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不舍】“年味芬芳”之守岁(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不舍】“年味芬芳”之守岁(征文·散文)


作者:足行两行泪 举人,3068.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664发表时间:2023-03-14 16:30:06

【流年·不舍】“年味芬芳”之守岁(征文·散文)
   守岁,是“小年”三十晚上的事。
   守岁,仿佛是我们这些娃儿们的事——只是我们自己的事,与大人们无关。能守到几点算几点,反正放了假,大人也管不着。这个时候,他们即便有什么意见,也只是一些建议而已。有些识相的大人就什么也不说,在火塘里的火还燃得很旺的时候,就静悄悄地上床睡去了。
   屋里就只剩我们这几个人小志气大的小鬼们,还在雄心勃勃地“夜战”呢。
   只缘最早听大人们说过,后来便持久地坚持下去了——哪个守岁守得越长,那年的“遇活”就越好。再有一点,将来活得长,是长寿的那种……至于以后的事,那时的我们怎么晓得呢?以后的事得以后说了算。我敢肯定的是,我们之所以把“岁”守得长长的——有时已到启明星爬上东方的天际,天边露出了鱼肚白……尽管呵欠一个接着一个地打,我们的“夜战”仍没停下来——之所以要如此这般的“疯狂”,那完全是冲着“遇和”而去的。苦日子过多了,也过怕了,谁不想在那贫穷的岁月里,通过熬个夜把自己的“遇和”弄得更好一些呢?
   这“遇和”,说白了就是运气。运气能左右我们的思想,甚至也能左右我们的灵魂。它与我们的吃穿玩乐有着直接的关系。
   我活到了今天这个年岁——都快接近花甲的年纪了,是不是当年守岁给“守”出来的呢,自己当然是不知道的。也许跟一粒种子落进了土里,就该自然发芽,就该自然长苗,就该继续生长下去的,直到再结出一粒成熟的种子来,是一个理儿吧——这也说不准啊!
   小时候的我,可不是这样认为的。什么时候才是小时候呢?也许是盼着长大、盼着过年的那个年龄吧!
  
   二
   在那个严寒肆虐,我们又没有棉衣棉裤遮体,更没有毛衣毛裤穿上身,在守着“岁”的夜里,要是没一堆火释放着热度,要熬过一个守岁的夜晚,那简直是天方夜谭了。
   守岁的时间应该是从天黑了以后开始算起的吧,倒也没什么明确的“分水岭”。不过对它的准备,往近里说是从年三十的午饭吃了以后,倘要再往远处说,就是那一年的精心准备了。此处先打住,后面再赘述。
   吃过年午饭的下午,作为活蹦乱跳的我们,自从新衣服穿上身,蹦蹦跳跳的心就在强烈地催着了,后来又是急不可耐的行动起决定的支配作用——我们跑得无影无踪,家里就剩下跑不动的奶奶和父母亲们在守着了。
   只要跑出了家门,家外的世界就是海阔天空,无阻无碍的自由。
   这“跑”的时光我只拥有了几年,大致到了六七岁或是七八岁时——也说不准,这几年之后我就做着父亲“当年”别无选择时做的事——把火塘里的疙瘩柴引燃。那火是专为守岁而升起的。
   在我还无力取代父亲之前,那年三十夜守岁的火一直都是他在升着的——升火之艰难,是我后来身临其境时才体会到的。
   整整一个下午,都到屋外的世界去沾染上了不少的喜气,直到回家时也还兴高采烈,奶奶烧锅、母亲做饭,又把中午的丰盛延续到了晚间。父亲则在堂屋里,把还没完全干透的树疙瘩引燃——那作为主角的树疙瘩旁边被很多小柴包围着——它们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地形成了命运共同体。所幸在吃饭的时候,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的父亲,终于让那中间的主角也萌动了起来。
