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眉州的祠堂眉州的月(散文)

精品 【流年】眉州的祠堂眉州的月(散文)


作者:梅子酸酸 白丁,44.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0333发表时间:2023-03-10 23:22:37

今夜有月。
   我和友人在月光下,围着一座深红色的庭院外墙漫步。清淡的月光下,这座院落大门紧闭,看不到院内的情形,唯有那些长在院墙边的大树枝丫伸出墙外,有了月光的映照,在墙外的青石路面上投射出婆娑的影子。
   此刻情景让我不由地想起那篇《记承天寺夜游》来,不禁低吟出声:积水空明,藻荇交横,何夜无月,但少闲人如你我。
   四周寂然无声,远处近处那些如我们一样徘徊着的低声细语的游客,大概也怕搅了这清静,扰了那位在院墙内出生成长而后又长眠在异乡的文学家,千年后,谁又能知道他的魂灵不会在他的家里游荡呢。
   这里是东坡故里,四川眉山。这里是眉山纱縠巷的东坡故居,三苏祠。时候已是一年的农历七月中旬,距中秋还有一个月。我和友人从成都乘高铁一路向南,直达眉山。路途中,窗外的景色晃眼而过,在我的目光中不做片刻停留,小桌上打开的《东坡传》依然还是序言第一页,我的心有点乱,做不到安静读书。而须臾之间,眉山站就到了。
   我去眉山的路径不是北宋时进眉山的路径,现代化的交通缩短了起点和终点的距离,节约了旅者的时间,然而在古代在北宋,从出发那一刻开始,目的地就不是唯一的期待了,早一天到晚一天到不在考虑中,他们期待的是旅途中所见所感的种种,或山川河流,或明月星辰。
   如果在北宋年间,一个外地的人要去眉州(今眉山),走水路,需先至嘉州(今乐山),然后乘一叶扁舟沿岷江支流玻璃江逆流而上三四十里,就到了。这在衣袂飘飘的文人雅士聚集的北宋年代,当是富有诗情画意的浪漫之举。试想,月明之夜,碧绿的江水静默无声,出行之人独立船头,抬头望天上的月岸边的山,听山间密林中一两声夜鸟的低鸣,河风轻抚,胸中会涌起多少关于人生际遇的种种感慨,或许很多疑惑都豁然开朗了,从此天下无大事。
   我也曾希望以这样的路径去往眉山,去拜谒三苏祠,一切都是因为心中乍起的意念。因为工作生活上的烦闷和迷茫,约了友人去成都浣花溪旁的杜甫草堂,听到讲解员说到晚于杜甫的诗人苏东坡对杜诗的高度评价,也说到了文人风格,大有惺惺相惜之态。心里竟然马上有了一个声音:去眉山,去三苏祠。
   相比成都的杜甫草堂,或许是因为眉山在地理位置上并不处于今天的繁华地带,我们白天看到的三苏祠异常冷清,游人稀少,这倒是我很喜欢的环境,清幽而富有深沉的内涵。
   这是一座园林式的院落,走进南大门,古树参天,香烟缭绕,世俗意义上的各个景点分布在几千平米的祠堂内,正殿堂,启贤堂,木假山堂,济美堂,绿洲亭,抱月亭,庭院内,东坡的踪迹无处不在,他的塑像,他的书画,他的笔墨,他的诗词,他的王弗,还有他的气息。请原谅,我忽略了苏洵和苏辙,眼里只有东坡和关于他的一切信息。
   最令人喜欢的是披风榭,不仅仅在于亭子的造型独特,飞檐冲天,筒瓦覆顶,光是这个名字就令人遐想了,不是“来风”,不是“吹风”,也不是“听风”,而是“披风”,一个“披”字营造出风裹在身的幽微境况,犹如东坡坎坷的一生,风不停,人飘零。
   披风榭对面,就是东坡的盘陀塑像,戴高帽著长衫,冉冉长须,双唇紧闭,炯炯目光平视着远方,神态平和安详。这应该是中年东坡,经历过了家庭变故,父亡妻故,也经历了仕途上的动荡,乌台诗案后经年的贬谪,却没有一丝颓丧,他的性情依然如初,心胸豁达,才情不减。我和友人站在东坡塑像前,接不住他的目光,他的眼睛看着的是远方,而不是眼前。我是站着的,然而在他坐着的塑像前,我却感觉到他的高大自己的渺小。我想,人生起伏后的东坡早已看淡了,一切都云淡风轻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旁边有一对母子,妈妈背着双肩包双手交叉放在胸前静静地看着眼前的东坡塑像,小女孩嚷嚷着要出去,说不好玩不好看。他的母亲,一个淡雅素净的女子手指放在孩子唇上,“嘘”了一声,说,小声点。我在心里说,这本就不是个热闹的地方,也不能拿三苏祠和苏州园林比,这里没有特别出众的景点,庭院内虽也荷池相通,小径通幽,修竹高树,但这里最为独特的就是文人的气息和浓浓的古风,孩子太小了,等到你历经人世间的种种再来,会有另一番感悟的。
