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暗香文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暗香】走进“1947”,我的城多少事(散文)

精品 【暗香】走进“1947”,我的城多少事(散文)


作者:冷眉 秀才,1009.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60发表时间:2023-03-20 20:52:17
摘要:阳泉不大,总面积只有4559平方公里;阳泉入口不多,常住入口为131万人。“酸菜抿圪斗始终是阳泉人的最爱;公园里,地道的“山西梆子”,在二胡的伴奏下唱的咿咿呀呀。抬头能望见连绵逶迤的狮垴山上耸立着的“百团大战纪念碑”,脚下清澈的桃河将小城一分为二。桥上连接南北两岸,人流不息;桥下波光粼粼,草绿花美。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故事。一座城有一座城的记忆。
    ---题记
  
    *追忆、概述1947
   听说,在我们这个小城的南边,最近新修建了一座规模很大,非常有纪念意义的历史文化园,人们通常把它叫做1947。
   这组看似很普通的数字,对小城百姓来说,意义却超乎寻常。它是小城的名片,是小城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只要提及1947,人们心中的骄傲和崇敬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如果有疑惑的话,那就请您跟着我的脚步,沿着桃河大桥一直往南走。在一方绿草如茵、花团锦簇的游园中间,你会看到一面威严肃穆的五星红旗雕塑,上面镌刻着“中共创建第一城”。是的,你没看错。当全国各地百姓还在躲避炮火纷飞的时候,阳泉这片热土,已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率先插上了红旗,于1947年5月2日正式创建中共第一城。
   虽然时光的长河仍然还在滚滚前行,在瞬息万变的历史洪流中大浪淘沙般走过了那么些年,有沉淀中的追忆,有消逝后的失落;然而那些曾经在激情岁月里奋斗过的足迹,流过的汗水,也应该有一个承载记忆的殿堂,供人们集体回味。是的,1947文化园正是以这样一种风貌记载了建城以来人们生活、工作,商贸,以及风俗习惯、乡土人情的林林总总。去1947,一度成为人们休闲消遣的好去处。二十分钟不到,公交车在“文化园1947”的站牌前戛然而止。
   我和燕子随着人流穿过挂着红灯笼的游亭长廊,眼前豁然开阔。放眼望去,四个场馆从东到西渐次排开,每座场馆风格迥异、气势恢宏,肃穆中更有几份庄严。场馆前配有温馨简略的图标讲解。这座前期投资3000多万,占地5000多平方的文化园,是在原市水泵厂的旧址上建造的,现在由阳泉市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建设运营。修建者们匠心独特,依托旧厂资源,利用E字形铸造车间群进行改建,形成了现在的记忆主题馆。主题馆有四个场馆,涵盖红色记忆、城市记忆、工业记忆、童年记忆、生活记忆等五个方面。按着图标提示,我们首先来到了有着浓浓色彩的记忆主题馆。
  
