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照亮夜色的岁月之光(散文)

精品 【心灵】照亮夜色的岁月之光(散文)


作者:黄皮人 秀才,1136.6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24发表时间:2023-03-01 07:45:09
摘要:每当夜幕降临,灯光带着温馨的暖意拥抱城市,涌进千家万户。丰富、璀璨的夜景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明亮、多情的灯光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一种幸福标签!

当社会在进步,人们在不断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时,唯有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昼夜一成不变,始终按照固有的节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展示白天与黑夜的往复更替。
   人的眼睛,白天能够分辨物体的形态、距离和颜色,而晚上在没有光的映照下却一片漆黑。于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火光在夜间具有照明作用。据史料记载,大约在西周时,人们将易于燃烧的材料制成火把,用于执持的称为“烛”,放置地上的称为“燎”。而后,又于战国时期发明了灯具,古人称其为“豆”,这是当时的一种饪食器,多为青铜、陶瓦所制。
   当然,若干年后电的发明绝对是革命性的变化,电光淘汰了火光,电光无论是便捷性、安全性、还是光照度,都明显优于火光。
   之所以溯源,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曾经追随过我们的祖先,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利用火光,甚至月光在夜色中生活、劳动。回顾过往,是因为岁月之光穿越了历史的夜色,镌刻在我们的脑海深处,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电灯进入我国虽然始于清朝,但真正大面积普及却是上世纪80年代初。原因很简单,中国是农业大国,人多地广,一是架设线路困难;二是发电量不足。于是我们小时候一般的大城市才有电灯,小城市、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全都使用火光照明。记得我小时候社会上有一句特别流行的口头禅:“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也就是说最理想的生活是家里用上电灯和电话,如今电灯早就点亮了千家万户,电话亿万百姓随身携带。
   我的家乡在武汉,那时整个城市只有一个火力发电厂,要想满足用电需求是绝对不可能的,因而三天两头停电是常态,于是家家户户都备有煤油灯。所谓煤油灯,普遍都是用空瓶子和废旧铁皮盖制成,瓶子里装上煤油,用一根粗棉线作灯芯。油灯点亮时,火光摇曳,亮度甚微,而火光上却冒着长长的黑烟。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的鼻孔染上了黑色。天长日久,墙壁上、屋顶上都是烟熏火燎留下的印迹。
   即便如此,当时煤油当属紧俏物资,需定量供应,凭煤油票购买,显然不够用。于是,许多家庭直接用饭碗,或者碟子盛上食用油,上面放一根或者若干根棉线当灯芯。这情形与远古时期我们祖先“以火取光”是何等相似啊!据《尔雅·释器》记载:“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
   当然,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灯具的款式、灯光的亮度也不断提升,比如带有玻璃灯罩的煤油灯,可调节火光的大小;用于手提的防风灯,可聚焦光束;还有简便清洁的蜡烛,便于携带存放。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火光照明。
   我家兄弟姐妹多,是绝对不允许一人一灯的,那太奢侈、太浪费了。入夜,大家围桌而坐,看课文的、写作业的,包括父母缝补衣服、做家务的,都共用一盏灯,只不过将灯芯的火挑大一点,使光线更足一点。如果某一个人需要在灯光下夜读,那就得搬上板凳到外面路灯下借光。其实路灯很昏暗,加之冬天北风凛冽、夏天蚊虫叮咬,那真是一种遭罪。这情形又如古人的凿壁偷光有什么区别呢?因而,很多时候,大家都早早上床睡觉,秉承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
   记得初中学农劳动时我才15岁,在武汉周边一处较偏僻的农村,没有电灯。晚上一片漆黑,有月亮时还有微弱的浅灰,依稀可见脚下的小路和前方的物体;没有月亮时只能凭借白天的印象,判断前方大致的轮廓。那时手电筒是高档产品,印象中我们全年级学生加上老师有近200人,没有一个人买得起手电筒。
   晚上可以不看书,不出门,钻进被子睡大觉。然而,人有三急,这是无论如何是憋不住的,必须亲临现场解决。农村的厕所一般在屋外,离住户较远,为的是避开苍蝇和臭气。有时夜半三更,星月无光,伸手不见五指,也只能硬着头皮摸索前往。于是撞树撞墙,或被杂草绊倒,或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磕磕碰碰,那都不算事。
   一次,有位同学半夜上厕所,糊里糊涂偏离了方向,一脚踏空,掉进了鱼塘里。幸亏他会游泳,自己爬上了岸,但他因害怕而发出的尖利呼叫声却在宁静的村庄上空回荡,显得格外瘆人,所有熟睡的人们都被惊醒了。围观地我们看着他像落汤鸡一样浑身湿透,在夜色中瑟瑟发抖,那场景又滑稽又好笑,但也十分后怕!
   第二天,化学老师想了一个办法,带领一帮男生去捉萤火虫,将其放入玻璃瓶内,晚上置于厕所墙外。就那么丁点亮光果然非常奏效,在漆黑的夜色中,远远看去闪烁着星星点点的荧光,像指路的标识。此后不管是下雨,还是刮风,对它没有任何影响,因为瓶子是封闭的。回想起来,这番情形大有李白所描述的意境:“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
   我们居住的村庄分为东边和西边,中间相隔半公里,是一片树林和田野。有天晚上,一位女教师从东边去西边办事,时间较晚了却迟迟没有返回。带队领导很着急,怕万一迷了路,决定派一位熟悉路况且胆子大的男生去接一趟。我是副班长,领导便指定让我去完成这个任务。
   那晚,月明星朗,大地铺着一层银色的光泽,晚风轻拂,树叶和稻穗随风舞动。凭心而论,我是第一次在农村走夜路,因为当年的治安环境十分好,我内心没有丝毫恐惧感。我年轻力壮,腿脚灵便,在田间地头健步如飞。然而,当我快接近村庄时,突然发现前方有一对亮晶晶的圆点,发着幽幽的蓝光。我惊出了一身冷汗,不由停住脚步,仔细观察:路边有一棵大树,在大树的阴影之下站着一个黑色的庞然大物,似乎在紧盯着我。这是什么呢?我当时确实很害怕,精神紧张,头皮发麻。于是,我蹲下身子,顺势在地上捡了一块石头,然后猛地扔了过去,只见那庞然大物朝后退了几步,蓝色的光亮也没有了。这时我才明白,原来是系在树下的一头水牛,那蓝色的光是水牛的眼睛在月光照射下的反光,真是虚惊一场。
   利用月光从事生产最典型的场景莫过于双抢时节,那是1974年我到农村插队,当地还没有架设电线。双抢是在盛夏最热那几天,由于白天烈日当空,只有在晚上进行。要将田里成熟的稻禾收割打包,沿着窄小的阡陌小路运往打谷场,碾压脱谷后迅速存放起来。随即,又要往田里注水翻地,栽种晚稻秧苗。这是收获与播种齐头并进的关键时刻,月光毫不吝啬地将空旷的田野涂抹成明亮的银灰色,同时也见证了一年一度的繁忙场景。
   即便是在20世纪,在我国某些偏僻的地方目前仍然以火取光。2011年8月份我去西藏旅游,一日来到日喀则市定日县的白坝乡,住在某宾馆。入夜,这里没有电灯,服务员给每个房间发了一根蜡烛。那蜡烛又细又小,我们认为宾馆太抠,打算燃烧完了再要一根。谁知,奇怪地现象发生了,蜡烛点燃后刚开始很正常,后来火苗越变越小,形如黄豆,似灭不灭。我们跑去质问服务员,指责蜡烛为劣质产品。服务员问:“你们是第一次来这里吧?”
   “怎么呢?”我们不理解。
   服务员:“赶紧吹灯睡觉吧,不然房间里的氧都被烧没了。”
   我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蜡烛又细又小是有道理的,这里海拔近5000米,严重缺氧。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即便在大城市里,也经常出现停电现象,这时烛光点亮了千家万户。于是有那么一段时期,烛光与灯光交替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就仿佛时代的变迁在这里产生的节点。改革开放后,国家的电力有了长足的发展,电量有了充足的供给,自此火光照明彻底退出了我们的生活。
   如今人们只有在特殊的日子和场所才燃起喜庆的火光,在黑色的氛围中点亮红色的心愿,如结婚、生日点燃的烛光,如节日、晚会燃烧的篝火,用这种传统的仪式来渲染喜庆的氛围和表达美好的祝福,颇有仪式感。
   如今我们无论走到哪里,再也不用担心没有灯光照亮的生活。每当夜幕降临,灯光带着温馨的暖意拥抱城市,涌进千家万户。丰富、璀璨的夜景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明亮、多情的灯光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一份幸福标签!