   夜晚,我睡不着,友人也伫立在窗前。窗外,明月下沐着清辉的街道空寂无人,偶尔的一辆小车也悄无声息地滑过。心里想,去三苏祠最好的时光不是郎朗白昼,而是幽幽夜晚,此刻才是走近东坡最好的时刻,于是有了如《承天寺夜游》一样的举动。只是,我们这样的俗人去相会的是千年之外的一个柔情与豪情并举的伟人。这一刻,空间还是这个空间,明月也还是那个明月。
   我和友人在三苏祠外围绕着红墙慢慢地走,我想,这样的夜晚,如果东坡还未出川,还在眉州,还在他的家里,应该也还未入睡吧,应该舍不得这良辰美景,或许在院中的亭台轩榭之间的小道上缓缓而行独立感受这清风明月,或者和他的父亲苏洵和他的弟弟子由谈文论道,说古道今,也可能会和他的妻子王弗依偎着窃窃私语,而空中的圆月也定当温柔地映照着这美好的一切。
   人生如果一直生活在温柔富贵乡,不能说不幸福,但是也不能不说会有一些缺憾,少了很多滋味,内心世界会空一些轻一些。于东坡而言,会少了那些或柔情缠绵的清丽诗句或激昂洒脱的豪迈之词。
   友人的家庭正遭遇变故,她轻声叹息,和我说着王弗,那个在东坡心里占据着很重份量的女子。友人说,王弗与东坡的婚姻在今天看来,仍是令人羡慕的,说是举案齐眉也不为过,东坡是个才高自负的人,王弗处处提醒,叮嘱他“子去亲远,不可不慎”,是个聪慧的女子,做事警觉,有远虑,东坡有福也有好运,遇到了贤内助,只是可惜,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太短暂了。我说,人生不过百年,出生那一刻起,我们都归途都是注定的,早晚而已,好多事看淡一点看开一点。我们站在红墙外,听墙内风过竹叶时的沙沙声,那声音很轻柔,似乎也在呼应我和友人的聊天,仿佛是那个在这个院落里陪伴着东坡生活过的幸运女子的掩口窃笑,是笑世人皆醉吧。友人仰头看天上的明月,轻声吟着东坡的那首怀人词句: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有月的夜晚,会更冷清,哪怕是在这炎炎夏季,友人此刻的伤感一时令人不知能说些什么。我望向墙内,这段院墙应该是后来修葺过的,用了方砖,留了空隙,透过这些空隙,看到了几杆微微摇晃着的疏竹,我们此刻隔着一堵墙的应该是东坡祠的“披风轩”和东坡的盘陀塑像。
   白天在院内,导游介绍说,南宋诗人陆游也曾拜谒过三苏祠,只是那时还不是祠堂,就是南宋文豪三苏父子的家居宅院,写过《钗头凤》的多情诗人登上披风榭,瞻仰东坡遗像,写下了《眉州披风榭拜东坡遗像》的诗作,有“百年醉魂吹不醒,飘飘风袖筇枝横”的诗句。在导游的介绍中,我也了解到,此时的披风榭不是彼时的披风榭,是清光绪年间,眉州人修建的,而穿过一片竹林,二十米之外的东坡塑像也是现代雕塑家赵树同的力作。那时,他遇到了特殊的十年,也遭遇了人生变故。困顿年代中,东坡的诗词东坡一生的境遇给予了他安慰和勇气,他们在精气神上才有了相通之处,也才会有了那座形神皆备的东坡塑像。
   一个文人能以他的人生阅历、精神品格影响着千年之后的凡人,这也正是东坡的魅力,他的人格魅力,他的文字魅力。又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就如此刻,当友人伤感地吟着那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我却随口吟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友人笑了。我说,时间过得好快,再一个月就到中秋了,“年怕中秋月怕半”,中秋一过,这一年也就快要过去了。
   友人懂我,她知道我又在思念异国他乡的女儿了。席卷全球的疫情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本是求学的女儿却禁锢在斗室之中,连购买一张回来的机票也是奢望。今年的中秋或许是她第一次在万里之外独自度过,没有月饼,也没有桂花。
