎风独立,好生动的傲然。而花园中的锦簇就显得尤为艳俗,没有园丁的关照,一日的阳光灼烧便会蔫头耷耳,而阳光下的山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共同给氧,彼此湿润,不事争奇斗艳,只臣服自然的律动,比起人类争风吃醋、弱肉强食、鱼目混珠,更有情怀,更为超然。有很多小生灵在草丛中穿行,它们自由自在,我行我素,夏天营生,冬天蜗居,从容不迫,不贪恋名号,也不仰慕权势,当生则生,当死则死,它们才是这山中的哲学。我只怕汽车的轰鸣惊扰了他们,只怕脚下不小心伤害到它们。山中很少有人出现。我似乎觉得深山中一定隐有高人,就想到“松下问童子”的情景。我一直希望有农民散落在田间的那种感觉,有男女打情骂俏,有村姑在山中唱歌……
   然而,静默的田地,只见植物不见人。据说年轻人都在外出谋生,只有年老的人安居在山中,岭上霜期长,农作物的收成比不得岭下地带。于是,乡镇领导为当地农人找出路,转型“铁头白”(南方人也叫莲花菜,北方多叫茴子白)形成规模,从此改变了贫穷的局面。岭上的铁头白瓷实,有脆劲、口感好,炒一盘辣子白,出一头汗,上下通气不生病,如果再配置西红柿炒鸡蛋,那就是另一种风味了。铁头白不仅供应全县菜场,左近县市,还远销南方,铁头白成了养命的主产。据说菜农,从培苗,到成熟,一路悉心照料。收割时,一手持器,一手像端一朵莲花,轻拿轻放,摆放整齐,看上去像一张张成熟宁静的笑脸,风度翩翩地等待书写它们壮烈的诗篇,吟唱着它们献身的歌谣。菜农们这种宗教般的仪式感,让我顿然眼睛潮湿!人类是靠大地的法则生存的,岭上人家最大的启示,是对土地的崇拜,对植物的恭敬,他们把自己融入天地自然同等的位置,表述着“人法地”的永恒律条,假如违反了大地的法则,人类的生存就走向了末路。而目前人类恰好背道而驰,一直在追加利益,不惜破坏自然。由此,我对岭上人充满了敬意!我仿佛走近了巨人的身影,他们在无言中宣示着人与自然的法则。
   他们天然地懂得,蓄德养志是做人之基。由于生产形式的变更,家人聚少离多,避免空巢老人孤苦。据说沾尚新口上村兴起一种独特的民风,每在重阳节这天,4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的人,回乡要为60岁以上的老人集资摆宴共度节日,让老人们知道在外的儿女,身离心不离。每年以年龄次序推下去,形成孝养的习惯,提醒后人孝道的记忆。年轻的镇领导努力维护人文环境,他们懂得珍爱生命,倡导“好人事业,孝道文化”。连年举办各村文艺汇演,好人模范嘉奖。这一天,村男村女穿红挂绿,载歌载舞,在蓝天白云下锣鼓喧天。红色的舞台,绿山掩映,大山里的欢歌笑语,这是山中留住乡情最隆重的仪式。
   是的,人类不能停止爱!爱停止了,就等于僵化、死亡、低贱、可怜。爱首先导致善与美。倡导爱,便是侍奉真理。当身体和灵魂疲惫的时候,唯有爱可以唤起躺平的精神。也许离开乡村的人们,并不留恋爆炒的城市,因为他们深知自己是城市行列中的标点符号。他们真正的归宿依然是乡村。中国文化在乡村,城市只代表时尚。
   因而,他们保持着鲜活的人文景观,也保持着美丽的自然景观。
  
   二
   这里没有工业污染源,没有成堆的垃圾,也没有开山挖掘矿产,更没有任意砍伐的现象,绿色生态保护完好。久违的农耕文明跃然眼前,她似乎是人类的始点,也会是人类的归途,人类最初级的造物是粮食,你可以没有汽车大炮,也可以没有手机电脑,但你敢没有粮食、水源和空气吗?当然不敢,因为它是人类生死攸关的重要资源。西方人的高科技发展,谓之文明。殊不知,所谓的文明飞速发展,聪明才智可与上帝比肩。然而,人文基础大幅度衰落,生命值价何为偷换了概念。人类在炫强争霸中无法安顿个体灵魂。任何一种发展,都应该关照生命的安适。因而,在外界纷纷扰扰挖采矿藏,砍伐森林以求“发展”,当地年轻的镇长却异常淡定。他认为,坚守这一点,只为守护两河源头的清洁,保障沿河人畜吃水的安康。