   是的,晚饭后,守岁的场地在灶屋隔壁的堂屋里,我们将要移师到那儿去。
   能制造出光晕气氛的小煤油灯,把饭桌上我们动来动去的身影,一五一十地都影映到了墙壁上。奶奶曾经说过,不要去“耍”影子,夜里会“走尿”的——她所说的“耍影子”,此时哪是我们的自愿呢?再说了,今夜即便算是在“耍影子”,也无所谓了,守岁哪还会上床睡觉啊——尿无论如何都“走”不出来的了。
   吃了饭,等一切收拾停当了,外面仍有东挪西扯的鞭炮声响彻在山前山后。我们吃饭之前也放过了,在我们吃饭的整个过程中,它都络绎不绝地在那儿响起。
   没事的大人们,终于也难得一回,安静地坐到了火塘边烤火。火塘里的那个大疙瘩柴终于完全燃着了,时不时发出嗞嗞的抗议声。
   “有事做”的我们这些娃娃,则坐到了旁边用来吃饭的大桌子上,兴奋地玩起了扑克。同在一间屋内,虽然离火塘还有一点距离,柴火的热度一样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堂屋的双扇木门是掩上的。此时的“花子”狗,虽然卧到了门外的屋檐下,那忠实的耳朵,却仍在机灵地探测着房前屋后风吹草动的声响。
  
   三
   有如说,我们这些娃娃是在守着岁,倒不如说是在趁机熬夜玩扑克牌更准确些。平时,大人们对我们一有时间就要练“牌技”的做法,很是反感。那时,我们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打手上的纸牌,总担心大人会随时出来干涉。
   现在好了,毕竟是在过年,属于我们正当玩耍的时间,就谁也不会出来“说”了。
   奶奶到底是从七十多岁的高龄上过来的,她那有些虔诚的“点头”,着实逗笑了我们——在打牌的间隙,我们好奇的目光,随时在大人们那儿逡巡着。父母亲倒是没打瞌睡,但坐在那儿默不作声,应该也离闭目养神不远了吧!
   终于凑齐了坐在牌桌上的四个人——主要是有人要做这做那的意见不统一。不管怎么说,“升级”是能打的了。要是平时只有两个人的时候,我们就只能“摸乌龟”,有三个人的时候就勉强打打“甩二”——各拣各的分,看谁“升”得快。奶奶说,我们那是“狗屎场合”,打扑克的时间还没吵架的时候多。打着打着,吵架的、哭泣的,什么人都有,牌没打完就先散了伙。
   守岁的时候打这扑克,规矩是提前讲好了的。首先不准“说”人,然后不准生气,最后是不准甩牌走人。平时,“说”人的人,就是因为无所顾忌地“说”了人,把人说哭了才散伙的。其实,爱“说”别人的人,还不是仗着自己技术好、对方没能配合好,才任着性子“发作”的。只有这过年、守岁无聊时,才凑在一起打这熬夜纸牌的。如果大家彼此不珍惜这个机会,爱“说人”的人再不注意收敛自己的行为,最后只能是不欢而散的早早收场,岁就真没法守下去的了。
   尽管人人都这样想,都拿出了最大的诚意来合作,但要想完全做到鸦雀无声也是不可能的。大人们见我们这边桌子上长时间没声响,反倒不习惯,时不时猛地抬头望望我们——要是睡着了身上冷,是一定会感冒的。当看到我们仍在聚精会神地摸牌出牌时,便悄悄议论说,今晚还规矩,不吵不闹,声音也不大……
   正当他们刚刚庆幸完我们在文明娱乐,文明得没影响到他们那边时,桌子这边却突然放声地起了争执,“出错了”“不要耍狡嘛”……只是这战火没能蔓延开来,很快就给压下去了。
   “嗨,这扑克也该换换了嘛,都成油渣子可以吃了……”有人又突然对毛了边、爱粘连、拿不起来的牌失去了兴趣的说。
