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照片上的爷爷(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照片上的爷爷(散文)


作者:文妍 白丁,4.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2645发表时间:2023-03-10 22:41:36

我对爷爷的初印象,就是那张老屋墙上挂着的老照片。照片上的爷爷身穿中式棉袄,浓眉大眼,相貌英俊。但不知为什么眉头紧蹙,脸上不带一丝笑容,再加上又是黑白相片,看起来凶巴巴的,连带整个老屋里弥漫着一种阴森可怖的感觉,如果奶奶不在家,我是断断不敢一个人呆在屋子里,如果有人说起鬼呀怪呀的,我会自然而然地认为,应该就是爷爷这个样子。
   奶奶常有意无意地提及爷爷的手艺,诸如做花草(指做花圈等系列丧葬用品),打顶棚和糊窗户纸,是不被现在人熟悉的,但在那个年代,这种手艺是非常吃香的。
   不管有钱人还是穷人,家里亲人故去总要买花草祭奠,有钱的大户人家还要做全副的花草,什么引魂幡、上下院、童男女、金山银山、元宝、薄厚衣服等等,花圈更是数不胜数。送葬那一天,单单是扛着花草的队伍就占了半条街,左近邻人们不住口地夸孝子贤孙舍得给老人带阴金,真是孝顺;指着举着的花草啧啧称赞:“张家这花草做的,县城再挑不出第二家。”孝子贤孙脸上有面子,自然银钱少给不了。张家就指的我爷爷。
   打顶棚、糊窗户纸会有极强的时节性,多在临近旧历年,谁不愿意干干净净过大年呢。那时家家屋里生炉子,炕洞烧火,烟熏火烤一年下来,家就变得黑黢黢的。墙还好说,买上点白灰刷一刷,可是顶棚和窗户熏成黑黄薄脆的猫头纸,必须撕了重新打、重新糊。糊窗纸还好说,站在长条凳子上干就行,打顶棚则必须丈量合适,提前裁好纸,刷上糨糊,踩在高梯子上或者站在摞着凳子的高桌子上,一张张铺展贴上,严丝合缝不能有褶皱,往往仰着头一干就是一天。爷爷打的顶棚整洁美观,还有漂亮的格子图案,听奶奶说爷爷从不张嘴讨活,却从不缺活干。
   有一次我问奶奶:“爷爷的手艺是跟谁学的?”奶奶却答非所问:“听老辈儿们说,你曾祖父曾经在内蒙古经过商,到了你爷爷这一代就败落了,你爷爷就干起了这营生。”
   至于是山西人走西口到了内蒙,还是内蒙商人来山西定居,我无法考证,奶奶说得含含糊糊,我那时没有兴趣深究,这便成了我心头的一个谜。但我知道一点,奶奶得了爷爷的真传,不仅学会了全套手艺,还在爷爷手艺的基础上更加发扬光大。她学会了画画,奶奶描绘在老式家具上的鸾凤牡丹、梅兰竹菊,生动有趣,画的金鱼更是活脱脱像真的一样灵动。
   按理来讲,土改划分成份时,爷爷奶奶最起码算是中农,但是我家是贫下中农。我小时候就问过奶奶:“你说爷爷经常给你买好吃的,不是糖烧饼就是猪肉哨子饸烙(一种山西面食),旧社会穷人家吃不饱饭还有饿死人的,你们怎么就是贫下中农,你们一定是地主才对。”奶奶一捂我的嘴:“小祖宗,可不敢瞎说,你爷爷死的早,他活着的时候咱们家还好过些,他前脚一死,咱家就差上街要饭咧。”“那我爷爷是怎么死的?”“得肺痨病死的,看那张照片,那就已经病了。他从病到死不到半年,他死的时候,你二大爷5岁,你爹4岁,我肚子里还怀着你姑姑。”奶奶似乎不愿意再往下说,但是看着我一脸的惊诧表情,她撩起衣服的大襟子擦拭了一下眼角的泪,接着说:“人们只知道你爷爷手艺好,可是他们不知道你爷爷光会赚钱却是一个不知道攒钱的主儿。我和他租住在县城南街一户人家的西房,和他成亲二十年他从不知道攒钱买间自己的房子,有钱的时候他舍得给家里买吃的喝的,也舍得周济左邻右舍的穷人,就是没有给我留下一间房子、一分田地,他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得了这么一个要命的病,说走就走了。”说到这里奶奶已经泪流满面,我的眼泪也涌了出来,我搂住奶奶心里满怀歉意,抬头看看墙上爷爷的照片,心里对爷爷产生了一种隐隐的恨意,恨他带给奶奶的悲苦生活,更恨自己成为家里这么多年第一个揭开奶奶伤疤的人。
   但是谜底没有解开,我又怎么能甘心。长大后的我,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特别想知道我的爷爷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于是我明里暗里继续我的探究之路。
