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情】暖暖的红薯(散文)
一
新建的过街天桥上,行人如织,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我站在天桥上,放眼望去,城市的面貌,涣然一新。
目光走得更远,只为找寻记忆的温度。
我又一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火车站出来,沿着和平路向北,不远,就是人民路商品城,也是市里最繁华的地方。
那时候,街道东侧贴近马路的一边,你挨我,我挤你,摆着许许多多的小摊。卖糖葫芦的,卖烤地瓜的,卖爆米花的……各式各样的小吃,小商品,琳琅满目。
遇上过年过节,也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人,诸多小摊,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门店里的促销扩音器一遍遍放着广告,地摊的叫卖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我也不例外,常常在元旦节的假期里,到商品城购买过年的新衣服。那个时候,进一次城,总喜欢买个暖心的烤红薯,犒劳一下自己。家里并不是没有红薯,而是没有城里红薯烤得淌油流蜜。
二
元旦假期,正逢寒冬二九时节,俗话说一九二九不出手。在我们北方的大街上,路人行色匆匆,急于回家避寒。
我购物完毕,心情舒畅,拎着大包小包,来到公交站点候车。呜呜泱泱的人头攒动,有的跺脚,有的搓手,还有的捂着耳朵,试图遮挡寒冷入侵,迫使自己感觉暖和点。
我坐在公交站点的长条凳子上,一转眼,看到卖烤红薯的地排车。烤红薯的师傅为了躲开小刀般的北风,拉着地排车靠在背风的拐角处。
我走过去,说,师傅您真有心眼,选了这个好地方,是个避风港。师傅露出被烟火熏烤的黄板牙,这么冷的天,既要挣钱,又要保重身体。
我连连点头,您给我称两个不大不小的烤红薯。师傅回我,还是你会买东西,这个大冷天,抱着热乎乎的烤红薯,不吃都暖和和的。
我一边等车,一边吃烤红薯。热热的烤红薯,拿在手中软乎乎,扒去外皮,露出红黄相间的瓤,红薯在寒风中冒着热气,我赶紧咬一口,齿颊留香,咽下肚,就赛喝蜜汁似的,胸腔里流动着一股暖,心里满是甜蜜与美气。
三
有个卖糖葫芦的中年妇女,推着自制的车挤过来,停下。她的手上带着半截手套,大红色的围裙罩着大半个身子,看上去干干净净。所有的糖葫芦,被她装进透明的塑料布制成的密闭空间里。那些红红的山楂果,油亮亮的蘸满糖浆,表层再撒些星星点点的黑芝麻或者白芝麻,看一眼,都令人垂涎欲滴。
候车的人群躲进站点的玻璃挡板内,只有她一个人站在寒风凛冽的大街上,双手扶车,一声高,一声低,叫卖着。
忽然,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从对面跑过来,她穿的衣服亦是干干净净,就是颜色因为洗得勤,看上去陈旧一些。小女孩踮起脚尖,把小嘴贴近妈妈裸出的通红通红的手指,哈着口气。
我看懂,小女孩哈气的目的,是想让母亲的手暖和点。我仿佛被这一幕定住,一手护住购买的东西,一手托着烤红薯,心思里装满对小女孩如此懂事,对母亲如此情深的感动。我有些泪目,忘记了吃烤红薯,愣在那里。
给小女孩系围巾,还埋怨小女孩,这么冷的天,跑出来干什么!在家不好?
