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乡土响玉音,北地传今声(散文)
作为双辽文化的一张名片,宋今声涉猎多种题材写作,新闻报道,时事评论,诗歌小说杂文等,尤其是辞赋创作,驾轻就熟,在当地无人能够出其右。现在,他已经出版了《增年录》和《百赋集》等文集四种,完成了四部中篇小说创作;他第二部百首辞赋集《赋满家园》业已定稿,正在联系出版事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赋满家园》,在与广大读者和文学爱好者见面的同时,也必将成为双辽文坛的一大盛事。
一
1948年1月,宋今声出生于吉林省怀德县十屋乡后束龙岱村,八岁随家辗转搬迁到双辽县兴隆乡后三家子屯。小时候,宋今声家境贫寒,仅读了小学六年级,就辍学回家务农了。
身在田间,心在课堂。宋今声在生产队参加劳动期间,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多年把生产生活的剩余时间都用在了读书写作上,他每天晚上坚持读书写作两个小时,数十年来雷打不动。即便是遇到了各种困难坎坷,也没有动摇他对读书学习和文学创作的不懈追求。多年来,他所创作的各种作品先后多次在《四平日报》《城市晚报》《延边晨报》《吉林日报》《吉林银行业》《东北金融》《春风》《今天》《浪淘沙》《金融博览》《中国征信》《中国信合》《农村金融时报》《中华合作时报》《中国火炬》《中国纪检监察报》《人民法院报》《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新农村》《中华辞赋》《中华诗词》《中国现代诗歌》《速读》等省内外数十家报刊发表,有两篇杂谈被两家省级期刊发表在“卷首语”。2014年作品被收录《文化吉林·双辽卷》。散文《那年冬雪乍化时》被收入吉林省作家协会编辑出版的《吉林农民作家作品选》2018年卷。他的辞赋作品先后被国内多家报刊媒体采用,部分获奖。《清廉赋》获吉林省纪检委廉政文化“五个一”创作一等奖。2018年现代辞赋《陶然赋》被选入中华辞赋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当代辞赋名家作品精选》。
宋今声是双辽种羊场农工,从1973年开始写新闻稿和文学创作。在生产队里,他干遍了所有农活,还当过修路工,开过山,打过鱼,参与筹备过果胶厂,到全国各地给工业公司请过账。白天劳动,晚上学习到深夜。经过长年累月坚持不懈地苦心学习,笔耕不辍,文学造诣和写作功底非常扎实深厚。
有付出就有回报,有耕种就有收获,是金子总要发光的,命运不负读书人,因写作也改变了命运。1990年以后,宋今声先后供职于双辽种羊场党委宣传科和总场信访办,2000年下岗以后,先后省城两家媒体聘用,兼职一家企业集团,担任企划部主任;2001年末,因病回到种羊场疗养。
二
2002年4月,宋今声被临时调到《双辽日报》参与编写《与改革同行》一书。同年8月1日,受聘于双辽市农联社从事文秘工作,2005年任联社党委秘书。2008年1月,受聘于双辽市互联网信息中心工作。现为双辽市玻璃山镇关工委副主任,市书友协会秘书长,市武术协会文化顾问,四平日报特约评论员,中华辞赋社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他说:“我既是坚持读书的受益者,也是坚持写作的受益者,是读书学习和新闻写作改变了我的命运。”
宋今声引以为骄傲的是:2014年8月19日,四平日报社邀请全市社会各界50多名专家、学者、作者召开“城市记忆和收藏天地专版”座谈会,他荣幸受邀,并在会上发言交流,受益匪浅。2014年9月29日,四平日报社召开复刊30周年座谈会,在座谈会上知名作家、通讯员云集,表彰了两名优秀通讯员特别奖,来自双辽市的他获此殊荣,四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高京燕和副市长韩秀桃为他颁发荣誉证书并合影。他撰写的《四平日报赋》经著名书法家张宇俊老先生写完装裱后,挂在了四平日报社的大厅醒目处。此事一经传出,惊动了全市新闻文化艺术界。
现在,不断学习进取的宋今声,写作已经弃笔敲键盘、用电脑写文章了。为了宣传家乡,记录美好的生活,传播正能量。他还倡议组建了《老书虫书友群》,为读书和文学创作爱好者提供了学习交流平台;为了宣传双辽,提高双辽文化名人的知名度,他还通过报刊和微刊《辽河之水》把他采访过的双辽文化名人系列刊出。同时,他还挖掘双辽的民间传说故事。写出了《公主坟埋藏一个动人的故事》等作品,发表在吉林日报“东北风”文学期刊上。他为身边的小人物立传,写出了充满了正能量的《硬汉老宫》和《能人“亢三儿”》等新闻故事,既鼓舞了本人,也弘扬了正气。现已在省内外各种报刊和微刊上发表文章千余篇,受到有关部门和广大读者以及文学爱好者的一致好评。
宋今声不仅读书写书,他还是一位藏书痴迷者。现有各类图书2000余册,举凡《红楼梦》《西游记》等四大名著和《诗经》《太平御览》《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古文观止》《唐诗宋词三百首》等经典书籍都收获囊中,还自费订阅了巜中华辞赋》等报刊杂志。他说:“我最喜爱的是新华字典,每到一处,都随身携带。发现不认识的字,随时查找。他就是我的同行老师。”他还收集了等身的报纸,他给自己的书房取名“敬足斋”,既是写作间,也是独具特色的家庭图书馆。
宋今声在坚持读书写作的同时,关心双辽发展建设,热爱公益事业,先后多次参加市委市政府组织文化座谈和调研活动,对一马树森林公园和文化长廊建有关文化内涵以及双辽市标的确定,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写出了许多诗词歌赋,宣传大美双辽。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愿宋今声写出更加精彩的人生和更多更好的文章,回馈家乡,回馈广大读者和支持爱好他的无数粉丝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