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父亲和他的家雀(散文)

精品 【东篱】父亲和他的家雀(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0240.6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96发表时间:2023-03-24 04:20:08
摘要:读东篱采菊社团韩格拉图老师《阅读鸟世界》的文章,对其中写家雀一段特别有兴趣,触发了我记忆中的父亲种黍子赶家雀的往事,于是搬到纸上,说说对家雀的一点感悟吧。


   要在北山北坡一块月牙儿形状的自留地里收获一袋黍米,父亲必须和家雀做周旋。所以,我认为,那些每日飞往月牙地的家雀,属于父亲的。
   记得,我曾跟父亲说,你的家雀,和你混熟了,都成了你养的鸟儿了。父亲白眼。这是父亲很无奈的事,我的话戳到了父亲的痛处。
   父亲自己也恨手臭,抓到了那块地。北山北坡,上午下午各有一段时间可见阳光,大部分时间处于无光的世界,父亲种了黍米,阴阳交替,收成却意外好。父亲说,因手臭得了一块“宝地”,黍米生长期加长,黍米的质量也好,黄橙橙如金子,看着,一扫那些不愉快。黍子是小米的前身,碾黍成米,晶莹饱满。口感也好,香糯温软,入口滑润,暖胃生津。总之,好处不胜枚举,都证明了父亲是因祸得福。父亲一贯如此,开始不顺心,总可找到理由说服自己,安慰自己。似乎,父亲抓了那块地是一种远见,是恩赐。只是到了黍米成熟期,他的家雀就像如约而至,令他不胜烦恼。
   梧桐树招凤凰,黍子地惹家雀。父亲这样说,人气和地气,都有兆头。
   一分地的黍米,在父亲心中,简直是一幅画。如果能够搬到家里,一定会被他挂上墙壁来欣赏。他有腿疾,不能常去自留地看黍米风景,但可以想象。我记得他常常望着墙上贴着的一张工农兵油画出神,那张画里有一片垂着穗子的黍米风景。据此我便知他的心思已经走进了自己的黍米地了。他先后描述黍米的田间风光。褐色的黍米秸秆,举着一穗缀满小米粒的头颅,在某个午间,突然举不起来了,悠悠地低下头,看着滋养它的大地。一穗黍米,有多少粒,父亲知道,他说自己数过。我不信,也不去记那个没有意义的数字,但在父亲心中,那些数字的真实的,不许我随便变更。
   贫穷的日子里,每个早晨能有一碗小米稀饭,那是不再去奢望什么的最好人间烟火了。父亲此时觉得自己是还有价值的人,静看我喝小米粥,是不是在想那些家雀,到底还是失败了。
  
   二
   父亲不喜欢数家雀,怕越数越多。家雀和黍米,真是一对鸳鸯关系,家雀最清楚成熟的日子,父亲后来琢磨出道理,是黍米“爆浆”会释放出米香,家雀有着十里闻香的灵敏嗅觉。在黍米还未成熟时,也有家雀飞到穗子上,啄一口便飞走,谷糠里没有实质性内容。家雀是来试探的。父亲也不会去管。
   进入阴历的八月。父亲不安起来。他早就把亲自扎制的几个稻草人放在偏屋门前,是让我搬到月牙地去,不用吩咐,一看便知。七八个稻草人,我多了一群伙伴。曾跟父亲开一句玩笑话:是不是怕我孤单,扎这些兄弟给我?父亲是烦恼的,表情严肃,并不笑。
   歪脖子树杈,也不必修整,套上破旧衣服,或者弄几块破布条缠上,飘着几条带子,就是稻草人,在乎神似,不管形似。稻草是不舍得用的,要用来搓绳子,是用山巴草替代的。不知从哪搞到几顶很破的草帽,让稻草人立定,远看还真的如人一般,很想与之招招手,闲聊几句。我想把这个意思告诉父亲,怕父亲不高兴。居然想与之聊天,那么亲近,那家雀看了会怎样?是不是也来跟稻草人套近乎呢?那可是父亲最不想看到的。父亲还想到“绝招”,不知从哪搞到几个铃铛,可以随风摇出响声,不敢说了,这样的声响会不会让家雀觉得是在呼唤它们呢?