这样的使命重于泰山!所以,这里有一条煤源大动脉,他们却守着青山不事挖采,面对森林不去砍伐。他们守护一岭两河的源头,面对两水系如同神氏一般敬奉。一条是清漳河源头,一条潇河源头。两河之源都有庄严的建筑,建筑物也颇具仪式感。清漳河源头筑有一架弓形小桥,如同匍匐的哲人,谦卑地接引河源出道,流向远方去泽被万灵。而潇河源则是青山环抱,像个优雅的隐士,隐伏在芦苇丛中,建筑设计恰如三头匍匐的龙头,嘴里汩汩吐水,形成极美的观赏感。一河朴素,一河庄严。这些建造设计均是岭上人的心意:含蓄、本分,润泽万物而不宣。因而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遇石而跳,逢山而绕,不会因为环境肮脏自持清高而停滞,也不会因为风景适宜而多加贪恋,它永远按照自己的方向完成自己的使命。不会因巨石挡路妄加指责,也不会因山高势大企图攀附。它不卑不亢,从容自如。这就不得不让人顿悟人生之道。至德的人,能够与世俗混合却不流入邪途;依顺世人又不失去自我。这便是水的启示。
   我以为大凡源头,总会有大溪水般的汹涌,却原来都如母亲的乳汁,源源不断,潺潺流淌,清漳河源经过晋、冀、豫直奔海河。萧河源经由寿阳、榆次,清徐等地与汾河汇合,流入黄河。如此,我便知岭上人是万千生灵的守护神。他们的生命状态恬淡如水,不同于城市人那样爆吵,焦虑。他们才是人文基础的总源。因而他们依循岭中的清泉,岭上的森林,田中丰富的植物,环境的饱氧,电力的优势,发展生态康养,为游人提供一所可以清心,静心的“桃花源”。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他们固执地保留了农业文明的原貌。如果你在职场,在城市的吵闹中找不到清净之处,真的可以来沾尚岭听听林中的鸟鸣,山中的水声,岭上阳光的钙质。这里的山峦如俊朗的少男,田地如待产的孕妇,空气清新得就像滤过林间的甘露。我想,假如可以,我愿意在岭上建一座茅草屋,把山上的野花移种在院中,再开辟一片瓜田,栽种若干果木蔬,我戴着草帽,穿着红色的对襟小祆,背景是绿色山峦,头顶蓝天白云,手提着菜篮子,唱着歌谣,成为最恬淡,最快活的村妇。我回到家中,烧着灶火,做好农家最可口的饭食,等待丈夫归来用餐,儿孙围坐在炕桌上,品尝着我的做食手艺……
   我这样想着,年轻的镇长,早已把我们领到安家庄“康养基地”,真叫心想事成。这里依山傍水,凉风习习,一望无际的清漳水倒映山色。鸟禽在半崖上跳跃,夏虫的聒噪此起彼伏,绿水青山装点了岭上的风情。岭上的阳光如独特的饮料,喝足了它,能把萎缩的寒气蒸发掉。这真是一处令人流连忘返的养生之地。洗掉一心的尘劳,回归自我的清欢,不仅是身体的康养,更是灵魂的疗愈。只要你静坐,聆听,远望,种种气象会让你顿悟“天人合一”是不灭的真理。我拟想,“西屏障”很可能是来自上苍出乎意料的礼物,我把它看作是上苍的婴儿,它是专门传达上苍对人类启示的窗口。如果你被世上的尘劳封锁,累了疲了,或者说正哭长夜的人,一定来沾岭寻找人生的曙光。大风吹来,便如奏响大地的音乐,他们发出各式各样的声音,有的像水的冲浪,有的像箭离弓弦,有的像嚎啕,有的如哀鸣,有的在欢笑,有的如呐喊,有的似怒吼,有的如歌唱,有的窃窃私语……轻重不一,无不和谐,可是大风过后,万物齐一,所有的声音都化为无形。这还不足以让你悟人生吗?每日里,太阳从山峰上升起来,无论你贫穷,无论你富有,阳光会一视同仁驱散黑暗。贫与富,贵与贱不过是资本下的产物,其人生真正的意义是人心的良善,才是人类生存的价值。是人,都在同一片蓝天下做着各自不同的营生:你是写字人,和农人种田有什么区别?军人持枪卫国,和工匠打铁锅造机器有什么不同?即便你有权有势,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灯火一灭,红楼一梦而已。假如回归万物齐一,各不相犯,不被过盛的物欲牵扯,迷乱了心性,就会达成内心的自得。
