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那是毅力的音符(散文)
晨曦里,总会有“嚓嚓嚓”,“噹噹噹”的声音穿过窗子的玻璃,爬进耳道。这声音不因严寒酷暑而中断,不因风霜雨雪而歇息。一年四季,确切地说是十年如一日。这是小区的晨曦里,打破寂静的特殊声音。
声音清晰,节奏柔和。“嚓嚓嚓……”那是前进的步伐,那是鞋底对大地的问候,饱含深情,感激于心,脚步每一次的抬起落下,都是对大地的抚摸,对大地的深爱。“噹噹噹……”声音多少有些发憨,频率却是均匀的,静寂的晨曦,淹没不了铿锵的乐音。
听惯了这特殊的声音,常常是微闭双眼,想象着声源的姿态。画面里,中等身材的他,右手拄着一根红木拄棍,左脚吃力地挪动,鞋底与地面发出摩擦声。他一耸一耸地前进着,虽然步履维艰,脸上却挂着微笑。
偶尔晨曦里听不到这特殊的声音,心里难免生出丝丝牵挂。
如果说“绳锯木断”“滴水穿石”“铁杵磨成针”是毅力的结果。那么,他就是毅力的代名词!
他是一个五十六七岁的蒙古族人,五年前,按政策办理了病退。退休前,是一个国有农场的分场书记。从政多年,爱岗敬业,关心职工冷暖,多次评模受奖,被职工称为“暖心书记”。群众口碑堪称一流。
十年前,突发脑血栓,晕倒在工作中,幸亏抢救及时。尽管竭尽全力地住院治疗,还是落下了半身不遂的残疾。
他本来是一个身体非常强壮的人,长期的过量饮酒,严重地损害了他的健康。与其说是酒害了他,实在是冤枉了酒,酒是无辜的。酒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构成元素。无酒不成席,酒能消愁也能愁更愁。它能使人亢奋,亦能使人萎靡。李白斗酒诗百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留人间。酒后失态动干戈,高墙电网毁人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俗话说的好,人在江湖飘,迟早要中招。他那时不惑大几的年龄,正是事业的鼎盛期,血气方刚的年华,政界纸醉金迷的不良风气,即使想做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智者,为了工作,也要迎合官场上的酒局。酒,自从问世的那一天,就注定了他的性格。少饮舒筋活血、强身健体。多饮血管硬化,心脑一定受损。酒乃粮食精,谁喝谁轻松,适量饮酒的确轻松,长期过量饮酒就是轻生。酒对人的恩赐与惩罚是同等的,从不偏向于谁。自古以来,都是人没有把酒喝干,酒却把人喝走了一波又一波。他也未能幸免,终于被酒打残了。失去了健康,叫停了仕途。命运拐了个直角弯,生命质量坠入深渊。从此,多了一条腿,走路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
他有男子汉的倔强,须眉的铁骨,他是一个毅力超强的人。患病后,不但走路不便,还丧失了语言功能。面对一只手,一条腿不好使,说话费劲的多重打击,他没有颓废,没有萎靡不振,而是勇敢面对,乐观地生活。在当医生的妻子照料鼓励下,他坚持每天走路锻炼,功夫不负敢拼人,经过长期走路锻炼,他的身体日渐康复,气色红润,走路姿态不变,走路的速度却越来越快,还越来越稳。
他走过了冬夏,走过了春秋,走过了人生的坑坑洼洼。迈过了生命的坎坷,挑战了病魔,树起了毅力的丰碑。他是个坚强的人,从不因天气的恶劣而中断走路的锻炼。他是乐观的,从不因身患疾病而愁眉苦脸,微笑总是挂在脸上。
他有一个贤惠的天使妻子,一双优秀的儿女,女儿在市里工作,儿子研究生即将毕业。他用顽强的毅力回报着家人的爱,那份爱就像未曾出窖的醇酒,虽不曾喝上一口,也醉了三秋。
战胜疾病最好的武器不是药物,而是毅力。面对病魔,意志不垮,毅力不倒,后退的就是病魔。他做到了,并且做的十分完美。
一个走路靠挪,说话靠“啊”的残疾人,顽强的毅力里还裹挟着满满的善良与爱心。他每天在小区里走路,发现路上有小钉子等金属物,就会用脚驱到一边,防止扎进车辆的轮胎里。发现哪个楼道的安全门敞开着,就用拄棍推上。这些平平常常的小事,就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金子一般的心灵,散发出太阳一样的光芒。
他是一名普通党员,一名国企基层干部,因病退休了,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健康,骨子里的善良与爱心依旧火焰熊熊。
一个人,总要有一种精神,去支撑他的毅力,去战胜疾病与恐惧,扎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小区里,小白走路是不见人影,已闻其声。那声音已经成了他的专利。多数人都叫他小白。其实,他有一个儒雅的名字——白玉芳。
晨曦里,闻声即兴而作,止笔之际,惟愿这“嚓嚓嚓……”“噹噹噹……”特殊的声音岁岁年年!
北疆白杨
2023/03/02于祥泰嘉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