   一地里,尽是驱赶家雀的人。五彩缤纷,形态各异,随风起舞,这哪里是一块普通的地,简直就是一个舞台。是的,父亲要在这块舞台的旁边坚守半个月以上,直到黍米收割回家为止。
   黑压压的家雀,不知在哪里呼朋唤友,一齐袭来。它们或者是仗着雀多势众,或者是曾经跟父亲熟络,根本不把这些稻草人放在眼里。稻草人随风晃动,成了家雀的音乐;那些飘逸的布带,就像五线谱,家雀有时候啄米累了还盯着欣赏呢。一地黍米,满穗家雀。真的是,稻草人成了摆设,好在有父亲在地边坚守。那些稻草人的恐吓功能完全丧失,倒成了陪着父亲看着黍米的伴儿。不知父亲是否也和稻草人说说话,打发寂寞。
   父亲喜欢打盹,哪怕是闭眼三五分钟。家雀似乎就盯父亲眯眼的工夫,轻落于稻草人头上,这对一般人而言是极大的嘲弄,但父亲还是受得了,一声“上头了”,家雀闻声而起。而有的家雀就趁着这个档口啄食了不少米粒。父亲又出招了。给每个稻草人手中绑了一根竹竿,竿头系上了布条,随风摇动,就像在地里上演一台武打戏。一开始家雀也是远望而不能近。时间一长,家雀也懂得了父亲把戏,甚至跳到了颤悠悠的竹竿上。父亲终于发现,家雀的啄食时间几乎和人差不多,中饭晚饭点,家雀密集飞来。父亲是不能按时回家吃饭的。吃饭的点儿不得不往后拖延。
   夜晚,他喜欢和他的老朋友振东叔聊天。这些情节情境成了他们夜聊的话题。
  
   三
   我曾冒出一个想法。我要给那块月牙地织一张线网,在地块的角上边上插上杆子,系网盖住那块地,让家雀望而却步,不得靠近。父亲说算算成本吧。我看着他的神情,或许关键问题不是成本。常年待在家中的父亲,有了看守黍米的机会,多半分辛劳,也去了半分寂寞。或者他就不想伤害他的家雀。他的人生命运,几乎和家雀差不多,从无富贵,饮食只能勉强饱腹。或许是这种生活的形似,使得他对弱小总是怀着同情。
   家雀,在曾经的年代,是被列入“四害”的,父亲也想弄死它,可父亲的能耐,家雀都知道,是最无伤害力的人,就像他豢养了一群家雀。父亲也觉得自己种黍米就是帮了家雀的忙,仿佛家雀有着惊人的记忆力,每年此时必来相问,问黍米熟了没有?父亲也不烦了,他说,没有他的这些家雀,黍米也不丰。想想也是这个理。黍米无收,或者空穗,家雀是不看不问的,更不会动喙衔啄。
   父亲吧嗒着旱烟袋,眯着眼,时而咳嗽几下,算是驱赶。有时候摸一块身边的石子,投石于黍田,还担心敲掉黍穗,干脆做一个抛石的假动作,久之,家雀似乎觉得是父亲跟它们游戏,并不惧怕。家雀也有属性,属于人家屋檐,在草房里掏一个洞当作家。而父亲的家雀属于那块月牙地。这样想,父亲不烦恼了。半月守望,黍米终于被父亲逐个剪下穗子了。父亲谈他的感想,一定说,家雀啄去的才几粒,总不如收获多。风雨天,每一粒收获都是虎口夺粮;无风无雨还有家雀,那是喙下夺粮。每一次收获,都不会是轻而易举。对待灾难,父亲变得很理智,已经无惊无惧了。
   家雀算不算害鸟?父亲也说不清。家雀家雀,安巢于人家屋檐下,那是本分。那些山野田地里的家雀就不能叫家雀,还是“麻雀”的名字合适。尤其扑向他的黍米地里的麻雀,最懂得怎样觅食。我家房屋顶也有几窝家雀,每当秋阳灿烂时,叫得更欢,这已经成了一种物候声音,父亲准备收获黍米了,家雀更闹了。父亲说,或者是屋顶的家雀跟着他飞去的。父亲说,村子里的家雀多了,山上的庄稼长得不会很好。家雀去往的地方,一定是庄稼最好的地儿,就像他的黍米地,所以他也认为家雀是他的,是跟着他飞去的,是去演唱他的丰收曲。一个人是孤独的,有了家雀,父亲有了欢乐,尽管啄去了一些米粒。家雀那么勤快,才觅得粒米。是啊,一个守望在庄稼地里的人,唯有勤快,才得粒米之食。一个十分卑微的人,更容易理解和解释那些俗事平常事,因为相似,所以懂得。
   黍米脱了穗子,金灿灿一片铺在院子里晾晒。那些家雀落在院墙上,落在树杈上,叽喳的,侧目的,都在对着那片金黄,也是“雀视眈眈”。父亲就坐在家门前,用黍子的空穗,拿麻绳扎着笤帚,干着零活,没有家雀敢于飞下啄米。夜聊时,父亲有了感慨,家雀也懂得,不能再不劳而获了。原来家雀是父亲喊来欣赏他的劳动成果的啊!