共 30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不长的散文,将火光与电光的区别讲述得清清楚楚,透过这种区别,我们看到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迁,看到了人们生活巨大的进步。作者用娴熟的笔触,旁征博引,将往事一一道来,把读者的思绪带到了从前那靠着煤油灯和蜡烛照明的年代。适当的议论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让作品更加耐读。有叙事,有写景,有抒情,作品中关于火光、灯具等的介绍,还增长了人们的知识。一篇不长的散文,却是这么耐读,的确是一篇佳作。倾情推荐阅读。【编辑:透明秋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0304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3-03-01 07:46:36
  有幸作为此文第一位读者,非常高兴。感谢作者带来的佳作,点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1 楼        文友:黄皮人        2023-03-02 04:00:55
  感谢秋语社长的精彩点评!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3-03-01 07:47:18
  皮人社长的作品把小编带入到了深沉的往事中。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2 楼        文友:黄皮人        2023-03-02 04:01:36
  我们都是同代人,都有同样的感受。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3-03-01 07:47:38
  愿佳作不断涌现!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3 楼        文友:黄皮人        2023-03-02 04:02:05
  共同努力,为心灵栏目。
4 楼        文友:芳芳        2023-03-11 11:11:48
  老师的经历真是丰富多彩。我也经历过点煤油灯和捕捉萤火虫的困难时期,往事如烟,珍惜当下。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