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风恋】执一抹思念,感恩大山曾经的磨砺(散文)

精品 【风恋】执一抹思念,感恩大山曾经的磨砺(散文)


作者:山雨潇潇 秀才,1109.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37发表时间:2023-02-28 16:30:31
摘要:山中岁月,如一壶老酒,喝出陈香的味道,亦如一首老歌,唱着渐行渐远的旋律。走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风景。尽管离开多年,但,大山的记忆仍在留存我的脑海中,一幕幕、一帧帧。那里有熟悉的脚步,自由的山风和不羁的童年……

山中岁月,如一壶老酒,喝出陈香的味道,亦如一首老歌,唱着渐行渐远的旋律。走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风景。尽管离开多年,但大山的记忆仍在留存我的脑海中,一幕幕,一帧帧。那里有熟悉的脚步,自由的山风和不羁的童年。
   桂西层峦叠嶂的大山和弯弯曲曲的山路,似乎总在述说着贫瘠。是啊,大山总是横亘着,让山里的脚步带着太多沉重,每一个步履都迈动着艰辛;弯弯曲曲的山路无限地延伸着,似乎永远没有尽头。我无数次责怪大山的无助,她为什么那么高,那么陡,以至于山中的岁月,总是绕不过攀爬。山路像一条条绳索,紧紧地圈绕着大山,纵横间,我看到山中日子与大山永远无法厘清的博弈。
   我觉得,村庄应该感谢每一条路,路让村庄一遍遍地征服大山,尽管山里的路是那么弯曲和漫长。如果没有路,村庄在大山面前将束手无策。这是山中日子的注定,也是大山生存的法则。于是,大山无论如何高耸,总会被山路所牵引,村庄和大山的距离在忽远忽近中演绎着古老。山里人的脚步,已经熟悉了每一次迈动。比如,在那个转弯处需要一个大跨步,在那条极度崎岖的石头路上需要手脚并用。
   走向山下水田那条路,一定承载着一代代山里人最深记忆,这种记忆在于脚步的沉重,在于肩膀的辣痛,更在于心情的忧郁。山里人的生存方式,自然离不开土地,一片水田,在山里人的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所以,走在土地的山路显得迫切。
   春寒料峭中带着冬天的连绵细雨,九洞坡的那条路还在沉睡,但山里的人们已经等不及了,山下那片水田是一年之中最重的耕作。没有山下的水田,山里人的日子会更加卑微。桂西喀斯特地貌和丘陵地带交替呈现,一片水田,让生存在大石山区的人们感受到异常珍贵和一分自信。水田从一定程度上把山里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崖山人”,一种是“明山人”,生存在喀斯特大石山区的人们叫做“崖山人”,生存在丘陵地带有土的人家叫做“明山人”。我属于什么呢?按照大山的划分,我的村庄应该属于“半明半山”。很简单,我的村庄一半是喀斯特地貌,一半是丘陵土山。最重要的是,我的村庄有水田。
   只是,水田在山下有河的地方,高山上是不会流淌着一条河流的。所以,每次耕种山下那片水田,必须在九洞坡的路上爬上爬下。我不知道走向山下水田的那个长坡为什么叫九洞坡,因为我从来没有数到九个山洞。而且九洞坡属于丘陵土山,不会存在喀斯特地貌那些怪异的山洞。或许,是村庄在埋怨九洞坡的高耸和泥泞,故意说它有九个洞,以表达人们对九洞坡的自我嘲弄。
   人走多了自然成了路。我认为,九洞坡原来是没有路的,因为它太不适合路的存在,高耸和笔直是九洞坡的惟一印象。作为土山的路,行走过程中可以不用手脚并用,但雨天会一步三滑,这种痛苦不堪的经历让村庄有着深痛的记忆。
   一年之计在于春。山里人必须赶在第一场春雨到来之前把山下的水田堆满该有的农家肥,这是大山古老的耕作方式,似乎没有太多办法去改变。此时,九洞坡的脚步会变得频发和沉重。男人们用一根扁担挑着两只竹篓,一闪一闪地迈动着步伐,女人们背着背篓,农家肥装得像座小山。我在想,为什么山里人总是会把竹篓装得那么实,把背篓装得那么高,然后汗流浃背地迈动着最沉重的步伐。我的想法是,肩上的担子如果不那么沉重,脚下的步伐兴许可以轻松些。“谁愿意走两趟啊。”我知道我的思维过于狭隘了,山里人真的不希望多走一次九洞坡的路,他们情愿把竹篓装得更实更重。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山里人会尽最大的力量担起那担沉重的农家肥,希望水田里的庄稼长得更好。
   六月是收获早稻的季节,这个忙绿的过程让山里人必须充满力量。劳作转化为成果应该是喜悦的。可为什么人们脸上看到的,更多是忧愁?我想,还是因为九洞坡的路。此时,担着沉重的生稻谷爬山,我看到的是一种极度的疲惫和无助。男人们肩膀磨破了,女人们也要背着一袋沉重的生稻谷使尽全身力气攀登。我觉得,这种生存方式发生在人类身上,是一种无情,再坚强的毅力,也会被折磨得疲惫不堪。豆大的汗水已流成一条条小溪,男人们光着膀子,沉重的扁担把肩膀磨出一层血泡。此外,一阵雨会让汗水和雨水交织在一起,冷一阵、热一阵,冷的是雨水,热的是汗水,脚上的路变得松滑,脚步必须十分谨慎地迈动,即便是一步三滑,但肩上的担子不能丢。山里人必须有着征服大山的能力,他们对劳动成果是尊重的,不管是风雨如何突来,山里人不可能也不会低头。