   *回味记忆里的生活
   在踏门而进的一刹那,我仿佛已经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久远的岁月,那铺天盖地的记忆瞬间向我袭来。我抚摸着色泽全无、木质粗糙的旧式桌椅恋恋不舍;我欣喜地看着展柜里一排排的小人书,露出孩子般的笑容。布票粮票、手电筒、火柴盒、白塑料底的方口黑布鞋,还有姑娘们喜欢的五颜六色的花布……这些曾经过日子离不了的老物件,就这样带着陈年的斑驳与旧迹展现在人们面前时,又会勾起多少人的回忆!
   在一拐角处,我远远看见一个穿粉衣的小姑娘,微笑地朝我走来。她扎着羊角辫,戴着红领巾,踏着砖头铺着的曲折的小路。她的右侧是参差不齐、白墙乌顶的房屋,一树浓荫斜斜的仿佛正在摇曳,吹起了小姑娘的衣角。画面干净雅致、浓淡适宜,让人回味无穷。我凝视着这幅水墨丹青,久久不肯离去。
   “向阳供销社”的门楣在昏暗的灯光下,还是那么显眼。戴着白帽子的老售货员正在打算盘。看他聚精会神的样子,一定是在盘点今天的营业额。他身后琳琅满目的“货架”上有,橘子罐头、苹果罐头、山楂罐头,还有草纸包着的糕点和饼干。这幅惟妙惟肖的画面是按着人体一比一的比例完成的,其构思巧妙令人叹之。在它的左边,是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槐树,白色的“冰棍车”悄无声息地停在树下。
   前面有一幅画面非常有年代感。从摆设和墙上挂着的黑白婚纱照可以看出,这应该是一户“刚结婚的小两口”。地下,钢管床摆在中央,五斗柜在左,大衣柜在右,牡丹牌缝纫机好像刚停止运转,墙角那辆飞鸽牌二八大杠自行车擦拭得锃明瓦亮;最稀奇的要算五斗柜上那个样子笨重陈旧的老式收音机,还有一对木质扶手的简易沙发以及玻璃柜里的上海牌手表。整体的布局摆设,正是小城八十年代初期年轻人结婚所具备的“三转一响”的刚性条件。真的是,小屋不大,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那些年纪大些的老年人,看看这摸摸那,窃窃私语着,一脸的幸福。因为,那是属于他们的时代。
   我和燕子一路说笑着边走边看。一抬头,便被前方光怪陆离变换着的灯光色彩所吸引。严格来说这是一面墙体。设计者们可谓独具匠心,以前面为依托,用仿木结构的材质做成栏杆和楼梯,再配以闪烁的灯光和一串串的红灯笼,每个商铺的字号就在这不断变换的灯光中清晰可见。这些消逝了的老字号像久远的记忆,在这里重又闪现。它们是,人民饭店、长顺街照相馆、福寿街旧货铺、河边街商店、人民理发店……。
  
   *青春与汗水挥洒过的地方
   穿过摆放着不同年代、不同时期那一格一格电视机的长廊后,老厂区的旧面貌就映入眼帘。你看车棚下面那一排自行车已落满灰尘,你看食堂门口悬挂着的菜谱和里面旧迹斑斑的长条桌凳,就想进去坐一坐;阅览室里,有人在看陈列着的“职工画报”,“澡堂门口”有人往里观望。那台油渍斑斑的车床还靠在窗户底下,不知经过了多少年;谁的旧饭盒那么不小心,至今还遗落在办公桌上无人问津。
   旋转楼梯上别有洞天。玻璃地面铺着的长廊里简直就是打字机和小型机械工具的收藏馆。挨个看过去,从年代感很强的手提式打字机,到台式打印机、中文打字机、机械式拼音打印机,到最先进的电子打字机,还有各种油墨打印机,分门别类、应有尽有;第二排成列着各种电钻、矿工头灯、绿色的军用水壶等机械和职工用具。身后的背景墙上,一幅幅生动鲜活、热火朝天的画面让人目不暇接。污渍黝黑的脸上是矿工朴实的笑容;班前会后,戴着安全帽整装待发的样子很帅。车床前,带着眼镜的老师傅在认真工作,还有纺纱女工灵巧的双手等真实的历史瞬间。这些有温度的画面,不仅仅是回忆,更有对青春的祭奠。
   我扶着围成一圈的栏杆向下观望。镂空的圆弧里,一幅大型雕塑矗立中央。这幅雕塑全身漆黑、庄严肃穆。从形状和手里那一根铁钎子来看,是一位钢铁厂的工人。只见他身子向前倾斜着,目光如炬;他双腿有力度地弯曲着,长长的铁钎子指着远方,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正在工作、正在炼钢。雕塑的四周是,曾经的“阳泉钢铁厂”滚动着的画面。这是“我们的工厂”,是小城几代人激情燃烧过的地方。阳刚俱乐部、职工食堂、车间班组、医院技校、家属区等,原谅我,还有许多数不过来的画面,不一一赘述。这些一闪而过的珍贵的历史画面,像一面镜子、像一部电影、像一本沉甸甸的回忆录。
   最不能忘怀的是,楼梯一侧悬挂着的那一个个白底黑字的木牌。那一个个长长的木牌,就是一个个单位,有的已经改制,有的早已消逝。它们是:阳泉市钟表厂,阳泉市泡沫厂,阳泉市食品厂,阳泉市纺织厂,阳泉市家具厂,市无线电一厂到六厂等……长短不齐、错落有致的木牌将近三、四十个。我挨着看过去,这些木牌长短不一,有的厚重,色泽斑驳,字体略显粗黑;有的木牌轻薄些,黑白分明,字体单薄。为什么呢?或许和建厂历史有关。
   这一个个木牌就像一座座丰碑,一个个单位就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生。这里是我们挥洒过青春和汗水的地方,有记忆里熟悉的脸庞,有欢笑,也有彷徨。
  