   打扑克是我不多的兴趣里最喜欢的那种,平时我不但爱打,也特别爱收藏它。但碍于收藏的路子过于狭窄,总没有多好的扑克弄到手。我们平时打的扑克本来也没有第二副可供替换的,像缺了张数的扑克,只能用其他纸张代替——有时是自己做一张出来,有个标记就行了;有时是用其他牌代替,总之“代替者”都不会与原装扑克同色,弄得人人对拿上去的牌心知肚明。
   我是哥,当然有当之无愧的职责做担当。我说,那我用一年的时间,争取明年守岁打的牌比这好……我也只敢表这个“决心”,连要完成这决心的办法都还没有呢,只不过好在它有“一年”的跨度。
   大人们是什么时间走的,聚精会神的我们全然不知。活得疙瘩柴只剩一个小小的身影在火堂里,在那儿静静地看燃。它无声无息发出来的红红的火苗,让我们丝毫也没觉察到夜的寒意。倒是身上的困倦与眼睛的酸涩,越来越认真地袭击我们了。
   几乎是被耗得油尽灯枯了,才“虔诚”地结束这守岁的时间的。
  
   四
   就为守那一个年三十夜的“岁”,我得花一年的工夫来准备。不是要准备给我们打的扑克牌,而是要准备烤火的疙瘩头。
   用根大树的疙瘩头来烤火,是那个贫穷年代的不二选择。加之守岁是在冬季,夜晚的严寒更甚,火便赋予了更多的实际意义。首先,取暖是必需的,其次红红火火更是一年的翘首以盼。
   为之烤火用的疙瘩头,也就寄予了虚幻的想象。它仿佛带着“神”的旨意,借守岁这个平台,为人们提供可以改变命运的空间。
   疙瘩头被赋予上了神秘的“力量”,它变得莫测的神秘,而更有广阔的实际意义了。
   显然,我们村里的人们是领会了的。不然,也不会家家都要挑一个更大的疙瘩头来守岁的,而且年年如此。
   父亲常年在外,挖疙瘩头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我这个家里唯一的男子汉身上了。其实,那时我年龄并不大,倒是能自食其力的年龄却很小,大概十岁不到吧,我就作为小“大人”来使唤了。
   去山坡上刨疙瘩头回来作为柴烧,是我读书以外的另一份工作。当然教室之外的工作肯定不止这一种,还有其他很多,如放牛割草、烧锅煮饭等等,反正农村要做的活儿千头万绪杂乱无章。但去从地底下、悬崖边刨疙瘩头是我无论如何也赖不掉的活儿。
   冬天——只有冬天才有这闲工夫,尤其是天上飘着飞雪,落着霏霏细雨,我便背着锄头砍刀,来到空寂的山坡上刨疙瘩头。那雨那雪溅落到树叶儿上,满坡都是它们发出来的沙沙的声响。
   我在陡峭的山坡上到处找寻着可供挖出来的树头。它们有的深埋于厚厚的土层,有的长在悬崖边的石头缝里……但不论在哪儿,它们都是我决心要拿下的堡垒,因为埋在地底下的疙瘩头并不多,能遇到一个,是不可能再让它溜之大吉的。
   只穿件单衣的我,在它们长时间的“盘剥”下,尽管只露一个精背,也还汗流满面。像野猪打洞样的,疙瘩头的周围已堆起了如山的泥土,它却仍躲在深处摇得动、搬不来。它发达的根须虽已被我斩断了不少,躲在暗处的根须,却仍在牢牢地控制着疙瘩头的命门。
   一个上午或是一个下午,能够从地底下刨起一根树的树头就算不错了。连同它们的根须收拢来,能装满一背篼,它们常常压得我直不起腰来。那时候,背不动就哭,哭过之后,又再去使劲背。我用这办法安慰自己,增添了力气。
   但刨回的疙瘩头,大人说它小得不达标。要我再去刨,刨回来比较一下,只有最大的那个疙瘩头,才够资格拿到年三十守岁的晚上来用。
   因为,用来守岁烧的疙瘩头越大,就越预示着那年养出的肥猪个头才大。
   我们家多么想养一头大肥猪来,供全家人一年的享用啊!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刨疙瘩头吃的那点苦头,又算得了什么呢?

