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参观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参观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散文)


作者:洪清河 秀才,250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820发表时间:2023-03-23 16:17:56

兔年的3月14日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杨柳泛绿,繁花似锦,是个踏青出行的极好天气。中午时分,我怀着十分高兴的心情,从金水区同乐站乘坐地铁3号线,到管城区东大街站东南出口,沿东大街向东再走200米路南,就来到了慕名已久的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是一座讲述早商文明的专题遗址博物馆,位于郑州商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远远望去,外观建筑高大而巍峨的博物院,其造型体现了商代文明中的夯土、青铜、玉石等文化元素,气势恢宏,蔚为壮观。它是郑州商代都城遗址的保护、展示、宣传、研究中心,昭示了郑州作为千年古都的璀璨过往和辉煌未来。
   我首先进入公园北门,看到有两名着装威严的男保安在把守,“一切车辆禁止入内”的提示牌赫然入目,电动车、轿车等整齐排放,游人来往进出井然有序。再看公园里,近处,宽阔的草坪由黄泛绿,春游的人群散落其间;远处,楼宇林立,阵阵的噪声不绝于耳。然后我精神抖擞,怡然自在,踏着100多米长长宽宽的水泥地坪通道,缓步来到坐南朝北的博物院大门,东侧横卧一块人造赤色巨石,定睛一瞅,其上由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先生题书的“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9个镌刻大字,笔锋刚健遒劲,格外醒目。于是,我像其他游人一样先拍照一番。再之在一位年轻漂亮的女保安指导下,现场扫码预约成功进入馆内。这里的工作人员严阵以待,亮码、过安检、取参观指南一样不少,可谓手续严格,安排周到。当我迈进馆内一层大厅时,顿感空旷而高大,装修现代而气派。不是吗?扑面而来的迎宾机器人可爱而娇小,正向我频频招手,像是欢迎前来参观;正中墙面上镶嵌着“郑州商都”四个隶体巨字,在灯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右侧的大理石墙体上悬挂着“魏巍亳都王都典范——郑州商代都城文明展”等条幅,揭示了此次展览的主题;左侧中央屹立着一位青铜男雕塑,手持月牙板斧,仿佛是立国的商汤,神武高大而威严。阅读展馆介绍得知,整个展馆分为序厅、四个常设展厅和一个临时展厅。此次展览,主要展示郑州商代都城重要遗迹、精品文物、考古发掘及研究保护历程。以商都历史文明为核心内容,向世人徐徐揭开这座沉寂3600余年都城的神秘面纱,解码中国早期文明的千年根脉。
   按照展馆图示,我兴高采烈地先从二楼的“序厅”开始参观。走进一瞧,很惊奇:灯光暗淡,四周全是泥塑造型,闻所未闻!看呀!镂空的“洛阳铲”造型,寓意郑州商代都城是一座由考古发现的千年王都;巨幅环形浮雕商代历史故事,展开了3600余年前繁华都邑的历史画卷;地面投影与年轮顶饰上下呼应,寓意郑州城址从未迁移,古今同地,生生不息。我边拍录边欣赏“商汤立国”、“明条之战”、“景亳之会”、“桑林祈雨”、“仲丁迁隞”、“王亥服牛”、“玄鸟生商”7个商代历史故事,试图从对应的巨型泥塑浮雕中读懂一二,弄个明白。
   接着,我来到“第一展厅”——郑州商都。环形的墙壁上悬挂着近十幅巨型展板和图形,其内容有“郑州商代都城在中国城市文明史上的地位”,辅之以“中国古代理想都城”、“郑州商都城市化过程”——上古中古近古都城图示(如郑州商都遗址平面图、唐长安城、明清北京城);也有“郑州商代都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就中国而言,郑州商文明见证了中国传统城市规划制度的形成。继二里头国家之后,郑州商代都城代表的郑州商文明在广域范围内首次确立了成熟的城市体系。以大型夯土院落为代表的宫室建筑形式,成为中国历代都城宫殿营造的典范,“筑城以功君,造郭以守民”,中国传统城市的“内城外郭”城郭之制也自此确立。郑州商代都城是古代中国王朝都城典制的开创之地,奠定了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制,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文明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享誉世界的商文明从这里起步。同时,数字投影和大型立体复原沙盘的结合,更生动地呈现了郑州商都的整体规划和功能区分。我在此拍照了郑州商都复原沙盘,还流连忘返,十分享受着听觉视觉盛宴。在这里,看到许许多多的参观者都和我一样驻足观看,大约10分钟的巨幅投影画面配合解说,就像看连场放映电影,每间隔20分钟左右都会重播一遍,既直观又形象,千年的商都古城瞬间映入眼帘,犹如历史再现,令人记忆犹新,赏心悦目!