   我问妈妈:“你见过我爷爷没有,奶奶说爷爷是城关南村人,你不是北庄的人吗?南村北庄离得不远,你的亲戚里应该有人知道我爷爷的事情。”妈妈说:“听你姥爷说过,你的爷爷长得高高大大,一表人才,再加上手艺好,县城里提亲的踏破张家的门槛。只是结婚不几年,你大奶奶生你大爷难产,孩子保住了她却死了。唉,那时候没有医疗条件,女人生孩子,一条腿在人世间,另一条腿在阎王殿啊。”“什么时候又有了大奶奶了,那我奶奶是怎么回事?”我懵懵懂懂地看着妈妈。妈妈看看我:“你不知道的事多呢,大人的事情你少管。”我一把揪住妈妈的衣襟,央求她继续讲给我听,怕她嫌我烦,又赶紧给她端来一杯水,妈妈也没有客气,端起水喝了一口接着话题往下说:“你大奶奶死后,你爷爷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大爷拉扯大。你爷爷那时还年轻,又有媒人给说媒,问的是同村的也是张姓的一户人家,那一年你奶奶嫁给你爷爷时才15岁,一进门就做了人家的后妈,可她还只是个孩子。你爷爷心疼她年龄小,不谙世事,所以像宠孩子一样惯着你奶奶。”我这下才明白奶奶为啥也姓张,明白爷爷怜妻爱子的原因,心里暗暗升腾起对爷爷的敬意。
   随着奶奶的岁数越来越老,我们把她从老家接到了身边。那几年,住在晋中的姑姑,每年春节总会到我家看望奶奶。有一次,我趁爸爸不注意,悄悄拉着姑姑问:“你知道爷爷的事情吗?能不能跟我说一说。”姑姑用手点我的额头:“你这个鬼妮子,悄悄咪咪的,怕你爸爸知道了骂你?”我说:“才不是呢,爸爸从来不说爷爷的事,估计爷爷死时爸爸太小,他什么都不记得啦。”姑姑扑哧一声:“你爸爸不记得我更不知道,我还在你奶奶肚子里没有出生呢。”“那你可以问我那个大爷呀,就是大奶奶生的那个大爷。”“这你都知道了,你奶奶从来不让我们说,她却嘴上没有把门的,什么都告给你。”我默默不啃声,心想可不能出卖了妈妈。
   姑姑对着从老家带回来,此刻挂在我家书房的爷爷照片说:“你爷爷前脚一咽气,你奶奶就昏死过去了,亲戚街坊又掐人中又按摩后背才救过来。为你爷爷看病抓药原本就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打发你爷爷又欠了人家的棺材,租住的房子人家催着要租金,一群孩子个个都张着嘴等饭吃,可怜你奶奶怀着我,挺着个大肚子手脚不停地接活儿,幸亏十来岁的大哥哥已经能帮衬着你奶奶了,要不然我们早就饿死了。”姑姑眼睛已经盈满了泪水:“可怜你奶奶那一年才36岁,一人带着四个孩子,天知道怎么活下来的。”“那我大爷呢?怎么你们从来不提,奶奶也从来不说?”“这更是你奶奶的一块心病,你大爷解放战争时期牺牲了,尸首一直没有找见,你奶奶总觉得愧对你爷爷,没有替他照顾好这个孩子,所以她从来不愿意提起这些往事。可是,那个年代多少家庭不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呀。”
   从小到大,每逢时头八节奶奶总是不忘记祭奠爷爷。槽子糕、饼干、面包,饺子、烧饼、麻叶,只要她想到的,只要街上有卖的,都能成为爷爷的贡品。她不停地摆弄着手头的小碗小碟,点上三柱香不住嘴地念念有词:“他爹,我现在在二子家里过,娃子们都好你不要惦记,孙子们都参加工作了,咱家现在的生活那可是芝麻开了花了。你没事不要老给我托梦,我现在可不想寻你去。”
   八十九岁的奶奶耳不聋眼不花,记忆还是那么好。她能给小辈讲三国演义,书里面人物的姓名竟然能说出个七七八八来;还时常拿根铅笔在拆开的烟盒纸上,在衬衣的硬纸板上作画,不是鸾凤朝阳、就是梅兰竹菊。我给她买来画本和彩笔,她却舍不得用。我就用彩笔把她画好的画涂上色,看见鸾凤五彩斑斓,梅兰竹菊娇艳翠绿,她笑得像孩子一样开心:“你爷爷当年教我画画,就像你现在这样,一笔一画不紧不慢,可有耐心哩。我昨夜还梦见你爷爷来,他说想我呢。”我听得心里一惊。
   时隔不久,奶奶真就走了,离她90岁生日就差一天。奶奶无疾而终,亲戚、邻居都说这是老人修来的福气。
   爷爷的坟在文革时期破四旧,早被摊平,纵使爸爸曾经请阴阳先生测算,又在原来的坟址附近寻觅,始终没有找到。奶奶孤零零地葬在南村的一处玉米地里,下葬那天,长辈们为爷爷准备了衣冠和奶奶一同入穴,长辈们呼唤着爹爹,孙辈们呼唤着爷爷,请他与奶奶魂归一处,永不分离。
