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神舟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神舟】消失在时代里的传统(杂文)

编辑推荐 【神舟】消失在时代里的传统(杂文)


作者:国之柯也 白丁,9.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80发表时间:2023-03-04 20:28:36
摘要:我们不反对经济浪潮,这是时代的呼声;我们呼唤传统,因为在经济浪潮下,温良恭谦让的美好品德不见了,这是时代的悲哀,这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流失。

【神舟】消失在时代里的传统(杂文) 邻居老嫂子,是从河南逃难来到了关中,嫁给了老哥,从我有记忆起,就没有见过老哥。虽然年龄上她比我大好几十岁,但是辈份上我叫嫂子,就称呼她“老嫂子”。老嫂子说河南方言,一辈子爱抽烟,镶了颗金牙,口头禅就是“中不中”,其实,老嫂子能给晚辈年轻人下个话,事情肯定是能办的,但老嫂子对每个人客气地说一声,“中不中?”,大伙都会说,”中中中”。
    记得有一年,老嫂子的弟弟带着一帮河南人,到生产队的保管室做手工粉条,先把一大堆的红薯打成浆,在池子里慢慢挥发水分,沉淀下来得就是淀粉,把淀粉完全晾干后,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在大锅里烧开水,把淀粉加进去不断翻搅,稀稠合适了就小火慢炖,等淀粉完全熟透了,就导入一个满是小眼的筛子里,筛子下是一锅凉水,长长的粉条从锅里捞出来,挂在一根根竹棍上,把竹棍插在高高的横梁上,你看,一排排黄黄的粉条亮灿灿,像女士的长发,像金色的面条,看得孩子们直流口水。
   那时候,关中平原虽然粮食富足,但蔬菜,杂粮确很少,能吃上猪肉炖粉条那是很难得的事。老嫂子就安排自己的弟弟把加工剩下的短粉条给村子里免费送,每户都有,长粉条优惠出售,村子里家家都吃上了新鲜的粉条,孩子们个个喜笑颜开,我也是其中一个。
   有一次,几个淘气的孩子,在加工厂里偷红薯吃,被工人发现了,把几个孩子用绳子栓在一起,准备交给家长讨个说法,老嫂子知道后,及时赶到加工厂,让把几个孩子都放了,她不但没有找他们的父母,还给每个孩子送了红薯,告诉他们:想吃红薯就过来,不用偷偷摸摸的。这是其中一个孩子亲口告诉我的,让我羡慕的,也想去要红薯吃。
   老嫂子闲暇时间,爱在村子里管闲事。谁家有矛盾了,她都要去理论理论。从尊老爱幼,到如何相夫教子,她都能说出个道理来。许多家庭有矛盾了,夫妻或子女就去找老嫂子,在老嫂子的掺和下,矛盾都圆满化解了。时间一长,方圆几里,都知道老嫂子通晓世间人情事故,能化解万般忧愁,村子里尊老敬老的风气日渐浓厚。
   改革开放的风吹进了古老的村庄,对门年轻的嫂子活泛起来,她从村上办了证明,从镇上贷款,给儿子办起了辣椒加工场,收购当地产的辣椒,再经手工分类,按照不同品相,加价出售,效益很高,她儿子没有过几年就成了村子里的富裕人。有钱了,企业家盖起来楼房,买上了小汽车,出行屁股地下一股烟。儿子逐渐在经济上富足了,成就了新嫂子的地位,她对着村子里年老年幼的都吆五喝六。村里谁家有事了,新嫂子就爱出个头露个面,她有句名言,”钱能办成的事都不是事”。
      还真是神奇,没几年,新嫂子把儿子培养成了企业家、村长,远近闻名的能人。只是,村里再看不到和睦相处的邻里关系,今天你和我为田里的界碑打的你死我活,明天儿媳妇追着婆婆满街道跑,说是不给自己钱花。古朴的民风不见了,互帮互助的传统也不再时兴,大家都讲究经济效益,你缺劳力,我缺人民币,帮助是要经济补偿的,村子里时刻弥漫着一股别样的味道,像芫荽的味道,又像臭虫的气息。
      老嫂子在村中再也不掺和别人家的事情了,儿子也提醒她,小心年轻的媳妇或者后生,因为老嫂子的数落而报复她,这些年轻人下手重着呢。在沉寂了几年后,老嫂子撒手人寰。
       没几年,新嫂子的儿子因为账目混乱,挪用扶贫资金,灰溜溜地下台了。企业因为欠款无力偿还面临倒闭,曾经风光无限的新嫂子也不再风光了。
       村子里似乎恢复了平静,家家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像养老送终之类的事情,都是出钱请人来,做饭,下葬一条龙服务,不用主家操心,还真省事。老人们闲聊时,总会想起老嫂子,她和善的眼神,柔柔的音调,像一曲悠长的歌声,在人们的心头,久久的回荡。
      古老的村庄,再没有了几千年流传的乡约乡规的束缚。
   老嫂子的文化程度不高,但她接受了传统礼教的影响,宽厚待人,尊老爱幼,保持了中华大地数百年的仁爱和善之美,感染了周围的人,影响了许多的人。
   我们不反对经济浪潮,这是时代的呼声;我们呼唤传统,因为在经济浪潮下,温良恭谦让的美好品德不见了,这是时代的悲哀,这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流失。
   如今,经济发展了,大伙又回想起村庄曾经的人文温度,有几个年老的人,开始整理家族里失落已久的族谱,设立奖学金,鼓励考入大学的年轻人,设立孝敬家庭文明牌,表彰那些尊老爱幼的家庭。
   这是时代的进步,还是自我的否定?我不得而知。
   要是老嫂子还活着,她会怎么想。难道我们一定要在失落后才去弥补吗?
   我们的基因里,是不是善于打破世界原来的面目,等到无法接受时才想起原来我们可以不这么做?
   朝代的更迭也是如此,李家王朝被赵家推翻了,这个朝代的制度、文化都被否定;等到赵家发展了几十年,才发现自己苦苦探索的一切,在李家时代早已存在了几百年。
   历史就是这样反反复复,起起落落。
   我们为什不能评判地吸收前人的智慧和传统,好的东西就继承下来,不合时宜的东西,淘汰了也不迟。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那些消失在时代里的传统,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损失,是对祖先智慧结晶的遗弃。
   但愿,我们能早日摆脱历史的魔咒,回归理性思维,保留优秀的传统文化精华,让华夏文化发扬广大。