   我无法揣测山里人的思维。但我认为,路没有错,只怪山太高,雨太多。如果没有九洞坡的路,山里的人们将无法到达山下的水田,无法收获粮食,无法养儿育女。路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她实在无法改变大山的高度和缩短大山的距离,无法使行走变得平坦。
   不知道是路对脚步的记忆,还是脚步对路的记忆。一条路走多了,自然地熟悉每一次迈动,这种迈动无需刻意记忆,似乎变成了一种习惯,变得知然,变得亲切,变得一体。最终,路和脚步的相互搀扶、形影不离,年复一年演绎大山那悠远而漫长的日子。我会感恩山中的每一条路,尽管她们有着不同的形态,或弯曲,或陡峭,或漫长,她们的存在让村庄有着生存的逻辑和延续的能力。
   风会吹在九洞坡的路上,引着一挑挑重担赶回村庄。一阵山风,会让担着重担的人们感到一阵清凉。九洞坡的攀爬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过程,身体在重物的压榨下会连续发热,汗水总会一趟接着一趟。此时,突然吹起一阵山风,体内的高温在下降,气力在不断提拉。所以,攀爬的人们总希望吹起一阵山风,驱赶满身蒸腾的热气。
   村庄是感谢风的,她让闷热难耐的房屋得以消暑。村庄不可能存在电气化的消暑方式,这不是大山该有的性质。于是,风是村庄的清凉过客。我喜欢风的理由,除了消暑,还在于风会自由地从这山吹到那山,她拂过村庄,吹向山岗,吹向远方。如果说我能像风一样自由地来去,我就不会囿于大山的高度和山路的崎岖,我会快速地从这山到那山,我的脚步不会疲乏。这是成为我羡慕风的一个理由。
   如果村庄没有风的存在,一定缺少灵动。村庄的古老往往带着一份沉寂,风总会有意无意间搅动这份沉寂,让大山不再那么沉闷。我渴望风的到来,满山的绿叶在风的吹动下翻飞着,我会觉得村庄充满着活力和生的气息;风会赶走大山的闷气,让村庄变得清醒。很多时候,我在等风来,风拂过的村庄,像是从头到脚的一次大清洗或大清理,我总在期待着风能改变村庄,吹走巨石,让村庄变得更宽阔。
   风总是来去自由,这令我无比羡慕。用脚步去丈量一座山的高度代表着贫穷。我想,山里的人们一定也渴望着像风一样来去自由,这样,到山下的水田就不用翻越一座叫九洞坡的山,就不会一遍遍地用脚步去丈量那些弯弯曲曲的山路,大山的交往就会变成瞬间。
   我觉得大山之所以贫穷,主要是人们的力量大都用在征服山的高度上,这种征服似乎没有多大作用,占用劳作时间。就像要花一个上午时间走到“崖坎上”那片石窝地,还要花一个下午的时间从“崖坎上”赶回村庄,只能在中午有限的时间顶着烈日在一片石窝地里快速地刨土、除草和施肥。于是,我会把母亲那披星戴月的归家习惯怪责于大山的行走,尽管走向“崖坎上”的那条路是经过几代人的一次次行走后确定为村庄的最近路线。
   所以,当大叔问我搬到山下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时,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当然,我明白大叔的犹豫,大山生存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搬迁一定是个慎重的选择,因为这涉及到生存方式的改变,几百年的生存方式一朝改变,除了勇气,还需要决心。只是,我在回答大叔的疑虑时,我也是疑虑的,我担心一旦搬迁,山里人是否能适应新的生存方式,是否能寻找到新的生活。如果搬迁最后失败,我一定是村庄的罪人。
   山中有着一代又一代人们的记忆。我的记忆,应该是那些自由奔跑的山头。无论我如何埋怨大山,但大山始终与村庄不离不弃,与山里人朝夕相伴。大山是厚重的,是亲切的,大山不会拒绝我的任何一个足迹。每次回到村庄,我依然记得每一座山,每一条路,纵使离开多年,童年的记忆依然是那么的清晰可见。当我脚步再次踏上童年的山路,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总想不通,我的脚步遍及大江南北,到过无数个地方城市,但我的回忆总是那么生疏,甚至无从记起。或许,真正欢迎我的,包容我的,还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每次回到大山,我可以放声高歌,大声呼喊,我可以放心地迈步在山路上,从村头走到村尾,再从村尾走到村头,每一步,都显得特别踏实。
   随着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山里的人们不断地搬迁到山下的水田边,九洞坡再也没有那些爬上爬下的艰辛。搬迁的人们有着最稳健的步伐、最强硬的肩膀和像大山一样的力量,他们走进工地、走在工厂,他们用勤劳、质朴、沉着收获着新的生活,告别翻山越岭的生存方式。村庄人去楼空,再也看不见满山奔跑的孩子,再也听不到牛马的铃铛声由远至近。空空荡荡的大山,只有风在吟唱。
   驻足,远去的村庄,我在思念,我在感恩。
  