  
   四
   我曾用高粱杆做一面鸟笼,登上房子掏一窝家雀养着。抓一把父亲辛苦获来的小米,以酒盅作食器,水米供着。但家雀粒米不食,滴水不进,不出几日,皆惨死鸟笼。再次证明了父亲的观点,宁可在黍子地里飞翔,劳顿,戳个空啄食,也不喜欢饭来张口的日子。在慈悲的鸟笼里,永远没有鸟可以活着的。家雀属于天空,即使天空里一无所有,它也会去找到大地上的一粒米。父亲常常说,有的人就是属鸡属家雀的命,命中注定要刨着吃啄着吃。仔细琢磨父亲的话,还真的如此。自己一生,啄食刨食,才得温饱,也正是如此,才那么心安理得。
   村庄里家雀没有绝迹,但那些家雀又不属于父亲的,父亲离开了,家雀还在。家雀并非跟父亲的黍子地过不去,也不是给父亲找麻烦,用美好的人性去解读无情的家雀,总能获得温暖的启示。你有一堆米,还担心几只家雀?于是看见了家雀也不觉是来烦人的了,是属于一个人生命里的东西,不必去抖落掉。况且,家雀总与村庄有着难分难舍之缘,有谁在城市里看到一群群家雀呢。李白曾吟家雀:“本与鹪鹩群,不随凤凰族。”(《空城雀》)粒米为生,不求“车粟”,虽有欲望,小得可怜,安守本分,不贪不奢。
   父亲走了,那块月牙地是否还在?是否被新主人种植了黍米?不知。不必担心家雀无处觅食,无黍无米,还有虫子可餐。过去,农村有一句俗语,“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只要不挑食,不嫌少,就饿不死。
   不写家雀很讨厌的一面,见谅。
  
   2023年3月24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57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高坡上贫瘠的月牙地里,辛苦劳作且有腿疾的父亲,终于等来了黍米收获的季节,却被迫与一群“雀多势众”、“雀视眈眈”的家雀做周旋,双方展开了一场“敌退我进”、“敌疲我扰”的夺粮“大战”:“爆浆”的米香引得嗅觉灵敏的家雀们蜂拥而来,一地黍米,满地家雀,叽喳的、侧目的、试探的,黑压压的对着那一片金黄。生动的画面,精彩的桥段,像一场场多幕的情景剧,一幕幕展现在读者的眼前。“黍田里的守望者”心里十分清楚,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地,也不是他一个人表演的舞台。虽然种植黍米是歪打正着,因祸得福,但每一次收获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都是与天斗、与地斗、与雀斗的“虎口”、“喙下”夺食。歪树杈披着破衣服的稻草人,只不过是一个摆设,家雀们并不惧怕。随风晃动的铃铛,也成了家雀们的音乐。父亲也不是真心驱赶,一个人是孤独的,有了家雀,才有了欢乐,安巢于人家的屋檐下,那是家雀的本分,尽管啄去了一些米粒,但收获的总比啄去的多。家雀那么勤快,才觅得粒米,虽有欲望,小得可伶,安守本分,不贪不奢。给为了生存而觅食的家雀找借口?这哪里是针锋相对的夺粮“大战”,分明是一个弱小者对一群更加弱小者的理解与同情。这是一场”明知你在哪里,我却不去抓你”的捉迷藏的游戏。于是,象征性地咳嗽几下,摸几块石头摆一个投掷的动作,就算作了驱赶。这个场景很有黑色幽默的意味,是含泪的微笑,是无奈的苦笑,透露着父亲骨子里、流淌着父亲内心的善良。这是一个卑微的人,更容易理解和解释那些生活中的俗事和常事而变得十分理智。父亲走了,家雀还在,失望的儿子认为,那些家雀根本不是属于父亲的,是父亲用美好的人性解读了无情的家雀。可是,当他掏一窝家雀在鸟笼里养着,家雀却滴水不进,惨死鸟笼。原来,父亲是对的,家雀虽然安于屋檐之下和黍田之中,却永远属于天空,命中注定要刨着吃、啄着吃的,绝不会为失去自由而接受“嗟来之食”,“雀性”和“人性”在这里相通,看似有悖生活常理的现象有了一个合理的答案。在这篇氤氲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和深厚的思想底蕴的作品中,怀才老师以家乡北山北坡的月牙地为背景,以记忆中的父亲种黍子赶家雀的往事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厚重的田园生活画卷,这里有生长着金灿灿、香糯糯,入口华润,暖胃生津的黍米,有吧嗒着旱烟袋、眯着眼,守望着田地的父亲,有闻香而起,随风而动,在颤悠悠的竹竿上啄食的鸟雀,有形态各异、手拿杆头,随风晃动却形同虚设的“稻草人”……把深刻的生命感悟融入到田野的自然风光之中。震撼!惊艳!别致!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做到了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完美结合。深度好文,倾情推荐。【东篱编辑:雪胎梅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325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3-03-24 04:52:35