   奶奶一辈子苦撑苦熬为爷爷守着这个家,培养了一名军人、两名大学生、一名业务骨干。在奶奶的心里,不仅怀有对爷爷无限的爱,更有对爷爷临终时的承诺和对家庭的责任担当,如今功德圆满的她去地下陪伴爷爷去了。
   世纪初,县里建高铁站恰恰要征用南村那片土地,我的奶奶还有爷爷的魂魄,就像他们曾经年轻时租房子那样,又得搬家了。
   离城六十多里的东梁大山上,青松翠柏蓊蓊郁郁。漂亮的锦鸡在密林中奔跑飞舞,松鼠拖着毛茸茸的长尾巴上蹿下跳。清明时节,桃花在山谷中明艳璀璨开放;寒衣时节,沙棘果黄灿灿、水灵灵漫山遍野。爷爷奶奶的新坟就迁到了这里。这里虽然没有鸾凤,但锦鸡美丽的羽毛,奶奶一定喜欢描画;这里虽然没有腊梅翠竹,但有娇艳的桃花、幽兰,奶奶一定喜欢欣赏;更何况大自然赋予这里天然的清新空气,铺满山坡的野菊花、沙棘果,奶奶可以尽情呼吸,可心地游玩了。
   爷爷的照片旁边多了奶奶的照片,爷爷从此不再孤单。逢年过节换成了爸爸妈妈做祭奠,奶油蛋糕、饺子、油糕,当然还有鸡鸭鱼肉,吃的喝的随着妈妈的喜好摆弄了一桌子。敬上三柱香后,换成了妈妈絮絮叨叨:“爹、妈,看看我给你们准备的饭菜,都是现在的人们爱吃的,你们也跟着换换口味,也要与时俱进。咱家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你们的重孙子、重外孙女,都成家立业了,都过得可好了,你们不要惦记。”
   我站在爸爸妈妈身后,仔细端详着照片上的爷爷,发现有了奶奶的陪伴,爷爷的面相好像柔和了许多。再看向爸爸,爸爸的模样活脱脱的就是爷爷的翻版,只是照片上的爷爷只定格在48岁那一年,而今年爸爸已经88岁了,感谢盛世带给我们的美好生活,我幸福因为我身边还有爸爸妈妈的陪伴。

共 39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照片上的爷爷》对于作者来说,初印象是惧怕的,伴随了解的深入,她逐渐知道了爷爷是一个手艺人,手艺精湛,众所周知;爷爷曾是商人的后代,但他未曾守住祖上的家业;爷爷是贫下中农,他把辛苦挣来的钱宠了妻儿,帮了相邻,却未曾置房产、买田地;爷爷因病猝然早逝,抱憾留下妻儿在饥寒中……这些从奶奶、母亲、姑姑那儿听到的关于爷爷的故事,使得作者对照片上的爷爷有了具象的了解。奶奶按照爷爷的方式生活了半个世纪后,也成了照片,陪伴在爷爷一侧。这时作者再看照片中的爷爷,有了温度,有了情感。她也从中读懂爱的传承和感恩,并更加珍惜有父母相伴的当下。这或许就是作者用心临摹爷爷形象的意义所在,终归是血脉传承,爸爸是爷爷的翻版,而作者何尝不也一样拥有一颗坚韧而温暖的心呢!此篇文章文字细腻,情感真挚,将照片上的爷爷灵动起来,无异于奶奶的画笔,工笔勾勒了爷爷不平凡的一生。佳作,流年推荐赏阅!【编辑:平淡是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3-03-10 22:43:52
  编辑这篇文章挺感慨的,特别想与您同题,我对我爷爷的初印象,也是一张照片,摆放在老屋里,时年不过四十岁的样子,略带愁苦。他四十二岁去世,一生很短,却也很不容易。感谢将如此温暖有情的文字赋予流年,祝福创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文妍        2023-03-11 01:20:38
  感谢平淡是真老师!您热忱的鼓励和温婉和煦的点评风格是对我这个文学新人最殷切的关怀和激励,并将成为我继续努力写下去的动力。再次谢谢老师。
2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3-04-20 00:59:42
  文字散发着那个年代的气息。老师的文章是用爱的亲情和泪水凝融而成的。在他布设的文字中穿越,没有一个华丽的字眼,没有让人拍案的警句,却仍然被奔泻而来的浓醇爱意和牵念默默感染、深深打动。生存与死亡的对接,构成了祖父最重要的写作课题,祖父对他的爱、祖父的生活技巧以及毫无征兆的去世,构成对于人生、对于农村生存情态的深层次拷问,同时也寄予了作者对祖父逝去,在内心留下的永不磨灭的忧郁、伤痛与哀思。我们依然渴望淳朴的回归与传承。一些善良与真诚久远的时光,温馨的岁月,困苦的年代,只能在回忆里想起时光不远,余音犹在……在淡愁中击节,在哀叹中赞赏。为朴实而深沉的文字喝彩!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