   然后,我来到“第二展厅”。与前面展厅所不同的是,陈列分成“文明摇篮”、“玄鸟生商”、“魏巍商都”三个单元,图文并茂,以情景再现为主。文明摇篮单元展示了郑州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和核心区:距今10万年前这里已有人类栖息繁衍;1万年前,这里已形成人类聚落;5000年前,这里大型环壕聚落和城址层出不穷;4000年前,这里逐渐成为了最早的中国——夏王朝统治的中心腹地;3600年前,郑州成为商王朝早期的权力中心,中华文明进入更为成熟的发展阶段。玄鸟生商单元讲述了商王朝历史:商族的诞生、商族的迁徙、商汤立国、盘庚迁殷、武丁中兴等。魏巍商都单元,以大量的遗迹展示、场景复原、微缩模型等形式,重现了筑城、铸铜、制陶、宫殿、输排水系统、青铜器窖藏、祭祀等,充分地展示了王都的恢宏气势。在这里,透过那一块块展板上的图像展示和文字注解,我仿佛穿越到3600年前的郑州商都古城,正和一个个普通市民一样,徜徉在脚下的东大街闹市之中,溜达于宫殿外的城东路湖边之旁,嬉戏在高耸而巍峨的夯土城墙之上,玩耍于市井黎民弱冠愚叟之间:或鄙视公子王孙,为庶民喊冤;或叫卖招摇过市,为生计奔走;或下棋喝酒垂钓,为结朋交友;或玩耍戏弄童叟,为一时快活……
   在“第三展厅”,主要陈列是大量的出土文物,分为“大邑商都”和“四方之极”两个单元。郑州商代都城作为当时最大、最繁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汇聚了四方人群。大邑商都单元以丰富的器型种类与器物组合再现了商都各阶层人群的社会生活。如陈列的“兽面纹铜钺”、“玉戈”、“原始瓷尊”、“兽面纹双耳陶器”、“牛肋骨刻辞(复制品)”“兽面纹铜方鼎(复制品)”等文物都说明商代人群已普遍使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彰显了当时生产力已具有很高的发展水平。四方之极单元,展示了商王朝的地域控制,商文化的辐射影响以及郑州地区商代的历史文化延续,展出了不同地区出土的商代文物和郑州地区晚商时期的重要发现。如1974年在郑州市金水区杜岭办事处张寨南街出土的两尊“兽面纹铜方鼎”,成为“镇馆之宝”,分别被国家文物局命名为“杜岭一号”、“杜岭二号”青铜方鼎,其中一尊被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另一尊被河南博物馆收藏。“司母戊鼎”就是商代著名的青铜器,代表了商代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也表明商代冶铁业制造业比较发达,领先于世界同期水平,是我国作为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最值得骄傲的地方。但是,郑州商代都城仍有很多未解之谜:诸如迄今为止,郑州地区未发现商代王陵,到底郑州商代都城的王陵区在哪里?为何郑州商城只发现极少量的习刻字骨?殷墟有大量的甲骨文,早商有无更多的甲骨文?等等,还有待考古专家们进一步考古发掘和研究。
   在“第四展厅”,“生生不息”单元,讲述了商代之后郑州的历史进程,即商都的历史延续,3600余年来,文脉不断,人脉不息。郑州商代都城这座3600年前商代前期的统治中心,历经周、秦、汉、唐、宋、元、明、清,至今演变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历史与现实共荣共生、交相辉映,堪称世界城市发展史中的奇迹。“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城市生生不息,而我们不过是匆匆过客,郑州商代都城所携带的数千年的城市文化基因,却能向我们透漏“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发展密码。如“郑州灿烂历史文明时间轴”图示,不是可以作为完全有力地佐证吗?!“守望保护”单元,细数郑州商代都城遗址的发现、考古、研究和保护历程。郑州商城,作为早于安阳殷墟的商代现存最大城市,其布局之严整、内涵之丰富、气魄之宏伟,堪称当时世界之最。商汤之后直至盘庚迁殷,郑州始终是商代国家的中心都城,直至20世纪50年代科学考古工作的开展,围绕郑州商代都城的商王朝早期历史,才得以展现在世人面前。为了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近年来,郑州市将文物保护和改善民生相结合,多措并举,使文物本体得到有效保护,遗址周边环境大为改观,综合效益凸显,成为惠及民生的新亮点。在这里,我仿佛看到韩维周、夏鼐、安金槐、邹衡、李伯谦等一大批考古专家及学者先后云集郑州,从20世纪50年代始,紧紧围绕对商都遗址的发现、考古、研究和保护他们奋勇当先、前仆后继、各抒己见、建言立论,成为郑州荣获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功臣;在这里,我仿佛听到了郑州、河南乃至全国人民与全球华人的一片赞扬之声,为郑州商都成为中国华夏民族的发祥地核心区而热烈欢呼!