  怀才老师又一篇画面丰富、场景生动、思想深刻的大美之作,氤氲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蕴含着深厚的生命感悟。作品以家乡北山北坡的月牙地为背景,以记忆中的父亲种黍子赶家雀为线索,把深刻的生命感悟融入到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震撼!惊艳!别致!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做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深度好文,倾情推荐。问好、鞠躬、敬茶!遥握春祺!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3-24 09:31:14
  谢谢梅骨老师的精彩编辑,辛苦了。梅骨老师的编按总是火热的读感,读之心情兴奋,晨起打开,那么早就发出了,很兴奋,也为梅骨老师的加深感动。这篇小文,是我想父亲而作。我的父亲是一个行为能力很差的人,他多病也多灾,回忆起来,好像他特别热心种植小杂粮,那块月牙地,被他打理得风生水起的,每年收获不少。这是父亲的丰收,也是全家的温暖。他没有多少惊天动地的事迹,有的只是那些琐碎的生活。仔细想着,持笔写他,那些看似微小的动作,那些不惊奇的想法,此时成了哲理。做父亲,我是学着父亲的,有时候古板,但内心充满慈悲,就像他对待那些家雀,有着太多的东西值得我感悟。时光过去,文学尚在,留住父亲的样子,供我缅怀吧。再谢梅骨老师的精彩编辑,遥握,问候春祺,谨祝快乐。
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3-24 06:33:01
  老师写的这些家雀的画面我很熟悉,制作稻草人、佯装抛石子等驱赶家雀以保护自家的庄稼,非常有意思。文章可贵之处在于挖掘出家雀生存的不易以及父亲为了生存土里刨食的艰辛,并将二者天然地衔接起来,再现了人和小动物究竟该怎样相处的场景,使本文味道十足,这需要丰厚的生活底蕴和善于思索的头脑。小切入,大制作,拜读学习,问候老师,创作辛苦,春祺!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3-24 09:36:35
  谢谢韩老师的美评。是读了你的文章,萌生了写作家雀的想法。家雀平常,父亲和家雀就不平常了。很多家雀的镜头,仿佛都跟父亲拉上了关系。父亲永远是一座山,不管是山丘,还是山峰,父亲都要做山。我的父亲做不了大山,只能是小山。但小山上也有风景。父亲对那块月牙地的态度,对家雀的举动,都透视着他的内心,我有时候觉得自己要求太多,不能满足,在父亲面前我是贫乏的,因为父亲是一个不知足而又可以安慰着自己达到知足境界的人。他善待弱小的情怀,一直也影响着我,不肯加害弱小,这是起码的仁慈,也是最大的善良。这篇文章想渗透这一点,可能我说得并不透彻啊。遥握,再谢美评,谨祝编创快乐。
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03-24 07:56:18
  我在想像着家雀发现那七八个人都是假的的时候,心里会不会偷笑,是不是在说,哼,这些傻人类,想用假人哄骗我们,太低估我们的智商了吧,哈哈。当时怀才老师的父亲是不是又气又恨又无奈。追又追不上,打又打不着,只好长叹一声,睁只眼,闭只眼与它们和解了。这篇文章太有意思了,场景描写活灵活现,有着一定的趣味和深刻的哲理。文章触及了生命的范围,我们能感觉出怀才老师父亲那颗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大爱之灵。好文,收藏了!遥握问候怀才老师,谨祝一切都好!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3-24 09:41:43
  谢谢湘莉老师的秒解美评。我的父亲,是一个能力不足的人,主要是心劲挺大,但对一切都无能为力,所以,父亲对家雀也只能是采取游戏的态度,游戏,可能就不会对自己伤害太深吧。和自己和解,不把过不去的事放在心上,这是我父亲的优点,事情都过去了,只是我们的内心这关没过去,父亲常常表现出释然,可能就像他和家雀的关系。逼仄的月牙地,一群家雀,几瓢谷米,这是父亲的生活氛围,他不接受也要接受,既然接受了那就开心点。这不是鸡汤,是生活沉淀下来的经验和美好。遥握,期待湘莉老师的佳作,谨祝快乐!