   倒是友人又来安慰我了,她说,再远,都是同一个月亮,心中彼此有挂念就好,东坡先生说过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就这样,我和友人走走停停,边走边聊,我们聊到了古人,也聊到了今人,聊得伤感也聊得开心。院内的东坡静默无声,但我又分明觉得他也在听,像一位慈爱的长者,侧耳倾听着两个后来者关于人生诸多苦闷的絮语,仿佛在说,人生就像山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换个角度看,跳出来看,或许就该释然了坦然了。
   我和友人围绕着三苏祠走了两圈,天上的明月一直伴随着我们,在高高的天幕上温柔地看着我们,我们走她也走,我们停她也停。只有夜晚,只有明月夜,才是和东坡最好的神交时刻,才能感受到他的气息与神韵,才能得到慰藉和力量。
   这里是眉山,但是我还是喜欢喊一声“眉州”,在我心里,只有眉州,只有眉州的明月才是东坡诗词中的明月,才能温暖人心。总以为,这么低低的一声呼喊,就会跨越千年,到了北宋,与东坡共吹一缕清风,共赏一轮明月,听他低吟“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听他高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那定当是快意人生。

共 366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年少不识苏东坡,读懂已是断肠人。东坡先生一生经历坎坷,却豪放豁达,不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也以他特有的精神气韵影响千百年来人们的生活。作者与友人遭受现实的困扰,心情迷茫,奔赴眉山拜谒东坡故居,在那个幽僻之处,寻找东坡的足迹,感受他的气息。在一个清净的月夜,沿着“三苏祠”围墙散步。联想到他波澜起伏又云淡风轻的一生,仿佛在与他进行一场远隔时空的心灵对话,从而得到一种精神的慰藉,增加了对抗人生风雨的勇气。从题材上来讲,这是一篇游记,写法较为别致。从月夜散步落笔,将东坡的人生与自己的现实处境相互映照,用东坡的处变不惊的态度激励自己。细腻的笔法和灵动的文字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佳作,推荐阅读鉴赏!【编辑:燕剪春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311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23-03-10 23:33:28
  苏东坡真的是一个神一般的人物。一千多年过去了,他的光芒不仅没有丝毫的黯淡,反而越来越明亮,像一束温暖有力的指路明灯,指引人们前行。当你的人生遭遇不幸,茫然不知所措之时,想起苏东坡,读一读他的诗文,心里的阴霾便会慢慢散去,对人生又充满希望。我想,凡是喜欢苏东坡的人,到了“三苏祠”,一定有一种朝圣的心态吧。期盼有一天我也能走进眉州,去朝拜一个高贵而有趣的灵魂。感谢作者赐稿流年!遥祝春安!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2 楼        文友:疏影横窗        2023-03-11 18:35:33
  在这篇文字中是被作者的才气感染到了,也可以理解成作者是苏东坡的忠实粉丝吧。
   文章写到的人生哲理很是现实,同样的感受也让我想念海外2年未归的孩子。
   在三苏祠散步俩圈的描写非常细腻,有想,有悟,有月,有诗,还有苏东坡的陪伴简直是一幅跳到的三维画面。
   举杯共饮,隔海遥望,祝福孩子们健康平安。
不忘初心,还原本质,真实为美。
3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3-03-11 20:48:21
  月色中,两个心中烦闷的女子,围着“三苏祠”散步聊天,感受苏东坡先生的气息,他的豪放与豁达,来解心中之闷及所遇到的坎坷与不幸。读一读苏东坡的诗文,顿感神清气爽,内心安宁。游记散文意蕴浓郁,知识性强,有深度,语言有质感。