共 40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团圆于除夕,吃完年夜饭,就要开始守岁了,这一个令我们记忆深刻的年俗,寓意不俗,延绵至今都未曾消减。守岁,成了很多人的习惯。夜深了,人不寐,点亮烛光,开始守岁,将心中祈愿托付天上明月,愿亲朋,吉祥如意,福泽绵长。愿来年,身体康健,事事顺意。守岁,作为作者“年味芬芳”里的一篇,读来别有意味。火塘里的燃烧着的熊熊火苗,照着一张张可爱的脸庞,在冷冷的冬夜,给守岁的孩子们带去温暖,他们欢笑着,以自己的方式迎接告别旧年迎来新岁。此文中,作者讲述昔年守岁时的种种往事,一桩桩一件件都体现着生活的不易,以及在那艰苦的岁月里所能拥有的点滴乐趣。如作者幼时为准备守岁时烤火需用的疙瘩头,上山去刨疙瘩头,然后装在箩筐里背下山,拣出最大的留在除夕守岁时用,红红的火苗喻示着红红火火的新年,作者和家人们在守岁时的玩乐,描写得极为生动,画面感十足。这是一篇内容丰富,读来令人回味的散文佳作,仿若回到少时的除夕,尽情地享受着年的欢悦。一篇好散文,倾情推荐!【编辑:纷飞的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314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3-03-14 20:16:14
  我也习惯守岁,忙忙碌碌一整年,似乎到那夜才可以放松下来。
   散文写得真好,感觉足行兄,顺祝安好!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1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3-03-18 17:16:15
  在那个时代,好像到处都有守岁的旧习。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3-03-14 22:01:55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2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3-03-18 17:16:42
  谢了!谢了!
3 楼        文友:上官风        2023-03-15 17:59:21
  提到守岁,我感到莫名的一阵亲切。小时候我们也曾守岁,我们那时的守岁:前半夜人多,我们和大人一起看春晚、闲聊;后半宿他们打麻将,我们则打扑克,赌一些小钱,几分几毛的,因为过年他们也不大管。再后来打扑克累了厌倦了,我们就相约走到大街上放鞭炮、生篝火……而今,不知道还有几个孩子知道除夕守岁的习俗?我们虽然知道但好像做不到了,除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没那么大的经历了。我想也是因为:现在守岁的人越来越少了,大的环境没有了,所以自己也就提不起劲儿了。
   文章中有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人们之所以守岁,也是因为苦日子过多了,也过怕了,希望通过守岁获得多一点的‘遇和’。”
回复3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3-03-18 17:18:33
  诚如老师特意提到的一样,守岁是一种美好的寄予,也是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4 楼        文友:泽子        2023-03-16 18:55:55
  这个话题每个人都有过经历,除夕之夜全国人民一起守岁,期盼明年好兆头,也是一家人难得一次相聚欢乐时刻,除夕之夜里,每个人都松弛下来,不管休息的还是工作在岗位上的,都在祥和的氛围里享受慢时光!
回复4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3-03-18 17:19:42
  把有趣的事写出来,对我来说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味!
5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3-03-17 14:56:17
  儿时守岁,只顾得穿新衣,吃美食的快乐,谁知道守岁里的安平是谁在守护呀!看您的文章很感慨,迟来读懂很多父母的艰辛。尤其写到的疙瘩头的得来不易,还有它所带来的温暖,真的是隔空温暖了此刻的心。感谢老师分享,祝福!
回复5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3-03-18 17:21:07
  谢谢老师互动,有过相同经历的人,回味都甜蜜!
6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3-04-20 23:49:42
  大年三过年守岁各地都不同,譬如,“过年守岁”的民俗,据史载,西晋就有,至唐则全国流行。唐太宗亦盏灯守岁,并御笔题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我知道三十晚上要请虎神,敬祭虎神祈愿老祖宗保佑家中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福。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