4 楼        文友:罗莲香        2023-03-24 11:05:30
  作者刻画了一个勤劳能干慈悲的父亲形象,父亲在月牙形的地里种黍米,黍米快成熟的时节,那些家雀便闻风而动,蜂拥而至。父亲想出妙招对付家雀,制作稻草人营造声势,可稻草人身上的铃声反成了对家雀的“欢迎曲”,家雀来得更勤,啄黍米更欢了。父亲也不见怪,心态变得平和,他似乎很享受黍米的丰收饱满,才吸引家雀前来踏访分享,与小生灵共享成果,这不也是快乐吗?不也是幸福吗?将黍米收回院中,家雀竟不食之,只是静静地欣赏。家雀也是可爱的啊,只选择丰收的田地,啄之食之,付出飞翔的汗水,广阔的大地是它们的乐园,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寻找食物,自由地获取快乐,各个生命体活在世上,只要对人类生命无威胁伤害,都值得被善待被尊重,一点黍米的分享无足轻重。父亲的格局和慈悲情怀令人敬仰。微小处有大精神,平凡处见伟大。质朴动人的文字,对亲情的怀念,感人肺腑,令人动容!感佩才情,问候怀才老师上午好!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3-24 11:26:43
  谢谢罗老师的美评。你的点评很深刻。的确,我们怎样面对生活,怎样获得幸福,是一个人生值得思考的东西。我的父亲身体有苦痛,但他在不长的时光里,应该是获得了属于他的幸福。即使是不快乐,他也要找到安慰自己的点,抱住了幸福,不全是一切顺利,在不顺里求得幸福感,是最有意义的。家雀是可恶的,但面对可恶,一味地牢骚,是没有意义的。就像父亲抓到那块地,他的心理是不平衡的,但他很快就找到了平衡点,释然了,日子就舒畅了。遥握,期待罗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一切安顺。
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3-24 11:06:09
  老师的文啦,总是给人不一样的感觉,俺这里的老百姓都狠死这些讨厌的麻雀了,田里地里果园里的作物还没成熟,它们就守着了,等待着收获。老师的写法就是高明,换一个角度,写它们陪伴着父亲,给父亲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父亲与家雀的周旋成了一种快乐的游戏,父亲的悲悯心跃然纸上。画面感很强,哲理深,感悟很深的好文章,拜读佳作,学习点赞!祝老师健康平安每一天!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3-24 11:09:06
  谢谢草儿老师的点评。可能我的父亲也无法消灭那种无休止的骚扰,于是选择了相处吧,人生很多时候是无奈的,父亲这样的人,本来就是能力不足,无奈随时都来,他不能在无奈里痛苦纠结,只能选择游戏的方式。我觉得他是对的,我也学到了父亲的一些处世方式,尽管是皮毛,但的确对人生是有益的。遥握,期待你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6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3-24 11:06:59
  父亲和他的家雀周旋的场景描写的非常生动,妙趣横生,意趣盎然,仿佛是父亲和麻雀在做游戏,拟人化的描写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本来让人生厌的家雀也变得非常可爱,有了思维有了情感。特别是父亲生活的艰难和麻雀啄食求生存衔接到了一起,让人为父亲生活的不易感到心酸的同时,也对麻雀多了几分同情。父亲是慈悲的人,不忍心伤害麻雀。关在笼子里的麻雀,以绝食对抗,活的有骨气!文章集趣味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为一体,父亲对家雀的情感,充满了温情,温暖人心。拜读佳作,大赞特赞!盛赞才情!问好怀才老师,遥祝一切安好!吉祥如意!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3-24 11:22:18
  谢谢如菊老师的美评。父亲是值得我们去阅读的,有的未必是波澜壮阔,那些生活中的点滴,都是我们汲取力量的点。父亲总可以把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接受下来,是无法拒绝的东西,只能接受,这是一种心态,在这样的心态下,那些家雀似乎也可爱起来,当然没有家雀更好,收获的谷物更多,收获从来就不是风调雨顺,带着灾难走来的收成,更值得我们珍惜和怀念。遥握,谨祝在东篱编创快乐,收获很多的满足。期待你的佳作。