共 35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生我养我的大山,怎能忘记?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都有其生存密码,人类更是。哪怕再艰苦的条件,再艰辛的历程,为了生活,都会不遗余力地去克服和努力适应。桂西特殊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决定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必须付出加倍的辛劳与毅力,必须用无比坚强的意志力去战胜山路的陡峭崎岖,风雨路滑,还有肩挑手拿。尽管如此,人们除了每天披星戴月地不停劳作,没有时间去抱怨去懈怠,只有对大山、对土地更加的虔诚和感恩,执着于生活,只等来日的蜕变。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等来了党的温暖春风,等来了政府的一声号令,国家实施扶贫搬迁,山里人终于可以走出大山,脱胎换骨,过上与从前不一样的生活。文章借助对大山村庄的书写,立意鲜明地展现曾经留存在大脑中的一段段深刻记忆,更是反应了大山里人们的生活不易。而正是曾经的不易,让他们更加懂得今天的珍贵,回首,只有感恩,感恩大山对村庄的护佑,感恩大山的磨砺。文笔生动灵韵,情感饱满,真挚而亲切。富有哲理的语句,读后令人深思而回味。佳作拜读!力荐共赏!感谢赐稿社团,问好作者!【编辑:碧潭飘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301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3-02-28 16:35:12
  感谢山雨老师辛苦创作赐稿支持社团!一篇篇力作的呈现,既是个人才华的表露,更是对社团、对江山的热爱和倾力支持!感动感激不尽!问好春安!
碧潭飘雪
回复1 楼        文友:山雨潇潇        2023-02-28 22:49:44
  无比感谢社长的点评。大山的生存方式,我写不完,道不尽。只是,才疏学浅,我只能像泥土一样,带着对文字的虔诚,走在大山那些弯曲的山路上。
2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3-02-28 16:38:54
  文章书写技法的娴熟与文笔老道,在每一篇文章中得以表现得淋漓尽致,对每一种物件的描写,采用各种修辞的方式,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灵活有神。值得很多写作者借鉴和学习!为山雨老师的文采点赞!
碧潭飘雪
3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3-02-28 16:40:38
  期待山雨老师更多佳作呈现!祝愿桂西大山的人们生活越来越幸福美好!遥祝春祺文安,在社团创编愉快!
碧潭飘雪
4 楼        文友:刘春庆        2023-02-28 16:49:56
  回忆是一壶老酒,醉了岁月,醉了人生。山里的路是一条纤绳,拴着情感,拴着希冀。山里人朴实厚道,文章也真诚。
5 楼        文友:文绮        2023-02-28 17:18:07
  每读山雨潇潇老师的作品,都特有深意。可以说:这是作者的每一个脚步走出的大山记录,大山精神,大山的骨气,大山给与人类的贡献。文章故事真实,体会真切。令人不舍辞卷。
  
   佳作已申报精品。
文绮
回复5 楼        文友:山雨潇潇        2023-03-08 08:41:12
  清幽的时光,我是个大山的守望者。纵使是离开,我的心永远安放在那片属于我的故土和村庄,不会有太多华丽的言语,脚步与山路的交集,是最真实的亲吻。人生是什么?人生应该是个世间来去回归的过程,我们在感悟生命的同时,应该有所记住,当那片随风飘送的思绪最终落幕,依然是心中最清晰的记忆。村庄,记忆中最熟悉的片段,一幕幕,都在述说着时光,岁月坚守着那份感念,人性的光辉,在于感恩。历经沉淀,悟出的,一定是最真实的情杯。
回复5 楼        文友:山雨潇潇        2023-03-08 08:48:37
  感谢老师的点评。每个人都有关属于自己的回忆,一份感怀,往往在经过多年的沉思后才得到最真实的语言。我不会过多地去粉饰自己,一个来自山村的孩子,脚踏朴实的土地,写出文章或许带着太多的泥水,只不过,终究绕不过那些酸楚的历经。当一种真情实感压抑心上太久,这个挣扎的过程会令人痛苦不堪。所以,我会不断地释放。因为,我已经觉得我的卑微并不那么可怕,她在深深的伤害我的同时,也在深深地爱着我。
6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3-03-01 21:44:01
  恭喜祝贺山雨老师佳作获得精品!也祝贺社团!感谢江山领导和评委关照支持!
碧潭飘雪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