共 20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有思考有见地的随笔,作者笔下的老嫂子是一个具有传统美德的妇女,她代表上千年来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正如作者所说的“文化程度不高,但她接受了传统礼教的影响,宽厚待人,尊老爱幼,保持了中华大地数百年的仁爱和善之美,感染了周围的人,影响了许多的人”。但改革开放后,利字当头,古老的村庄的人们开始失去以往的美德,争名夺利,村子里时刻弥漫着一股追求臭钱的味道。作者在反思中提出:在改革的浪潮中不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都给抛弃了,而是要早日摆脱历史的魔咒,回归理性思维,保留优秀的传统文化精华,让华夏文化发扬广大。本文思路清晰,主题鲜明,事例鲜活,对我们的生活有较好的启迪意义。好文大家享。【神舟:紫云朵朵】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云朵朵        2023-03-04 20:44:03
  在当下的作家群中写散文、小说、诗歌的多,写随笔评论的少。一个民族的创新需要有思想有见地的随笔文章。本文画龙点睛般地提出“消失在时代里的传统”,对当下利字当头出现问题的反思,应该说是作者的一种反思和觉醒。作为有思考的作者不能视而不见,而应该有责任感地反省我们前进道路上存在的障碍,以及去思考如何破解前方的绊脚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视问题,改革才能有真正突破。对此,本人认为此文值得一读。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回复1 楼        文友:国之柯也        2023-03-06 21:38:19
  一些不成熟的思考,感谢评价这么高。
2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23-03-06 18:14:19
  好文佳作,为老师点赞支持!感谢老师投稿支持神舟,期待老师多创佳作继续展示神舟。问候老师!创作开心!
峥嵘岁月
回复2 楼        文友:国之柯也        2023-03-06 21:38:43
  感谢褒奖。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