五十玫瑰
4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3-03-11 21:55:27
  林语堂说,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苏东坡的诗词影响了无数人,虽历近千年而不衰,且越来越富有魅力。本文作者和友人走进眉山,跟心中的东坡先生进行了跨越时空的心灵上的交流,眉州的那轮明月必然可感知这场心灵的交会。
   散文的语言真美,温婉雅致,清丽可人,好喜欢。拜读欣赏。
闲云落雪
5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3-03-11 22:32:17
  读作者的文题,自然想到又是写苏东坡的文字。眉州,又名眉山,东坡故里。苏东坡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据三席。眉山的“三苏”史料丰富,三苏祠,是三苏父子故居。佩服作者思维开阔,对苏轼了解之深。作者以苏轼的精短散文名篇《记承天寺夜游》展开联想,可谓构思巧妙。苏轼的这篇夜游记,全篇只有85个字,第一段记事,第二段写景,第三段抒情,丝丝相扣,层层深入,实在耐人寻味。作者这篇游记散文,大有苏轼的散文味道。第一时间获得江山精品散文“红豆”,可喜可贺,名副其实。佳作阅读。
6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23-03-12 10:34:49
  苏轼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万古不朽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坐标,四川眉山纱縠巷的东坡故居,三苏祠,清幽而富有深沉的内涵。作者和友人相谐去相会的是千年之外的一个柔情与豪情并举的伟人和他的贤内助王弗。在那里,有月,有诗词,有披风榭和盘陀塑像,也有故人和近友时空交会的心境与启迪……因乌台诗案后经年的贬谪、才高自负、仕途坎坷之人,有一个勤叮嘱、有远虑、做事警觉的“子去亲远,不可不慎”的妻,为思念异国求学共赏明月的亲情、家庭变故而自我调试的心路变迁,嵌入朝拜或神追的诗词吟哦,闲适有之,诗意有之,共享快意人生。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7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3-03-12 15:42:24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8 楼        文友:清鸟        2023-03-12 19:24:49
  亲临东坡故居,感受他的气息,在迷蒙中顿悟人生的真谛。恍然间,似乎被点化。这篇散文有着深深的共鸣感,如遇好友,苏东坡也是我敬仰的一位诗人,他的经历,他的豁达,他的随遇而安,都是带有光明和力量的。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9 楼        文友:越来越好        2023-03-12 22:16:11
  上学时读苏东坡的诗,就非常的来劲,非常的欢喜,今天在读作者的文章,又想起苏东坡,心里的阴影都少了很多,生活的美多了一份,期待有一天去眉州看看。
  
   ?
10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23-03-13 17:32:46
  在作者的笔下,坡仙的一生是起伏的,但坡仙的心境却是平和的。读过苏东坡的人都懂。如作者,因崇拜而去眉州聆听坡仙者,除了文人,估计没几人会安排行程。散文借助月来烘托背景,借用东坡先生的诗词为自己和友人、和读者开悟人生,匠心也!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