7 楼        文友:郑德友        2023-03-24 11:10:11
  我生活中离土地并不远,怀才老师文中所描之农景,都曾历历在目。可我敬佩老师笔下功夫,竟能把寻常之物写的如此风趣盎然,风景迭出。来的,虽然听着文中的家雀叽叽喳喳,甚是热闹,可我还是看到了,热闹背后的父亲,他的喜怒哀乐,他对生活的态度,恬然而自信的神态。又仔细咂摸文中情境,使人感觉,妥帖而细腻。拜读学习!祝春祺,快乐!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3-24 11:16:39
  谢谢郑老师对小文的肯定。谢谢美评。我的父亲是一个能力不足的人,主要是身体不能劳作,大半生疾病缠身,他无能为力的事,他必须想开点。这是我从父亲身上接受的东西,可能消极了,但对于父亲而言是积极的心态。他以游戏的心态面对那些家雀,家雀于是成了一种情趣之物,家雀未必好,但无法消灭就接受吧,和家雀周旋,也有意思起来。遇到了就要接受,接受了,未必就是消极,在改变中也可以获得回报。西安之行快乐吧?期待你的佳作。
8 楼        文友:枫桦        2023-03-24 13:04:02
  家雀儿也就是麻雀,曾经被列为“四害”之一,是很片面,很伤害的。这些家伙有时候就是强盗!生抢硬夺,地里的谷子成熟了,它们便开始去啄食,没奈何,只能天不亮就去地里看护。文中的父亲,有一颗悲悯之心,善待生灵,是可敬重的。我们都知道,每一只鸟,其实,都是大自然最美的杰作,它的存在,还是利大于弊的!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3-24 14:58:15
  谢谢枫桦老师的精彩点评。我的父亲在农业生产方面是弱者,他对很多问题是束手无策的,他只能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情怀去对待生活。所以,从他的身上可以体会出弱小者的心绪情绪,从弱小者考虑问题也是他的特点。多少年过去了,父亲留下的一些东西依然清晰,我觉得应该学习他的某些方面,好好做人处世。遥握,期待枫桦老师的力作,谨祝编创快乐。
9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3-03-24 20:02:37
  夜晚读怀才老师的文,更有意境,更能发现老师文章的妙。父亲,黍米,家雀,平常的镜头,微小的事件,在老师笔下却有了深度。父亲的无奈,不得不接受,与雀儿和解,心平气和,心满意足。父亲体谅雀,因为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像雀一样,在汹涌的生活浪潮里,辛苦着也快乐着。旧时光里流淌着岁月的痕迹,文字背后,是疼是念,是深深的追忆。老师此文有一种深刻的穿透力,瞬间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想起了一些酸楚和痛………拜读老师深度好文!月亮学习了。祝愿老师越来越好!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3-24 20:14:38
  谢谢月亮老师对小文的精解妙读。的确,我是想写出那种无奈不甘又从容面对的境界,父亲那时不会表现出这么有境界,但想想他的身世和处境,我觉得他对家雀的态度,很能表现出对自己的同情和把持。不肯低头,但也不至于被左右,家雀饿不死,父亲也有自己的处世之道吧。弱小者,会体会弱小的世界。谢谢月亮老师美评。遥握,期待佳作,问候春好。
10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3-24 20:33:04
  父亲是弱小的,麻雀也是弱小的,弱小的同病相怜,相互偎依,也便有了生活的温度,也就不在孤单。如果没有麻雀的袭扰,或许父亲的生活会失去很多乐趣,麻雀如果没有人跟它周旋,或许也少了快乐。老师看似写的田园野趣,实则在清明到来之际悼念父亲,那个卑微的父亲,在作者心中是神圣,高大的!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3-24 20:48:39
  谢谢天方老师的精解妙读,是的,我想给父亲一个悼念。他是卑微者,不配高尚的墓志铭,好在他有儿子,持笔为之作一篇“家雀记”吧。生活的艰难,可能在曾经的时代都不能逃避,但人们未被压垮,卑微者也求着自己的生存,我为这样的人生态度点赞。遥握,期待天方老师的佳作,问候春好!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