小女孩委屈巴巴,我就想和妈妈在一起。再说家里没有炉子,也没有暖气,跟外面差不多。
那也比外面强。母亲强调着。小女孩调皮地吐吐舌头,也许是寒风过于凛冽,她马上又闭好嘴巴,依偎在母亲身边,直视过往的路人。
听着母女俩的对话,我插嘴,孩子也是担心你。
也是,我们是外地人,租的对面快要拆掉的平房。哎……忙完地里活,冬天没事,就出来挣点闲钱。孩子爹在另一条街上,也卖糖葫芦。这样总比窝在家里强点吧。
你看那个卖烤红薯的师傅,在背风的地方,也不耽误买卖。我有意无意提醒她们去背风处。
母亲冲我一笑,露出好看的糯米牙,我们也就是冬天过来,不像那个大哥,他一年四季都在城里。庄户人土坷垃里刨食,不容易……
听着她有些苦楚的感慨,我一时无言以对。只得呵呵一笑。眼睛扫一下公交车过来的方向,瞄见快要进站的公交车。
我要上车了。我跟她说,然后抱起物品上车,找个靠窗的座位坐下。同时将视线转向窗外,依旧瞅着她们母女。
四
有一位男士把烤红薯遗落在长条凳子上。就随着人群挤上车。
小女孩抬眼看着母亲,并用眼神示意母亲,长条凳上有别人遗落的烤红薯。母亲上前捡起来。
我看见母女俩在对话。由于隔着车窗玻璃,外加熙攘的人流,听不清她们在讲什么。
只见小女孩拿着烤红薯的纸袋上了车,我的眼光追逐着小女孩。她寻着那个遗落烤红薯的人,走到他跟前,递上纸袋。那个人不止不伸手接,同时出言,拿走,拿走,这东西,我不要了。他的语气,很不耐烦,双眉紧皱,露出一股厌弃之感。
小女孩尴尬地站在车厢里,看着手中的烤红薯,可怜巴巴的样儿,让人心疼。她的母亲隔窗见到此情景,疾步上车,把烤红薯撂在那个人的行李上,拽起小女孩,下车。
那个人好像躲避什么似的,伸手把烤红薯抛进车上的垃圾桶里。
一瞬间,车厢里的空气凝固了。所有的乘客都看向那个人。
几分钟后,乘客们又恢复了聊天。
一对夫妻窃窃私语,男人说,现在的人怎么这德行,没有感恩的心。女人用手示意他不要说话,以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男人偏不,故意放大声音,这是什么事,乡下人,卖糖葫芦,就低人一等么!女人不愿意了,你不说话没人拿你当哑巴。
一位老年女士,她凑到司机师傅跟前,询问开车时间,当她得知开车还得一段时间后,下了车。她径直走到烤红薯的摊前,要了俩个大一些的烤红薯。
老年女士捧着刚刚购买的烤红薯来到母女俩跟前,双手递上烤红薯。母女俩在拒绝,不接受。
司机师傅探出头嚷嚷着,快到点开车了,再不走就晚点了。
老年女士上车前,她又讲了几句话,获得母亲的首肯,小女孩才双手接过烤红薯,好烫,妈妈快拿着,你暖和暖和。母亲没有接,她连连向老年女士道谢。
那时候的公交车并不是按点走,而是要等一定时间,为了多拉客,过后才悟出司机师傅出于好心的神助攻。
那个人的脸随之红起来,坐在位子上的他看上去有些局促不安。他把衣服帽子扯到头上,盖了半拉脸,开始假寐。
五
那对夫妻的女人又开始吐槽,你看看,你就是只有话,看这位阿姨,你以后学着点。男人点头,表示赞同。他竖起俩个大拇哥,特意提高音量说,一个为这位阿姨,一个为司机师傅。世上还是好人多!
我继续注视着小女孩。她并没有吃烤红薯,而是把装有烤红薯包装袋放在了妈妈的手上。她妈妈对着她,耳语几句。
一股人流挡住我的视线。我想,她们一会就该吃烤红薯了吧。
这时,一双小手敲击车门。小女孩再次上车,递给老年女士俩支裹了糯米纸的糖葫芦。老年女士笑着,推脱,我不要,坐车没法吃,更没法拿,万一竹签戳到别的乘客,我还得赔偿,就不划算了,是不是,小姑娘?
小姑娘,你今天的表现太棒了,先是给妈妈暖手,又拾到东西交还原主,还懂得感恩。奶奶为你由衷的高兴。
我听着老人的幽默与夸赞,随即附和,就是,就是,你就是难得的懂事的小姑娘。我们给你鼓掌。
车厢里响起掌声。小女孩眨着好看的大眼睛,脸色开朗起来,随着我们一起笑。
烤红薯的温暖与甜蜜,在车厢里流淌。这种暖,当年亲眼目睹的乘客们会不会像我一样保存至今。
我把手放在心窝上,记忆就一层层打开,那些生活的寒冷苦涩终融化不见。赶紧打开笑意,甜蜜正从温暖的心底升起。
我触摸着远方,心口,触到了一串温暖的音符……
作者以卖烤红薯及卖糖葫芦两个底层小人物的命运为视角,表达了对底层普通劳动人民的命运的悲悯情怀,讴歌了底层普通劳动人民的高尚的情操。
作品充满正能量,结构脉络清晰,语言朴实流畅。
佳作欣赏学习,为作者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