   它让我想到,成熟的生命,由热情变为冷静,是把热能凝聚于生命之中,让他化作更大的力量,然后去驾驭万无万有。而冷静不是化解生命的激情,而是找到了生命存在的形式一一无怨无恨,坦然接纳一切来自命运的得与失。古人阮籍,见歧途大哭而返,他还有怨世之情,殊不知,人生来世,浊世清流,也只能独善其身,只有改变了自己才能感染他人。
   岭上的风物律动远比高额课堂更为深刻。
  
   三
   享受了外在景观,我们又被好客的主人,带进康养楼宇。落座后,吃着无公害蔬菜,喝着没有污染的纯净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据说夜晚宁静时,躺在炕上可以听到脆脆的流水声,它们像山中的安魂曲,再深重的失眠症都能治愈。“安家庄”实在是个祥和的村名,它一定是上苍赐予安顿人心的地球村,它依山而立,就像挂在山中的一块幕布。站在村中,立即会有融入感,哪怕变成一抹阳光,一株小草,一滴甘露……
   据说当年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曾在这里住过一夜,便成了村里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莫非总司令也对“安家庄”有特殊的感觉?当时村中驻足军人并不新奇,可百年过后,这间小屋就有了独特的记忆,观望小屋,其实是在仰望一代英豪的品德和情怀。如果在昔阳县谈论红色文化,沾尚镇是不能缺席的。当时是昔西抗日民主政府的发源地,八路军多次与日军周旋的大型战役都在此展开,载入八路军战史的“广阳伏击战”大胜日寇。据说《亮剑》的李云龙即是八路军周希汉的原身。他足智多谋,作战有方,打了若干胜仗,成了这一带的传奇人物。
   有关抗日故事在沾尚岭一抓一大把。车道沟村已是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老村长姓苏,村民们外出谋生,就他一个人守护着村庄,几十年的生活固定了他的精神内涵。迎来送往受教的游客,似乎成了他最大的兴趣。这里流传着当年的战事,谁听了都会喉结发紧,顿想大哭一场。据说,有一个南征北战的士兵在一场战斗中身负重伤,奄奄一息,救护人员竭尽全力却没能把他救回来。他临别前告诉人们,他家中八个儿郎都参加了八路军,全部抗日阵亡,他是最后一个。说完合上了他年轻的眼睛。我想,他最后向世界告别时,眼睛看到的是腥风血雨,他在满地的马匹和尸体中倒下,他眼神里一定有一个巨大的问号:胜利还远吗?也一定在想,辛劳的父母一个子嗣都没有留下,未来的日子他们会是怎样……?
   老村长拒绝外出,他只领导着一个村民,这个村民就是他的老伴。他拒绝儿女们在城里的召唤,拒绝现代化生活,一心一意守护着红色教育基地,这段血腥的历史已赋予岭上人独特的记忆。山上有时会捡到子弹壳,攥在手里,耳边会响起战火声;石头上会看到密集的弹孔,面对它本身就是记忆。所以,他不离开村庄,哪怕只剩下他最后一个,他也要守护在此,他守护的是百年前战死在这里的英灵吧?他的表情没有具体内容,但他形单影只的背影,却写满了具体行为。也许他就想告诉更多的人,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而世界不应该再发生什么了吧?
   沉默的山石,肃穆的松柏,深埋着多少不为人所知的故事?绿色掩映着红色,那默默的山峦就是英灵们无字的丰碑。是向死而生的源头。于是,大家在庄窝烈士陵园不约而同低下头默哀……
   这个夏天,我停下忙碌,真正地走进沾尚岭。好像每走一步都在翻阅一部书,一部极其庄重的无字书,以高山、原野、山石、河流、阳光与风,构成了山中人的生命状态。他们的精神风貌,是拥有水的品质,同时拥有火的姿态。不争强炫夸,却从不忘记该有的记忆和使命。于是在山下“乡源一条街”发现了酿酒人家打出了酒的品牌,叫做“晋之道”……这实在是这次旅行的点睛之处!