   *永远的红色情怀
   走进这个“城堡”就走进红色年代。我称其为城堡,是因为它的四周仿佛都是城堡式的“建筑”。这些仿真建筑,其实就是一场灯光秀和仿真建筑的完美结合。有俄罗斯式的尖尖的红屋顶,有高高的炮台墙,有造型逼真的四合院。最有趣的是前面这个院子,质朴的砖灰院,中间开着两扇朱红的大门;里面鸡鸣狗吠、绿树环绕,裹着白毛巾的花布衫女子正在推磨。人们纷纷拿起手机拍照、拍抖音,高兴得什么似的。对面的院里更是热闹。在这所门楣上镌刻着的“中共创建第一城旧址”的院子里,进进出出的解放军战士,有的推着小车,有的拿着扫把扫地,有的在看宣传画。正中间,红底金色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闪着亮光。
   五角星、红领章,小米焖饭南瓜汤;旧军帽、旧军装,推着小车来送粮。这是一首民谣,也是解放初期,小城军民团结的真实写照。
   正前方的布景上,是一个早已退出历史舞台,我从不曾见过的老式火车头。它的左右是两支可以弯曲着的长臂式的摇杆,周身漆黑;底部锯齿形的构造有一抹鲜红,很是抢眼。顶部烟囱正冒着白烟,弯向蓝天。哐当哐当的轰鸣声,仿佛从逝去了的岁月中驶了过来。右侧的站牌上写着“阳泉——赛鱼。
   小的时候,每天都能看到像长龙一样的火车“呜呜”着,从市区驶向我的村庄,又眼睁睁地目送着它,直到尾巴完全消逝在隧道里。有时候是乌黑的装着煤炭的货车,没什么看头;如果是载着旅客的绿色火车,小伙伴们就很兴奋,一节一节数着车厢,幻想有一天,自己也如愿以偿地坐在车厢里。我相信,有一列火车一定是通向我奶奶家的。
   阳泉不大,总面积只有4559平方公里;阳泉入口不多,常住入口为131万人。“酸菜抿圪斗始终是阳泉人的最爱;公园里,地道的“山西梆子”,在二胡的伴奏下唱的咿咿呀呀。抬头能望见连绵逶迤的狮垴山上耸立着的“百团大战纪念碑”,脚下清澈的桃河将小城一分为二。桥上连接南北两岸,人流不息;桥下波光粼粼,草绿花美。
   这就是我的城市,在文化园里浓缩了的全部记忆。一圈下来,我还是没看够。我和燕子商议,一定要再来一次。
    

共 36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红色主题文章,可以说是游记,也可以说是回顾。作者同好友燕子一起来到“1947纪念园”,按照园中主题引导进行参观游览,面对老景老房老物件老扮相,仿佛进行了一次穿越,目光所至之处, 是记忆,是心态,也是幸福。哪个时代都有丰碑,各行各业的英雄人物应被铭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前人的辛苦换来,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我们每个人都倍感压力。因此,闲暇之余走近历史,不但能够增长见识,怡情静心,还能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绪,实在是一举两得。【编辑:鲁紫苏】【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322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鲁紫苏        2023-03-20 20:54:17
  很好的一个游览园,特色十足。
……
回复1 楼        文友:冷眉        2023-03-21 11:19:42
  非常感谢紫苏老师编辑拙文,辛苦了!
   文化园是浓缩了一个城市的全部记忆,是几代人的集体情怀。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