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情】窗前那棵马褂木(散文)
办公室在二楼,窗子南面有一棵马褂木,矗立在路边,号称“镇所之宝”。据老同志讲,单位从南京搬到富阳以后,不久这棵马褂木就种下了。如此说来,树龄应该有50多年了,胸径也有50多厘米,树冠庞大,枝叶茂密。每当有外面的朋友来访,一进大门,主人首先就要向客人介绍它。尤其是一些女嘉宾,还要抱着树干搂一下。一个人抱不过来,便招呼同伴一起张开四臂,方能达成环抱,自豪地拍照留念。似乎与大树相拥便能神灵附体,五毒不侵,从此逢凶化吉,龙凤呈祥了!我相信是这样的。
和这棵马褂木相识10多年了,与它一起迎朝阳,沐春雨;一起斗台风,历严寒。一年四季,花开花落。马褂木不辞微尘,不惧酷暑,不争晨光,不避风邪;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虽经枝残叶落,照样满树硕果。与君相伴,耳濡目染,近朱者赤,何时马褂披肩?
马褂木,学名鹅掌楸,是因为它的叶片就像挂在树梢上的小马褂--满族人骑马时穿的服装,清初为一般士兵穿着,康熙时富贵之家开始流行。叶片的顶部平截,犹如马褂的下摆;叶片的两侧平滑或略微弯曲,好像马褂的两腰;叶片两侧端向外突出,仿佛是马褂伸出的两只袖子。花单生枝顶,花被片9枚,外轮3片萼状,绿色,内二轮花瓣状黄绿色,基部有黄色条纹,形似郁金香。因此,它的英文名称是“ChineseTulipTree”,就是“中国的郁金香树”。可见,马褂木早已声名远扬,美誉四海。
“烟花三月下扬州”。惊蛰、雨水之际,大地回春,细雨濛濛,光秃数月的树枝开始发芽展叶了。从窗前望去,先是看到草坪在渐渐泛绿。慢慢地,树枝上出现了点点绿芽,一天天增多,一枝枝变绿。大片大片的翠绿叶子冒了出来,两侧微弯,仿佛是马褂里伸出的两只袖子,又如马褂的两腰下摆。清明时节已是绿叶满树,雄阔的树冠,高高伸展,恰似碧盖翠伞,生机盎然。再往后,花苞渐出,圆铃满枝头。春风拂煦,杨柳送暖,朵朵黄花盛开,如钟如罄,馨香满院。雨过天晴,那阔大叶片,更显得苍翠欲滴;枝叶间,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地开满了花朵,与嫩绿的新叶,交相呼应,相映成趣。夜幕降临,繁星闪闪,微风吹过,新枝乱颤,树影婆娑,花香四溢。马褂木高树繁花,为人们带来多少精神寄托与心灵慰藉。
进入夏季,艳阳高照,酷热难当。马褂木如谦谦君子,依然一身正装,树枝伸展,叶片摇曳。树冠如伞如盖,为人们抵挡风雨,遮蔽日晒。当那台风袭来,飞沙走石,雨泄如注,有的树木拦腰断裂,有的大树连根拔起。唯有你马褂木不为所动,稳如磐石。果然是树大根深,方有不乱方寸。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要我们弘扬中华文化传统,根植于人民,纵有狂风暴雨,黑云压城,又能奈我何?
当秋风吹来,绿色渐褪,黄马褂逐次登场。远远望去,犹如乾隆下江南,金黄色伞盖下一乘大轿,皇帝端坐正中,身着黄马褂的锦衣卫四周护随。此等景象煞是威风!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帝王将相,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扎根泥土、道法自然才是人间正道。看那马褂木,无论是否经历倒春寒,是否遭受暴风骤雨,即使丧叶断枝,深秋还是蒴果累累。先是绿绿的,间杂在树叶中。寒气渐重,叶片散落,果实也变成了灰褐色,孤独地站立在枝头,里面的种子却日益成熟。待到大雪、冬至季节,西伯利亚的寒流几次三番到访富春江畔,就眼见果皮开口,一片片细长的种子洒落。没几天,草坪、路面,甚至窗台就全是这些种子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撒下种子就有了希望,就预示着未来,才能生生不息。
窗台的种子也吸引了小松鼠。平日里几只松鼠在草坪跑来跑去,觅食、玩耍;偶尔爬到马褂木树上,上蹿下跳。到了冬天,马褂木种子就成了松鼠们的主要食物。散落在窗台的种子渐渐多了起来,小松鼠翘着高高的尾巴不时光顾,圆圆的脑袋,大大的眼珠,粗长的胡须。来的次数多了,成了老朋友,虽不说话,还会隔着玻璃对视一下,眨眨眼,跑走,窜过路面,又爬上那棵马褂木。松鼠啊松鼠,你莫不是个信使,在我和马褂木间传递信息?
又是一个风雨之夜,寒风萧萧,门窗乱动。长思良久,好不容易睡着了,梦到了小松鼠爬到了我身上,我变成了那棵马褂木。忽然惊醒,颇有感叹。50多年的马褂木,从一棵幼苗长成了参天大树,经历过多少岁月磨难,见识了多少风云变幻,毅然初心不改,傲立大地之间,俏也不争春,化作春泥更护花。
恍惚间,晨曦已露,有歌声飘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是啊,不经过风吹日晒怎能长大成材?