   我回望沾尚岭,有一种特别想哭的冲动,这是一次相互诉说,相互阅读的旅程,对我而言,重新认识故乡,重新拥抱故乡,半生的风风雨雨,人山人海光怪陆离,让我跑野了的心重新回望,终究发现故乡才是我灵魂的源头……
  
   2022年8月15日 清心斋
  

共 505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精彩的游记散文。沾尚岭,对作者而言,是再熟悉不过的地方,它被尊称为“西屏障”,也称“青藏高原”。那里有层层叠叠的山峦,有各种各样的野花,阳光照耀下的山岭显得更加迷人。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山里人依山傍水,他们靠种植“铁白头”的蔬菜发家致富,改变贫穷面貌。他们靠着大地的法则生存,辛勤劳作,蓄德养志,孝敬老人。这里绿色生态保护完好,农耕文明跃然眼前,当地镇长领导有方,守住青山绿水,使水的源头不被污染,这儿山清水秀,人们安居乐业,一片祥和景象。这里还是“康养基地”,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得这儿成了最佳的修身养性养生之地。在这儿,吃着无公害蔬菜,喝着没有污染的纯净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躺在炕上,听着潺潺的流水声,心情无比惬意。这里也是红色的文化教育基地,听着革命的故事,感受着抗战时的感人事迹,还有老村长一个人守护着红色教育基地,他们的爱国情怀让人敬佩。作者用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写出了故乡的沾尚岭优美的自然风景,人文景观,历史文化,令人深受感动。文章情景交融,联想丰富,感悟颇深,富有感染力。感谢作者的精彩分享。好文推荐共赏!祝老师写作愉快!生活幸福!【编辑:梦在何处】【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225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3-02-24 13:34:05
  跟随作者的脚步,了解了作者故乡的沾岭独特的自然风景,人文景观,历史文化,令人深受感动。感谢作者的精彩分享!祝老师生活愉快!万事顺心!
梦在何处
回复1 楼        文友:陈亚珍        2023-02-25 14:38:17
  共勉:握手!
2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3-02-24 13:35:25
  文章情景交融,想象丰富,构思独特,再次拜读欣赏!祝老师生活开心!万事顺遂!
梦在何处
回复2 楼        文友:陈亚珍        2023-02-25 14:38:54
  谢谢!祝好!
3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3-02-25 09:38:59
  在利益至上的现在社会,粘尚岭的村民能够守住初心,保持护好村庄自然生态和原貌,民风淳朴,农耕文化生生不息,生命安然自若,实属不易。这和老村长的精神境界和坚持密不可分,让人感动感慨。陈老师这篇游记,情景交融,写出了精神内涵,让人深思,久久回味。新农村建设不是照搬模仿,因地制宜,保持自己特色,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更为重要。好文章拜读学习,感谢老师带来的精彩,祝老师文丰笔健!春日快乐!
淡淡的云彩
回复3 楼        文友:陈亚珍        2023-02-25 14:42:05
  社长读感真切!始点即是归途!乡村是我们的永恒的家园。
4 楼        文友:蕴儿        2023-02-25 14:28:38
  美丽的地方,令人向往,拜读佳作,跟着作者精彩的文笔旅游了沾岭.
文字是美丽的值得一生追求!
回复4 楼        文友:陈亚珍        2023-02-25 14:39:39
  沾岭的确很美!
5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3-02-25 21:20:20
  恭喜陈老师佳作获精!感谢您对社团的支持和厚爱!
淡淡的云彩
6 楼        文友:华为        2023-02-25 22:57:19
  留住乡愁,重铸源头。在深爱中抒写,在诗意中回味。涓涓深情,引人共鸣!赞!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回复6 楼        文友:陈亚珍        2023-02-26 13:55:46
  华为文友有见解,主写评论一定能走遍天下!加油!
7 楼        文友:老茶        2023-02-26 09:56:12
  陈大师为我们描述了一副天地人合一的画卷,勾人心,撩人肺。真实的美并非高楼大厦,灯红酒绿,原始的,自然的,和谐的,朴素的才是真正的美,大师就是大师,佩服
回复7 楼        文友:陈亚珍        2023-02-26 13:57:33
  老茶有趣,一见老茶文字就忍俊不禁,天生的文学家,加油!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