   时光如梭,转眼间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闭馆时分,工作人员手持电喇叭开始清场了,可是,我还有最后一个临时展厅没参观。为了这次不留遗憾,还是坚持走马观花,快速浏览了“石窟里的绝唱——中原黄河沿岸石窟造像高浮雕拓片艺术展”,至于展览的内容是啥,至今回忆起来还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次参观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算是圆了我多年的一个梦。平时,我喜欢读历史,喜欢看文物,喜欢多进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艺术馆图书馆科技馆,其目的就在于培养文艺兴趣、增添怡情雅致、增强文化自觉、开阔知识视野、提供写作素材、进一步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做到活到老、学到老、颐享天年。早闻郑州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并建有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然而,身居郑州十多年,商都遗址近在咫尺,尽管有夙愿几次都想看个究竟,但是终因行动不力而未能实现。今天,不仅如愿以偿,而且通过参观郑州商城遗址博物院,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习总书记所倡导的“把博物馆中的文物‘活’起来”其意义重大。观文物可以学习前人的智慧,可以更好地“古为今用”,剔除糟粕,汲取精华,以古鉴今,扬弃继承,发扬光大。
   读史可以明智。博物馆是个知识宝藏,常观常新,谁看谁长见识,谁看谁越想看。这次参观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自感时间紧迫,学习得不深,领悟得不透,掌握得知识很肤浅,最近我还会去观展学习的!

共 40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身居郑州十多年,一直未能如愿参观商都遗址。在兔年的3月14日,终于圆了自己多年的一个梦,字里行间流露出参观时开心喜悦的心情。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位于郑州商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以商都历史文明为核心内容,向世人揭开都城沉寂3600多年后的神秘面纱。用清晰明快的语言,依次介绍了第一厅到第四厅所见到的画面。最后突出主题:博物馆是个知识宝藏,观文物可以学习前人的智慧,剔除糟粕,汲取精华,可以更好地“古为今用”。这是一篇语言丰富,中心突出的佳作,推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为作者点赞!【晓荷编辑:芹芹森】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3-03-23 16:24:23
  读老师的文章,仿佛亲临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一般,感谢佳作共享,向您学习,敬茶,祝老师万事如意!
回复1 楼        文友:洪清河        2023-03-24 09:52:40
  谢谢老师的评审编辑,辛苦了!
2 楼        文友:何叶        2023-03-24 08:32:06
  好久不见老师了,感谢支持哈。问好。
何叶
回复2 楼        文友:洪清河        2023-03-24 10:05:30
  社长好,谢谢您的关心问候!因去年生病两次住院,加之疫情等情绪很不好,抑郁焦虑,也写不出精品,故歇笔一年,现边吃药边调整情绪,才渐渐恢复信心,让您见笑了!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